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651章 真正成了海商的天堂

绝境求生崇祯帝 第651章 真正成了海商的天堂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9: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像徐大福竹编工坊这样的产业,其实并不是天津股市中最主流的挂牌产业。但由于它这种坐地户实体产业的属性,很多交易所会将其当做压舱石的产业来对待,用以对冲真正高风险的主力挂牌产业。

天津交易所主力挂牌产业是什么?当然是海运产业了,准确的来说是海贸产业。港口城市,海贸产业不占主流也说不过去。

在这个时代,在海上谋生活的,多数情况下运输和贸易是一体在搞。很少有人只运货不做商品买卖。有的船东是整船都拉自己的货,然后下南洋、到东瀛、在四海做贸易。有的则是自己的货占一部分,剩下的船位租给别人、或者用合伙经营的方式让别人带着货上船与自己一道做生意。

组织自由是海贸生意的一个特色,有船的可以做、没船的也可以做,只要你有胆子且稍微有点资本,就能在海上谋生活。比如、你带上一百两银元的货,就可以与船东商量着上船。在船上干些力所能及的事,算是没有薪水的义务船员。到了目的地后,将自己的货买了,赚的钱分一部分给船东,这趟买卖就算完成了。

正是因为海贸组织自由,资金活跃度高,所以当天津一搞股票交易中心时,基本上属于无缝对接,短时间内,就火爆起来。围绕着海运,可是玩出了花来。

整体参股只不过是最常规的方式,单趟合股、期限股、等等总之玩的是五花八门,创造力十足。

海贸的利润大、但风险也大,有的船出去一趟能赚数倍的钱,而有的船是一去难回。参股者,玩着玩着就像赌博一样,可他们还是玩的欲罢不能。没办法、有可能存在的高回报率,实在是太诱人了。

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有人在股市上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也有人赔的血本无归,只不过人们记得的只是财富传奇而已。

有些事可以是无师自通的,比如股票买卖市场,根本不用刻意去引导,几乎是在交易中心运营后没多久就出现了,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交易所都开展这项服务。刚开始往出卖股票的人,是因为急用钱而被迫转让的,发展到后来,很多购新股的人用不了多久便将其抛出,以方便自己赚快钱。

正常的公司分红周期是一年,海贸的单次股,这玩意是不定期的,有的出去两三个月便回来分红了,而有的可能需要一年多,谁能有那个时间耗着等分红?做短期的人稍微溢点价,转给做长期的人,自己再寻么着进入下一场,已经是天津股市经常发生的现象。

火爆的股市,丰沛的资金流,成了天津市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做生意的人,最愁的就是本钱太少,尤其是海贸生意,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进到货,他们就有信心通过海贸赚到更多的钱。大航海的时代已经形成,海贸面对的是全世界的市场,消费力是足够的。

自股票交易中心开市以来,听到风声的海商们就开始向天津港云集。以前很多不往天津跑的海船,现在都将天津港作为必选之地。没办法、到了这里,自己有可能会赚到更多的钱,为什么不来?

这里不但能融到资、还有大量工业品的进货渠道,同时还能让自己带过来的船货通过大宗期货交易市场快速流通出去。再加上大明海军肃清了东亚黄金海道的海匪和大型武装力量,提供了相当可靠的安全保障。全世界再也找不到一家对海贸如此友好的港口了,除了有冰封期这个缺点以外,天津港就是海商的天堂。

天津府去年扩建港务区的时候,还怕一时半会难以起来,结果发现、当初的设计好像有点小家子气了,还没完全建好哪,新的港务区都显得有些局促,这要是再发展上几年,怕是根本就不够用了。

大胆的天津交易所的经营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给外埠商船提供融资服务了。说实话、要是朱由检知道,他们的步子迈的如此大,肯定会顾虑重重的。海贸风险本来就大,外埠的商船更难知根底,他们怎么能防范融资风险哪?

在金钱的诱惑下,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为了平衡利润和风险,天津交易所的经营者们创造了很多新担保方式。比如根据外埠商船中,大明船员的比例来配资。再比如、通过他们在期货交易市场的交易底单,进行信誉评级,确定融资规模。再比如、通过他们过往在大明的纳税记录评估信誉。至于说找大明商船进行担保,哪是最常规的方式。

正是由于这些花样百出的创新举措,大明天津港的名声、正以自己都想象不到的速度,迅速的沿着海贸航线,向全世界传播着。而全世界的海商们,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大明天津港聚集。

这个时代、到底哪个港口是全世界最繁荣和活跃的海港可能还没有公论,但是按天津港这一年来的发展节奏,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有确定的答桉了。

股票、期货、和港务区的大发展,对整个京津大工业区的影响自不在话下,无数的工业品正通过天津港销往全世界,而全世界的工业原料,也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京津地区云集。

海贸的***时代,正在开启。除了对贸易的影响外,现在天津港还出现了人才供给的大缺口,缺的不是别的、就是财会人才。交易所需要大量外派账房来监管资金安全,保障自身和投资者的利益。而天津市场,根本没有如此大量的人才储备。

为了解决这个缺口,交易所的人到处去想办法找人,整个北直隶一带,都被他们翻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没法满足需求。现在的这帮人,甚至给天津知府衙门提议,想自办培养账房先生的中专和大专。同时他们还将主意打到了宫产系统,想尽办法挖宫产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应付当下的人才缺口。

其实大明还有一个储备了财会人才的地方,只不过他们暂时不敢将主意打到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