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一章 东西魏对峙

历史遗忘的角落 第一章 东西魏对峙

作者:丘山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三部 关陇承天运

第一章 东西魏对峙

北魏中后期,堪称枭雄孵化器,在北方六镇与洛阳鲜卑贵族矛盾的催化下,孵化出尔朱荣、葛荣、高欢、贺拔岳、侯莫陈悦、宇文泰、侯景等等一大帮枭雄。在这些枭雄们的激烈互撕碰撞之下,北方的庞然大物北魏帝国最终被分裂为东魏、西魏。

具体分裂过程前文已述,可用“一起义、一收编、一整合、一逃亡”来简要描述,再来复习回顾一下:

一起义。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洛阳鲜卑贵族逐渐汉化,被鄙视的北方六镇粗人为打破上升天花板,揭竿而起。起义者葛荣等被尔朱荣镇压,葛荣手下之一的高欢被尔朱荣收编并成为其心腹,另一手下宇文泰则成了尔朱荣部下贺拔岳的心腹,初始等级,高欢要胜于宇文泰。

一收编。高欢通过收编葛荣残部,实力飞跃,让尔朱荣也感叹将来有一个能取代自己的也是高欢。果不其然,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后,高欢击败了想强行挑大梁的尔朱兆,掌握了北魏的控制权。

一整合。面对全国大起义,尔朱荣亲自镇压葛荣,对关中的起义则派出讨伐队,贺拔岳由此威震关中。为消除关中贺拔岳势力,高欢利用反间计,撺掇侯莫陈悦干掉了贺拔岳。贺拔岳手下宇文泰,又在关陇诸将士支持了干掉侯莫陈悦,完成了关陇地区的整合工作,摇身一变,成了关中一哥。

一逃亡。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受高欢摆布,环顾天下,只有关中的宇文泰可以依靠,于是连夜带着宗室家眷们逃往关中投奔。宇文泰热情的接待了元修,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发现这小子不太好控制,就宰掉改立元宝炬为帝,这就是西魏。

高欢控制北魏朝政,现在北魏西边的“西魏”独立了,那高欢的北魏就只剩“东”魏了。东魏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所建,西魏则是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所建,挺有意思。

这就是庞大的北方帝国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的简要过程。

西魏,由宇文泰拥魏孝武帝元修而立(后改立元宝炬),定都长安,管辖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阳以西,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东魏高欢大军压境,南有汉人政权梁(梁取代齐),不时北上攻城掠地。

尤其是东魏枭雄高欢,为证明自己是北魏正统,同时为统一北方,急欲将西魏扼杀于襁褓之中。而东、西魏立国之初,双方力量对比确实较为悬殊。

东魏,地广国富,地处华北平原黄金地段,还有晋阳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人口逾二千万,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

地处西北的西魏,地盘虽不小,可核心地区多年饱受战火摧残,管辖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但是,宇文泰也有一个高欢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他控制了北中国核心战略要地--关中。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其具体范围有多种说法:

一指在函谷关和大震关之间的地区。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大震关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甘肃清水县东陇山东坡。

二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的地区。大散关在今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

函谷关、大散关、萧关、武关,古代并称为“秦之四塞”。

不管有几种说法,关中的大体位置就在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此处。

关中平原不仅是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中心,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名副其实的中华战略CBD。

先后在关中建都的朝代或国家,名单很长:西周、秦、西汉、新(王莽)、东汉(末年)、西晋、前越、前秦、后秦、大夏……

西汉时,张良曾对关中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做过一番精辟的阐述:“关中左淆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湾维天下,酉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翻译成白话文,主要意思是:关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有附近巴蜀地区农业和西北畜牧业的支持,经济发达。它四周为秦岭、北山山系及黄河所环绕,北有萧关,西南有散关,东南有武关,东有函谷关等,形成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特殊有利位置。从地势上看,关中又位于黄河上游,和平时期可保安定发展,若想对关东用兵,可顺黄河而下,定能势如破竹。

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助秦灭了东方六国,完成统一,也才有了今天雄立于世界东方的团结强盛的中华民族。

楚汉争雄时,萧何坐镇关中,为刘邦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兵源,一举奠定了西汉的百年基业。

要想对关中的地理、人文有个更深的了解,建议大家看一下曾在央视纪录频道上演过的,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大秦岭》。此片老王全看完了,感触颇深。

宇文泰的西魏相比高欢的东魏,虽然人口少、兵力弱,可由于占据关中地区这处战略要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方实力的差距。西魏,只要每年冬天捣毁双方边境黄河上的坚冰,东魏就很难攻过来。

