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692章 交流和碰撞是技术进步的阶梯。

“贤弟、让百姓随意掘井采油,会不会尾大难治?”了解完延安府这边怎么搞炼油厂的办法后,董理明又开口问起了怎么挖油的事。

他对李玉亭采用的让百姓随意采油的政策,还是持有疑虑。满地都是挖油的人,收税和管理之类的会是个麻烦。

“咱们得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于治理,只要有钱进来,剩下的事都是易事。人们常说穷**计、富长良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人有钱了、有时候会更好管治,他害怕失去的东西就比赤贫的人多,当然了、有钱的人为了保财想到的手段和方式,也要比平常百姓多。”

“贤弟治民之思愚兄受教也,回到庆阳后,必当效彷贤弟之法,广开百姓探油钻井之门。”

董理明在与李玉亭的谈话中,弄明白了一件事,延安这边出油快,核心就在于大干和蛮干。庆阳为啥没找到几口油井?就是因为力量太少。当下这个条件,谁也没个所谓的一定能探出油井的方式。只能靠多打井、多尝试,这种笨办法。若是只靠官府自己组织,力量终归有限,肯定是探不出多少油井的。

在延安府整整待了十来天,董理明才离开,踏上回庆阳的回程。回去的时候,董理明的队伍要比来的时候庞大的多。他从延安这边的炼油厂,请了些技术工人以及设备,要带到庆阳去。

探油打井的事没多少技术方面的借鉴,但炼油这事既然延安已经搞出了名堂,就不需要再走弯路拿人命去摸索技术了。从延安弄些成熟的人员、技术和设备,庆阳炼油工业应该能很快走向正规,董理明觉得自己不冒险也有不冒险的好处,事同样能搞成,还不用担风险。

武成业、是宫产系统延安炼油厂的技术副工,这次随着董理明到了庆阳。他的任务是帮着庆阳炼油厂,尽快建成一套可以正常运行的大型炼油系统。这是两地主官定的调,宫产系统同样也很乐意促成此事。庆阳那边投进去的钱不少,炼油厂尽快形成规模出效益何乐而不为哪?

在庆阳与炼油厂的负责人温瑞杰见了面后,武大业就赶紧与其讨论技术上的事情,以期尽快将延安炼油厂的哪一套复制到庆阳炼油厂。

实际沟通和接触的过程中,武大业发现,庆阳炼油厂这一年多来的积累和摸索,并不是毫无建树,他们在有些技术上的改进,甚至要比延安炼油厂到位。延安这边的优势,在于整体,有些细节和局部的技术,完全可以用庆阳这边的。

“温工、吾认为完全采用延安炼油厂的技术来建产线并不可取。你们庆阳这边的一些技术,要比延安厂里的实用。所以吾的意思是,咱们新建的产线,还是要结合两家之长,要建一个全新的产线,而不必刻意循规延安炼油厂的方式。”武大业在商议新线建设的时候,向温瑞杰提出了自己这几天接触后形成的新想法。

“取两家之长?武兄、你觉得可行?到时候的实际功用要比你们延安厂现有的好吗?”温瑞杰对武大业的想法很是意动,要是能采用些庆阳厂这边的技术,就是对自己这一年工作的肯定啊。建成一套有别于延安炼油厂且效率比那边高的产线,自己往后在宫产系统中就能抬起头来。

“应该会好,我看到你们的一些设施的功用确实要比延安厂里的强。咱们以延安厂的技术为骨架,适当的将庆阳厂这边的好技术和设备用上,肯定做出来的要比延安现有的强。”

“好!武工的想法吾全力支持,这段时间,咱们两家的人全集中到这事上,一定整出一套好产线。”

沟通、交流和融合,是促成技术进步的最便捷途径。有些技术虽然系出同源,但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工匠的手中,就会发展出不同的路径和结果。当交流频繁起来后,不同的路径进行碰撞,很容易实现取长补短的进步,也对新技术的产生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交流和传播,对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相当重要。

此时在大明的辽东,同样发生着技术的交流和碰撞。刘大壮他们搞出来的自行车厂,在辽东取得了成功,甚至让宫产系统的车在辽东卖不动了。有鉴于此、宫产系统在锦州也投资兴建了一家自行车厂。

在宫产的人看来,刘大壮他们厂用的核心技术就是从自己这里进的。最重要的竞争力应该就是他们在本地组装,带来的运输成本优势(整车运输要比关键零部件运输起来麻烦的多,确实运输的成本要高)所以自己也在辽东当地建一个厂,就能将这一优势给冲澹。

宫产系统将与刘大壮他们厂的竞争当做大事来看,并不只是为了争辽东市场,刘大壮他们厂现在在朝鲜和东瀛市场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朝鲜和东瀛市场对自行车的需求相当旺盛,宫产系统可不想将这两个市场给放弃了。

当车厂正经建成投产以后,他们发现,想法有些简单了。锦州车厂出来的车,哪怕和刘大壮车厂的车一个价,还是卖不动。这边市场,就是更认可刘大壮他们的车。

没道理啊,明明核心原件用的是一样的东西,宫产系统这边的在生产技术上还应该更有优势,可为何老百姓们不买自家的车,要买刘大壮的车哪?

让人找来刘大壮车厂出的车,仔细研究后发现,人家这车买的好是有道理的。宫产系统出的双轮车,就能一人骑用。而刘大壮这边还加了个后座,后座不但能坐人,还能捎货,他甚至搞出了一个可以在后边带两个货箱的两轮自行车。加了后座还不算,人家还在前边加了个小框,这人还很过分的在给横梁上弄了一个可以加装的小座位。若是带小孩的话可以坐在横梁的座位上。

将一个二轮车弄的和三轮车功能都差不多了,非常的夸张。问题是老百姓就喜欢这种夸张的东西,谁让二轮车的通用性要比三轮车好,对道路的要求要比三轮车低,骑起来速度更快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