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之我全都要 > 第二十一章 荣禧堂宝玉言禄蠹,太和殿文武议贾琼

“不,我不要跟贾琼读那劳什子的科举八股文章,都是些禄蠹囊虫才读的东西。不,我绝不要。”

贾琼也未想到贾宝玉反应如此的大,只见其缓缓转头四顾,身形也缓慢后退,见众人皆是诧异的看着他。

不知想起了什么,拽断通灵宝玉的红绳,就往地上狠命摔去,嘴上骂道: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学识优劣不分。还说通灵不通灵,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随着‘砰’的一声,通灵宝玉被摔在了大红地毯之上。

吓的场中众人一愣,愕然不到一息,一拥而上,争着去拾玉。

贾母急的一把搂住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人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在贾母怀中的贾宝玉偷偷瞥了眼贾琼,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又缓缓收敛,他知晓若是今天不表现的激烈点,他明日就得与琏二哥一样,随着贾琼去读书习武。

随即眼角挤出几滴眼泪,抽泣着说道:

“我不要去随着贾琼学那劳什子的科举八股,做那禄蠹囊虫。”

“不学,不学。”

贾母闻言,一边搂着贾宝玉,嘴中一边安慰的说道。

只是不知为何,贾琼在贾母的眼中看到一股惋惜,然后却是一股如释重负的感觉。

下书吧

贾琼看着原着因黛玉摔玉的事情转到自己身上,思忖一会,不由向前走了几步说道:

“宝兄弟,你不学科举不练武,那你之后怎么办,你今年已经七岁了。”

“我,我,我。我就跟着族里的先生学就够了,我不要跟着你学。”

贾母看着走到身前的贾琼,半蹲下身形与自己直面而视,感受着贾宝玉一直往自己怀里缩,贾母面上闪过一丝歉意。随即说道:

“琼哥儿,是我的不是,让你留到现在。既然宝玉不愿读书,便再过两三年吧。”

贾琼闻言,不由点点头低头看了看手腕道:“既然老祖宗这般说,族孙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只是可惜了。”

顺着贾琼的目光,看到其手腕上的佛珠,也知晓贾琼在可惜什么,随即眸中闪过一丝暗然。

“珠大奶奶,兰哥儿哭着要你呢。”

听到这声音,众人皆向后房门看去,只见贾兰乳娘抱着贾兰看着场中情形一愣,随即又径直的向李纨走了过去。

本来准备告辞离开的贾琼,听到这话,便也走了过去,看着还在襁褓中的贾兰道:

“师姐,让我来抱抱兰哥儿,日后他可得叫我先生或者老师呢。”

李纨闻言,见贾琼双手已经向着自己这边伸开,便转身靠近,小心翼翼的将贾兰往贾琼怀中送去。

贾琼见状,不由伸手去接,只是一只手无意间碰到了丝柔软又坚挺的东西。

许是靠的过近,又许是自己的柔软之处被无意间触碰,李纨双颊不由微微一红,幸而半被自己遮挡,半杯贾兰掩盖,倒是无人发现。

强忍住羞意后退半步,看着正抱着贾兰的贾琼,想起自己的相公也未曾抱过贾兰,眸中又闪过一抹悲伤,眼眶也是红了起来,倒也完全压下了方才的羞意。

贾琼虽然方才也是无意,至少他对李纨现在没什么想法,倒也未说什么,只是看着怀中的贾兰,其也不认生,只是盯着自己看,贾琼不由说道:

“兰儿,叫一声老师来听听。”

说着嘴上便模拟着嘴型道:“老师,老师”

现在贾琼已是举人,待明年春闱,若是高中进士,或者问鼎一甲,不论是那一个,都能更进一步,即使是孙山之名,也不比状元差上多少,毕竟贾琼太过年轻。

各人见贾琼这般,不由也为李纨感到开心,至少她在贾家不是毫无依靠,还有个师弟,又是自己孩子的老师。

贾宝玉见众人目光俱是集中在贾琼身上,心中略有些不爽,往日里他才是各人的中心。

看向一旁的黛玉,见这个新来的妹妹也盯着贾琼望着,内心更是不快,不由挣脱开贾母的怀抱,向着黛玉而来。

“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见黛玉瞥了他一眼,简单的说了自己的名字,复又看向贾琼,虽然不爽,又接着问道:

“妹妹,可有表字?”

黛玉闻言,不由觉得这宝二哥却如琼哥哥说的那般,是个喜欢围着女子打转的,心中有些不喜,想到自己现在寄人篱下,不由身子不动,微微转头看向宝玉道:

“无字。”

“不若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听着宝黛二人聊天,贾琼李纨,并着众人皆是转望而来,又听探春问道:“可有出处。”

见终于有人答话,不由环首四顾,见众人目光皆望了过来,不由看向仍注视着贾琼李纨的黛玉,压下心中不悦,笑着说道:“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杜撰不成?”

