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曹贼也太卷了 > 072、贾诩的计策

三国:曹贼也太卷了 072、贾诩的计策

作者:夏耕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8: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哈哈哈哈哈啊哈哈~

来到曹家的前厅,曹操还没进门,就听到一阵阵欢快的哄笑声、吵闹声,不用看就知道屋里很热闹。

进了屋里,全家老少爷们儿、娘们儿、小孩儿们都在,在闲谝在欢笑,令曹操感到惊讶的是,坐在人群中间的不是曹太公,也不是二弟曹彬,但曹太公和曹彬都在。

坐在人群中间的却是六弟媳妇甘玉娘。

曹操微微皱眉,曹家一家人都在,太公也在,却让一个外姓女人坐中间,这个家里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爹!”

“大伯!”

“老爷!”

“大伯!”

曹操出现时,周围的人出声打招呼,曹家老五曹德起身,将弟位让给他。

曹操摆摆手,表示不想坐。

“大家在聊什么,这么高兴?”

曹操淡淡地问道。

“爹,小婶怀宝宝了。”

在甘玉娘身边的曹节脆声说道。

“哈哈,玉娘怀孕了,这可是咱家的大囍事。”

“可不是么,小六和玉娘成婚两年了,还没动静,现在总算不用担心了。”

“等玉娘生了,我们家就更热闹了。”

丁夫人和几个嫂子热闹地议论道。

“六弟妹怀上了?”

曹操看着甘玉娘,又看向旁边的曹子玉。

以前大家天天催促曹小六生孩子,曹小六总推辞说不着急不着急。

前阵子他刚说没有孩子就不能带兵打仗,这还没两个月就怀上了?效率这么高?

“真的假的?有没有叫御医检查过?”

“阿瞒!你别总疑神疑鬼,刚御医号过脉还能有假?”

曹太公呵斥道。

曹操脸黑,问一下都不行吗?

“算了算了,吃饭吃饭!”

丁夫人笑呵呵地打圆场。

众人起身去吃席。

“大哥,走,吃席去。”

曹信笑道。

“哼,就算弟妹怀孕你也要去淮南,那边需要你坐镇。”

“我知道,我又没说不去,大哥你整天胡思乱想不累吗?”

曹信哈哈一笑,揽着玉娘走了。

“混账!”

——

过完正月,许都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曹信带着琅琊军启程向南,从许都到陈国、汝南,再到淮南郡。

正值初春,冰河解冻,万物复苏,又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

从淮河北岸到淮河南岸,一路上能看到许多在农田里忙碌的身影,大家忙着春耕春种,也祈祷着今岁风调雨顺,少点战乱,多些收成。

“将军快看,有鹰在抓兔子。”

冯绢娘穿着白狐皮裘趴在车窗上,指着远处一处荒原上,一只黑鹰抓着一只小白兔,渐渐飞向远方。

曹信看了一眼,那是探马营的黑鹰,负责侦查,有时也会被放出去捕猎,锻炼黑鹰的能力。

“小心点,外面还有些冷。”

曹信拉着她的小手暖了暖,“绢娘想不想家?”

“想!”

冯绢娘点点头,眨着水汪汪的眼睛说道,“妾身也想玉姐姐,想丽姐姐,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回许都?”

“我问的是淮南冯家。”

“不想!将军府才是妾身的家,府里有将军,有玉姐姐丽姐姐,还能打叶子牌,什么都有,家里太好玩了。”

“哈哈,过几个月天暖了,我们一起回许都。”

“好呀将军!”

冯绢娘开心地钻进他的怀里,扭扭捏捏地撒起娇来。

车队在路上走了五天,从蕲阳过淮河来到寿春县境内。

轰隆隆~

刚过寿春界碑不久,远处传来一阵阵响亮的马蹄声。

曹信坐在乌骓马上,望着远处一队骑兵快速冲过来,约有两三百骑,穿着黑色皮甲,队伍中高举着‘夏侯’的旗帜。

“将军,是夏侯将军带人前来迎接将军。”

裴元绍拍马过来说道。

“跑这么老远来迎接我?也太客气了。”

曹信大笑几声,带着长史贾诩、账下参军廖化、统领裴元绍拍马上前。

“子玉,你可总算来了。”

戴着黑眼罩的夏侯惇骑着一匹黄骠马,背着一口大刀冲过来。

“元让,什么事这么着急?”

曹信上前问道。

“子玉,事太多了,一团乱遭,瞧瞧,我头发快急白了。”

夏侯感叹道。

在拿下寿春后,袁术那伙人不死心,时时想着搞反攻,重新收回淮南郡和庐江郡。

当初曹操和曹信在,袁术那伙人不敢动。

等到他们率军离开,袁术就派遣手下将领率兵进入淮南,四处搞破坏。

一会儿合肥,一会打居巢,一会儿打成德,也有淮南的土匪趁机浑水摸鱼攻掠县城,庐江太守桥蕤还趁机收回三处庐江郡原有的县城。

夏侯惇和于禁带着手下军队四处灭火,连续两三个月,打了几十仗,虽然几乎都赢了,但一万多人马,被硬生生消耗掉三千多,只剩下六千五百人,降将陈兰的兵马也伤亡近两千。

死伤这么多人,夏侯惇和陈兰也仅仅是维持住淮南郡表面上的安稳,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袁术军和土匪。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民心。

“操特娘的,也不知袁术给了那些人什么好处,淮南郡的大户人家,宁愿支持袁术那个草包,也不支持我们,招兵没有,要粮草也没有,却经常偷偷送粮草给袁术军,简直是一群逆贼。

有次老子一生气,把那些大户抓起来杀了抄了,谁知道那群人竟敢造反,跟寿春城外的袁术军里应外合想偷城,那一次要不是于禁救援及时,寿春怕是要丢在我手里。”

夏侯惇挥着拳头骂道。

也正是那一次增援,于禁率军离开庐江,原由曹军控制的庐江八县,被桥蕤趁机偷走三个,损失不比丢掉寿春城差。

“元让,你在寿春抄了多少大户?”

