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628章 鼠辈?哪来什么江东鼠辈?

都督请留步 第628章 鼠辈?哪来什么江东鼠辈?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南梁的建康到京口之间,有一条修得很好的驰道,名为“京口驰道”,算是全国的“重点道路工程”。

这条路不仅是京口守军回防建康的唯一陆路通道,更是商贾、官员从长江口岸出入建康的便捷通道。

建康中枢年年征发徭役修缮此道,并在道路两旁栽植了松柏。从这条路经过的各地商贾,都能很直观的体会到梁国国力的强大。

当然了,能吹的地方也就这里而已,若是梁国各地的道路都如此处一般,只怕北方世家早已俯首称臣。

入秋后的某一天,秋老虎肆虐依旧,倚靠长江的建康城,白天仍然是酷热难当。然而此刻京口驰道两旁人满为患,沿途十多里,都站满了欢迎北伐大军班师回朝的人群。

其中不仅有穿着红色与绿色官袍的朝廷官员,更有不少只是布衣百姓,男女老少不一而足。当然,维持秩序的士卒也是少不了,看上去可谓盛况空前!

这么说吧,当年萧衍入主建康之时,也未有此等场面。很显然,梁国朝廷是不可能有如此动员能力的。

见到吴王刘益守的马车过来了,不知道是谁高喊了一句:“吴王万岁,光复河北,天下一家!”

这句话像是一滴水掉进沸腾的油当中,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了!

“吴王万岁,光复河北,天下一家!”

“吴王万岁,光复河北,天下一家!”

“吴王万岁,光复河北,天下一家!”

人群中的呼喊声可谓是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到了极点。跟在刘益守马车后面的梁军精锐,从未体验过如此荣耀时刻,一个个都抬头挺胸,不自觉的都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威武之师。

他们都觉得,回到自家地盘果然感觉还是不一样,北伐吃的苦总算是没白费!这次的经历可以吹一辈子了。

掀开了帘子的马车里,刘益守一脸无奈的看着杨愔问道:“杨胖子,我在河南辛辛苦苦了打了几个月的仗,你就用这种套路来欢迎我?没诚意啊!”

刘益守的不满溢于言表。

“回主公,这些真不是在下的本意。虽然确实是朝廷组织的欢迎队伍,但大部分人都是自发而来,并不是招募的。”

杨愔也是无可奈何的模样。

他知道刘益守最不喜欢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但是如今的情况,已经跟当初完全不同了。时移世易,有时候大势起来了,不是你想按下去,就能按得下去的。

“此话怎讲?”

刘益守微微皱眉问道,他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嗯,应该说隐约觉得事情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了。

“明日朝会,主公便会知晓,在下此刻真是一言难尽。很多事情,确实出乎了意料之外。”

杨愔拱手行礼道,欲言又止。有些事情说是说不明白的,只要刘益守参加明日的朝会,一切不言自明。

“也行吧,对了,长猷呢?”

刘益守好奇问道,没道理杨愔来京口负责接待大军凯旋,陈元康这个尚书令反而不来。陈元康也不是这种喜欢撂挑子的人。

“王氏逼婚,长猷不肯,又骂了几句,对方就掏出匕首将长猷刺伤。如今……他在崔冏家养伤,算是捡回来一条命。王氏畏罪自尽,只是可怜了她跟长猷的那个孩子,唉。”

杨愔忍不住一阵唏嘘感慨。

陈元康玩太大了,提起裤子不认人。女方毕竟是当过萧氏王妃的人,岂能如普通人家的妇人一般被他随意摆弄?

被陈元康勾搭上床也就罢了,现在儿子都生了,陈元康却连将对方纳为妾室都不肯,摆明了拔x无情。

王氏恼羞成怒之下走向极端,其实也不过是个被逼入墙角的女人同归于尽的决绝罢了。

终究一场悲剧。

“积了这么多的德,还是躲不过这一刀啊。”

刘益守心有戚戚说道。

杨愔以为刘益守在感慨他自己,于是开口劝说道:“主公仁而爱人,公平大度,有礼有节。属下常听闻主公家中和睦,不必有此忧虑。”

“罢了,不提那些糟心事了。明天晚上你在家里准备好酒宴,我要去你家赴宴。”

刘益守拍了拍杨愔的肩膀说道,对他挤眼睛使了个眼色。

“呃,那要准备多少酒菜?主公平日里也不喜欢大鱼大肉的……主公是喜欢吃清澹一点还是丰盛一些?

上米酒还是果酒?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要不要上歌舞助兴?”

