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之我全都要 > 第十二章 黛玉送灵尽孝心,贾琼相陪全侄礼

虽然林家族人心中有颇多不满和不甘,但也不敢多说什么。

然林家已然没落,如今族中除了林如海,无一人可支撑门楣。

这些年若非林如海照拂,林家一些人生活艰难,只怕还比不上普通老百姓。

因此也不敢顶撞林如海的决定。

在各怀心思之下用饭完毕,林如海将贾琼叫到了内堂说话。

贾琼也将方才石电发现之事说与林如海。

林如海闻言只是皱了皱眉,也未多说什么,闲谈几句后才说道:

“琼哥儿,还需要你陪玉儿去一趟苏州,勿要让我女儿受了委屈。”

听着林如海的话语,贾琼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

“不敢,姑父言重了,此乃分内之事。”

简单客气一下,林如海偏头吩咐丫鬟:“将玉儿叫来,我与她琼表哥在这里等她。”

贾琼闻言,知晓林如海是要交代些事情与黛玉。

过了一会儿,看着娇弱异常林黛玉被人引领着从后堂走出来,如弱柳扶风。

身着白孝麻衣,素色俏丽,面色尽显哀思。

走至面前后,看着黛玉似泣非泣,似愁非愁的面庞,

贾琼倒是忘了问林如海,前面还传信说医治好了,怎么还是这般瘦弱。

“玉儿见过父亲……”

一口柔软酥腻的吴农软语,与其神态完全契合,美妙而动听。

与林如海请安行礼之后,又看向贾琼同样欠身一礼道:“琼表兄好,这两日多谢琼表兄帮忙。”

贾琼见状,微微颔首还了一礼道:

“玉儿妹妹好,姑姑与姑父待我若亲善,妹妹这话便有些客套了。”

虽然两人相熟,也相处了一年有余,但该有的礼节还是得做的。

见完礼后,黛玉走到林如海身边侍立。

看着林黛玉的模样,贾琼不由想起前两次来林府的事情。

第一次黛玉与其学琴学箫。

前年再来此时,两人一起于书房中学习,黛玉则跟着贾雨村学些四书;

而贾琼则是自读,偶尔与贾雨村谈经论道时,黛玉终是双目放光的看着自己,眸中尽是崇拜。

看着林黛玉又有些忧郁气质,不由觉得有些感叹。

若非自己之前在其弟弟去世时,陪了她一年,否则其性格可能更加孤僻。

想起原着中,黛玉没有兄弟姐妹,从小孤零零的长大,不由有些同情。

想来她那些促狭、爱开玩笑的个性,大概是在荣国府养成的。

也可以说,从被贾母接到荣国府到还没有长大的那几年,是黛玉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至于长大之后……

这个时代,没有父母做主终身大事的女子,难免有些悲凉。

如此遗世独立的女子,偏又碰上个专好美色,不爱读书,无有担当的贾宝玉,结果可想而知。

前世看红楼,贾琼便常气愤不已。

哪怕贾宝玉能稍微有些担当,也不至于让那些金钗皆是。

怪只怪,命中注定如此。

不过这一世,不需要贾宝玉有担当,让他做他的爱美之人吧。

贾琼不以为意,林如海却担心黛玉在贾琼面前失了礼数,因此道:

“玉儿,你琼表哥此次从金陵到扬州,除了祭奠你母亲之外,还要陪你去苏州将你母亲下葬,随后再带你去神京你外祖母家中。

在那边有你外祖母亲自照料,倒比在我身边更好些。”

林如海说着微微伤感,不自觉的抹了抹湿润的眼眶。

他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咱们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

林黛玉听了父亲的话,两个水汪汪的大眼睛,顿时江河泛滥起来,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也不顾贾琼在场,黛玉便哭泣出声,跪在林如海面前,央求道:

“女儿甘愿侍奉于父亲身边,每日端茶送饭,请父亲不要送女儿去神京。”

林如海已年近半百,现仅有一女,又生的如此俊俏聪慧,一直视如珍宝含,自儿子去后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若非不得已,他决计不舍得将黛玉送入神京。遂便扶起黛玉叹道:

“我已年过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你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姐妹弟兄扶持。”

说完又瞥了眼贾琼,随即接着说道:

“况汝年幼,又每多病,此前若非你琼表兄寻来大夫为你治病,又与你玩乐,你则更是孤单。

如今依傍你外祖母,还可与你舅家姐妹一同玩乐,正好解我顾盼之忧,你又因何不去?”