“也没有多少,只有一百二十来户,本来我准备多抄一些,最好全抄了,可杨弘那个老头子不让。

子玉,我怀疑杨弘与袁术有勾结,还有那个陈兰,常常出工不出力,那些降臣降将没一个靠得住,子玉,你去寿春后最好小心一些,别叫那些人钻了空子。”

夏侯惇面色凝重地说道。

曹信点点头,又问了些细节问题。

根据夏侯惇的描述,寿春这边的情况就像是一处四处着火的屋子,需要一场瓢泼大雨才能灭掉这场火,而他手里仅有几瓢水。

在曹信领着琅琊军抵达寿春的第二天,夏侯惇率领五千兵马返回许都。

接下来曹丞相准备打吕布,但宛城和淮南两次大败,导致曹军兵力严重不足。

年初曹操在豫州兖州征兵两万,只有两万新兵肯定打不赢吕布。

为此曹操不得不从南阳李通处抽调两千精兵,又抽调夏侯惇回许都,算上原来的残军,勉强凑够三万兵马。

有这三万兵马和刘备的盟军,曹操能不能像原来那样打赢吕布,曹信不太清楚。

此时他更在意的是,怎么平息淮南境内的动乱,尽量别耽搁淮南郡春耕。

“文和先生,淮南的情况你也了解,可有妙策解决眼前的麻烦。”

寿春城头上,曹信望着繁华的街市问道。

寿春本是扬州治所,下辖两万多户,在袁术定都之后,寿春人口达到三万户以上,寿春县下辖有人口十多万,虽经历多次战乱,人口也维持在十万以上。

人口太多太密集,管理起来也相当麻烦,暴乱、动荡、细作横行、敌视曹军的人秘密勾结,这里的情况比南阳复杂太多。

“将军,属下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将军参考。”

贾诩摇着黑羽扇,缓缓说道。

“文和先生请讲!”

“上策,将军只需坐镇寿春,防御袁军,打压亲近袁术的势力,同时拉拢淮南世族,募兵练军,将手上兵马扩充到两万以上,不到一年,将军定能稳稳掌控淮南。”

贾诩缓缓说道。

曹信摸了摸下巴的胡茬,“需要一年时间?太久了,有没有快一些的,本将军是武将,喜欢快刀斩乱麻。”

“有,中策弃城!”

贾诩用羽扇指着寿春城说道,“寿春是袁术的根基,将军只需摧毁城池,将城中百姓迁出寿春,打散安插在其它各县,袁术在其它各县影响力不大,此一举釜底抽薪,必能断掉袁术在淮南的根基。”

曹信微微摇头,“寿春是个大城,烧掉太浪费,此外移民搬迁是个大麻烦,若是百姓不愿搬迁又如何处置?”

贾诩眯着狭长的眸子笑道,“但凡不配合之人,必是袁术的细作,如何处置,全凭将军一言而决。”

“哈哈,太麻烦也太血腥,有没有那种快一些,代价相对小一些的主意?”

曹信问道。

贾诩嘴角颤了颤,连带着酒窝更深邃了一些,他轻叹了口气,“下策,将计就计,引蛇出洞,但难度较高,危险性较大。”

“难度高?”

曹信眼睛一亮,“文和先生,请细细道来。”

“将军,在夏侯将军撤离淮南后,我军在淮南和庐江两地只剩下一万兵马,控制力大大降低。

袁术军若想夺取寿春,必会趁着我军在寿春立足未闻,发动新一轮袭击。

将军只需将计就计,必能击垮袁术在淮南的军队,也将袁术在寿春的根基连根拔起。”

“如何将计就计?”

“将军,若袁术军来袭城,将军只需如此如此。”

贾诩用扇子遮着嘴巴悄悄地说道。

曹信听着连连点头,比起上策中策,他觉得这个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

“文和先生,此计比上策中策更好,文和先生为何当作下策来用?”

“将军,上策七分人算三分天算,中策五分人算五分天算,下策三分人算七分天算,下策若能成功,多靠运气,实为下策。”

贾诩缓缓地说道。

曹信点点头。

人算应该指的是人力,天算指的是运气,靠人力能实施成功的计策更稳妥,靠运气实施的计策则相反。

还有一点,贾诩此人惜命,不喜欢冒险,才将上策当下策。

曹信微微一笑,“文和先生,等袁军来袭,城中必然大乱,文和先生不如先去合肥县城暂避,那里相对安稳一些。”

“多谢将军好意,属下觉得还是在将军身边更安全。”

贾诩拱手说道。

“哈哈,你倒是看的很准!”

曹信大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