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莽夫 > 第135章 捷报还没读完呢

红楼:莽夫 第135章 捷报还没读完呢

作者:窗耳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9: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猪狗之辈!

满朝文武!

吴发骂出了朕一直以来,都想要骂出来的话。

庆元帝扫视群臣,这其中又有几个,心伤过被掠走的中原女子?同情过这些女子?为这些女子惋惜过一次?

没有!

他们眼中,这些人死了就死了,女人被劫掠走就劫掠走了。

只要不耽误他们升官发财,河北之地的人都没了,还会有人去哪个地方,时间一久,依旧还是繁花依旧。

他们,不都是猪狗之辈?

热血沸腾,庆元帝不由自主握紧双拳。

每当蒙古南下,劫掠而去,谁能够体会他这個皇帝心中的愤怒?

那些都是他的子民,理应在他的庇佑之下,安稳的生活。

然而,他们被杀死,妻子被劫掠而去,家乡变成废墟。

他这个皇帝愤怒意欲杀人的时候,满朝文武,特别是文臣,会劝他:“陛下,蒙古天性如此,当他们劫掠得到了满足,就会离去...”

是啊,满足之后就会离去。

蒙古的满足,是用人命堆积起来的!

蒙古的满足,是劫掠而去的中原女子,他的子民!

蒙古的满足,是抢走别人的东西满载而归!

而如今,朝臣会同情侵入者的子女,而忘却他们曾经犯下的罪孽!

该杀!

的确是猪狗不如!

然而,不能杀啊。

这群大臣纵然品性恶劣,仁义道德用错了方向,至少现在朝堂还需要用他们。

心中的热血慢慢冷却,心中的怒火慢慢熄灭。

秋后算账懂不懂?

先给他们记上一笔吧。

吴发,朕之知己也!

他明白朕当初的无力,朕意欲屠尽那群入侵者的渴望!

另类的捷报,让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庆元帝心中冷笑:“吴发这是戳中了你们的痛脚吧,正常情况下,此时理应得到响应才是。”

是的,心中若是还有热血,必然国仇家恨不能忘!

心中还有良知,就不能原谅侵略者犯下的错!

原谅,意味着背叛!

背叛祖宗,背叛国家,背叛民族,背叛良知!

只有猪狗不如的畜生,才会选择原谅。

因为畜生,是没有人类的思维的,是没有道德约束的,是没有良知的,是没有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的。

“杀光猪狗不如的畜生!”

突兀的,牛继宗嚎了一嗓子,眼珠子血红,眸子里含着泪水:“陛下,老吴说的对啊,同情侵略者,而忘记咱们这一片土地上,死伤无数子民的,就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啊!”

庆元帝眼睛一亮,牛继宗还有热血!

朝臣,有人羞愧,有人却一双双愤怒的眼睛,看向牛继宗。

“看啥看?”

反正满朝文武,没有几个心喜咱老牛的。

牛继宗也是豁出去了,孤臣就孤臣吧。你们不喜欢就不喜欢吧,咱老牛也没有必要让你们喜欢。咱老牛还有良知:“哼哼,你们认为咱老牛说错了?”

“陛下。”

杨清臣微微一叹:“我们不能被情绪所左右,而失去理智。治理天下,不能被杀戮之心影响。这个天下治理,终究还是需要忘记该忘记的,宽仁才是根本。”

忘记该忘记的?

什么才是该忘记的?

吴发口中的猪狗之辈,就包括你杨清臣啊。

这是能忘记的吗?

但是杨清臣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最后面一句可以忽略,前面几句话,还是可以借鉴的。

不能被情绪左右而失去理智,庆元帝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诸位爱卿,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

诸葛山基出班奏道:“自古以来,王道治理天下,宽仁善待异族,仁义教化感化他们之心,杀戮有伤天和。”

“哦?”

眸子里寒光一闪,庆元帝最是讨厌有人说宽仁善待异族,仁义教化感化异族。

数千年来,中原王朝对待异族还不够宽仁?

仁义教化用了几千年,起到作用了吗?

当年盛唐多么的辉煌,多么的伟大。

开放包容的态度,利用胡人为官,用胡人为将。如此足够宽仁吧,但是最终盛唐终究还是被胡人马踏天下,由盛转衰,差点亡国!

这些教训,还不够吗?

有伤天和?

