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无品通天侯 > 26、惊天了

无品通天侯 26、惊天了

作者:小苏打不掺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邺内城

靠近相国寺的一处小巷中,一行三人趁着夜色,悄悄走到了一处大宅院后门外,前面的一人谨慎的看了一下两边,伸手拍了两下门。

没一会,两扇不大的木门开了一条缝,里面的人看了一眼敲门人,问了一声,“请问找哪位?”

“我家七少爷有事想找府上三少爷,”说完,递过去一封拜帖。

“请稍等一下,小人马上去回禀。”说完,这人接过拜帖,又关上了院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没一会,院内传来杂乱的脚步声,门也打开了半扇,一个人从门内出来,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深深一礼,然后躬身请来人进门。敲门的那个人也往边上一侧,这时身后的一人看了府里的人一眼,微微点了一下头,率先进了院门。

领路的那个人带着来人进到后院正房,后面跟着的两人直接在门外站立。

“不知楚王驾到,臣这里给楚王赔礼了。”

“元甫严重了,本王前来,没有提前告知,唐突了,确是有事,只能瀛夜打扰。”楚王赵烨赶紧拉着往地上跪拜的元甫,不让他行此大礼。

元甫赶紧让楚王坐下,也不叫人伺候,自己给楚王沏了一杯茶。

楚王也是让他坐下,“元甫,我们不在乎这些小节,要是元甫方便,可否请王大人前来,实在是情况紧急,不得不来打扰。”

元甫知道此时不是疑惑的时候,楚王深夜私下前来,应是有紧要之事,也不再问什么,对着楚王道了一声失礼,快步向前院走去。

也就半盏茶时间,元甫跟着一人走了进来,楚王看到来人,连忙起身,抱拳施礼,“给王师傅见礼,本王实在无法,只能求助师傅。”

王大人也是赶紧半让一步,赶紧施了一个君臣礼,“楚王严重了,老臣这里有礼,不敢当楚王大礼,只要老臣能做的,王爷吩咐就是。”

见礼完毕,几人分宾主落座,元甫开始还想着自己是否方便在场,准备告辞离去时,被楚王直接挽留,也坐在父亲下首。

王时王大人,现任监察院左都御史,绍宁八年二甲第七,先后担任庶吉士、侍读、侍讲、科道御史、监察御史等职位,于熙宁三年监察院左都御史,在绍宁十八年到绍宁二十三年间给皇子们做过教授,所以楚王才会称呼他为师傅。

楚王也不再犹豫,直接把情况说了出来。

这次的事情要从蜀王说起,随着新政在蜀地不断地被搁置、废止,官府不断的反复也让百姓更加的反对和对抗,甚至还有一些小吏也加入其中。

蜀王实在无奈,只能不顾朝堂的政令,强行在蜀地暂停所有新政的实施,同时上奏弹劾蜀州巡察使谭宗望在蜀州不顾民生,任用私人,利用新政鱼肉百姓。

朝堂闻听一片哗然,反对新政的官员顿时有了底气,以麒麟阁大学士徐芳徐仁昌为首的保守派众官员再次发起对于诚于惟琛为首的改革派的攻击,强烈要求圣上下旨停止新政在几个州的尝试,并永不推行,双方连续几天在朝堂上争斗不休。

本来这事跟楚王完全无关,也不知怎么的,又以翰林院掌院大学士朱繁涛为首的十多位官员竟然上奏,请圣上对留在京都的楚王、齐王两位王爷下旨就藩荆州和青州。

一时之间,朝堂上又是一片混战,接着又有很多的其他问题被提了出来,一个乱字已经无能形容了。

熙宁是夏朝第五个皇帝赵淳的年号,赵淳是佑宁皇上的长子,因为绍宁皇上在位时间长达二十七年,所以到熙宁皇上登基时,已经四十有三,现在已经过去了九年,赵淳近年来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几乎要十天才上一次朝。

熙宁皇上生有七子三女,二子、六子早夭。

长子淮王赵烺生于绍宁三年,精通兵法,武艺超群,先拜榆林镇大将军,后封淮王,王城驻淮阳。淮王从小就非常喜欢武艺,希望马上打天下,所以十五岁就跟随前朝都卫大将军杨门虎将杨至信一边拜师学习,一边在都卫中历练。

自绍宁二十五年到熙宁五年间一直在榆林镇领兵抗击花刺,先跟杨将军一起,后独立成军,八年间经历大小战事无数。

一次面对花刺大将犯边,竟然亲自率麾下两万轻骑深入草原三百里,歼灭包括花刺上将都不花在内的三万花刺军队,一时威震边军,被熙宁皇上特封为淮王,麾下军队独立命名为淮军。