说完又看向黛玉,见其只是抱着自己抽泣,想了想又说道:“待父亲将这边事务忙完,便再把你接回,可好。”

黛玉听了,心下越发伤心,却又无言辩驳,只得默默流泪。

林如海想起晌午前贾琼的话,不由更放缓了语气,不由狠了狠心,继续说道:

“你外祖母是年高有德之人,她素来疼爱你母亲,你到时自也会疼爱与你。

况且他家兄弟姐妹极多,你到了那边,上有外祖母疼爱,下有姐妹一处读书作伴,岂非比待在我身边更好?”

黛玉性非惯于纠缠之人,且素知父亲一旦打定主意,便无更改。

知事已无可挽回,心下更添悲伤。

林如海果然也不逼她,牵她一旁坐下,一边叮嘱起来:

“两日后,我会把你母亲的灵柩送回苏州安葬。此行你要多听管家和你琼表兄的安排,不可随性行事,知道吗。”

黛玉点头,忽然意识林如海话中的意思,随即说道:“父亲不和我们一起去苏州吗?”

“我有职责在身,不便离开。”

一如既往的说辞,令黛玉的神色暗然下来。

从她记事起便是如此,父亲永远忙碌在衙门,少有陪伴自己的时间,她也不是太清楚父亲到底忙些什么。

如今连送母亲的灵柩回苏州,也没有时间。

黛玉有些不甚明白,父亲这些年做官到底为了什么,连母亲的后事都能弃之不顾。

林如海也怕女儿多心,又道:“一应之事我都与管家等人安排好了,我亦与苏州同族说好。

此前我还有些担心你不一定做好,如今你琼表兄在这,我便也放心了。”

黛玉闻言不由看了看立在一旁的贾琼,不自觉的点了点头,随即又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想了想,又见黛玉望着他,便道:

“你与你琼表兄也是相处过的,也帮为父照看了你一年,你自知晓其品性。

此次苏州之行,他自会对你多加照拂,你不可与你表兄使性子,他若是关心你,你可不能拒人千里之外。”

不过又想起去年时,亡妻与丫鬟常与他说,黛玉最爱缠着这琼哥儿,两人多有亲近,也不由为自己的担心有些好笑。随即又说道:

“以后去了你外祖母家中,有什么不懂之处,可以多让人去请教你表兄。”

“父亲~”

虽然知道林如海并无别意,黛玉还是羞的脸通红。

她年纪虽小,却又比去年长了一岁,稍微懂些男女之别,虽然不是太清楚,却也知道要避嫌了。

想起前年就喜欢缠着琼表兄,学抚琴吹箫,又与其一起读四书,不由偷偷瞥了一眼贾琼。

林如海见女儿害羞,面上虽然笑笑,心下却忍不住叹息。

女儿素来体弱,又如此早慧,只怕非有福之人。

这也是他最担心的地方。

泰水早些年,一直说让夫人带着孩子上神京,夫人担心舟车劳顿便一直未去。

现在自己与泰水报了丧,想来不待女儿从苏州归来,便能有书信到来。

泰水是个喜欢孩子的,身边孙子孙女环绕,人多之后,想来可以开解开解女儿的心胸。

至于让贾琼照拂女儿的话,也是出自真心。

他自认为识人颇准的,不说自己教导了其一年;

单从贾琼收到书信,便从金陵敢了过来,也不怕这丧事冲了他高中的喜气;

此前又为自己训斥盐商,那诸般言语也知晓其是个可造的,或许能帮助玉儿些。

又过了两日,大家早早起身,管家已经将一切准备就绪。

林家大门口,林如海的目光在木棺上逡巡良久,一寸寸的抚摸着棺板,良久良久。

见时间慢慢过去,天空已经方亮,贾琼不由来到林如海身边,低声道:“姑父,时辰到了。”

闻听贾琼如此说,林如海双手不由一颤,又将头别向腋下,在肩膀上蹭了蹭。

随即亲手将上面系着的白绫铺平,最后长叹一声道:“唉,去吧。”

管家闻言,向前三步,扫视了一眼场中众人,随即唱道:“启灵~!”

