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莽夫 > 第172章 北平王爷作保的事情

红楼:莽夫 第172章 北平王爷作保的事情

作者:窗耳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9: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宫。

御书房。

庆元帝看着手中的秘折,眉眼间都是一丝喜色:“让这莽夫去参加才子宴,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岂止是走对,庆元帝感觉自己实在是太英明。

一般人怕如此莽夫惹事,但是他就怕这莽夫不惹事:“做得好,做的很好!”

才子宴已经变味,一开始才子宴,就是科举殿试之后,一个选拔贤才的补充。

这本身是给,那些有才华的,没有中进士的举人的机会。

而且,才子宴也的确曾经,出现过一些惊才绝艳的诗词,从而被皇帝发现,最终安排官位。事实证明,如此脱颖而出的举人,未必不如中榜的进士。

现在?

已经有数十年,才子宴中,没有举人能够脱颖而出了。以前或许未必每一届的才子宴,都是举人能够展现才华,却也曾因才子宴,走上仕途,最终为列朝班的名臣。

现在,才子宴已经完全失去原有的意义,就好比杨清臣,将状元郎朱敨招入杨府东床。再比如朱全忠,将探花收为弟子...

如此一来,提前招呼好,并且定下才子宴流程,诗词歌赋文章,提前拟好、修改诗词文章,才子宴上自然可以大放异彩。

而这些人,则成了朝臣门生,成了他们的派系,如此一来,朋党就出现了。

这些年,科举之后,进士也好,状元榜眼也罢,逐渐形成歪风邪气,必须要找朝臣拜师,以此为跳板,留任神京。

如此一来,真正的贤才,就因为这才子宴,而难以被发现。

这些年朝政...吏治糜烂,几近不能治。

“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次辅回家看,婆娘会老王...啧啧...”

庆元帝脸色古怪,这莽夫还挺有歪才:“朱全忠府上,可曾派人留意?”

对于这个,刚入神京,就开始拉拢朝臣,形成党派的内阁次辅,庆元帝其实很是不喜欢的。

这首歪诗,必然是那莽夫瞎编的。

什么大街小巷,到处传唱?

要是真有,锦衣卫会不知道?

朱全忠如此急匆匆的回府,显然曾经心里也是有怀疑的,否则,不会因为这莽夫一首歪诗,就这么着急回家。

对此,庆元帝也很好奇,朱全忠的府上,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陛下...”

锦衣千户赶紧说道:“是有人在那里,次辅朱大人回府之后,恰是其夫人与老王被抓奸在床...”

“嘶?”

庆元帝满脸不可思议:“还真有?”

这莽夫,难道真的知道之后,才会如此提醒朱全忠?

未必。

那莽夫又没有锦衣卫传递消息,而且回来之后,就在府中没外出,与朱全忠的第一次接触,还是在军营的时候。

这莽夫的嘴,如此邪门不成?

“是...”

锦衣千户微微一叹:“次辅大人家门如此不幸,续弦做出如此败坏纲常之事,本是一件丑事,末将还没来得及说。”

“那個管家老王,被活活打死了,这个续弦妻子,不出意外,要被浸猪笼的。”

这是伦常败坏,不守妇德。

绝对活不成的。

锦衣千户眼睛眨了眨:“现在锦衣卫封锁着消息,陛下...是继续封锁着,还是直接放出去这个丑事?”

管家老王是朱全忠私奴,可以任意处置。

被打死了,官府也不会管。

朱全忠要是要脸面,他的续弦,浸猪笼的话,也可秘密进行,然后向外随便给一个死法就是。

庆元帝眨了眨眼,朱全忠是他从地方调来的,对他还有大用。虽然不喜欢,也不到动他的时候:“暂且封锁消息,不要传出去。”

朝中大臣,家里出现这种事情,这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的。

这件事情,早晚一天能用到。

“继续盯着。”

庆元帝笑眯眯的挥退锦衣千户,嘴里念念有词:“可惜,那莽夫没有给杨清臣作诗一首,唔...作了...为国选才忠臣事,奸佞徇私乱定人。老狗如此绝子嗣,心已烂透无良知。”

是啊,铁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铁头,也开始徇私,拉拢朝臣,形成党派。朕一手提拔你,你却不为朕分忧。

这已经不是忠臣所为。

“啧啧,骂得好哇,虽然韵律不对,确实着实让人解气。”

再想想杨清臣嘴不能言,庆元帝脸上一乐:“朕一直收你证据,杨清臣啊杨清臣,不要让朕失望。”

何为忠?