于是,跟查干湖冬捕队一样,西魏每年冬天乌央乌央的一堆人聚集在黄河边,任务只有一个—捣冰。

东、西魏分立之初,高欢心里是极其不爽的。宇文泰当年只是自己的平级的贺拔岳的小跟班,如今收容了个逃跑的皇帝,就想与自己平起平坐,不听“中央”指挥,必须教育整顿一下。

高欢自恃兵力多,年年主动进攻西魏。双方一共发生了五次大战,分别是: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大战、玉璧之战,每战均精彩纷呈。本章先介绍前三战。

一.小关之战,集中兵力、蛇打七寸的典范。

536年12月,高欢督3路军进攻西魏:一路由猛将高敖曹挂帅,攻上洛(今陕西商县)。二路由大都督窦泰为主,率军攻潼关。高欢则亲率中军进驻于蒲阪关。

蒲阪关,前文已多次提到,过了蒲阪关,就是长安的门户――潼关。高欢的目的不言而喻。三路大军中,攻击潼关的窦泰是主攻,其余两路都是为窦泰助攻。

窦泰,名字起的挺霸气,然并非世出名将,高欢为何把主攻部队交给他?因为,窦泰的妻子是娄氏,娄氏有个姐姐,叫娄昭君,对,就是高欢妻子。

把主攻的任务交给连襟,高欢放心。

打助攻的高敖曹,率军自商山峻隘的山道中转斗而进,继而所向披靡,十几天就攻克了上洛,正准备乘胜攻击蓝田(今属陕西),结果,高欢来了军令--撤军。

因为,窦泰自刎了。

原来,高欢的战略战术被宇文泰看的一清二楚。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宇文泰佯装退保陇右,实际集中兵力,悄悄从潼关旁边的小关出城,突然袭击窦泰部。窦泰措手不及,兵败自刎,年仅37岁,上万人被俘。

主攻军惨败,打助攻的高欢、高敖曹也没再攻下的必要和心情,全部撤军。

二.沙苑之战,勘察地形、伏击战的典范。

小关之战后仅隔不到一年,537年9月,高欢卷土重来,亲率20万大军还击西魏,进军路线:攻蒲津(今陕西大荔朝邑东黄河渡口),进驻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兵锋直指长安。

这种事怎能少得了马槊无双的职业好战分子高敖曹?他作为偏师,率军3万进攻河南。

宇文泰率近万人自恒农(弘农)回师渭水南,征诸州兵迎战。高敖曹进而围攻恒农。

东魏主力部队威胁长安,宇文泰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和兵力,遂主动将战线外移,令士兵在渭水架设浮桥,携带三日粮草,率近万名轻骑兵渡过渭水。

10月初1,宇文泰进至沙苑地区(今陕西华阴县境内),与东魏军仅距60里。

孙子兵法云: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地形是作战的关键,作战前要先仔细审查地形。将领要先把地图看的烂熟,到了现场之后,五十里之内要派兵打前站,看有无敌人的伏兵。之后要亲自勘查地形、记地形、一路打腹稿。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这就是著名的沃尔森法则。大唐李世民大帝就非常重视信息和情报,信息的获得莫过于战前地形勘察,且李世民战前勘察地形一定要亲历亲为,为此不惜多次遇险。洛阳之战,战前李世民到洛阳城外的北邙山,试图俯视观察一下城内情况,只带了500轻骑兵。

早知道你有这个偏好。王世充带一万精骑兵突然出现,将李世民团团包围。

王世充麾下骁骑单雄信冲到李世民马前,马槊已经高高举起,如此势能若一挥而下,世民大帝必然成对穿肠。

千钧一发之际,门神猛将尉迟敬德从旁边大呼跃出,刺倒单雄信,拼死保护李世民杀出重围。这就是后来演艺中的 “尉迟恭枣园救主、单鞭夺槊”的原型场景。

地形对作战如此重要,宇文泰这次也对此做足了功课。他勘查发现,沙苑以东有一大片芦苇地,碧波荡漾、野苇森森,绵延足有十里之长,比抗日圣地山东微山湖、河北白洋淀差不了多少,绝好的伏击场所。