三子蜀王赵灿生于绍宁八年,自幼聪慧,温文尔雅,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很小就在熙宁皇上身边听朝堂政事,不时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深受各位大学士的赞赏,就连赵淳都很喜爱这个儿子,只是身份原因,不得已于两年前就藩蜀州。

四皇子吴王赵炯生于绍宁九年,自幼体弱多病,经常宅在宫中,不过这也让吴王有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上,不管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还是兵法韬略,民事政策都是一把好手。

在成年后,以自己身体原因特地上奏主动提出到外地修养,不要什么王位,王城这些。

熙宁皇上拗不过这个自己很喜欢的儿子,但对吴王的病也是无计可施,只能答应了吴王的请求,同时没有同意吴王的请求,册封赵炯为吴王,驻地选在了建邺南边不远的湖州。

五皇子齐王赵烁生于绍宁十一年,母亲是漳州大家林家长女,生下齐王后被册封为嫔。林家女端庄淑娴,精通诗文,就是性格有点柔弱,在宫中完全就是没有任何争斗意识的一个人,所以赵烁出生后个性也比较弱。

母族不显,朝堂里又没有任何依靠,母子两人在宫里就是如履薄冰那种,齐王也就成了最被忽略的哪一个皇子。

七皇子楚王赵烨生于绍宁十七年,今年刚满二十岁,母亲出身山阳世家张氏一族,张家也算千年大族,自魏晋时期就有高官在朝,到隋唐、五代时期还出过一两位相当于宰相的尚书仆射。

张家不但有族人在朝,还有很多的门生故吏也因为张家的关系而进入各级官府。赵烨也因为母族的关系,与朝堂中很多重臣关系密切,也一时成为大热之选。

楚王真心不想去荆州就藩,荆州虽然也算鱼米之乡,西靠蜀州,南邻潭州,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是夏朝最安定富裕的上等州。

但作为嫡出的排行第三的皇子,楚王在目前的状况下是不愿意轻易离京的,这也是他今天来的目的。

“楚王殿下,老臣冒昧说一句,您着急了,慌了手脚,这不应该啊!”

王时看了一眼楚王,毫不迟疑的点出了楚王的心态不对。

“您想想,上奏得这些人都是谁,又想着做什么,您再想想新政的背后原因,难道还不明白吗!”

楚王听完王时的一番话,顿时愣了。

还有一人今晚上也没有睡踏实,齐王赵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一直浑浑噩噩的。

他也不想去青州,青州那个地方匪患遍地,海匪、山匪一大堆,民生也彪悍,动不动就会跟官府硬杠,他这个样子过去,搞不好,三两年就被灭了。

但是没办法,他武不如淮王能打,文比不上吴王诗词歌赋无所不精,政不像楚王能笼络群臣,民跟不上蜀王的教化思路,简直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赵晖本来也想偷偷出去找个人商量一下的,可是他生性谨慎,胆子又小,实在不敢贸然出去,再说,他这样娘娘不疼姥姥不爱的个性确实也找不到特别靠谱的厉害角色,至于那些半瓶子水混水摸鱼的家伙,他自己也看不上,别给自己找麻烦就不错了。

唉,自己这个五皇子实在是憋屈,要是在吴王那样的好地方,鬼才愿意留在这里,做个悠闲王爷,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不是舒服多了。

七月十四早上这边朝臣在两边刚刚站好,就有大臣出班开始上奏,针对前几天的几个提案开始催促圣上定夺,可等他刚说完,另一边几个朝臣就开始直接反驳,混战又开始了。

赵淳这几天脑袋疼的要命,五十多岁的人了,精力委实跟不上。他奇怪,那些看起来平时老态龙钟,连走路都晃荡的老臣,每到这个时候红光满面,引经据典,说起来是头头是道,怎么不气死几个呢!!

现在他连看都懒得看了,斜靠在龙椅上,一边手打着拍子,一边闭目养神。这些佞臣,总有一天要搞死几个,天天就知道内斗,一点正事不干。

正在群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从门外传来一位太监禀告声。

“启禀万岁,扬州传来紧急战报,海匪昨天晚上同时对扬州四府登陆烧杀抢掳,扬州巡察使,扬州州指挥使申请扬州卫军紧急救援。”

这一声大喊,一下子让朝堂安静下来。

赵淳也是一惊,对于海匪,他是了解的,这算是本朝三件大事之一,边境不宁,新政推行和海匪劫掳,每一件都是不容放松的。

只是近几年,彭将军进驻漳州后,对海匪采取了强势镇压手段,一时间,漳州沿岸的海匪几乎绝迹,让包括皇上在内的满朝堂都松了一口气。这也就有了,部分朝堂官员没有对新政推行抵触的那么严重,要是当初海匪不平,哪里会有空间去允许新政做实验。

皇上赶紧把连同报信人在内的信使叫了进来,仔细询问详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