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746章 在松江设立朝廷财政结算分中心!

“下边咱们说说接下来要为南通州做的事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们前后脚就要走了,想办法再为南通州今后的发展做点布置,也算是为南通父老再尽点心。”

“这是应有之意。人们常说做官要造福一方,但真正造福地方的官员又有多少?知州大人能在此时还想着州里的发展,真是令人佩服。吾自当追随也,吾离任要比知州晚些时日,当可将知州的布置尽力落实一些。免得你我都走了,留下太多遗憾。”

“此话在理、说实话,就这样将州里的事物交由别人,吾还真有些放心不下。但为官就是如此,哪有尽入人意之事?

州里的其它事物,吾倒是没啥担心的。吾比较在意的是今后州里的发展用力方向。到现在为止,咱们州都还是小州,对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作为小州,要想发展,既要注意自身产业的布局,又要盯紧大府的产业态势。

咱江南的大府,有南京、苏州、以及松江特别府。吾思索再三,觉得咱们最大的优势在于靠近松江。而今后的用力点,也应该紧盯着松江来发展。如何更好的融入松江府的产业、如何更多的吸引松江府的产业转移,将是我们今后产业发展的主体思路。

南京和苏州虽然也是大城和富城,但它们对咱们的产业发展没啥大助益。从长远来看,松江才是有大前途的地方。”

“可是、松江府毕竟现在是不归省里管的,咱和南京和苏州才是一省,在行政上沟通起来更容易一些。”紧靠松江的好处,王琦自然知道。但他又觉得一力紧靠松江怕是不妥。要借势,好像省内的兄弟更容易一些吧?

“正是因为松江和咱们不是一省,咱才有靠头,省内府城反倒存在着利益冲突。就比如咱们发展棉纺产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苏州。松江哪、虽然行政级别高,但它毕竟地盘小,需要借外力的地方反倒比较多,这就是咱们的优势。”

“吾明白了、知州之眼界,果然不是我等能比的。此事、吾铭记于心。”

“新任知州赴任后,吾会将这一想法尽数说于他听。但他会不会上心,吾就不好说了。希望州令在与其共事时也多提提此事。另外、对下边的官员,也要将这个想法多多灌输。就吾的经验来说,经济要想发展的好,方向规划一定要对,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希望咱们的这些想法,能够影响到南通往后的发展。”

“事在人为、知州大人的良苦用心,定能为南通今后的发展造福。”

能在即将离任时,还惦记着所在地方未来经济的发展,周常宁可以说是尽心尽职了。这应该是一位负责任的官员所要具备的优秀素质。

松江府这些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现下来说,虽然人口规模上还没超过南京和苏州,但对朝廷的财税贡献上已早都盖过了这两个地方。而从经济活力、还有产业构成来说,南京和苏州更是无法与其相比。不管是南京城还是苏州城,目前的产业还都是在吃以前的老本,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型制造业,基本上还没发展。

人家松江的新型制造业,基本上涉及了目前大明的所有新型产业。北京能造的东西,松江这边大多数也能造,什么自行车、蒸汽机、纺织设备、一些日用品、钟表等等都能造。甚至像纺织设备、还有钟表制造,做的比北京都要好。这几年,宫产系统又投巨资,在松江建了江南造船厂,将蒸汽船只的研发和制造主要放在了这边。

既有制造业,又有海贸的便利,可以说是百业兴旺,这就是周常宁看好松江发展的原因。其实周常宁不知道的是朱由检和朝廷对于松江的发展建设,还有大动作。

朱由检已经提议,大明财政厅将在松江府设立一个结算中心。以后长江沿岸,以及长江以南的财政结算都将在松江府完成,不需要再通过北京来结算。原来的大明,其实也是南北分开结算,只不过地方在南京而已。现在就是将地方挪了一下。

大明太大了,以现在的交通和通信状况,全国的财政集中在北京结算有些力不从心,同时效率也被拉低了不少。松江既沿着长江,又靠海。无论是四川、湖南、湖北、徽庆、江浙以及江西,还是福建、两广,甚至云贵,都可以通过水运覆盖到,是设立结算分中心的理想之所。

本来武昌也是考虑要设立一个分结算中心的,但考虑再三,朱由检决定暂时先不设了。从武昌到北京,尽管是修了铁路,但这条铁路未来一段时间都是单线运行,与水运相比运力终归有限。将结算中心设在武昌,会加重这条铁路的负担。

所谓的财政结算,可不光是货币账目的结算,还有大量物资的结算哪。直到现在,地方、尤其是府县一级的税收,有很大一部分是实物税。这些实物要通过结算来核销、重新分配、以及变卖的。

不取消实物税,是为了照顾农村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实物转换为货币的能力弱,只收货币税、就会出现当年张居正税务改革的弊端,给地方和百姓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结算中心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商品经济薄弱、地方现金流通不充沛的地方实现实物与货币之间的转换。

你们收上来不容易变现的实物税,就运到结算中心来。结算中心会以自己所在地的市价进行折算,然后扣除上缴的,返还本身属于地方财政的部分。这么一来,不但实现了实物转货币的目的,让地方财政有了现金流。同时还变相的对一些财政薄弱的地方,进行了财政补贴。因为、一般不容易变现的实物,在所在的地方价值也不高。而像这种东西,运到了松江这种大城市价格基本上都会往上涨。这个差价,就是变相的补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