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无品通天侯 > 13、火起

无品通天侯 13、火起

作者:小苏打不掺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晚上巡察使杨坤设宴招待到扬州书院讲学的朱东阳朱夫子,特别邀请州指挥使董路,扬州知府贺知文,监察院派到扬州负责监察民政、刑事的都御史刘铮三位陪同。

朱东阳朱夫子,出生于观宁八年,程朱学派传承人,不错,看到姓氏就知道,这是正宗的心学大儒朱氏的嫡系子孙。

朱夫子少年颖慧,16岁就中了举人,成为百年来江南最年轻的举人,被誉为当时扬州才俊第一人,不过朱夫子接下来连续两届会试失利,直到25岁才一举夺魁,获得绍宁五年会试第七,殿试第三,成为最年轻的探花郎。

朱夫子已历观宁、佑宁、绍宁、熙宁四朝,在绍宁时期任过翰林、侍读、提学等官职,不但学问做的好,对四书五经这些有深入的研究,在科举制度的改革创新上有突出的贡献,在提学任上,他先后提出了诸如临时抽题,增加施策,分类阅题等针对以往科举弊端的改变,使科举更加的公平和公正,促进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有效性。

到熙宁三年,朱夫子以年老体弱辞官回归故里,后来被很多学院邀请开始到处讲学。

几人落座后,杨坤首先敬了朱夫子一杯,非常客气,姿态放的很低,“在建邺时就听到夫子大名,未能当面受教,一直引为遗憾,今天能见到夫子,也是我之幸运,敬夫子一杯!”

“多谢大人抬爱,老朽不敢当大人称赞,老朽也就是讲讲学,带带学生而已,上不能报效朝堂,下不能安抚黎民,惭愧惭愧,”朱夫子不是那种纯清高之人。

州指挥使董大人是个纯正的军人,不太擅长在这个场合发言,都御史刘铮为人刚正,但毕竟内敛,也不是多话的性格,贺知府知道自己不说不行了,“夫子太谦虚了,整个江南谁人不知夫子学士渊博,但所有人最敬重的还是夫子对寒门学子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是淳淳教导,让学生非常敬重,我要替所有的扬州学子敬夫子一杯,”贺知府很会说话,专挑了一件朱夫子引以为傲的事情。

接下来董大人和刘大人也都举杯,朱夫子也是比较感动,难得扬州几位大人对进学的重视,作为扬州本地人,扬州未来的文风还是要依靠官府,朱夫子直说替学子们感谢各位大人。

几人推杯换盏,边喝酒边对扬州的进学谈了未来的一些想法,也请朱夫子从个人角度对扬州提了自己的施政意见。

一个时辰后,朱夫子提出年老不能贪杯,首先告退,杨巡使几人送到门口,看着朱夫子上车后,又吩咐随从几人送朱夫子到家再回来。

几人回到楼上,吩咐人送上茶水,开始对现在的局面进行讨论。

贺知府开始是非常担心的,他不知道内情,也不知道巡察使是怎么谋划的,当他看到现在扬州的态势,听说了沭阳的情况后,心里越发慌了。巡察使这第一把火,把很多人都惊住了,他们想的就是千万不要跟沭阳府一样的做法,扛不住啊。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扬州不能乱了,要是扬州城出了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知府,他可没有巡察使那样的大帽子,自家事自家知。

这也是他今天来的最主要目的,他就想知道接下来巡察使有什么想法,准备怎么应对,他对于扬州城又有什么安排。

朱夫子刚走,几人刚回到房里,贺知府实在沉不住气了,连坐都没有坐,直接开口问道:“杨大人,不知近期沭阳的事您知道吗,对扬州接下来您有什么安排?”

看着贺知府着急的样子,几人到是笑了,杨坤赶紧摆手,“贺大人勿急,这些都是预料中事,今天跟你们透个底,扬州现在不安定啊,不把杂草烧干净,看不清!!”

杨坤接下来不慌不忙的把前面的安排说了出来,当然中间忽略了一些不太方便透露的东西,这中间知道最多的当然是州指挥使董大人,很多事情两人都一起商量过。

当时听到海匪消息的时候,杨巡使可是吃惊不少,他这个巡察使可不是简单的文官,不但在青州做过一任县官,剿灭过境内的山匪和强盗,采取多项措施快速安定了县内民众,还在陇州任过通判、知府以及边军副巡使等职位,在面对异民族的侵袭和争执中,立场坚定,敢于出手,面对很多繁杂多变的局面,往往快速及时进行了处理,是一位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能吏,得到了当时朝中重臣于瑞于公的看重。

杨巡使在跟董大人商讨后,已经初步判断,这次海匪的偷偷潜入,应该就是扬州境内一些不安分势力勾结海匪来对付官府的,如果没有任何防备,一旦海匪里应外合,到时整个扬州都会遭到海匪的劫掳,对扬州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两人都知道,要是现在就对相关人员进行搜捕,查出内应不是问题,可海匪虽然没有了内应,但是他们同样也会更加谨慎,也有了防备,他们的阴谋就会重新谋划,对付他们也会更困难。对于目前的扬州来说,剿灭内应不算最好的应对策略,所以两人分析了一番,决定引蛇出洞,再关门打狗,不但要让海匪内应感觉不到泄露了秘密,还要让他们在计划好的时机按部就班的实施,这样,整个海匪都在掌控之中。

这才有了,扬州一系列的变故,杨巡使的原话就是,既然看不清楚,那就加一把火,把杂乱的东西烧一烧,总有一些头绪会被烧出来。

贺知府和刘大人听到这些,稍微松了一口气。

松江县衙,已经很晚了,县衙后院的书房,一盏油灯,书桌后面的靠背椅上坐着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人,方脸短须,面色憔悴,看着书桌上各地汇总的资料,正在发愁。

松江近一个月来先后遭到超过百人的大股海匪上岸劫掳十二次,几十人的小群海匪更是多达几十次,只松江一带,被海匪杀害上百人,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苏州府上报苏州巡察使官衙后,对松江的抗击海匪情况很是不满,已经几次下文训斥松江知县吴令凯,让他抓紧时间扩建民团,一定要把海匪防御在陆地之外。

吴知县手底下还有当地民团700多人,民团的战斗力本来就差,平时抓几个蟊贼还行,对付海匪可就差远了,往往几十个海匪就把民团几百人冲散了,他也是无奈,这些人说穿了就是一群农民,年龄差距大,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很多人就是里长喊来凑数的。

他想着要是正规军到了,那些防卫海匪的民团就可以撤下来,抽点时间整顿操练了,不说别的,至少在面对小股海匪侵袭时能有一战之力,给当地百姓撤离留出时间。

没过几天,吴知县接到了卫军和镇戍军完成移驻的消息,这才真正放下心来,赶紧筹措了点物资带着县丞直奔青江。在吴知县心里,镇戍军虽然人少,但是要比卫军好打交道,毕竟镇戍军的组成人员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不像卫军,虽然也都是扬州人组成,但是人员更加复杂,中高层军官也是五花八门,哪里都有,当然也不太好说话。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吴知县认得镇戍军的这个姚游击,姚游击也是出身苏州府,两人是旧识,自然关系也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