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问镜 > 第一百零七章 当年观照 似非我辈(上)

问镜 第一百零七章 当年观照 似非我辈(上)

作者:减肥专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5:42: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魔灵苏醒后的记忆可以看出,它对无量虚空神主的熟悉、执念,包括对碧落天阙的推论都很有道理,尤其是碧落天阙未必就是实有其物,而是从天魔殿演化而来,更和余慈的某些推测暗合。

但这无法解释,黄泉夫人的用意。

埋下一颗种子,让它在一千两百年后芽?

说不通啊!

不过,要想知道……眼下就有个最好的机会。

“你这招,可以用在黄泉夫人身上吧。”

“如果主上在魔染他化上的造诣足够……呃,定是可以的。”

只看万魔池,赵相山就知道自己说了废话。

余慈跃跃欲试,不过,他暂时忍下来,决定事情还是按部就班地做。

他去看第二条魔虫。

这条寄生在匡言启身上的“星芒虫”,非但将一个较当年余慈都有所不如的修士,强推上六欲天魔的水准,还能使之运使无量虚空神主的法力,通达无碍,若真是同源,那魔灵的进步,也是到了让人无法直视的地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星芒虫”,余慈感觉到,其上已经有了生灵独有的情绪,大约是忌惮、恐惧之类,还略显简单,却也绝非是魔灵刚出世时,纯粹的理性思虑。

这就非常可怕了。

受情绪的影响,余慈的“内化”也受到了抵抗,星芒虫也有自毁的手段。还好余慈有了从前面一条星芒虫身上得来的信息,先期便先应用了幻术和情绪神通,在魔虫决绝自毁之前,总算是得到了还算足量的信息,将整个脉络都给捋顺下来。

两条星芒虫,确实是同源而出。

时至今日――至少是在寄生在匡言启身上之前,魔灵尚在黑袍身边。

更准确地说,现在的黑袍,已经成为了它的傀儡和寄生的对象,余慈甚至从模糊的信息中,看到了自己――那还是在东华虚空的时候,以黑袍的视角收集到的。

而且,在近年来,趁着天地大劫肆虐,魔灵影响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像是匡言启,就是受害者之一。

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匡言启寄身的魔门东支竟然仍蒙在鼓里……

不过,这也是因为柳观的名声太恶,从不按常出牌之故。匡言启这样的非常情况,也没引起疑心,大概都以为是柳观使了“黑手”。

事实上,余慈觉得,柳观确实是下了黑手,起码是在魔灵下黑手的时候,视若无睹,且在事后有所遮掩,给魔灵行了方便。否则不能解释,匡言启的这番变化,如何能瞒得过魔门东支上下。

这一点,魔灵也有察觉,双方有一层默契,却肯定不是合作。

近些年,魔灵飘忽不定,也有躲着柳观的意思。

柳观则使唤匡言启不遗余力,什么地方危险,就扔到哪儿去。还真让他办成了几件事,在魔门东支的地位颇是见长。

这次又把他派来,与魔潮中的兵灾魔王联手,可终究还是把他葬送。

柳观这么个态度,不像他惯常的做法――好吧,余慈也不知道惯常的柳观会使出什么手段。

但这味道不对。

结合前面的猜测,余慈就想,是针对黄泉夫人吗?柳观在其中现了什么端倪?

余慈不是柳观肚子里面的蛔虫,但他还有别的渠道。

挥手将魔虫仅存的一点儿余气挥散,他灼灼的视线转向沐浴在灵光中的黄泉夫人。

目前,灵光中还只是个大概的轮廓,真想生死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过几道关口。可灵枢在此,一应的记忆应该都在,凭借“内化”法门,大可先睹为快!

要说移转灵枢之后,一切都掌握,黄泉夫人的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

但一来余慈的耐性总有个度;二来,他现在的感觉非常微妙,有种心血来潮式的征兆。

任何一个修行有成的人,都绝不会忽略掉这种感觉。

那么……就顺着感觉来好了!

余慈调整了下心绪,意念投注到黄泉夫人灵枢之上。

灵枢者,中央之枢要也。

具体来讲,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法理,还有“某人”之所以为“某人”的一整套习惯法度。

这套法理和法度,虽然玄虚,却是以具体的人为根本,衍生出来。尤其当人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在天地间留下形神的烙印,化为了确切的“实物”,不管这份烙印有多么微小、虚弱,总是给了人操作的空间。

某种意义上,它属于突破了“物”与“理”界限的层次;化为具体手法,就是真文道韵级别的无上神通。

但余慈执掌生死法则,又身具“自辟天地”的能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就能将这件事的难度,降到最低。

当然,不管难度怎么降,事关生死,都是要慎之又慎。

虚生也好,血府老祖也罢,之前的两个成功例子,其实还有一层非常关键的因素:

信力!