宇文泰在此设伏,以部将赵贵、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阵以待。

西道大行台侯景建议高欢:我方兵力多,最好分前后二军相继而进。遇敌时,前军如果胜了,后军可乘胜掩杀支援,前军如果败了,后军则可做预备队支援前军。

侯景文化素质和人品差了些,但军事业务能力没得说,公道的说,这个建议很有见地。而高欢则认为,己方兵力远多于宇文泰,无需如此谨慎,影响了整体进军速度。

初2中午,高欢大军进入宇文泰伏击区。

见西魏迎阵的军队不多,高欢军诸将都想抢头功,未等列阵便争相进攻。

轻敌、队形散乱,作战之大忌。宇文泰当机立断,当即下令全线出击。

李弼、赵贵两路伏兵顿起。李弼的精锐骑兵队横击东魏主力,如同拦腰斩蛇,将高欢大军拦腰截为两段。

阵列突然被截,东魏大军首尾不能相顾,心理从骄矜瞬间跌落为恐慌,开始溃乱。

西魏骠骑大将军于谨又率大军杀到,三路夹攻,大破东魏军,歼8万人,高欢连夜逃往黄河西岸。

诸军慌乱时,侯景难得清醒:大王,宇文泰虽胜,但毕竟兵力少,且现在正是骄胜之兵,给我数万兵马,反击必胜。

高欢刚要分兵,有个人制止了他。

娄昭君,高欢的老婆:侯景此去即使能击败宇文泰,也肯定不会回来了,这小子早就想乘机割据关中了。

高欢与娄昭君是患难夫妻,对其几乎言听计从,故又没采纳侯景的建议。

娄昭君的该言行,现已无法具体评价对与错。但看看侯景的处境,西魏是敌人,在东魏不受待见,投降南梁,又被当贼防,人人不拿他当人,这也就能理解其为何后来在南方有那么疯狂的暴虐之举了。

沙苑之战,宇文泰以少胜多。战后,他命令将士每人在战场上种一棵柳树,以示庆贺。

青青沙苑柳,枝叶何缤纷。

郁郁佳人思,行行壮士勋。

日暮鸿雁来,牛羊已成群。

宿食涧边草,飞鸣洲渚云。

怀人不可见,往事空尔闻。

---【明】韩邦靖

此战,宇文泰既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权,确立了东西魏割据的局面,同时,以战固位,也巩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权的主宰地位,可以说是高欢给送来的神助攻。

三、河桥之战,高敖曹的丧命之旅。

沙苑之战后,东魏不再能随意侵入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转为河东(山西)和河南。同时,西魏军乘胜东进洛阳,东魏河南诸郡多有投降。

前两次大战,高敖曹均是偏师,其听闻高欢沙苑战败,遂撤围恒农,退保洛阳。不久,西魏大将独孤信率军进至新安,高敖曹又率军退至黄河以北。

军事重镇洛阳,必须要夺回。538年2月,东魏侯景、高敖曹两员猛将率军反击,连续攻下南汾州、颍州、豫州。当年7月,侯景、高敖曹率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高欢率军殿后。

洛阳金墉城守将,是西魏柱国大将、隋文帝杨坚的岳父独孤信。独孤信的野战能力着实一般,可守城能力尚可,其闭城固守,东魏一时难以攻克。

侯景人狠话不多,作战也净用狠招,他瞅准了金墉城内的木质结构,下令火攻,金墉城内外顿时一片火海。

碰上侯景这样的狠人,谁都草鸡。西魏傀儡皇帝元宝炬得知金墉城告急,与丞相宇文泰率军增援,李弼、车骑大将军达奚武率骑兵1000人为前锋。

等宇文泰兵至,侯景为避免腹背受敌,趁夜解除对金墉城的包围,撤围后于河桥、邙山间列阵,摆出了与宇文泰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在疯狂的战鼓催动之下,两军瞬间如同纠缠在一起的两条大蛇,狂扭吐信,绞杀作一团。

侯景不仅用兵诡诈,单兵作战能力也超强,他瞅准宇文泰,张弓搭箭拉个满月,“嗖”的一声,箭挟厉风激射而出,正中坐骑。战马吃了疼,长嘶奋蹄,将宇文泰掀翻于地。

宇文泰被摔了个七荤八素,满嘴是泥,隔夜饭都快吐出来了。侯景军见对方主帅落马,嗷嗷涌上来想抢占头功。宇文泰亲兵队也杀红了眼,以命相搏,拼死保护自己的主公逃出了战场。

回营后的宇文泰,满脸血污,心有余悸,庆幸捡了一条命之余,仔细研判了一下双方阵势,改变了战略。

现实生活中打架,一人对多人,力量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若你东一拳西一脚的四处出击,基本瞬间就被乱拳KO。而你认准其中一个,不管不顾的往死里打,先打怂一个,可能整体战局会取得奇效。这就是所谓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集中优势兵力,专攻薄弱部位,以点破面。宇文泰立即调整战略,把部队收拢成一个钢拳,全力捣向东魏兵力最少的高敖曹部。

