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无品通天侯 > 11、入局

无品通天侯 11、入局

作者:小苏打不掺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睿看到瞎子的时候,就知道事情应该有了变化,否则,他不会在这个时候来。

“你这伤都没好,怎么到处乱跑。”上次瞎子确实上的不轻,袁睿是有点担心。

“我那点伤没事,现在扬州有人借机生事,搞不好还真是冲着你来的。”

“那都不是事,我们在家里,这是季家庄,相信我,他们来了就是死。”

“对了,问问你,不能老是喊你瞎子不,我应该怎么称呼你。”

“名字其实无所谓,你喊我老狼就行,你娘当时叫我小狼。”

袁睿笑了,这真还有传承的,说了一句,“别了,怎么都要称呼一声老狼叔的,不然我不是对不起我娘,你这么着急,是不是扬州有什么事情。”

等老狼一说完情况,袁睿差不多明白了,现在扬州的情况也很复杂,可能会出大乱子。

巡察使已经到位了,可是什么都没做,也不跟地方上的人打交道,完全是局外人的模样,搞的很多观望的人没了章法,都不知要怎么开始下一步了。

有些人实在忍不住了,个别富户开始乱搞,抬高租金,直接告诉租户,这是官府要收的,他们也没有办法,搞的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到处都是喊冤告状的人。

“公子,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江南三大帮派现在都有不稳的迹象,木帮这段时间很多业务不接了,就在扬州躲着不动。”

“四通帮帮主也是闭门不出,内部传出来的消息,他们内讧好像有点严重。青海帮则是因为帮主病死,手下几个堂主在争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袁睿马上站了起来,走到桌子面前,拿过一张纸,直接在上面画了起来。这是他的习惯,遇到事,首先要理清楚中间的厉害关系,才能找到中间的缝隙。

“这几个帮派,有没有可能联系一下,建立一些关系。”

“有点难度,木帮不用想了,要是青海帮,现在太散了,拿下没有意义。”

如果把四通帮帮主拿下来其实是最好的,可是袁睿知道自己有点异想天开了,不说帮内的兄弟不服,就是给你你都吃不下,目前最好的方式还就是要借助某个面子上的东西才行。

“老狼叔,你帮我做一件事,去京城,哪个王爷权势最大,你就去哪个王爷府上,从现在开始,我们不缩在家里了。”

看着老狼消失在黑暗中,袁睿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现在的局面越来越复杂了。

要不要把局面搞的再混乱一点呢!

朝堂、巡察使、官府、帮派、海匪再加上地方富商和百姓,这些人错综复杂的掺合在一起,只要动了这中间的任意一环,最大可能是把全部冲突直接挑开了。

看似这中间百姓是最受害的,可是袁睿不这样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搞不好,还真可能把这个死局盘活,现在关键是怎么动,动哪里。

接下来好几天,袁睿做的最多的就是看着水田里的秧苗和关注外面的消息。他隐约记得,很多资料上都有记录,海匪登陆抢劫的时间就在6-8月份。季家庄这里虽说离着海边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靠着大江,搞不好,海匪真可能过来。

经过族长跟其他两大家的商议,季家庄的护庄队已经重新找人了,二百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成了护庄队的人,本来说的是一家一百的,可最后只有这么多人可以参加。几家的族长也特意从公努里拿了一些银子出来,想着抓紧置办了一些简单的护具、兵器。

对于这些朝堂是有政策的,民间不能私自藏有兵器,但是像沿海或者山区的县城,只要报经官府,组建护庄队这样的,可以配备一些简单的长矛、大刀等轻兵器。

为了这些武器装备,袁睿特意去了一次扬州府,拿的正是季家庄乡老从县里要下来的一纸文书。这次小河是死活要跟着,她说的很简单,这次又不考试,还有上次要是自己跟来了,少爷肯定不会吃坏了肚子。袁睿没办法,只能带着,不过王伯很是不放心,多叮嘱了几句。

袁睿带着小河其实还有一个目的,他要在扬州做一件大事,带着小河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掩护一下行踪。这次他们选择了坐船,比陆上安全很多,晕就晕吧。

十天后,袁睿一回来,护庄队就开始训练了。这是二公子要求的,他从通海找了一个武术师傅和一个边关下来的老卒,让他们到季家庄帮忙训练。

其实从内心来说,袁睿知道他们这些人能起的作用有限,面对大批海匪根本没用。但是袁睿也清楚,现在的海匪还不成气候,登陆上来的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只要防护好,这两三百人保不准真能起点作用。

随着稻秧的快速成长,袁睿到田里的时间多了,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虽然技术掌握不多,但是架不住他亲身经历过,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施肥,还有什么时间放水,什么时间给水,跟王伯和一些老农的经验一综合,还真给他总结出了一套优化措施。这次他不想声张,准备就在王伯的小田里尝试,哪怕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前几天他让王伯买了十几只鸭子,准备稍微大点就放到田里,他隐约记得,鸭子可以有效的除草和一些虫害。当然对付虫害的还有放鱼,现在的一些田农已经知道这点了,有很多就在田里放了鱼。

袁睿也特意跟几户佃农了解了一下,现在的农民确实辛劳,一年下来,勉强混个温饱,遇上坏年头,收成缩减,连吃饱都成问题。每年就是一季,4月底插秧,到了8月中下旬收割,天气一凉,稍微早点的田地可以套种小麦,有些只能荒着。

袁睿到是清楚记得,后世水稻完全可以做到两季收割,3月中下旬栽种,6月底就可以收了,育苗再提前一点,马上跟着插秧,9月份天气转变之前,第二季就成熟了。要是这样,估计全年产量又翻一倍,老百姓日子就会有质的改变。

袁睿还做了一件大事,人家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门外就是季河,顺水向东南也就几里进入大江,逆水往西北200余里就到了扬州,再顺江而下一百六十余里从松江境内入海。其实袁睿开始想把自己的码头简单扩建一下的,出门方便,现在的陆地行程确实难走,也就扬州域内稍微好些,离建邺相对较近,官道较为宽敞通畅。其他不管是江淮还是潭州那边,道路坎坷,一下雨泥巴半尺深,根本无法行走,所以现在运力最大的就是水路。

他知道陆家和张家都有一点外贸生意,自己未来也想做一点。他了解了一下,现在茶叶、丝绸、瓷器都是出口大头,也有大把商人,要是他去做,不说门路和资源关系,就是纯竞争,他也比不上别人。他的想法是做现代瓷,也叫中国瓷,有别于传统瓷器,现代瓷大部分是流水线批量生产,加上现代工艺,更多体现的是欣赏价值。同时他想把西方的的琉璃技术引进来,夏国目前这块是空缺,前期的利润非常可观。

袁睿也跟王伯说了此事,让王伯节后就安排请人扩建码头,能停靠100万斤以上大船就好,他估计季河最大承载也就是这个重量了,再说他运载的大部分不是重物,又不下海,最多到松江,再不济运到江口都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