杨愔有些迟疑的问道。

刘益守提出要去臣子家里吃饭,真是破天荒第一次。请臣子来家里吃饭的次数倒是很多。

这顿饭安排起来很是费周折。

刘益守喜欢美女,杨愔是信的。但对方确实不贪吃,不管是盛宴还是寻常百姓家的饭食,刘益守都不怎么挑剔,也没听说他最喜欢吃什么。

说好听点叫平易近人,说不好听的叫太过随意不讲究。刘益守这个人不爱好吃穿,众所周知。

所以反过来说,越是不讲究的人,越是不好伺候。

“诶,都在说些没用的,我又不缺你那口饭菜。

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吃。明日私宴,我不会叫同僚过来煞风景,此番你维护粮道,保障供给功劳甚大。除了论功行赏外,我另有厚礼相赠,不可有外人参与。”

刘益守神秘一笑说道。

听到这话,杨愔有些错愣。

其实他当年就对刘益守这个人很看好,也很清楚对方的为人与能力。按功劳得赏赐,对杨愔来说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这些都是按部就班便能得到的。

杨愔虽然待人宽和,但心气甚高,看不起谁是不会写在脸上的。普通粗鄙武夫他根本看不上,也就只刘益守这种雄才大略之人能镇得住。

论功行赏什么的完全符合杨愔的心理预期,他甚至已经到了波澜不惊,无悲无喜的程度。哪怕刘益守现在就给他封个宰相,杨愔也不会感觉惊喜。

终究不过是迟早的事!

相处这么多年,刘益守这个人对待手下的风格就是“稳”,有功劳就赏,不会轻易处罚,不会苛刻对待,也不会陡然提拔,凡事讲求有理有据。

杨愔对此看得非常明白。

“呃,那是什么东西呢,属下也不缺什么啊。”

杨愔的求知欲被勾起来了,实在是想不到对方会送自己什么。

“明日便知。对了,长猷不在,你明日上奏折,国政以稳为主,不可对外用兵,要修生养息以待时机。特别是关于北伐的,一律停止。”

刘益守沉声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府库里还有多少东西,相信杨愔心里是有数的。这次新占了不少地盘,前面一两年,都是投入大产出小,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一下,尤其是青徐地区。

朝廷要实际掌控,恐怕不派兵过去是不行的。如果明年再对北方用兵,难免会吃太多而消化不良。现在火药的库存已经见底,也是时候要补充一些了。

下次出征,将会一战定河北,所以准备必须充分。

“主公所言极是。这次打疼了魏国,我们得了胜势不假。只是要把胜势转化为胜果,还需要时间。如今高欢固然是元气大伤,但我们也打得兵疲师老了。

修生养息,正当其时。”

杨愔拱手说道。他作为管后勤的人,显然比那些一线战斗的将领心里更有逼数。

打仗的时候,能不能出兵,往往都是管后勤的人说了算。

“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话说他们还没喊累么?”

刘益守一边对道路两旁大声欢呼的人挥手,一边皱眉问道。他最不喜欢这种“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之类的话了。

都说万岁,可又有多少帝王能活过百岁呢?迷失在这种阿谀奉承的潮水之中,迟早要被淹死的。

“主公,如果一个人用一个小鱼饵,就钓了一条数百斤的大鱼。那么他晚上也会睡不着觉,说不定也会来这里喊两嗓子的。”

杨愔不动声色的说道,意有所指。

“明白了,那就看看明天朝会到底要发生什么事情吧。”

刘益守微微点头,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按道理他之前都做了很多部署,那些江东鼠辈们也都笼络好了,谁会站出来搞事情呢?

……

第二天清晨,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台城南面所有的城门都被打开,百官排成长队,入朝参加朝会。

至于具体是关于什么事情嘛,概括来说,就是商议祭天、献俘、犒赏三军、提拔有功将士等应有之事。

北伐大获全胜,当然要把善后的事情搞好。只有这样才不会战场上得分,政治上失分。该给的赏赐一定要给到位,落到实处。

下次三军将士才会奋勇杀敌给朝廷卖命啊!

杨愔代替陈元康,将早已准备好的奏章照本宣科的念出。一项又一项的,都是提前商议好的,在这里只是宣布而已,根本就不是来“讨论”的。

刘益守敏锐的观察到,似乎太极殿内众多朝臣,都不太关注这些。和自己一样,众人都是听得昏昏欲睡的。

杨愔将这些念完以后,就退到了一旁。他很清楚,好戏马上就要开场了。

果不其然,正当刘益守想要宣布退朝的时候(儿皇帝不能理事,刘益守摄政总揽全局),有个大臣从群臣中出列。

“臣有本奏。”

此人刘益守非常面生,但好像又在哪里见过一样,应该是之前跟自己没怎么打过交道的。

杨愔在刘益守耳边低声说道:“此人叫章法尚,中书舍人,手里无实权。”

中书舍人这个职务是跟皇帝有关的,如果皇帝很有权力,那么中书舍人就很有权力,有时候说话甚至比尚书令还管用。但现在梁国是傀儡皇帝不说,还是个儿皇帝,说话说明白都够呛,中书舍人这个职务就是纯摆设而已!

刘益守眼生是正常的,毕竟,对方手里若是没有实权,自然不可能跟他打交道。

“宣。”

“微臣请吴王允许我军今年入冬后北伐,平定河北,光复河山!开创万世之基业!”

章法尚说完,直接跪在地上头贴地面不起来。

“臣等恳请吴王再接再厉,平定河北,光复河山!开创万世之基业!”