哀乐响,哭声起,孝女当前把白披。

所有送灵之人,跟随着抬起的灵棺,缓缓出了林家大门。

沿街巷道早已布满了竹竿穿起来的白灯笼,显得清冷异常。

可是那一排排白灯笼之下,却设立着一顶顶青的白的帐篷,每个帐篷前,都有小小一张祭桌,鼎内燃着香。

此皆乃扬州府官员与士绅们设置的祭棚,一眼看去,彷若没有尽头。

那些府邸,有的是派家中子弟、管家代祭,有的则是亲自前来。

贾琼此时的任务,就是帮着林如海,代行子责,与这些人寒暄致谢。

出了设有祭棚的路段,长长的队伍开始匀速向前行进。

贾琼偏头看向灵棺前那道小小的瘦弱的身影,抱着母亲的灵牌,无声的哭泣。

泪水流下尚不自觉,眸中神光涣散,显然陷入了思念之中,回想着母亲在时的欢乐。

一步三摇,彷若一道晨风便能将之吹倒,无意识的跟着引灵之人向前行走。

念及要到城外还有不少的路,贾琼对着身旁林如海道:

“姑父,林妹妹身体娇弱,况且身上的病也没完全好,这么长时间吹风恐会伤了根本,不如让她坐车吧。”

林如海看了一眼身旁的女儿,随即说道:“也好。”

贾琼便招手让人赶马车上来。

林黛玉见状,不由向后看了看灵车,又抬眸看了看身旁的父亲,随即说道:

“不用了,谢谢琼表兄,我想陪着父亲与母亲再走一会,这次想必是我们一家三口,最后一次呆在一块了,日后再想也没有机会了。”

贾琼闻言,也不知晓再如何安慰下去,嘴巴张了良久,也只能长叹一声。

一旁的林如海,见黛玉如此说,身形不由一颤,随即如常的继续向前。

他不敢看向黛玉,否则他担心自己会舍不得,舍不得让贾琼带着女儿去神京。

林黛玉也知晓贾琼故意说她病没好,是为了让她可以名正言顺的坐车休息。

但是她知晓这是自己最后陪伴母亲的机会,也知晓错过了这次,不知多久能再见父亲。

听着女儿倔强的话语,林如海忍了许久,最后还是低首看向黛玉,怜爱的说道:

《逆天邪神》

“你琼表兄哥也是为了你好,大家都知道你的身子状况,便是你母亲也不会因此责怪你的,就听他的吧。”

贾琼见黛玉只摇头却不说话,知晓她决心坚定,便不再强求,心下也更生怜意。

于是转身对林如海道:“林妹妹一片赤诚之心,既如此,便依她的意思吧。”

林如海虽然担心女儿,但也不好辜负了女儿的孝心,想了想也只能作罢。

白色的长龙蜿蜒前行,总算在半个多时辰之后,抵达南城门。

城外是早已预备好的运送灵柩的马车。

从扬州虽然可以从大运河转长江至苏州,但是一来所费时间长,二来也周折不便,加上天气仍是炎热,也担心速度慢了,对亡者多有怠慢。

所以林家决定走旱路,用马车护送灵柩回苏州。

看着母亲的灵柩被族人们合力抬上马车,林黛玉哭的泣不成声,身子几近不能站立,幸好有旁边的丫鬟和奶嬷嬷搀扶。

贾琼忙将马车牵来,亲自扶黛玉上车。

黛玉这次倒没有再坚持,站在车上,对着林如海欠身一礼,又对贾琼施了一礼。

然后才抱着灵牌进了马车,随即,嘤嘤哭声从里面传了出来。

贾琼敲了敲罩着白孝,憨憨呆呆的雪雁一下,嘱咐道:“你还不上去安慰安慰你们姑娘?”