异族屠戮中原的时候,会在乎有没有伤了天和?

庆元帝心中冷笑不已,诸葛山基,也在吴发口中,猪狗不如之辈一列:“诸葛爱卿你且说说,如何宽仁?如何教化?这样吧,蒙古草原如今已经是我大晋天下,朕意欲在草原之上,新起九十九座城池,划分北方三洲十八郡,你去主持这项政策吧。”

“陛下!”

诸葛山基脸都白了,且不说北方环境之恶劣,皇帝这是明显,要把他贬谪出京。

这是要远离权力中心,不是他所愿:“北方苦寒之地,向来不被中原重视,如此之地不要也罢。臣老迈年高,怕是难以胜任此重任。”

“哦?”

庆元帝嘴角一翘,脸上带着玩味。

方才他用御笔,把捷报上一段内容,做了标记,郑秋没有读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吴发专门做了标记,不要读出来。

就是北方之地,既然已经打下来,就要占领,就要建城,就要移民,开疆拓土,造福子孙后代。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寸土地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根本。

胜利,就要占据。

否则,这一仗打得劳民伤财,还有什么意义?

战胜了敌人,把如此广袤疆域,拱手让人?

形成新的民族,然后继续南侵中原?

几千年来,中原王朝都是如此。

赶走了鬼方,来了犬戎。

赶走了犬戎,来了匈奴。

驱赶了匈奴,来了鲜卑。

鲜卑弱了,又有了突厥。

突厥之后...多少游牧民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都会选择南下,没有一次例外。

在中原,他们犯下多少罪孽?

这次没有了蒙古,天知道北方草原,会再有什么民族占领?

一劳永逸,才是基本之策。

“诸位爱卿,对于北方之地如此占据建城,如何迁移中原之民,你们有何看法?”

吴发捷报中也说了,那就是大量移民,让中原之民成为主体,才是最好的教化。久而久之,北方之地成为中原不可割舍一部分,才算是最终胜利,彻底解决北方草原之患。

这个政策,庆元帝很是心动。

也从内心,认可这个政策。

“陛下。”

贺章出班奏道:“臣虽没去过北疆,但是也知道那里环境不适合耕种,不适合生存,建城占据有何意义?劳民伤财罢了,完全没有意义。”

庆元帝微微点头,并没有说话。

“陛下。”

工部尚书瞿士林出班奏道:“北方少木,环境恶劣,建城需要从中原运送大量的木石,得不偿失。太过于劳民伤财,此策不可取。”

“陛下...”

文臣不少出班,出言献策。

最终目的,就是舍弃北方草原,以劳民伤财为借口。北方占据意义不大为理由,劝庆元帝收回成命,努力发展中原民生。

“还有哪位爱卿,要出言献策?”

占据意义不大?

当年岭南之地,同样沼泽遍地,各种瘴气、蛇虫满布,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现在还不是成了粮仓之地?

目光短浅啊。

还是吴发有见地,这群文臣口中的莽夫,明确在捷报中写出:以利诱民,三代免税。北方之地,俯瞰南北西东,战略意义极大。

北方有森林,有草原。

有山石,就地取材,可建城郭。

之所以北方现在没有城池,是因为游牧民族文化传承底蕴不足,没有这方面的直观认知。

而朝中大臣,缺乏实地考察经验,就在朝堂之上,妄言国策?

可悲啊。

扫视朝堂,寂静无声。

庆元帝一挥手:“郑秋,继续念战报。”

啥?

文武群臣一个个睁大双眼,满脸不可思议。特娘的这莽夫的战报,还没有念完?

这莽夫以前的战报,不是很是简短?

今日怎么这么长?

这么啰嗦?

这莽夫了不得啊,身边绝对有高人指点!

该死的匹夫!

郑秋举起战报,眼睛瞥了一眼满朝文武,心里满是轻蔑。

那莽夫不在朝堂,依旧把你们耍的团团转,骂的你们狗血淋头。

郑秋朗声读道:“臣料定必然会有人提议,宽仁善待异族,仁义教化异族。北方广袤之地,我等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大大江山,必然会有人舍弃!”

“陛下!”

郑秋惟妙惟肖,尖着嗓子,学者吴发的口气:“这等提议者,就是臣所说的猪狗不如之辈,乃是目光短浅,悖逆祖宗的猪狗不如之辈啊!”

“请斩之!”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