大殿内跪下去一大片,都是些职务不高,权力不大,平日里耍嘴皮子的官员。

这些人多半都是中书省的,尚书省的官员属于实干派,上面吩咐什么就做什么,管执行,很多都不参与朝会。

除了尚书令以外,通常不参与朝政制定。

而中书省的官员很多都是嘴炮王者,也是刘益守故意安排一些“江东鼠辈”的代言人在里面挂职。

刘益守控制朝政的方法很简单,一卡军权,二卡尚书省,三卡人事任免。把江东地方势力的人画个圈,都集中在“参政议政”的中书省这里,外放地方的太守,反而不用地方势力推出来的人。

无论你有什么幺蛾子,我发个话让尚书省不执行,将诏书打回去,你就只能干瞪眼,政令出不了台城!

而人事任免权又被刘益守死死捏在手里。

刘益守才不是那种纯武夫铁憨憨,跟梁国的世家大户们硬顶。他吸取尔朱荣和董卓这些人的教训,用兵马对付兵马,用套路对付套路,用政策对付政策。

只有魔法可以打败魔法!

几番收拾,梁国已经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摆谱了,今日倒是看了个稀奇。

“刚刚才光复河南,师老兵疲,不可再对外用兵了啊。北伐之事,暂不必提。”

刘益守感慨说道。

今日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拿错了。那些江东鼠辈们成了“主战派”,自己作为统兵之人,倒是成了主和派。

“殿下,趁热打铁正当其时啊,若是北方那些人回过神来,可就不好收拾了。”

章法尚站起身急切说道。

刘益守一脸疑惑看着章法尚,弄不明白对方到底想干啥。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江东鼠辈们竟然雄起了!要是他们以前有这么豪横,早就把高欢打到草原上去了,对方还能待在邺城潇洒么?

“殿下不可北伐了,此番河南鏖战,消耗了太多粮秣,又有数万俘虏要安顿。开垦良田,兴修水利都要用钱,无论是否北伐,浪战绝不可取。”

杨愔站出来给刘益守帮腔说道。

“杨尚书此言差矣,朝廷虽然无粮,但三吴之地的大户人家,却有不少粮草。他们当中也有很多希望为国建功,光宗耀祖的。朝廷一纸诏书,便可以从三吴募集不少粮草甚至兵员,何愁北伐不成?”

章法尚针锋相对的说道。

这话表面上听起来康慨激昂,但若是细细揣摩一番,便知道其中猫腻极多!

三吴地区可是江东鼠辈扎堆的地方,刘益守感觉自己好像听到了世上最好笑的笑话一般。他轻咳一声询问道:“章爱卿是觉得粮秣都是浪水打来的么?或者说朝廷可以到三吴地方豪横劫掠不成?”

“殿下之前有租地之法,颇有成效。河北良田不少,朝廷可以继续用这一招,相信会有不少人踊跃参加。相比一统天下的大略,这些细枝末节不值一提。”

章法尚意有所指的说道。

刘益守恍然大悟,感情埋伏在这里呢!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江东鼠辈都“雄起”了,不雄起不行,实在是利益太馋人了,由不得这些人身体诚实。

之前卖地的位置,都是在漳河沿岸,也就是邺城周边。那里土地肥沃是出了名的,自西门豹治理邺城之后,那里就是一块大肥肉。

要是河南之地都在东魏的掌控之中,自然无人会提北伐的事情,毕竟,劳民伤财,还看不到结果。

可是现在梁军已经在荥阳稳固了战线!离邺城也就一条黄河的距离了!

前期那些世家大户不情不愿的买了不少邺城的土地,都没法变现,所谓“地契”又是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的鸡肋!

这些人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如今离胜利只有一步了,该怎么办?这时候谁冷静得下来?

选项一,找刘益守讨债?

选项二,关起门来自怨自艾?

还是……选项三,雄起一把,支持朝廷出兵河北,甚至自己组织部曲部署到河北抢地盘?

显然,第一个选项他们没胆子,第二个选项他们不甘心,第三个选项却是性价比极高!之前一战,刘益守已经清空河南,为他们铺好路了!

高欢都被打这样了,跟个奄奄一息的活死人差不多,这时候不冲上前一棍子打死,还留着下蛋不成?

江东鼠辈们还是有自己的利益取舍,他们并不是一味地胆小。

“此事容后再议,入冬之前,大军必须修整。”

刘益守断然拒绝了章法尚的提议,随后强行宣布退朝,看上去没有把话说死。

江东鼠辈们的贪婪与一叶障目,是他没有料到的。这些人只看到了河北土地的诱人,却看不到其中的凶险。

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只能锦上添花,无法雪中送炭;只能当点缀,不能扛大旗。

刘益守如今算是看明白这些人是什么路数了。

当初没有在这些人身上寄托希望,果然是正确的选择。也得亏是他趁着那一批北面来的人还没老去,趁着梁国穷乡僻壤的地方血性尚存,才能去争一争大势。

若是安于现状,不出十年,梁国将继续进入暮霭沉沉的阶段。那时候哪怕刘益守自己还有斗志,也带不动这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江东鼠辈”了。

“明晚可得去你家好好喝一杯,这些鼠辈们真把我给恶心坏了。”

散朝的时候,刘益守拍了拍杨愔的肩膀叹息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