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都督请留步 > 第625章 三辞两让

都督请留步 第625章 三辞两让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高洋的心腹赵彦深、唐邕、高德政等人都拼命的劝进,同时段韶也表忠心劝高洋登基称帝,但高洋却不为所动。

为了“避嫌”,他特意入宫面见傀儡天子元绍宗,告诉元绍宗自己绝无称帝之意,让对方千万不要瞎想,更不要“禅让”。

至于这是他在为自己辩解,又或者是正话反说,暗示元绍宗早点退位,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总之,高洋的一系列行为,像极了历朝历代禅位前的那些惺惺作态。

无论如何,高洋反复强调自己没有自立之心,绝对不会堂而皇之要篡位!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各自慢慢揣摩。

至少表面上看,都是在“按规矩办事”。

以前,大家都是这么在玩嘛!三辞三让,起码要做给天下人看看。

然而另一方面,高洋却又给信都的高乾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在信中,高洋大谈高氏一族的荣耀与命运,更是暗示自己将来绝不会亏待高氏一族。

总而言之,高洋十分露骨的告诉高乾:高氏与国家的关系,乃是“与国同休”,不分彼此的!希望渤海高氏的人可以来邺城入朝为官。

毕竟,大家都是自家人不是么?

这封许诺了高官厚禄,许诺了封地,并且还大打感情牌的信,高洋派人送到了高乾手中。

前后两封信一对比,差别非常明显。别的不说,后面那封信,压根就没提高欢二字!

不久前高乾也收到了高洋的信,表面上说是让高敖曹带兵来邺城汇合,准备渡过黄河营救高欢,实则暗示对方不要轻举妄动。

因为有些事情,大家虽然不能公开把话说出来,但却又都是心照不宣的。

现在不可能有人想过黄河跟梁军恶战,也没有人想把高欢救出来!所谓道义所谓忠诚,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性价比都太低了。或者可以这么说,在高欢的嫡系人马打过黄河之前,是不会有什么人贸然行动的,大家都在观望。

谁先出手谁先倒霉,谁都想把刘益守当快刀,然后用这把快刀去杀自己想杀的人!

高洋控制了邺城,控制了魏国朝廷,篡位建国,乃是必然。这些事情,河北世家中人,包括高乾等人在内,都看得明明白白。

现在高洋写的第二封信,已经不提“高欢”二字了,里里外外都是在暗示建国后要保证高氏的政治地位与切身利益。

老实说,高乾确实觉得有点搞头,但他一时间又拿不定主意。

烫手山芋嘛,又香又烫手,历史上那么多聪明人前赴后继的火中取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傻子。

“你们觉得如何?”

离信都城不远的高氏坞堡大堂内,高乾将高洋的信交给高敖曹等人阅览。自己则是在一旁冷眼旁观众兄弟的态度。

自从上次高慎的未婚妻李昌仪被高澄强X未遂后,两家的婚事就告吹,李希宗与高氏的联盟更是不再摆上桌案讨论,其中内情一言难尽。

如今,貌美如花的李昌仪,已经变成了人见人怕的蛇蝎,没有任何世家大户的子弟愿意娶她。高慎倒是不介意把李昌仪当妾室弄过来收入房玩玩,但赵郡李氏西祖的人,显然不同意这一茬。

刘益守的雄起,让河北世家都不自觉的与高氏保持了距离,又没有撕破脸。这种傻子都能感觉到的孤立,高乾自然是知之甚详,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所以说,高洋这封信,对于其他河北世家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人家说不定根本就不会端上桌讨论。但渤海高氏却不可能当做没看见。

高洋需要支持,渤海高氏亦是需要。

“兄长,这浑水蹚进去,可不好出来,不知道水深水浅呐。”

高慎沉声说道,显然是对上次高澄的事情还耿耿于怀,不愿意再帮高欢家的人。

“三弟,你怎么看?”

高乾看着高敖曹询问道,自家的私军部曲,一部分是有朝廷“编制”的,都是由高敖曹在领兵。高敖曹的意见比高慎的看法要重要得多。

“二哥的话,有些浅了。不管怎么说,这是个机会。”

高敖曹不动声色道。

高乾知道自家这两个兄弟脑子都不太灵光,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听听也是无妨。

“此话怎讲?”

