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七章 汉有乱七,晋有八糟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七章 汉有乱七,晋有八糟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七章 汉有乱七,晋有八糟

趁乱报仇,似乎已成西晋历次政变的常态,可能是跟庞德的儿子庞会趁乱屠灭关羽全家学的。司马伦深恨张华和裴頠,派人收捕二人,同时也收捕了其他两个大臣。

二人一个叫解系,另一个叫解结,兄弟俩,济南人。这俩人又为何被捕?

291年,司马伦为西晋征西大将军镇守关中时,与孙秀一起对关中的氐、羌等少数民族残酷剥削,激起了氐、羌两族的反抗。当时解系任雍州刺史,对司马伦与孙秀的做法颇有微词。

为更好的管理地方,西晋中央调回了司马伦,任命梁王司马肜取代司马伦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

皇室犯了错,除了皇帝真心想处置,其他人谁也没办法。但,跟班的是软柿子,还是可以捏一下的。司马伦被调回后,解系感觉还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平息氐、羌两族人民的公愤--斩杀孙秀,并为此上书朝廷。

朝廷最终未批准,解系因此与司马伦、孙秀结仇。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张华、裴頠、解系、解结本次全被司马伦收捕。

梁王司马肜当年因四人的举荐任过征西大将军,也知道四人是忠臣,赶紧跑来找司马伦为四人求情:九弟现执掌朝政大权,应心胸开阔,怎能公报私仇?!

我公报私仇?司马伦微微一笑,一句话就把司马肜羞赧了个满面红花,讪讪离去。

司马伦的这句话是:说我公报私仇,那么周处的事,是怎么回事儿?

周处?没错,就是那个杀虎斩蛟,从“为乡里人所患”到国之栋梁的周处。

此事,还得从梁王司马肜取代司马伦为征西大将军,镇压氐、羌等少数民族叛乱说起。

周处从“为乡里人所患”的恶少,浪子回头后成为西晋御史中丞、朝中重臣。《世说新语》载,周处得知乡亲们其实是厌恶自己,才撺掇自己去杀虎斩蛟,准备一起连自己这个第三害一起除掉的,十分郁闷,去找陆机、陆云求点拨。

清河(陆云做过清河内史)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看,《世说新语》言之凿凿。

其实,这仅是故事会《世说新语》杜撰的美丽传说而已。周处生于240年,陆云生于262年,周处年少时,陆云还没出生或是个童子。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人格不稳定的,基本是精神病。敢杀虎斩蛟的周处,钢铁直男的性格就一直未变。

280年,西晋灭吴功臣之一的王浑故意请东吴旧臣喝酒,席间奚落道:诸位都是亡国之人,就不感伤吗?(诸位亡国之余,得无戚乎?)

一副胜利者看俘虏的姿态。其实,应对这种奚落,大可不必回应,一是其确实是胜利者,这是事实;二是可以满足一下对方的虚荣心,对方也就作罢了。受邀众人或胆怯或尴尬,均沉默,唯有一个愣头青回了句:魏蜀吴都亡了,到哪里去伤感?而且是魏国先亡,吴国后亡的。

是啊,你王浑现在是晋臣,跟着司马老板干,之前不也是跟着魏国的曹老板干吗?王浑被呛了一鼻子灰,脸色铁青。没错,这个愣头青就是周处,他是东吴的旧臣。

钢铁直男周处日后在西晋为官,仍以正直著称,司马炎人尽其才,任其为御史中丞。当了监察委主任后,周处纠察弹劾官员时毫不留情, 得罪了一干重臣,梁王司马肜也在列,两人因此结下了梁子。

西北氐族首领齐万年率本部反晋后,西晋朝廷命令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率军镇压。搭配军事指挥领导班子时,有个“重臣”出来提议:周处勇猛,可一同出征。

勇猛?这个“重臣”应该是感受过周处弹劾的勇猛吧。司马肜与周处不睦,朝堂皆知,而且周处当时多大了?56岁了。年近花甲去冲锋陷阵?这个提议背后隐藏的动机之可怖,可想而知。

东吴旧友们深知其中的凶险,为周处出主意:不如借口家有老母,辞职不去。

周处永葆直男本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先尽忠。

他何尝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但为臣之道,在于食君禄、报君恩。就这样,周处被任命为建威将军,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一同随司马肜出征。

齐万年得知了晋军的领导班子架构后,瞬间判定了形势:司马肜、夏侯骏都是皇亲国戚,打仗就是挂个名,不足为虑。“他(周处)若单独率军,必然势不可挡。如果受制于人,肯定会为我所俘”。

一个氐族人,对汉人居然这么了解,令人心生感慨。毕竟,那时候应该还没有“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吧?

