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无品通天侯 > 66、淮王相招

无品通天侯 66、淮王相招

作者:小苏打不掺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睿使出了看家本领,小河打下手,王婶帮忙,不一会,满满一大桌子菜,让两人看着都感觉新鲜,很多菜式,连徐光浚这个经常出入京城各种场所的常客都感觉惊奇。

“这是你们少爷自己做的?”徐光浚是真不信,书生还会做菜。

连徐小姐都好奇不已,从来没有听说过,读书人还会做菜来着。这个袁睿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本来是越熟悉越了解的多,这点家伙是越熟悉越陌生。

再等两人开吃,就停不下来了。现在菜式更多还是蒸煮,讲究养生,营养,很多东西都是白煮,味道那是根本没法提。袁睿更多的是炒,烤,营养可能减少了,口感上来了。

后来,两人都发现自己吃多了,还意犹未尽,又听小河说还有好吃的晚上可以再吃,两人更是惊奇,感情这些菜是袁睿自己发明的。

“这要是在京城,做个饭庄不是有大把的钱赚,”徐光浚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袁睿笑了笑,这就是满足自己的口欲,去开饭庄,算了吧,累死个人!

几人吃完饭,又坐下闲聊几句,看着时间不早,两人准备启程赶回扬州,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阵马蹄声。一个在外候着的亲兵进来禀告,边军有几名信兵前来。

徐小姐奇怪,怎么找到这里,难道家里有事?也不应该是边军,京城很多信兵啊!等到为首的信兵进来,徐小姐上前,直接问道,“你是哪里的兵丁,有何急事?”

信兵赶紧单膝跪地,“我乃榆林边军,我家淮王有信带给袁睿袁相公,请问您是哪位?”

徐小姐一愣,淮王的信件要给袁睿,这时咋回事?

袁睿一听,赶紧上前自报名号。信兵呈上信件,施了一礼,告辞离去。他也是莫名其妙,淮王找自己,还单独送信给自己,淮王知道自己是谁啊!

徐小姐惊奇是惊奇,赶紧让袁睿打开信件,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睿这才拆开信件,看了一遍,又递给了徐小姐。

这是一封临时征召的通知,要求袁睿接信后赶往陇州边军,参赞军务。袁睿直接懵了,看着徐小姐,以为是魏国公府推荐的。

徐小姐也懵,淮王啊,亲自征召一个小书生去边军参赞军务,玩笑都不敢这样开啊!

这下两人也不着急回去了,又坐回石桌旁,信件上没有多的内容。也确实,堂堂淮王要召一个百姓,还需要跟你说清楚吗。

几人正在纳闷中,一阵阵锣鼓喧天,由远而近,声音越来越大。这次,包括小河在内的众人都明白,这是报喜的来了。

袁睿苦笑不已,这一天过的呀!!

九月初八,扬州乡试榜单公布,本次乡试共录取举人九十六名,袁睿位列第五。

扬州这次乡试看着是暗流涌动,很多人等着看热闹,但一直等到结束,都是风平浪静的。

当地官员都是按部就班,没有做任何手脚。巡察使和学政更是避嫌,根本不参与进来,防止出现牵连。

试题是京城来的,正副主考也是圣上亲点,只要扬州地面不出问题,任谁也挑不出扬州本地官员的差错,这也是一种正确的应对策略。

考试已结束,正副主考会同各房考官就开始了阅卷,这跟院试不同了,也严格多了。

又是**天,特别是经过策论筛掉了大部分人。

也就是因为这样,给了袁睿一个改革的机会,对这种连续考试形式开始变革,最后形成一关一关的筛选模式,这是后话。

袁睿的前两天考试都是正常,没有大差错,也算进入了大名单。

简单说,每个人的房号都是固定的,个人试卷先归集在一起。

阅卷时,先对第一场试卷进行评阅,如果这中间发现有犯忌讳或者很差的试卷就会淘汰,后面的两场试卷根本就不阅了,这也是很多学子想不通为啥自己后面写的很好,却没有说法的的原因。