高乾忍不住摸了摸自己身上透气的棉布衣询问道。

不得不说,这种衣服虽然透气性比不上麻布,但皮肤接触着感觉很舒适,乃是商贾从建康那边贩运来的。

价格极高!只有他们这样的世家子弟才穿得起。

高乾也不得不感慨刘益守这厮真是个人才,就凭这棉布衣贩售到北方,就为梁国换取了大量的粮食与金银等物。抛开立场不谈,他们这些世家中人对谁更厉害谁更有本事,心里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我们又不是要给高洋效死力。我们要的只是名分大义!若是高洋改朝换代,势必会多出很多官位,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便能把自己的私军全部换上官军军服,拿朝廷的府库了武装我们自己的部曲,何乐不为呢?”

高敖曹的道理很明白,现在渤海高氏的私军换装,还得悄咪咪的进行,还要跟冀州的官员打招呼(虽然那些人也是自己人,高乾本人现在就是冀州刺史),但中间终究是被人卡着在。

若是立国,则高乾等人未必不能取而代之,高洋的糖衣炮弹,把糖衣吃掉,炮弹再还回去就行了!高敖曹的思维模式很简单:兵马在我手里,那么权力就在我手里!

“嗯,这个嘛……确实有点意思。”

高乾微微点头说道。

为高洋出生入死,这个不可能!

但将来给自己的军队套一身官军的皮,名正言顺的割据冀州,甚至取而代之,这个可以有!

耍耍嘴皮子,承认高洋的权力,承认篡位后国家的合法性,不需要花费一粒米,一匹布!至于高洋说的让渤海高氏的子弟到邺城为官之类的,就更不必提了。

去了就是人质!何苦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这样吧,我们发檄文,拥护朝廷南下抵抗梁军,夺回荥阳。”高乾微微一笑说道。

听到这话,高氏其他几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法。

发现其他的都不说话,高乾开口道:

“高王待我们甚厚,岂能弃之不顾?”

他面带笑容,那张要笑出花来的脸上,硬是挤出一个痛心疾首的表情,高敖曹等人瞬间恍然大悟!

你说我不支持你,那怎么可能!我当然支持你啊,我还支持你带兵南下救高欢呢!至于我嘛,边上看着就好了,你自己都不冲,难道让我们这些外人先冲么?

高乾这一招,是既表达了善意,又隐隐将高洋的套路顶了回去:你自己不篡位,就不要指望我们会提前拥戴你!

这年头,谁又比谁更傻?

“三弟,你带五千兵马去滏水河,在北岸扎营,绝对不要过河。我修书一封给高洋,就说我们支持他带兵打过黄河。高洋是聪明人,他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滏水河就在邺城以北不远,高敖曹在滏水河北岸屯兵扎营,可以看成是高氏派兵支持高洋出兵河南,也可以看做是在逼宫高洋,让他开出真金白银的条件!

至于是哪一种,就看高洋自己怎么想了,反正高乾给他的回信,上面会写得明明白白,他们是勤王而来的!

贼总认为谁都是贼,高洋如果非得那么想,那高乾也没办法“解释”。

……

“斛律将军,就不能送在下去幽州你再去荥阳么?”

骑在马上,高浪一脸苦笑看着斛律光问道。他与段韶的两个卫士北上没有多久,还未进入离此最近的赵郡李氏地盘,就被一支骑兵队伍给截住了,领头之人,正是斛律金长子斛律光。

高浪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和盘托出后,斛律光就让他跟着自己一起行军,南下荥阳去接高欢回去!此后高浪便是闷闷不乐。

“不必多此一举。”

斛律光平静说道,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跟他弟弟斛律羡完全不同。

如今沙雕王已经成了个话痨,不仅平日里话多,而且脑子里馊主意还多,一直以“智将”自居,动不动就喜欢把《战国策》《左氏春秋》里面的典故拿出来掉书袋。

因为统兵数量并不多,所以外人也看不出深浅来,糊弄那些不知道具体情况的人,还挺管用。

“那能不能派几个人……”高浪欲言又止。

“不能!”不等他说完,斛律光就断然否决!

“可是,我真的很怕跟刘益守见面啊。”

高浪有些怯弱的说道。

斛律光有些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反问道:“难道你不应该更害怕高欢么?”

听到这话,高浪无言以对,遇到不会聊天的人,三言两语就把话聊死了!