面对晋军,齐万年屯兵七万于梁山,大体位置在现在的陜西乾县。司马肜令周处率五千士兵发动攻击。

五千主动攻击七万?呵呵,这是想让我当第二个李陵(五千步卒对阵匈奴八万骑兵)。周处知必败无疑,仍奋勇杀敌,最终力战至死,终年59岁。

早年间横行乡里,是出名的恶霸;幡然醒悟后,为乡亲杀虎斩蛟;浪子回头步入仕途后,又被权贵无情算计至死。一个知名草根奋斗一生的凄凉写照。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混好江湖才能更好的报国为民?在其位谋其政,刚正不阿,食君禄报君恩?哪个时代都有周处,也有司马肜,到底哪种价值观好,世人都有各自的独立看法,不必强求。

晋庭追赠周处为平西将军,谥号孝。人都死了,追赠啥,也没人管、没人关心了,可朝堂内外,对周处之死的前因后果都心知肚明。现在,司马伦执政能力虽末流,但怼人能力一流,拿周处之事来怼司马肜,效果极佳。这位梁王一时被怼的瞠目结舌、满面赤紫,也就不好再管张华、裴頠、解系、解结了。

四人最终全部遇害。

值得深思的是,这位解系,曾任雍州刺史,在周处求救兵时,装聋作哑,按兵不动,如今……

而裴頠,其岳父就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当时是西晋的司徒,也被罢了官。王戎的父亲,就是王浑,周处的死对头之一。

真是一个因果报应连环套。但是,依附贾南风的人中,也有一个绝世高人,保住了性命。

原殿中禁军军官,孟观。

孟观当年曾随司马肜参与平定氐族齐万年的叛乱,立有首功。其为人又圆滑,重金贿赂了孙秀。两个最主要的执政官员,一个是曾经的直接分管领导,另一个是分管领导身边最信任的人,也帮自己说话,能保不住命?

不仅能保住命,还能升官。孟观双管齐下,司马伦不但没杀他,还加封他为安南将军。

不过,孟观后也死于“八王之乱”。人生下来,就最终要做鬼的,只不过比比谁先水滴筹,谁先咽气而已。细思,挺没意思的。

300年,贾南风被贬为庶人,去了8年前她送婆婆、十几天前送太子去的地方---金墉城。贾南风当年命太医令专门给太子研制了一副成分构成复杂的有毒化合物,司马伦就简单的多,直接友情赠送了她一杯传统工艺酿制的毒酒。

一代丑女皇后风姐就此殒命,时年43岁,殒命地,正是她毒杀太子、饿死婆婆杨芷的地方。

还不信因果报应?

司马伦得势,孙秀也鸡犬升天。丑女皇后被废杀,二人商量着给司马衷又立了一个美绝皇后。此人,是孙秀同族孙旂的外孙女、泰山羊氏尚书右仆射羊玄之的女儿羊献容。此女子被五废六立,先后6次当皇后,皇帝老公横跨汉胡两族,身世之传奇,世之罕见。后文再提。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得势的孙秀内心膨胀,给皇帝介绍完老婆,自己也把目光瞄向了一个超级大美女。

绿珠,西晋巨富石崇的宠妾。

石崇,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的儿子,在荆州刺史任上靠劫掠往来富商致富。辉煌战绩是曾经在比富活动中,比败过皇帝的舅舅王恺,真正的富可敌国,堪称西晋马云、王健林,洛阳城的许家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石崇在洛阳城北二十里河阳购置金谷别业,招集天下文人,结成了金谷文学社,贾谧任社长,石崇自任秘书长,潘岳、左思、刘琨等人为社员,号金谷二十四友。

