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726章 唯经济发展论!

绝境求生崇祯帝 第726章 唯经济发展论!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9: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毛、这次你去天津可是立了大功。知府、府令大人对咱们户务局的工作赞不绝口。来咱南阳的那些投资人,除了对胶业感兴趣外,还对咱们的生漆以及冶铁也有了兴趣,抓住这些财神爷,咱们南阳一定发展好。府里大人们的意思是,完了你还得专程再去趟天津,一是感谢一下你哪位老校友,感谢他帮了咱们这么大的忙。第二一个是和他好好联络感情,人家在钱窝子里哪,往后咱还用得着他。」南阳户务局的主官事后专门找毛胜伟谈话,让他再去趟天津感谢蒋宜涛。

「去天津感谢蒋兄确实应该!不瞒大人,刚开始的时候,下官还真不信他有那么大的能耐,一顿饭就将我们这么大的事给搞定。不成想,人家真就有这个本事。还有啥话说的?也幸亏下官与他有缘份和私宜,不然真就碰不上这种真神。」毛胜伟一边夸着蒋宜涛的能量,一边也有意抬高自己的作用。没有蒋宜涛这层人脉关系在,融资怎么可能如此顺利。看来啊,上大学的时候,不光要注意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也得注意交好,说不准哪天就求到了人家门上。

招商成功后,毛胜伟暂时还离不开南阳,他得和同事们忙着将胶业公司的事理顺了,再说去天津成感谢贵人的事。

就在他忙胶业公司事的时候,附近府县甚至邻省做官的校友,陆陆续续全往他这边跑。跑来之后,借口都是来看望老同学,可是话说不了几句,便转移到了打听蒋宜涛的情况了。显然、他们也想认识蒋宜涛这尊财神,从而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招商引资打开便利之门。

「毛兄、蒋经理哪人真很好说话吗?上学的时候,因为专业不同错过了交往的机会,真是太令人遗憾了。」一位在郑州衙门工作的老同学在跑过来打探消息的时候,流露起自己没认识蒋宜涛的遗憾来。

「他不是个有架子的人,上学的时候,他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一直比较苦闷,所以就很少和人交往。这回得见,发现他的性格开朗了不少。人啊、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换一个环境就大有不同。陆兄若是想去天津碰碰运气,大可以去找他。吾听人说,其实他干的工作确实也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帮忙引见引见资源。京津一带很多有钱人对他关于投资前景的判断还是很信赖的。」

「毛兄、听人说,这次他不仅帮你们融到了资。还对你们怎么发展产业出了很出了很多主意?这个主意还特别有见地?价值很高。」

「这倒是没错!人家的见识根本不是我们待在地方的人所能比的。就比如我们对胶业的认识,以为只是做鞋底用的。可是经他一说,我们才知道做鞋底只是最普通的用途,现在的很多机械上都会用到橡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也能用到,产业之大完全超乎人的想象。朝廷真是给我们南阳一带找到了一个活民无数的产业。」

「说起来,你们南阳还真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值钱的物产太多了。生漆、桐油、煤炭、钢铁,想想都能让人流口水。明后年铁路一通,又能连通武昌,绝对是不愁经济发展起不来的。」

发展经济现在成了地方衙门最为主要的职责和工作,与此相关的官员们一个比一个压力大。没办法,这关系到前途个收入。上到朝廷下到地方衙门,层层往下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而且各地衙门之间还有横向的比对,逼的官员们只能唯经济是论。拼了命的想办法将经济搞上去。越到基层的衙门,经济方面的考核权重越大,而他们可用的渠道又更少,谁家值钱的资源多,谁就会让人羡慕嫉妒很,南阳这边的资源好,自然让人眼红。

目前由于没法统计GDP,朝廷采用的经济统计方法是税收、工商业税收在总税收上占的比重、注册公司数、个体工商业机构数、非农业人口数、还有依托皇家银行统计出的非官方和官员使用资金的数额。将这些数据通过汇总和处

理,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经济指标。谁的指标好,且与前一年的数据相比进步大,谁的政绩就出众,就能升职。

面对如此**裸的唯经济论,基层官员们都要被逼疯了。

对官员有绩效考核,这不是朱由检开始新政后的独创,当年的张居正就用了类似的办法,来督促官员履职。只不过现在用的方式更具体和指向性更明确,同时不唯官府收入论而已。

这样的考核方式,会不会致使地方官员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发展?当然是肯定的。可朱由检不在乎这些,大明的百姓太穷了,先无所不用其极的将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上去,以后再解决其它方面得问题。

据朱由检的判断,大明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持续发展三十年以上的时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有可能让自己看得过眼,物质才有可能会相对充裕一些。要用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所谓的物质贵乏时代,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知。

而现在所谓的发展经济,也只不过是重点地区和局部地区的发展而已,离真正全面发展距离都还远着哪。

对一个拥有上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温饱问题,绝对是一件相当有难度和困难的事情,就这个问题,朱由检人生还剩下的时间未必够用。

拿京城来说吧,满打满算也才发展了十五年不到的时间而已。京城百姓的温饱问题真正解决了吗?肯定是没有的,还有很多在京城生活的人,绝对是挣扎在生存线上下艰难的生存着。只不过是朱由检自己很难看到而已。逼一逼基层官员们,让他们多受些煎熬和苦楚,大明的经济就会发展的快一些,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会快一点。尽可能的让时代发展快一点,是符合所有大明人的利益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