四周嘈杂,黛玉充耳不闻,瞧着贾琼抱着两岁的贾兰,李纨站在一旁,更像是一家人,唯有自己孤零零的。

不由想起当初弟弟两岁时也是这般,父亲抱着弟弟,母亲靠在一旁说笑,自己则绕着两人打转,就希望爹爹娘亲多关注自己一会。

心头不由一酸,眼眶中不由有泪珠打转,这唯一亲近自己的琼哥哥现在也未想到自己,徒留自己被这讨厌的宝二哥取笑。

不过黛玉也知晓怪不到琼哥哥身上,方才交谈时便已清楚,这珠大嫂子是琼哥哥的师姐,琼哥哥还要收这兰哥儿为徒,这样也是正常。

宝玉见黛玉只是兴趣缺缺的看着贾琼,而不理会自己。

心中不由也觉得有一丝无趣,然这新来的妹妹却又貌若天仙,强打着心中最后一丝精神问道:

“妹妹可也有玉没有?”

黛玉知晓今日方到,若是惹着府中最受宠爱宝二哥不快,日后寄人篱下,或许会有不快,忍着心中不耐说道:

“我没有那玉,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顿时又是双目圆瞪,目中无神,发起痴狂病来,彷佛要再摘下那玉再次狠命摔去。

黛玉见状,顿觉自己彷佛成了个孤儿,无人关爱,不由呜咽哭泣起来。

看着哭泣的黛玉,贾宝玉却在疑惑,我的玉呢?那去了?

贾琼见状,不由‘噗呲’一声笑了出来,这是大招冷却了。

这一声笑声,让发愣的宝玉,抽噎的黛玉皆是疑惑的看了过来,见自己同时打断两个大招。贾琼不由收敛面容,将贾兰交给李纨。

只是抽手的时候,手背又不经意的摩擦到了一丝坚挺与柔软。

感觉到比之前还要重的力道,想到方才是自己将兰儿抱给师弟,自己可以控制,现在是师弟主动抽离,力道有些大了,李纨只觉浑身一阵发软,许是自己太敏感了些。

满脸羞红的看着贾琼的背影,又小心的看了下众人,还好天色将晚,室内昏暗,大红灯笼映照的众人面庞俱是有些红润,想来无人发现。

不过师弟现在还小,过完年才虚十三,那就懂这些了。

贾琼不知晓李纨如何作想,只是走向宝黛两人,笑着说道:

“玉儿妹妹,你宝二哥哥可能是知晓你没玉,家中姐妹也没玉,就自个是个特别的,兴许有些开心激动吧。”

闻听此言的贾宝玉,双眸不由看着贾琼,一脸不可置信,我方才是这个想法吗?看着众人认同的点着头,心中突然觉得憋的慌,自个真不是这想法啊。

每每回想到这里,贾琼就是觉得有些忍俊不禁。

看着兀自笑着的贾琼,鸳鸯不由端起茶壶,替贾琼杯中续上茶水。

“爷,又是想到什么开心的事了,可是因为殿试答对的不错?

昨日殿试结束,太太不知爷考的怎么样,心中可记挂着呢,只是不想烦扰爷,也怕爷信心不足,故一直未问呢。”

贾琼闻言,不由看了眼身旁的鸳鸯,与自己同岁,还比自己大了几个月,现在出落的越发俏丽。

十三岁已然开始发育,胸前微微隆起,,长得蜂腰削肩,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从不仗着贾琼与沉娴对他的信赖而欺负其她几个丫鬟,其她几人皆是喜欢唤她鸳鸯姐姐。

管家能力也是不凡,现在沉娴已经将府上的事情全部下放给鸳鸯,鸳鸯亦每每与沉娴回报。

贾琼归来后也查看了她对的账簿,虽稍显稚嫩,但俱是尽善尽美。

想到这里,心中一动,不由伸手摸了摸鸳鸯的俏脸,瞧着面色羞红,只是羞的向一旁稍稍别着脑袋,也未避让的鸳鸯。

贾琼心中也是有些痒痒,可惜不论是自己还是她都需要再等几年,随即缩回手说道:

“那鸳鸯你呢?你就不怕爷烦扰,不替爷担心吗?”

鸳鸯闻言,不由转过脑袋,看向贾琼笑着说道:

“爷就是逗婢子,婢子每日里陪着爷,瞧着爷整日里笑呵呵的,一会想些事情发笑,想来是考的不错的。

爷参加春闱时,鸳鸯着太太看中,一道陪着太太去相国寺为您祈福呢。”

听着鸳鸯的话语,贾琼不由来了兴趣,随即问道:“都碰上些什么有趣的事没?”