石崇不仅擅于招揽文人,手下也美女如云,可基本都当作玩物或工具,甚至是畜生对待。某次,琅玡王氏的“双壁”王导、王敦到石崇家饮酒,兄弟俩经历了异常血腥恐怖的一幕。

席间,石崇让两美妾给兄弟二人敬酒。王敦:不想喝了。

敬酒的美妾立即魂飞魄散,烂泥般瘫倒在地。果然,立马有家奴从屏风后窜出,将美妾拖走,一刀斩首,血染大堂。看来,这在石崇家已成套路了。

王敦铁石心肠,还是不喝,于是三个劝酒美妾接连丧命。王导是个厚道人,纵然酒量有限,也强忍着一杯一杯的干,并劝弟弟王敦:喝吧,要不然还会死人。

王敦:他杀自己家里人,与我何干。

石崇、王敦是禽兽?差不多。然而,残忍的背后隐藏的东西,却不仅仅是喝酒、劝酒、杀人这么简单。

王敦,不仅是士族高门琅玡王氏的杰出代表,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太子司马遹的姑父,属于太子一党。而石崇,其出资成立的金谷文学社让贾谧任社长,自然能看出,他是贾南风一党。

石崇以杀美妾为手段胁迫王敦喝酒,其背后隐藏的是比杀人还残酷的皇后党和太子党的政治斗争。他要在酒席上挫一挫太子一党的锐气,向贾家表忠心。

物不稀就不贵,石崇视手下如云的美妾们如草芥,唯独对一人例外。

绿珠。

绿珠原姓梁,出生于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即现在广西省的博白县绿珠镇。

古时越地民间认为珍珠为上宝,当地生女儿称为珠娘,生儿子称作珠儿。石崇到越南(交趾)出公差时路过绿珠家乡,得到了这个绝世美女,代价是,十斛珍珠。

但凡金谷文学社举办活动,石崇都让绿珠出来给大家吹箫、唱歌,保留压轴曲目,是绿珠自己作词作曲的《明君》。《明君》,以昭君出塞为背景,百转千回、宛转悠扬,悦人耳目,堪称能使耳朵怀孕的抖音最火版。

吟诗作赋,还能畅饮美酒,听妹子唱卡拉OK,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谁不想参加?每次聚会,二十四个社员基本全勤,无缺席。

孙秀早就对绿珠垂涎已久,但鉴于石崇的地位,以前只能意淫。现在终于得势了,绿珠,我来了。

孙秀派人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很坚决:我手下的这些小妾,孙秀想要哪个都行,唯独绿珠妹子是我的心头肉,不能给。

孙秀碰了一鼻子灰,色心顿时变杀心。怎么收拾石崇呢?孙秀决定从文学社社员中的一人开刀。

欧阳建,石崇的外甥,金谷二十四友之一,著有《临终诗》及《言尽意论》,提出了古代唯物辩证观点,非常难得。为何?

别忘了,西晋的主流文化是玄学,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能跟一群玄学者成为好基友、好笔友,难得。

当然,这其中是否有天然粘合剂大美女绿珠的因素,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孙秀对司马伦称,欧阳建劝说淮南王司马允谋反。司马伦言听必从,立马捕杀石崇、欧阳建。

纵观魏晋南北朝历史,能让皇室贵胄们江山不要、命也不要的绝世佳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绿珠;另一个?“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后文再叙。

绿珠,不仅拥有绝世容颜,心灵也美,她做出令世人感叹不已的举动---跳楼为石崇殉节。

有此佳人殉情,石崇也算能含笑九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咏《金谷园》诗,为这段历史增加了无限喟叹: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绿珠美女死了,潘大帅哥(潘安)也未能幸免,被司马伦夷灭三族,因为,他是石崇、贾谧的好友,也曾依附贾南风。

行刑之日,石崇与潘安在刑场相见。石崇很感慨:原来你也不免如此。

潘安:可谓“白首同所归”。

潘安在《金谷集作诗》中曾做过“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的诗句,以示二人情谊深厚,没想到,一语成谶,成了二人在刑场相见的预言。

在刽子手屠刀举起的那一刻,潘安扭头看向也在等待行刑的母亲,顿时热泪滚滚:负阿母,负阿母。

在这一刻,也许,潘安才意识到,甘于淡泊,做个普通人,多好。

他死后一百多年,有个跟他一样有才且出身更好的文艺大咖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解印辞官,隐居乡野,纵情山水。善终。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在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的版本,原来是有潘安的“弃官奉母”的故事的,但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时,考虑到潘安被夷三族时,潘安的老母亲也未能幸免被杀,因此郭居敬把潘安从《二十四孝》中剔除,用宋代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司马家的内斗至此告一段落。司马伦成为暂时的胜利者,按辈分论,他继承司马衷的皇位,实际上是爷爷继承孙子。爷爷尊孙子为太上皇,中国历史上只此一例。

