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莽夫 > 第128章 朝议之时捷报传

红楼:莽夫 第128章 朝议之时捷报传

作者:窗耳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9: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铛...”

卯时,宫中钟声响起。

宫门打开,朝臣鱼贯而入。

今日是小朝会,朝臣都是掐着点来的。

现在到了的秋季,神京城的天气开始转凉。不是天热的时候,早来一身汗,冬天的时候,来早冻得鼻涕流,能够让皇帝第一眼看到自己的积极。

大清早的,年纪大一些的朝臣,薄棉衣都已经穿上。秦业一边紧着衣襟,一边往里面走。

从宫门到乾清门这一段路,在这个过程中,百官是禁止交谈的。

还是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处。

南北殿门打开,百官感觉更是有些凉。

正常程序走过,内阁首辅杨清臣率先出班奏事:“陛下,原九边巡检王子腾王大人,昨日已经回京,臣请陛下着兵部议功究过,做出安排。”

庆元帝看了一眼杨清臣,这是一大清早,给了他一个难题。

王子腾是他拉拢过来,并且重点培养的军中大臣,是要接管京营的。

这次调王子腾回京,庆元帝就是要让王子滕整顿京营。

要是议功究过,王子腾似乎没有多少功劳,而过错可不少。其中就有九边三個重镇被攻破,蒙古骑兵差点进入河北之地。

这是大罪!

不要说担任京营节度,能活着都是幸事。

看了看武将一列,北静郡王水溶低眉垂目,不发一言。

忠义王老神在在,似乎神游天外。

牛继宗哼哧哼哧抠鼻屎,随手一弹,他身边几个武勋满脸怒火。

在朝堂上只是敢怒不敢言,自从这匹夫被吴发那莽夫卖了之后,满朝文武都不待见,这匹夫开始放飞自我,有向莽夫进化的趋势。

大有一种,你们不待见我,老子就恶心你们的行为方式。

与那莽夫越来越像。

牛继宗内心还是不爽的,特别是四王八公一脉,神京城中以水溶为首。

然而这狗东西,竟然惦记着自家妹子。

那是咱老牛拉近与老吴之间的关系的,你水溶敢插手?

水溶的目的牛继宗明白,所以才不会把妹子送他成为庶妃。

送过去妹子就要守着活寡啊。

水溶这么多妃子,至今一无所出,小道消息有言,水溶有隐疾。

如此,还想祸害咱妹子?

关键是,武勋一脉,不待见咱老牛的时候,你怎么做的?

说实话,朝堂之上,没有老吴真孤单,也没什么乐趣。

猛然,感受到一道眼神,抬头一看,是皇帝看着自己,牛继宗弹了弹小拇指上的鼻屎,这才老实下来。

庆元帝眼皮抽搐,朝堂之上,牛继宗也已经进化成了莽夫?

这蠢货,没有明白朕的意思,你已经是孤孤单单的孤臣,朕这是示意你,帮着王子腾说话呢。

怎么就这么老实下来了?

比不上朕的吴爱卿啊。

看了一圈,武勋一列,没有一个帮着王子腾说话的。

庆元帝不得不感慨,王子腾离京六七载,朝堂之上换了几波人,王子腾在朝堂上已经没有多少人脉。

就算是有,王子腾是他这个皇帝的人,作为他一手扶植的文臣,现在开始为了文臣地位,要向他的人动手?

文臣,大有失控的趋势。

武将行列,大多数都是太上皇的人,自然不帮着背叛太上皇的王子腾说话。

原本冯唐是属于庆元帝的人,可惜冯唐告假几天,在家养病。

“此事再议。”

庆元帝脸色不好,本应一切以他为主的文臣,现在有些失控,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这个皇帝的人,他辛辛苦苦栽培的人,也要开始打压?

果然最是负心读书人啊。

“陛下。”

兵部尚书掏出厚厚几个折子出班奏道:“陛下,这是北疆九边巡检吴大人的折子,臣实在是没有看懂,不好批复,只好呈交陛下。”

说到吴发的折子,郑秋冷不丁的打了一个冷战。

你们都看不懂,待会儿又要折磨我啊。

郑秋走下玉阶,接过折子呈给皇帝。

庆元帝打开一看,脸色就是一黑,心里暗道:“这莽夫这次要是归来,一定要他好好练习书法。”

折子很厚,每一折只有两三字,笔画多的只有一个字。

人家朝臣上折子只需要一个折子,一个折子还用不完。

吴发用了七八个。

知道的朝臣还好,上次被吴发坑过,知道吴发的字迹...而不知道的,还以为吴发这是立著称书,请皇帝陛下斧正呢。

不然,要这么厚的折子?