“哦。”

憨丫头这才后知后觉的跟着钻进了马车。

贾琼见状又对侍立身旁的紫娟说道:

“你也去陪玉儿妹妹多聊聊。去岁时,玉儿妹妹也喜欢和你一起玩耍。”

紫娟闻言,轻轻的嗯了一声,也跟着上了马车。

看着灵柩被稳稳当当的绑在马拉车上,贾琼也跨上了自己的白毛骏马,策马至林如海跟前。

林如海正与长辈二伯,还有同辈堂兄弟客套。

又听管家说一切准备妥当,已可以启程,他用力一夹马背,靠近后拍了拍贾琼的肩膀:“这一趟,劳烦你多费心了。”

贾琼摇了摇头,一语双关的说道:“姑父言重,侄儿定会照顾好玉儿妹妹。”

说完,无视旁边林琅等人嫉妒的眼神,问道:“姑父可还有什么需要吩咐的?”

林如海摇摇头,道:“你们去吧。”

他其实也想要送爱妻最后一程,可是,他身上肩负着朝廷的使命,圣上的恩卷。

想着爱子去世,夫人也过世,现在还要威胁另外一个女儿,还有琼哥儿说的事情,不由心中发狠。

他想要离开扬州,必须先向朝廷请旨,朝廷批复之后方可。

事情上报,即使八百里加急,来回来也至少要八日时间,然他妻子的遗体可等不了那般久。

所以,他只能将对爱妻的愧疚,藏在心里,爱女不在,那他便没什么顾忌了。

直到看着送灵的队伍已经远远离去,林如海方收起眺望的目光,招呼着随从人员回了衙门。

————————

时间转眼即逝,来到苏州已有些时日。

贾敏早已被下葬,只是黛玉还需守灵七七四十九日。

清早,贾琼带着紫娟香菱来到了黛玉的院落。

见黛玉只穿着几件薄衫晒着太阳,一旁雪雁与其说着话。见贾琼到来,忙起身施了一礼道:

“琼表兄,你来了。”

贾琼点点头,随即也还了一礼,又看了看黛玉身上的衣衫说道:

“玉儿妹妹,这已是晚秋,早晚还是有些寒凉,可不能贪凉恶热,再添些衣物吧,你的身体还不算大好,不能受了寒气。”

听着贾琼关心的话语,黛玉面上不由一阵羞赧,这已经是贾琼第三次让她多穿衣物了。

虽然知晓是关心她,然毕竟是女孩子家的私事,让男子提点,终归还是让她有些害羞。

看向一旁正兀自点头的雪雁,不由羞恼的说道:“雪雁,你还不去房中与我取件衣物来。”

看着雪雁离去的背影,贾琼不由笑着摇了摇头,还是太小了,不是个晓事的。想了想说道:

“玉儿妹妹,先让我身边的紫娟与香菱跟着你吧。”

黛玉闻言,不由一愣,这紫娟与香菱是琼表兄的房内人,怎么让她们来照顾自己啊。

想到这里随即说道:“琼表兄,紫娟姐姐与香菱姐姐是你你婢女,怎么能来照顾玉儿。”

想了想,又担心贾琼误会,辜负了他的好心,随即补充道:

“而且,那样的话,你身边便无人照顾了。”

说完,方有些后悔,自己怎么说出这般话语了,面色更是有些羞红。

看中面色羞红的黛玉,贾琼心中也是有些好笑。今年才六岁,过完年也才七岁,哪来那般多的想法。

不过面上也未表现,他知晓林黛玉心思敏感,若再被其误会又不好了。

也不多做思考,随即说道:“玉儿妹妹不用多虑,他们两个年岁大些,知晓如何照顾人,而且你以前不是也喜欢与你紫娟姐姐玩吗?

至于兄长我这边倒是无事,我自小家中贫穷,除了娘亲,我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也就鸳鸯与紫娟来了之后,才有人伺候。

且你现在身体虚弱,昨日张大夫说的你要记载心里,上次你身体方才转好,这些天又累着了。

导致你根本受损,先天之气流逝,日后你要在院内多做些游戏,锻炼身体,不然病症无法去根。

在这院中晒晒太阳却是对的,不过日后要多穿些衣衫。”

听着贾琼连珠炮似的话语,黛玉心中不由一甜,知晓这琼表兄是真的关心自己,也只有以往母亲会与自己说这般多,即使父亲也不会与自己说这般多。

心中虽然开心,但又有些别扭,被人管教自然有些不舒服,又不好辜负琼表兄的关心,让其误会。

看了看一旁的紫娟与香菱,心中一动,随即说道:

“琼表兄,紫娟姐姐我是很熟悉了,这香菱姐姐是怎么回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