树欲静而风不止。你个爷爷辈的装什么孙子?司马家历来属于不稳定族群,淮南王司马允(司马炎第九子),于300年举兵叛乱,欲干掉司马伦、孙秀夺权。

造反,是需要底气的,司马允的底气,来自于他麾下豢养的一支特种部队。司马允从封地淮南国带来亲兵700余人,关于这700余人,《晋书》原文:允所将兵,皆淮南奇才剑客也。

原来,都是武林高手。

淮南奇才剑客们虽然个个剑法了得,可携带的均是轻武器,未带撞城槌,在欲冲入皇宫时,皇宫大门紧闭,进不去。那就掉头围攻司马伦在洛阳城的相府吧。

700剑客劈、斩、刺、挑,连杀司马伦士兵1000多人,冲至承华门前,终于看见到了司马伦。

找到了目标,又想快速弄死他,奇才剑客们就不用剑了,而是改用远距离进攻武器--箭,一时乱箭齐发。

情急之下,司马伦部下司马眭秘以身体为司马伦挡箭,瞬间成了只大刺猬。司马伦一干人等又躲在大树后,树瞬间被钉成了仙人掌,箭仍如失控的蝗群般疾射而来。

飞箭尖利可怖的呼啸声令司马伦魂飞魄散,眼看司马伦也要变成只大刺猬、小豪猪,殒命承华门。

欲速则不达,骤进袛取亡。老祖宗的经验总结的总是如此精准。

太子卫队军官陈徽和哥哥陈淮,是司马允的坚定支持者。陈淮是中书令,准备利用职务之便从宫中拿出一神器,一下子解决司马伦。

驺虞幡,此神器前面介绍过,负责解兵的,陈淮想速战速决。可他,心急之下忘了一件事儿。

司马伦的儿子司马虔,当时就在宫中。

司马虔此时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得知了陈淮的计划后,反而一个激灵,马上想到了救父亲司马伦的对策。

司马虔赶紧在宫中找到了一个人,司马督护伏胤,司马虔的好友。

再好的朋友办大事也得有对价,再贵的开价人命关天时也得答应。司马虔迅速与伏胤谈好价码--事成之后,升大职、加大薪。

对在底层干了一辈子,长时间得不到升职加薪的人来说,这个许诺的诱惑力之大,犹如腐肉之于苍蝇。伏胤立马率领四百名骑兵出宫,举着假的驺虞幡,直奔司马伦府邸而来。

司马允见到伏胤,以为是陈淮派来助战的。伏胤说有诏书宣读,胜券在握的人容易放松警惕,司马允不疑有诈,下战车受诏。伏胤怀着升大职、加大薪的美好愿望,一刀砍下了司马允的脑袋。

司马允僵硬的笑容,还挂在离开身体的脑袋上,一直滚动到手下的奇才剑客们面前。身手再好的剑客,离开组织,也会被组团攻击者降维打击。很快,群龙无首的剑客们死的死、散的散,司马允讨司马伦的行动功败垂成。

司马伦劫后余生,信心爆棚,301年,干脆直接正式废掉了傻儿皇帝司马衷,自立为帝。

司马伦唯一的优点是出身好、血统好,缺点?无数。最突出的是执政能力低下,否则当年为征西大将军镇守关中时,也不会把当地治理的一塌糊涂,引发少数民族大规模叛乱。

管理能力不行,怎么办?官二代们自有办法,那就是大肆封赏,收买人心。当时,官员的冠服饰物要用貂尾,突然一下封赏了这么多人,貂尾不足,用什么来凑?对,你一定想到了,狗尾。

时人戏谑曰:“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 “狗尾续貂”的典故。

素质低的人执政,当然有人不服,特别是原来与其平起平坐的人。最不稳定族群的司马家,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三王举兵讨赵王司马伦,西晋宗室之间开始互相撕咬。司马伦、孙秀后皆因乱而死,可残杀仍未停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西汉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也许,这才是“乱七八糟”的真正由来吧。

丑女皇后贾南风的干政,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抗日战争才持续了8年,司马家之间的这场自相残杀持续多久?两倍于抗日战争,一杀就是16年。西晋宗室越杀越衰,异族更是纷纷开始酝酿反叛,一场空前的浩劫即将席卷中国北方。

现代某方家言:生个坏儿子,最多害自己全家;而生个坏女儿,是害别人全家。

老王曰:此言不虚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