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绝境求生崇祯帝 > 第241章 密通铁路必须赶在封冻之前全线通车!

“你们觉得、在宣化再开一榷场,生意好不好做?有无必要?”转了一圈古北榷场后,朱由检生出了一个想法,只有这一个榷场,似乎满足不了需求。某种意义上说,榷场这边的利润比天津港更大。像榷场发卖南货的贸易,啥都不用做,只提供个场地,就能收百分之十的税,这过水面吃的舒服啊。不用控制南方、南方大量的物产和生产力,就天然的成了经济腹地,能不舒服?据海关署估算,今年榷场光南货贸易这一块,就有可能收上来六十到八十万关税。

“宣化一代历来有做边贸的传统,按道理来说开了榷场生意不难做。然微臣觉得,宣化开榷场现下可能不好做生意。”

“这是为何?”

“商人们很可能不愿意走宣化出关,他们更愿意走密云古北这条路。因为从天津港进了货,走水运到通州,转为马车他们将货运到古北口卖了货,返程的时候再到密云的厂务区进货运到天津,一来一回赚的双利不用跑空趟。甚至他们还能在口外拉羊毛到厂务区,赚三份利。若是走宣化、利就没这么大了。等以后铁路修通后,情况会更甚。”

被榷场的官员这么一分析,朱由检才发现自己当初将厂务区设在密云简直是明智之极。居然无意中促成了一条,黄金贸易线。将边贸、生产、海贸连成一线,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皇帝当初设密云厂务区的时候,就有这样高瞻远瞩的见识,简直是高的不得了。

“这样吧!先在宣化一带开一个小型榷场,看看行情,再论是否扩大规模。宣化那边铁路以后也会连通过去,情况会变好。”还是得在宣化也开个榷场,只有一个榷场口输出通道有些太单一了!

“榷场、港口,除了靠收税赚钱外,还有不少赚钱的路子,比如出租仓库、交易场所,提供装卸、买卖消息中介等,这些事做好了很可能赚的要比关税还多。顾此朕决定由朝廷户部、宫中、还有当地官衙共同成立榷场、港口管理公司,将口岸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与关税之事分开,海关署只负责收税、查税。这个公司不是正式的官衙、严格来说与宫中办的厂务一样,要自负盈亏,赚的钱缴一成国税,剩下的盈利则户部、宫中、当地官衙平分。”

“陛下、管理公司的官员由谁派?”跟在旁边陪同视察的户部尚书傅淑训一听到这事,连忙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事。榷场、港口如此繁盛这个公司肯定会赚钱。当然若是主官由户部把控,那就更好了。

“三家共同组成理事会,推选出主理人,组成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是责任制,经营不善就换人,试用期为一年,总任期为三年,三年后重新推选。管理公司既要有经营业绩考核、还不能盘剥往来商人,将衙门习气带到这里,他们是为商人服务的。朕会随时派人来明察暗访,若是发现问题,整个管理机构一体问责,从重从严处罚,绝不姑息养奸。”

成立管理机构不难,但这种垄断经营的场所,最容易发生的就是贪腐腐化现象。防止出现这类现象,只能通过反复监察来解决,除此之外再难想出别的方式。

目前虽然各方面的监管一再加强,可朱由检知道贪腐的土壤和空间一直存在,并没有得到遏制。他准备在度过这段缓冲期以后,开展一场大规模的运动式清政活动。从上到下,来一场真正的大清扫,集中清理出一批蛀虫。在官本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也就运动式的清扫活动能起作用。所谓的建制度来防腐,肯定靠不住。在防腐制度上,大明其实已经相当完善了,然而有毛用,官场还是腐化的不成样子。

让口岸场所的经营与海关分离出来,是为了让海关的业务相对独立一些,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但也不完全是为了防腐。将一部分利益分润给当地官府,才是目的,不然口岸贸易搞的再热闹,当地官府没法获得利益,他们对搞活口岸经济就不积极。

不能忽视地方官府在搞活经济中的作用,人力、土地、道路包括资源还是在地方官府手中,他们参与感强了,掣肘也就小了。

视察完古北榷场后,朱由检一行启驾返程,中间在密云铁路的修建现场,朱由检专门带着周延儒等人体验乘坐了一段已经修好的铁路。感受一下舒适性,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

“铁路质量、是朕最关心的。目前来说,大明修好的每一里铁路,朕都会亲自来检验,要是发现问题,从监理司衙门、到具体的施工方,一体追责、杀头都是轻罪。朕不管他是皇亲国戚还重臣勋贵,绝不姑息。这段铁路是嘉定伯修的路基、到时候就将嘉定伯和相关人等刻碑树在路旁,一旦出了问题,也好追查。”

周奎父子此时就在视察现场,当着他们的面,朱由检直接说出了威胁言语,警告他们不要视工程质量为儿戏。让这些亲贵来修铁路,也有个好处,出了问题他们跑不了,相当于有担保。不然随便的民间施工队来修,还得缴保证金,反倒生出了不少麻烦事。

“太师,乘坐铁路马车之后,观感如何?”

“平稳、速度也挺快,在铁道上奔跑的马车,用同样的马匹拉运的货物应该要比普通道路上多出不少,如此来看铁路确实能算是国之利器了。密云到通州不到两百里的距离,按铁路上马车的行使速度,一天不到就能走一趟,若是催的紧,带点夜路,一天跑个来回都没问题。老臣看这平常的马车,拉十个兵难度不大,如此一来不光调运货方便、调兵也方便啊!大军驻在通州,一旦边关有事,一日之内即可调数千乃至上万兵马到密云,鞑虏之祸将因之而减轻不少。要不是修铁路成本太大,老臣都觉得应该在各地大修铁路,这就相当于在陆地上建运河啊。”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亲身体验后,周延儒对铁路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前他总觉得修铁路是在乱花钱,现在他的思想转变了。至少他觉得从通州往密云、宣化、以及山海关修铁路是相当有必要的。只要这几条铁路一修通,京畿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十万大军可以随时调整布置,不怕满清等北部边境的敌人仗着骑兵机动优势随意冲关。

“太师能有此见,朕心甚慰!密云到通州的铁路,务必要在今年封冻之时建成,其它几条铁路也要在两三年内建成投用,这事朝中诸臣必须要重视。”

密云到通州的路基已经基本建好,现在就是铺铁道的事,赶在冬天将铁道铺好,应该能实现。也就一百公里的一段小铁路,用近两年时间完工,施工速度其实慢的像蜗牛一样!

23shu8*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