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西塞狼烟 > 第六十七章 驼铃声声

西塞狼烟 第六十七章 驼铃声声

作者:草原菩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经过西征大军整一年的奋力拼杀,已经彻底打垮、消灭了阿古柏侵略军、英国雇佣军主力,取得了决定性、历史性的胜利。收复了北疆(除伊犁)、东疆的全部国土,包括进军南疆的门户——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城。规复沦陷国土已有一半。

虽然捷报频传、全国振奋,朝堂上下一片欢腾;可西征军所面临的难题也接踵而至。

由于进军速度太快,补给线过长,军需粮草供应不及;因内地将士不服新疆水土,罹患各类疾病者,大量增加……

因此,西征军被迫转入休整。同时,派出大队人马,跨过火焰山,接应行走在茫茫戈壁大漠间的粮草辎重队伍。

西征军前期的军粮供应,有近四成购自俄罗斯。这些粮食,主要从俄罗斯进入科布多到巴里坤、古城、乌鲁木齐;再转运到西征军各处大营,操作相对便捷。对内地粮食的转运进疆,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但由于英国政府从中作梗,俄国政府也开始盘算利弊得失;使得这条重要粮道,渐渐变得飘忽不定。

所以,西征军军粮的绝大部分,要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原、山东、河套、关中、河西等地区。而这些地区,正处于天灾不断、列强滋扰、内乱刚平的艰难恢复时期;地方粮仓并不殷实,百姓生活依然困苦。

即便如此,全国各地上至官府衙门、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勤耕细作、节衣缩食;尽管自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却竭尽一切支持收复新疆的百年大计!

旷古未闻的数十万人的运粮大军,在千里大漠迎风冒雪、艰难跋涉的壮丽奇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绘就的历史画卷。

在这“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遥遥千里戈壁大漠。官军的转运营、民间的运粮队、商人的筹粮社、百姓的家庭团,前赴后继……牵着骆驼的、赶着马车的、扶着驴的、挑着担的、背着小篓的应有尽有……运粮队伍绵延千里,奋力前行。

他们不惧烈日难当、狂风吹地、狼群环伺;也不怕河水寒冷刺骨、山巅白雪扑面……这些行路人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手中的军粮尽快送到新疆征战前线。

一时间,茫茫空灵之地,驼铃声声、骡马嘶鸣、人声鼎沸……

已经六十五岁高龄的左大帅;在四十五年前进京会试时,曾写下了《癸巳燕台杂感》。言道: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驼万里输官稻,砂碛千秋比石田。

当时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他,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诗句,竟然会成为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发生在西征新疆万里粮路上的真实写照。冥冥之中,突然让人感觉到,这似乎是一段纠缠了半个世纪的奇妙因缘!

这也是国家收复新疆的决心、西征军将士誓死复土的雄心,叠加内地千千万万牵挂新疆故土的百姓信心;共同造就的一幅,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美篇章!

当时以探险家身份到新疆探险,刺探军情的英国大间谍:伊莱亚斯。竟然鬼使神差地遇到了这一幕……他被惊得目瞪口呆!心底被彻底震撼!

已经鞍马劳顿、狼狈不堪的伊莱亚斯,惊恐地摇着头,对手下人说道:

“我们的大英帝国政府,严重低估了中国人的能力,更低估了他们的意志!你们看……中国人已经把‘长城’,修到了新疆边关的尽头。在这里,我们不可能战胜他们……应该收手了!”

这时间,俄国沙皇军队的普尔热瓦尔斯基上校,带领他的新疆探险队,也一直在新疆各处活动。

他急切希望,能找到本国先民在新疆生活过的蛛丝马迹;为永久占有伊犁,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但劳神费力折腾了快半年,仍然一无所获!

可这时,恰好在新疆与甘肃交界处的大漠之中,见到了运粮大军伟岸的身影!

望着这见首不见尾的运粮队伍;好奇的上校先生,决定就地扎营。停下来,专门数一数;这无法想象的庞大队伍,到底有多少人马?

经过十一天认真、耐心的统计工作,俄国上校手上终于有了准确的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显示:人员超过了30.6万。骆驼达到了3.3万峰、骡马7.5万匹……

估计这位上校,既分不清多少是官军、多少是商人、多少是普通百姓;更分不清哪些是官驼、哪些是商驼、哪些是民驼。

他望着这些大漠行路人坚强刚毅的双眼、一往无前的神态……拿着数据资料的手,在不停地颤抖;而他的内心,则更是在异常起伏、剧烈抖动!

西征军一边接应粮草辎重队伍,一边指派“知农时、懂农耕”的十几个营的官兵;分别在托克逊、吐鲁番、达坂城等地,抓紧时间引水垦荒,大面积种粮种菜。

原来撂荒的和新开垦的土地,前后加起来,足足有了十万亩;而且几乎都是沙土地,特别适合种植花生、大豆、马铃薯和玉米。

西征军所携带的大量粮种、菜种,这时候都派上了大用场。除了小麦已经错过播种季节外,玉米、花生、大豆、马铃薯等,都种了下去。

由于这里地肥水好、阳光充足,最适合沙土地的花生、大豆、马铃薯,后来的长势和收成,都比内地的强许多。

当时的西征军将士,大概都不会想到;直至一百多年后,“托克逊花生”“达坂城大豆”,仍然是当地最美味的特产。

阴云密布、混乱不堪的库尔勒城里。随处可见包着脑袋的、拄着棍子的、吊着胳膊的敌军伤兵。

阿古柏站在“王宫”议事大厅的中央,望着大厅里按他的要求,以显示威严而摆放的那十门英国造阿姆斯特朗火炮、德国造克虏伯火炮、十挺加特林机枪和一大排各式步枪、军刀,正若有所思地发呆!