哪知鸳鸯听闻贾琼所言,眉头不由微微皱起,强笑道:

“有趣的事情没有碰到,只是看到了好多流民,饿的面黄肌瘦的,为了一个馒头,一碗米汤而大打出手,争的头破血流。

听说城外还有许多小弟弟小妹妹活活饿死,连尸体都没有人收拾,听的婢子与紫娟妹妹都哭了。”

听到鸳鸯的言语,贾琼也是明白原由。

去岁山东、河南蝗灾漫天,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更何况田地,饥民只能往神京就食。

山陕大旱,颗粒无收,南方大水,田地被淹。

河南淮阳,正月寒冰,大折树木,春秋两季粮食俱欠收,无粮可食。

江苏淮阴,元旦大雪,深数尺,四月冰雹大如碗钵,地深五寸,涟水,冰雹杀麦,四月十六,十七皆是大雪。

这般多的灾难,流民自然四起,甚至有人打起了漕粮的注意。

贾琼已是举人,有资格领些非保密的塘报查看,因此这些事情之后都是知晓的,更何况已经过了一年,只是有些就食之流民还未散去。

殿试时,考卷便有提到这些该如何处理,贾琼倒是就此提了几点意见。

概括一下,便是事情已然发生,当开仓放粮,不过也不平白放粮,当以工代赈。

不论是干旱处还是水多处俱挖人工湖,干旱处挖湖以防大旱无水可用,多水处挖湖以防大水无处可排,以引大水东去,阴阳调和。

于山东河南蝗灾常犯区,以枯枝断叶焚烧田地,杀死土中虫卵,以防来年再犯。再多清理河渠,以河淤肥田,又可宽河渠,便于通水,便捷运河通畅。

又提以新粮,盐引等为交换条件,使大户放陈粮,旧粮以救百姓。新粮兑陈粮旧粮需一换二,盐引以官价兑换旧粮,若表现优秀,日后可以开放其当地独售资格。

若依此法,不仅可使大户避免担心粮食为蚁鼠啃食,且兑换了新粮。还可得乡中声望,朝廷器重,若不是极为短视或极为贪婪之人,当俱会听从。

当时他本想在卷上加一句,若太过短视或太过贪婪,则让当地官府直接绞杀,后来想想便不再多此一举。

一来难免被文官仇视,二来这种杀伐果断皇帝自然是有的,什么都说了还有皇帝表现的地方吗?

况,已经提出这些建议,已会被朝廷各家势力党派惦记上,还是韬光养晦一点比较好。

只是贾琼不知晓的是,朝堂此时已经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皇宫,太和殿。

隆兴帝杨骕端坐于龙椅上,看中堂下众大臣辩论。

刑部尚书高攀龙见状,眉头微微皱起,见次辅顾宪成递来目光,不由缓缓点头,向外一步走出。

“陛下,贾琼此人太过年幼,以微臣所见,状元之才万万不可取,当取最后一名。

以防其年幼得此高位,太过傲气凌人,日后为官多有不便,前明首辅杨杨廷和便是例子。”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也附议。”

看着左右两个吏部侍郎出来为刑部尚书后院,牛继忠不由一愣。这文官是打算联手压制勋贵一脉的希望吗?

前次默认贾珠被害而不言,是因为贾珠毕竟是荣府嫡系,未来若是起势,那勋贵其他几家无有出头之日。

所以贾琼的出现,便是勋贵的希望,贾琼不是嫡系,也无底蕴,宁荣二府不会无底线的支持,日后亦会依靠诸多勋贵的帮助。

待勋贵几方联手将贾琼送入兵部,日后以文御武,欠着大家的人情,其他勋贵也会有很大希望,而不是贾家一家得利。

所以此时贾琼必须进入一甲,状元最好,进入翰林院的起点就比别人高上一筹,然其年幼,确实有些困难。

不由看向老北静王爷,只见其双手交叠,见牛继忠看向自己,不由轻轻竖起三根手指,随即收回。

牛继忠会意的眨眨眼,随即出身说道:“诸位大人,我虽是武官,却也知晓有志不在年高,更知晓达者为师的道理。因此我想问诸位大人,这贾琼殿试答对可有错漏。”

工部侍郎听闻牛继忠所言,遂也横移几步,轻轻看了眼在站末尾的贾政,心下一横,算是报了当年之恩了。

“牛大人所言甚是,达者为师方乃正理,且贾琼所提皆是务实之策,我认为贾琼可为状元,授翰林院编撰。”