虚生和血府老祖都是寿元将尽,前路已绝,又受余慈神通所摄,自然敬畏且依仗,由此生出信力,主动将余慈的神通“内化”,占据核心主位,故而如水到渠成,顺畅得很。

相比之下,黄泉夫人是生生被余慈掐死的……

一则以内,一则以外,由不得余慈不谨慎处置。

此时施展“内化”之术,他也是小心翼翼,浅尝辄止,绝不会干扰灵枢的运化过程。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余慈渐有所得。

目前的黄泉夫人没有神智可言,这样的好处在于,只要是找准层次、位置,她的记忆就仿佛是已经大开门户的库房,任由余慈进出。

余慈才一“进来”,就有些愣。

黄泉夫人是个细致人,但余慈可没想过,连着她的记忆,也同样如此。

感应所及,一切信息都分门别类,次序齐整,像是百宝格,又就像是朱老先生当年坐镇的书楼,万千法门、秘籍,一部部,一卷卷,以类相从,排布有序,搭眼一看,心里就大致有了数。

只是,是不是缺了点儿什么?

余慈再次检视,大略看过去,从黄泉夫人幼时,一直到现在,都很齐全的样子……

一时想不起来,他心念微动,不再观其大略,而是搜检有关黄泉秘府的信息,准备仔细看一看黄泉夫人在北荒的作为。

在清晰的分类之下,真的非常好找,可才看了小半段,余慈便觉得怪异绝伦

好像,全是别人……

他的意思是,看黄泉夫人的记忆,就像看一出大戏,你能够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情境是怎样、戏中人干了什么、有怎样的喜怒哀乐。

可是,这份理解是“余慈”的,而不是“黄泉夫人”的。

黄泉夫人是怎么想的?

就现两人同时看戏,戏台上唱作俱佳,而在你身边看戏的人面无表情,永远不可能知道她在想什么。

不……不止,应该说,身边根本就是一片空无。

余慈能透过黄泉夫人的视角,知道当时生的一切,唯独不知道作为一切的核心,黄泉夫人的所思、所想、所感。

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大千世界,本身却无思无感。

这怎么可能呢?

余慈想起扼死黄泉夫人之前,那一份独特的情绪感受;又想起赵相山刚刚所说的一句话:

无别有情之心,世间唯她一人而已。

现在非但无情,连“思维”也没了,又算什么?

明明是在自家心内虚空之中,余慈却觉得心头隐隐生寒。

他再顾不得其他,心神切入黄泉夫人灵枢运转的深处,要看个分明。

便在这里,熟悉的,至少可以称为“生命”的感觉重新显现。

所有的情绪,或曰灵性,都融在生机之中,除此以外,再无牵涉旁移。

这一刻,如果黄泉夫人冥冥之中还有意识,那么:

除了生死,再无他物。

察觉到这层面,余慈也有所悟:

也许黄泉夫人的记忆中,本来是有情绪、思维存在的,可是在移转灵枢之时,自然就“内聚收缩”,完全投注到当前的核心问题上去。

这是怎样的控制力、又是怎样的本能啊!

而且,这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世人所谓“情景交融”,可以这么理解:

无当时之环境,自然没有当时之情感思虑。

三十年前的余慈和现在的余慈,面对同一件事,其思维方式、生的情感,与现在相比,肯定有大大小小的差别,正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就是这些差别,才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思维的变化、起落,才能获得种种不同的体验和经历。

可在黄泉夫人这里,“情”、“景”,还有“思”,好像完全是分开的。

情绪是情绪,思维是思维,当时环境,也仅仅是个环境。

恍惚中,余慈便有这么一份感觉:

黄泉夫人就像是现在的他,进入了“别人的视角”,完全抽离于世间之外,持一份特有的情思,进行观照。

所不同之处在于,余慈的情思只存在于“现在”;

而对黄泉夫人来说,情绪思维便在那里,无论时间怎样流逝,均独立不改。

千年之前是这样,千年之后亦应如此。

余慈想到了件宝物,是当年薛平治给他的那件忘情宝扇。此时应该已经丢在了少阳剑窟内,不知给谁捡了去。

宝扇之上有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余慈无论如何都不能将黄泉夫人划在“我辈”之列。

然而,她究竟是更接近“不及情”的最下之辈呢?

还是“忘情”的“太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