何为奸?

未必就是干干净净就是忠,也未必贪墨贪财就是奸。

忠,只要为国分忧,只要帮着他这个皇帝分忧,那就是忠。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一任心无愧,只为清白留史书。”

这莽夫,还有如此胸襟。

“不过,这莽夫是一个聪明的,帮着朕解决了一大麻烦。”

庆元帝微微沉思:“如此不是明君所为,但是才子宴已经变味,那群臣子也已经不是忠臣所为,乱世当用重典,非常事当用非常法。”

“这件事情,还是需要这莽夫多多出力才行,而且如此才子宴,没有这莽夫此等人参与,也难让裁判捐银子。”

这莽夫,以后还是要继续参加才子宴才行。

只要有如此一次,下一次以圣旨方式,直接下旨?

庆元帝挑了挑眉:“每一次春闱之后的才子宴,为了裁判之名,朝中争吵一番,都想要能够仕途平顺的进士、状元为门人弟子,以后想做裁判,就要花费银子...你们还抢不抢?”

庆元帝不是没想过不用内阁三臣做裁判,而是从朝臣中选三个。

太上皇试过,朝臣已经串通一气,暗中早已经完成了交易。

选谁都是一样的。

“如此虽未根治,有这莽夫搅局,朕需要推波助澜,帮他一把。”

庆元帝向外喊了一声:“来人,将北平郡王定下规矩,才子宴裁判,北静郡王、内阁首辅与次辅,愿意为国分忧,因国库空虚,每一位才子诗稿,付银千两。”

“寒门子弟,贫苦士子往返家乡京城路费,由此处拨付。再有,剩余者,填充国库,修缮府学。”

......

才子宴还在继续。

但是,神京城内,先是大街小巷,随后是酒楼茶馆,突兀的因为才子宴,而被人们议论起来。

在一处茶楼,本来闲聊的几个人,突然听到隔壁桌“小声”议论着:听说了吗,咱们神京城才子宴上,出现了问题。”

才子宴,关注度极高。

没有多少娱乐的人们,因为某一件事,都会盯得很紧。

茶钱饭后,酒楼茶楼,谈论一番,也是消遣。

“哦?出了什么问题?”

这个人“压低”声音:“小声点,这是才子宴,不要被人听了去,顺天府拿咱们打板子。”

传播谣言,可是要被顺天府打板子的。

这是规矩。

“嗨。”

这个人反而不怕了,嚷嚷起来:“怕啥,现在大街小巷都在说,咱们说一说怎么了?不就是才子宴上,内阁首辅扬大人,内阁次辅朱大人与北静王爷,感慨国库空虚,意欲以参加才子宴的才子们手中,每一张诗稿一千两的银子,捐给国库?”

这个人“大胆”起来:“大家都在说,咱也不怕,这不,北平王爷作保,这件事情还能有假?”

“北平王爷?”

这个人也“不怕”了:“北平王爷可是咱们大晋英雄,且从来不会欺负平头老百姓,有北平王爷作保,这件事情出不了错,快说说,后面呢?”

这么一说,茶楼中的人,一个个竖起耳朵。

北平郡王在勋贵圈子,在官宦圈子,被人恨得牙痒痒,一旦提起就会破口大骂。

但是,在普通百姓心里,这个从未欺负过百姓的王爷,是很值得他们尊敬的。

甚至,当真有人,通过关系,要把自家姑娘送到王府...

至于目的,不言而喻。

“啧啧,北平王爷先是赞叹他们高风亮节,忠心许国,建议先给寒门子弟,贫穷考生每人报销往返路费,剩余全部上缴国库,朝廷拿银子,修缮各地府学...”

“好人呐...这堪比圣人啊。”

人们感慨着,于是感慨到了刚刚处理了家门不幸,要去教坊司的朱全忠耳朵里。

朱全忠满脸迷茫:“我不在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家里的事情,朱全忠本身就因为羞愤,因为怒火,而理智都快被冲散,此时还不能精准的把握住这件事情的核心。

下一刻,朱全忠恍然而悟。

“**嫩酿啊!”

老夫没银子啊,你们有银子可以骚包,我拿不出来哇!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