右都御史闻言,也上前几步说道:

“曹大人所言有误,贾琼所言虽是务实之策,却难有新意,俱是拾前人牙慧,有些夸夸其谈,不知其中困难。

且其让朝廷以新米换陈米救灾,此乃祸国之策,挑拨流民,不将流民当人。”

看着众人仍然吵的不可开交,兵部尚书杨鹤不由看向老北静王,见其面无表情静观众人吵闹。

想起去岁大旱,九边也大受影响,若非勋贵弹压,否则早已有兵变之危,此次便缓和一下兵部与勋贵的关系吧。

想了想便也前出一步,对着皇帝躬身行礼道:

“陛下,贾琼毕竟年幼,状元对其来说,有些太过重了,恐其年幼,不若授其榜眼探花,或者二甲前十亦未尝不可。”

隆兴帝闻言,不由轻轻颔首,略作思忖,随即明白杨鹤的意思,随即说道:

“杨爱卿,此言老成持重,不过该择何名次,爱卿可有建言。”

众人听闻隆兴帝的话俱是一愣,一个贾琼位置怎么就算是老成持重了,有些机敏的人已经想起去岁的事情,心中明白,贾琼的位置只能在这个区间定下了。

然榜样探花还是太高,二甲最为合适。

想到这里,吏部尚书姚崇文对着都察院御史行了一个眼色,便见这御史向前一步,说道:

“陛下,贾琼数年前,在金陵时曾与荣府贾珠以及黄商薛家联手囤积粮食,只怕其言行不一,授其高位恐有不妥,不如授其二甲第十,日后观其人品,是否属实,再做计较。”

看着已然到最后时刻,东安郡王不由对一个给事中行了一个眼色,随即便见这人行了出来。

“钱御史所言大缪,若非其三家联手,金陵粮价远不止涨这么低,或早已饿殍遍地。我认为说的有些太低了,榜眼倒是更为合适。”

东安郡王见状,也不由出身说道:“李给事中所言不假,其中道理我们武勋也俱是明白,若是你们文臣还以此为借口,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听说钱御史亦是南方人,家中亦多有钱粮,怎么会对粮价浮动而不知真情呢,可见御史大人对民生所知甚小啊。

更何况陛下看重诸位大人,是希望诸位大人提些意见,并非让诸位大人替陛下做决定。”

随着南安郡王话语落下,场上顿时一静,众人明白事情差不多了。

再争下去,武勋就要揭各位的老底了,说钱御史家中颇多钱粮,无非是说他家在这次事情中赚的少了。

想到此处,首辅沉一贯亦是明白,不由看了眼次辅顾宪成。

顾宪成也明白,现在北静郡王还没出言,若是沉一贯先出言,那文臣这次便落了下风,倒会让武勋气焰大涨。

不过南安郡王这个武勋二把手已然发话,他这个次辅上去也不算丢人,随即横移向着场中众人扫视一圈,复又转身说道:

“陛下,贾琼毕竟年少,仍需历练,臣窃以为当授权探花郎方是最好。”

见场中随着顾宪成话音落下,便不再争辩,知晓这是几家皆满意的结果。

隆兴帝心中也是有几分愉悦,仅仅凭一个贾琼的官职,便又试出了几方在其他各方安插的人,况不论这贾琼是几甲,日后是修撰还是编修,主要还是看自己是否愿意用罢了。

不过这贾琼答对算是不错,比那些劝自己祭天罪己的要好太多了,是个干实事的料,不过也确需要打磨几年。

“诸位爱卿所言皆是有理,那便按顾爱卿所言来,着其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众位爱卿可有意义。”

隆兴帝稍等几息,见场中众人皆是无话,随即准备议些别的事,贾琼之事毕竟是他试探人心的手段。

正在这时,兵部左侍郎出身说道:“陛下圣明,授贾琼探花一职方乃正理,只是授其翰林院编修有待商榷。”

此言一出,场中众人俱是一震,陛下已经将事情盖棺定论,怎么这左侍郎出来是何意义,刚刚兵部尚书都出言帮着勋贵,大家也适当给些面子,让兵部还了人情。

怎么这左侍郎又出言,是要将贾琼职务提高到状元一样的编修吗?那决计不行,各个御史,给事中俱是摩拳擦掌,准备再战一场。

隆兴帝也有些不明所以,不知晓这兵部左侍郎究竟是和意思,是否真是要提高这贾琼品级,就怕其他文臣不愿啊。

随即伸伸手示意道:“爱卿直言便是。”

看得到皇帝许可,左侍郎随即说道:“陛下,这贾琼之父月战死于鞑靼人之手,其应按制守孝三年,方可授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