还要这么多?

“郑秋,念!”

庆元帝闭上眼睛,感觉到深深的无力。

上次密议的时候,吴发的字迹,就很少有人认得出来。唯有郑秋,还能认得出来几个。要是郑秋不在了,以后吴发上折子,该怎么解读?

必须要让这莽夫练习一下书法才行。

群臣中,秦业深知吴发书法问题,老脸微微一红。心中暗道:“以后督促一下发哥儿,还是练习一下书法吧。”

“臣九边巡检吴发上疏:九边将士,吃空饷严重,此为其一。九边将士,无法吃饱,粮饷短缺严重,此为其二。臣请奏陛下,派遣锦衣卫前来调查吃空饷问题。臣为了解决将士温饱问题,臣调集各镇骑兵,去草原溜达溜达,去打猎果腹。”

下面群臣,看着郑秋磕磕巴巴读着奏折,很快翻到下一本。

然后...就这短短不足百字,用了七个奏折?

写大字报呢。

言语粗俗,毫无美感,可以说直白至极,毫无文化修养。

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老粗!

溜达溜达?

你这个溜达他正经吗?

打猎?

这是去抢草原牧民的牛羊吧!

这莽夫。

再联想到当初这莽夫的捷报...似乎比这个还要粗鲁,比较起来,这莽夫措辞,语气都缓和了许多,文明了许多。

不对,吴发这是要擅自出兵?

引起草原与大晋之间的战争?

有些人则是听出其中问题,户部尚书王钦出班奏道:“陛下,九边钱粮,户部年年不曾拖欠延发。”

这个问题很严重。

这是杀头的大罪。

边军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克扣粮饷等同通敌卖国,等同自己削弱军卒战斗力,等同逼着边军造反!

这是三大罪。

每一条都足以杀头。

“陛下。”

杨清臣皱眉,他原本不想站出来的,但是他知道其中内情:“九边军镇,情况有别于京营。京营依靠国库供给,而天下边军,军镇军卒,太祖曾定下律法,实行军屯制度。也就是说,边军需要自给自足,余者发饷。”

杨清臣这么一说,众人恍然大悟。

还真有这一说法,只是一开始,没有向这方面去想。九边军镇,这几十年,都是靠着朝廷国库供养,他们中有些朝臣,几十年前还没有入朝。

知道的也因为时间久远,已经形成习惯思维,边军就是国库供养。

庆元帝微微点头,这一情况是有的,刚才他也没有反应过来。

杨清臣继续说道:“数十年前,大晋丢失关外之地,九边少去一镇。剩余军镇,遭到蒙古严重破坏,军田大多荒芜。是以,才有了朝廷供给十之五,余者边军自己解决的方案。”

边军苦,苦在哪?

粮饷太少,特别是北疆边军,粮饷只有其他地方一半。

杨清臣继续奏道:“东南、西南边军,实行粮饷自己解决,还能为朝廷提供极大地粮食供应。只能说,地界不同,形式不同,造就九边军镇情况不同。”

庆元帝微微点头:“此事朕会向吴发说明,也会遣锦衣卫去调查。粮饷问题解决,吃空饷问题,朕绝不会轻易饶恕。”

“陛下...”

诸葛山基出班奏道:“如今天下歌舞升平,天下欣欣向荣,山东干旱刚刚得以缓解,南方大雨方有止歇,正是天下万民休养生息之际,不宜再有战乱。”

语调一顿,诸葛山基深吸一口气:“如今天下形式来之不易,九边巡检吴发,擅动刀兵,前往草原,必然引起草原怒火!”

“陛下,请责令吴发,停止用兵,不要为大晋惹来强敌啊...”

“捷报...”

诸葛山基正在奏事,正言语极具感染力的时候,隐隐约约,传来一道声音。紧接着,是殿外禁军大吼:“捷报!北方捷报!”

诸葛山基顿时有些懵:这一幕,好熟悉。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