所以第一场试卷阅完,足足淘掉了了七百多份试卷,也就是七百多人没机会了。

第二场是公文,这一场,袁睿感觉还行,觉得不太难,毕竟都是制式题目。

他没想到竟然淘汰了一千多人,很多人就是因为一个字,也有的单是一个格式,就全部否定了。可想而知,这中间的要求有多高,房师是多么严格。

等到评阅策论的时候,整个学子试卷剩下的不到三百份。

这中间又有讲究,先看审题,只要观点偏差,不管写得多么精彩,都是淘汰,这是方向。

再有,要说清楚问题和思考,分析理解差了,偏了角度,论证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就是是否言之有物了,问题就在那里摆着,能想到是基本的,有思路有方法才是要考的,云天雾绕,空洞无物那就完了。

能做各房考官的也不是白给的,都有自己的认知思考,你在那乱写胡说,直接就毙了。

要说很巧,就是袁睿的策论正是副主考宋秋林亲自审阅的。

本来扬州的副主考已经确定了杜绍刚,他也算是大学士朱繁涛推荐的人选,这次来扬州就是为了协助王为民,不说别的,至少在大方向要跟王为民一致。

宋秋林本来是去青州,跟孟学士一起。在临出发之前,突然圣上下旨,对调了两人,搞得不但两人莫名其妙,连朝堂重臣都是满心疑惑。

这要感谢朱夫子,自从看到袁睿那篇论宋对外策论,他就赞赏不已,不但仔细研究了几次,还单独上奏,把经过自己完善的这篇策论呈给了圣上。

而圣上也从银鹰那里拿到了完整的袁睿那篇策论,再结合朱夫子的分析,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也认识到这篇策论的价值。

所以这次,他把宋秋林直接派到了扬州,还特意让人叮嘱两句,多看看袁睿的策论。

宋秋林不知道袁睿是谁,但是圣上让自己来,一定有目的,自己照做就是。都是糊名,他也不知道谁是,这也简单,全部审阅完了,再慢慢找就是。

等他阅到五边论,马上意识到,这个人就是袁睿,因为那篇宋对外策论他看过,手法落笔完全相似,甚至连思路都差不多。

看完整篇策论,他也是感慨不已,圣上让自己关注此人是有原因的,人才,真是一个人才,这样的见识,这样的思路,还有一些对策,都让人耳目一新。

他也不耽误,拿着这篇策论到了王为民边上,“王大人,请看这篇策论。”

王为民事先也了解一点,这个宋翰林来这里,只要不是什么大原则,可以由着他。

不过看到策论,王为民也震住了,单凭这个立意,这些对策,就没得说了,再加上宋翰林的特殊性,他也没有多说,这样的人才不选还选谁,他又不是来做恶人的。

最后,综合几天考试,袁睿凭着策论出色表现位列乡试第五。

也就是当天,袁睿的策论和试卷被誊抄后连夜送往京城。

这边,袁睿让小河赶紧收拾行李,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按照通告前往陇州。

徐小姐到是提了一个建议,徐光泽应该也是这段时间前往陇州,提议他先去京城,汇合徐光泽侯再一起前往陇州,路上又跟大哥在一起,可以关照他一下。

徐光浚想的则是另外一点,他的意思是,跟他一起,徐大哥那个人赶路太快,袁睿估计吃不消,正好徐光浚要去陇州现场制作炒面,路上还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徐小姐一听,感觉有理,跟徐二哥一起是要好很多。

第二天一早,袁睿带着小河,跟着徐光浚赶往京城,徐小姐要去扬州陪伴母亲。

这次走的是水路,经过两天时间,从北门进了京城。

此时的京城真不是任何一个时期可以比的,经过百年的稳定快速发展,可以说在整个东西方,这是最大最繁华的一个城市。

京城南北宽四十二里,东西长接近五十五里,这样庞大的一个城市里居住着近百万人口。

现在的京城里产业店铺密密集集,商人东西南北各地人都有,你会发现各色人种已经在京城长居了,京城的人也见多不怪了。

他们把各地运来的商品分类整理好,或者用船,或者用车运回各国,再从国内运回这里好卖的稀罕物件。

跟着商队慢慢的进城,袁睿还是被震惊到了,虽然见过市面,但现在京城给自己的震撼还是很大的。

这时的京城散发着民族的荣耀,只有勤奋的百姓才能打造成这么伟大的城市。现在已经到了深秋时分,天气慢慢转凉,京城的百姓也套上了厚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