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黑丝送曹营,司马懿人都麻了 > 第25章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

魏营之中,司马父子正在密议。

司马懿推测自己可能不日就要返回洛阳,而司马师却觉得司马懿是受到了曹叡的忌惮,想要鱼死网破。

但是当司马懿听到司马师的话后,却是勃然变色,怒斥道:

“放肆!”

司马师甲胄在身,再加上相貌堂堂,仪表非凡,一身甲胄更增英武之气。

但是面对司马懿的怒喝,司马师却被压得不敢抬头,拱手回道:

“儿子失言。”

“自桓灵二帝始,天下已经风云激荡七十余年。”

司马懿周身气势缓缓收敛,仿佛又变成了一个人畜无害的老者,但是一双鹰视狼顾的眼睛,却是让人不敢直视。

“这些年间,有多少豪杰起于草莽,又有多少士族逐渐没落?”

“四世三公的袁家,当年雄踞河北四州,气吞山河的袁本初,今又何在?”

“昔年武帝,持槊奋起,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可即便如此,尚有赤壁之败,致使武帝一统天下之志向,付诸流水。”

“刘备起于行伍,打了半辈子仗,仍旧遭遇夷陵大火,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致使如今蜀汉如此虚弱,兴复汉室仍旧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司马家能从汉末走到今日,秉承的就是谨慎隐忍。”

“当今陛下,英明神武,你我父子一直都被曹氏忌惮,下次若再敢胡言乱语,杀身之祸为之不远!”

司马懿少有的说出这么多话,可能是受到司马师的刺激,觉得需要敲打一下这个还有些浮躁的大儿子。

司马师被司马懿教导一通,自是知道自己刚才没能控制住自己情绪,引得父亲生气。

再次躬身顿首,表示歉意,随后开口道:

“不知父亲所说,要被召回京城,是为何事?”

“诸葛孔明,恐怕命不久矣!”

司马懿声音惆怅,似是喜悦,似是遗憾,但是最终却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对于这个今生的宿敌,司马懿说不佩服,那绝对是假的。

如果易位相处,司马懿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到诸葛亮这一步。

以一州之地,逆伐天下,这是何等的魄力与胆识。

但是诸葛亮就这样做了,而且还屡屡能压着自己打,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普天之下,也许只有诸葛亮才能做到这一步。

司马懿无限唏嘘,但是司马师却是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

“父...父亲,这...这怎么可能?”

司马师实在是不敢相信,诸葛亮就要这么死了?

那个曾经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他们司马家父子的头上,让他们连呼吸都感觉沉重无比。

司马懿点了点头,轻声说道:

“前几日阵前,我之所以亲自去会诸葛亮,特意观察了诸葛亮的气象。”

“脚步虚浮,面容苍白,印堂发黑,再加上咳嗽不止。”

“已是重病缠身之相,若是能及时安心治疗,或可活个一两年。”

“可惜,蜀汉之事全部压在他一人身上,诸葛亮注定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太好了!!”

司马师击掌赞道,大声叫好。

这一次他再次失态,由此可见诸葛亮给他们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好?好在哪里?”

司马懿的声音在耳边悠悠响起,司马师的笑容凝固在脸上,瞬间如同一盆凉水,浇在自己天灵盖。

是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诸葛亮如果真的病死,对司马懿父子,真不一定是好是坏。

要知道,这几年司马懿之所以能在雍凉过上几年安生日子,就是因为诸葛亮连年北伐。

曹叡不得不用司马懿镇守雍凉,防御诸葛亮的连年侵袭。

在司马懿出镇雍凉之前,可是一直赋闲在家,而大将军曹真可是时时想弄死司马懿。

但是在诸葛亮击败曹真,曹真病死之后,司马懿才有机会镇守雍凉,成为曹叡不得不倚重的重臣。

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现在的司马懿。

一旦诸葛亮病死,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怪不得司马懿会说,自己不日就要返回洛阳。

诸葛亮死了,蜀汉对曹魏的威胁将会大大降低,就不需要司马懿这么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物坐镇雍凉。

曹叡也绝不可能让司马懿死死的抓着雍凉的兵权,肯定会解除司马懿的兵权,而后赋闲在家。

司马师觉得司马懿的处境并不妙,不禁皱眉思索,而后开口说道:

“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父亲不若自请坐镇淮南,防御吴国。”

诸葛亮死后,吴国就将成为曹魏的头号敌人,毕竟三国鼎立的帝皇,就只剩下孙权一人。

而且吴国横跨荆州和扬州,人口和实力,都不是蜀汉可以比的。

司马师觉得如今洛阳不安全,不如请求外调。

毕竟在司马懿之前就是负责淮南地区的军屯,如今回到淮南,也算是理所应当。

不过司马懿却是摇头拒绝,说道:

“三马食槽,言犹在耳。”

“皇上对我的戒心,要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

“若皇上有召,我们必须回洛阳,而且不能有一丝留恋。”

“可是父亲...”

司马师有些担心,想要出言劝阻,但是司马懿却是直接挥手打断:

“不必多说,我意已决。”

“当今圣上待我司马家不薄,你我父子当须徇忠义,以报国恩。”

“既行于乱世,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抗争也。”

司马师听闻司马懿最后一句,眼中神采奕奕,明白了自己父亲的意思。

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

谋大事者,藏于心,行于事。

如今既然势不在我,自当隐忍,直到大势逆转那一天。

正此时,司马懿五十有五,司马师二十有六,而司马昭才不过二十三岁。

...

刘谕在出得诸葛亮营寨之后,满脑子想的还是诸葛亮泪流满面的神情。

想必诸葛武侯也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要不然只怕也不会如此绝望,会露出如此神色。

刘谕脑袋一时间乱成一团乱麻。

有对诸葛武侯的遗憾,壮志未酬,却已经满头白发,重病缠身,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力?

当然,刘谕对自己的未来,也是充满着担忧。

脑海中这个智障系统,发布的任务,还一直萦绕在刘谕的心头。

半个月的时间内,让诸葛武侯撤军,简直难如登天。

刘谕已经从武侯的语气中,听出了他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拖到蜀军彻底占领陇右。

这种情况下,除非武侯真的溘然长逝,要不然谁也劝不动他。

刘谕心烦意乱,正行走之前,突然撞到了一人。

赶忙抬起头,就见到一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正是魏延。

“德兴,想什么呢?刚才喊你也没反应,没事吧?”

“没...没事,刚才想事情入神了。”

原来刘谕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营帐,正好撞见魏延带着部曲出征。

“没事就好,速去打理行装,随某出征。”

魏延以为诸葛亮训斥刘谕,毕竟刘谕敢在那个时候,建议让大军班师,说严重点,就是动摇军心。

不过见刘谕没什么事情,魏延就打算带着刘谕一起出征,毕竟刘谕之前一直跟随魏延的。

“将军,丞相让我去帮姜监军,去攻打雍城。”

刘谕把诸葛亮的吩咐,说了出来。

魏延闻言,如漆般的眉头皱起,目光看向刘谕,说道:

“既然如此,那你就随姜伯约前去,路上小心。”

说完,也不待刘谕答话,转身离开,带着大军往营寨大门而去。

刘谕感觉魏延,好似误会了什么,不过这个时候,刘谕也没有心思管这个。

为今之计,还是赶紧想想办法,最好能劝诸葛武侯撤军,也好保全性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