可能是觉得自己的话有点不中听,斛律光补了一句道:“这次去荥阳就别回邺城了。”

“不不不!千万不要把我丢在荥阳!哦,也别把我送回邺城了!”

高浪像是听到了什么人间极致的恐怖一般,吓得魂不附体。

“呃,吾弟常言,吴王仁义亲和,目光如炬,公平审慎,就算是对陌生人,也不摆架子,他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反倒是你回邺城,你兄长高洋饶不了你。”

斛律光越发觉得高浪心里藏着大事。

“不不不,斛律将军你不明白,我不知道要怎么跟你说。反正你不告诉他们我在你队伍里面,给我换上士卒的军服,然后我随你一同回幽州就行了。我既不留荥阳,也不回邺城。”

高浪面色惨白,不像是装出来的。

“如此也好吧。”

斛律光叹了口气,高浪实在是个烫手山芋,这个人来到幽州,只会给父亲斛律金添麻烦,他实在是不希望高浪跟自己一起回去。

这一路行军很顺利,因为高欢的被俘,数万兵马被全歼于河南。魏国各地官府威信大损,官员大量逃亡,都处于半瘫痪状态,目前实际上是被周边的世家接管了行政权。

这些河北世家不愿意得罪斛律金,自然也不会为难斛律光的兵马。

至于高洋,控制邺城都已经很吃力了,尚且不能阻止城内的人员向外界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可能让“镇场子”的段韶,去拦截斛律光的这支骑兵。

他派官员去“劳军”,都被不解风情的斛律光赶走了,连虚与委蛇都懒得去做。这让高洋在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亦是无可奈何。

等着高洋的大事还有很多,真的没时间在斛律光这点骑兵身上耗着。时间过得很快,斛律光的骑兵队伍顺利抵达枋头,与娄昭的亲信部曲汇合,准备渡过黄河。

……

高洋心里很明白,不篡位是不行的,因为不篡位,他连名义上的权势都无法掌控!

高欢的职位是丞相,高洋一个十多岁孩子,如何当丞相?世上没有丞相之子能继承丞相之位这种说法!

高欢没了,那权力名义上就回到元绍宗手里了。元绍宗可以用天子的名义任命新官员,高洋用什么理由去阻止呢?

在这种情况下,权势是会自然流失的!

历史上高澄在谋划篡位的时候,就意外身亡不假,但他为什么同样谋划着篡位呢?很多事情是有逻辑必然性的!

高洋要获得继承权,就必须以皇帝的身份号令群臣,这是铁律!

少年何必为难少年这种话,在政治上完全不管用。

东魏新任尚书令赵彦深,每日都去皇宫内给皇帝元绍宗请示汇报,并强调高洋并无篡位之心!一连几日都是如此,哪怕元绍宗是个傻子,也回过味来了。

如果真的无心篡位,那还需要每天派亲信来“提醒”么?这摆明了是要元绍宗自己下退位诏书啊!

元绍宗也很识趣,下令召开朝会(大量缺员),在朝会上宣布:自己年少无知,不善政事,以至于魏军河南大败。

为了振兴国家,他选择禅让,退位让贤,让有德者居之。只是不知道国家有没有这样的合适之人呢?

高洋当即站出来,严厉呵斥元绍宗,不得再说这样的亡国之言,他愿意挂帅出征河南,为陛下分忧!

元绍宗很是欣慰,表示自己不再退位了,但是给高洋加了九赐。

又过了几天,天降暴雨,漳河泛滥。邺城内有人议论纷纷,说这是天子无德,上天示警。侍中唐邕上表,希望天子下“罪己诏”。

无奈之下,元绍宗下罪己诏,并且还下了退位诏书,将皇位“禅让”给高洋。

后者连夜入宫,将禅让诏书退还给元绍宗,表示自己完全不能接受。

几天后,高敖曹的兵马屯扎滏水河以北,得知这个消息后,高洋知道,最后那临门一脚,终于来了!

……

荥阳城下,斛律光所率骑兵皆翻身下马,列队矗立笔挺,颇有军威。

刘益守带着一众亲卫出城,他走上前去对斛律光亲切说道:“大军城外扎营,斛律将军请入城一叙吧。”

他又指了指不远处假扮牵马苍头,低着头看都不敢看自己的高浪道:“你也跟着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