高敖曹本人再骁勇,马槊功夫再娴熟,无奈兵力处于绝对弱势,独木难支,全军覆没。高敖曹只狼狈的带着几个仆人逃出战阵,奔河阳南城。

没想到这一跑,把命给跑没了。

高敖曹、侯景,东魏两大台柱,与侯景的狡诈不同,高敖曹为人侠气凌物,与同事、御史中尉刘贵,冀州刺史万俟洛等在北豫州治兵时,时有龃龉发生。

某次,黄河泛滥,朝廷组织治理,淹死不少汉族民工。御史中丞刘贵嘴贱:只值一个钱的汉人,死了也没什么。

妈的,你说什么?!刘贵随口说这句话时,忘了高敖曹在旁边了。高敖曹闻言勃然起身,拔刀就砍。

刘贵这才意识到一时嘴快惹了煞星祖宗,连忙逃回本部军营。

逃回军营也得给我滚出来!高敖曹紧急集结所部汉军骁骑,准备攻击刘贵军营,幸亏侯景、万俟洛苦劝乃止。

要知道这个匈奴人刘贵,可不是一般人,前文提到过,是高欢投尔朱荣时的引荐人,深得高欢器重,而且还是高欢的儿女亲家,死后能配享高欢庙庭的。可高敖曹任起性来,一概不管。

当时,东魏的鲜卑人都轻视汉人,唯独对高敖曹又怕又敬。高欢对东魏军队下命令时,都说鲜卑语,但若是高敖曹在场,高欢就说汉语。

双语切换自如,也是东魏一景。

某次,高敖曹去承相府拜访高欢,但门卫要查绿码,否则不让进,高老兄暴跳如雷,张弓搭箭,对着门卫就射。高欢得知后,也只是笑笑,并不怪罪。

高敖曹脾气暴躁,平常得罪人不少。高欢高姿态不计较,不代表别人都有这种高姿态。人与人之间就像玻璃瓶子一样,一旦有了裂痕,绝对修复不了,千万不要认为事后主动道歉或找中间人调解弥合就能修复。人心伤了就是伤了,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可是,遇见阴天伤疤还是会痒的。因此,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在愤怒前请咬紧牙关冷静一分钟,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伸出的巴掌能半途收回就收回。

这次高敖曹跑到河阳南城,该城守将高永乐,高欢从祖兄子,时任北豫州刺史,也是高敖曹平常得罪的人之一。见高敖曹来投,高永乐下令把城门一闭,关的紧紧的,不受。

高敖曹站在城下,向城头不断高呼,要求垂根绳子下来。嗓子都喊破了,别说绳子,一根毛儿都没见到。

不久,西魏追兵到了。高敖曹马槊功夫再好,只身也敌不过这一大队骑兵,匆忙间,发现城外有座桥,可以藏身。

高敖曹解开腰带、脱下盔甲扔给仆人,自己跑过去藏在了桥洞里,想学一下卡扎菲,钻洞避追兵。

西魏追兵追到城下,不见高敖曹,但见几个人在城外晃悠。晃悠也就罢了,还拿着一个长条的东西冲城头上一再挥动。抵近一看,是条腰带,普通腰带也就罢了,腰带上镶着金。追兵马上明白了,这是高敖曹的仆人,便抓住问高敖曹去向。

这几个智商捉急的仆人们无奈,只好指指桥下,轻易出卖了养了自己好多年的主人。

高敖曹比后世的卡扎菲更男人,自知在劫难逃,从桥洞里出来,仍不失英雄本色,豪迈的冲追兵摆了摆手:抓住我就相当于换个开国公当当,过来吧(“来!与汝开国公”)。

还有人主动提这种要求。西魏追兵也就不客气了,上去砍下高敖曹的脑袋,回去找宇文泰换公侯伯子男去了。

马槊天下无双的一代骁将,世人称项羽在世的高敖曹,就这么戏剧性的成了前世卡扎菲,时年37岁。

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的著名小说《隋唐演义》中描写,当世第七条好汉、冷面寒枪俏罗成因被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拒绝于紫金关城门外,而被苏定方军队万箭穿心的桥段,其创作灵感,可能就是来源于高敖曹的这段遭遇。

高欢听说高敖曹战死,如自断一臂,肝肠寸断,恨不得把高永乐投入漳河溺死。然而,毕竟是自家人,不好杀之泄愤,只好下令狠打其二百军杖解恨,然后免去其北豫州刺史职务。

家族公司,就得承担家族人胡捣乱而你又无可奈何的风险。相比较之下,西魏宇文泰麾下,就没这么多捣蛋的亲属亲戚,因此相对清静的多。这也是决定东西魏两个政权命运的重要因素。

高欢处罚自家人的同时,下令追赠高敖曹为侍中、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谥号忠武。

高敖曹死后极尽哀荣。然而,以其这种性格,战争年代尚能为主所倚重,一旦大业即成,被兔死狗烹者其定首当其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