他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参战的四个军团、七万多精锐军队,使用的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制火炮、机枪和步枪,有消耗不完的军火弹药;有英**队派来的、世界最高水准的军事教官团,培训指导作战;有久经沙场的英国雇佣兵直接参战……加上他这样的“军事天才”指挥军队作战……为什么?就被一群衣衫不整的中国农民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看到阿古柏这种万分沮丧的神情,已经失魂落魄的库布里、哈吉、努尔东、斯克德和“王宫”大总管阿奇木罕,都站在一旁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更不知道他们的“大汗”,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疯狂举动?

阿古柏好像慢慢清醒了过来。他发现比格不在大厅,就让斯克德赶紧去叫。

不一会儿,比格拿着一封电报,急匆匆走进了大厅。

阿古柏阴着脸,劈头就问:“你们的英国政府行动了吗?”

比格赶紧回答说:“刚收到威妥玛公使的电报。公使说:已经再次向大清国政府的总理衙门,提出了交涉;并发出了正式照会。再一次重申,‘洪福汗国’是拥有‘主权’的国家;而且,是与我大英帝国签订了‘友好条约’的盟国。大英帝国在‘洪福汗国’,有着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中**队,必须马上停止进攻!边界划定的问题,可由大清国和‘洪福汗国’两国协商解决。大英帝国对此,可出面进行调停、斡旋处理……”

阿古柏不耐烦地挥挥手,急切问道:“结果呢?”

比格回答说:“大清国的朝廷。显然是受了他们的西征大军,无数次红旗报捷的鼓舞,根本不予理会!更没有正面答复……”

库布里已经气急败坏,大声喊道:“我就知道!英国政府就是嘴上的功夫。根本指望不上!……”

“别着急!库布里先生,我还没说完……”比格立刻打断了库布里的话。接着,敲了敲电报纸,“威妥玛公使的电报中,提到了四条行动方案。这可是经过大英帝国政府,点头同意后的行动方案……”

阿古柏看着比格故弄玄虚的样子,有些反感,“行了!直接说内容!”

比格喘了口气,瞅着电报,一本正经地介绍说道:

“大家听好:第一、为直接阻止中**队的进攻,大英帝国政府决定派出‘战地观察团’,来新疆实地调查、斡旋两国交战及今后划定国界事宜。该‘观察团’,已由大英帝国驻印度总督利顿男爵,派员组成;两天内准备从西姆拉出发,启程进疆……”

库布里又着急了,“西姆拉?……从印度西姆拉到库尔勒,最快也要一个多月。等你们的‘战地观察团’到了库尔勒,一切都完了!你以为,中**队会等你一个多月吗?”

阿古柏摆了摆手,示意库布里停下来,让比格先说下去。

比格继续介绍说道:“第二、已照会大清国政府总理衙门,在确认中**队已停止进攻以前,大清国政府在我大英帝国怡和、丽如、汇丰三家银行之兵费贷款,暂停兑现。第三、已照会俄国政府,即刻停止向中**队提供军粮;包括俄国商人在转运途中的粮食。俄国政府已口头同意,按此照办……”

比格讲到这里,特意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眼众头目的表情。心里觉得:这些人,都应该万分感激自己的努力和得到的结果才对!起码,也应该有一种感激的神态;否则,自己就是他妈的里外不是人!

阿古柏和众头目听了,都没吭气,都在细品这英国人的行动方案里的有效成分;不过,也都觉得英国政府这次,才算真正做了点有分量的事。

比格喘了口气,觉着众头目的神态,也没有让他完全失望。他放缓了语气,讲出了第四条行动方案内容:

“第四、如果‘洪福汗国’军队在近期,能有一次中等规模以上的战役胜利,重创或击溃中**队之一部主力;则能使我大英帝国政府,在调停中获得主动,并可极大地增加谈判筹码!”

阿古柏和众头目听着,都吃了一惊!

这第四条的要求,让阿古柏和众头目都犯了难。现在要组织一次战役,而且能够击溃中**队的一部主力获胜,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无法想象!

比格又解释说道:“这第四条,是要求我们来做的。目的是集中汗国现有兵力,发起一次战役;重创或击溃中**队的一支主力。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调停斡旋的筹码;接下来的事,就由大英帝国‘战地观察团’来协助处理。”

阿古柏没有马上回应比格的话,开始闭目思索。众头目面面相觑!大厅里,瞬间陷入了悄无声息的尴尬气氛。

阿古柏闭着眼,缓缓问比格说:“比格中校!以我们现在的状况。你认为,我们怎么做?才能够配合英国政府的行动。英国政府,才能够满意?”

比格略加思索,回答道:“我理解陛下当下的难处。以现在库尔勒和焉耆这四个军团的实力,不可能发起对中**队强有力的反击……能不能考虑?把伯克胡里的‘后方军团’,调到库尔勒。合力组织一次成功的战役……”

库布里急忙反驳,大声说道:“‘后方军团’是我们最后的力量。如果调来库尔勒,后方空虚,易遭各地的民军偷袭不说;一旦战场失利,我们就再没有任何本钱,同中国人讲条件……再说了,即便‘后方军团’到了库尔勒,我们到哪里去击溃中**队的一支主力?难道去攻打托克逊或者吐鲁番吗?这明显就是,拿着鸡蛋去碰石头!中国人正巴不得我们前去,将最后的人马送上门;省得劳师远征,就地就解决了!……”

比格急忙辩解说:“库布里先生!请不要斗气!我们是在研究,如何配合大英帝国政府的行动?是在为我们的‘洪福汗国’,争取最大的利益!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但这个第四条,是必须要做的……”

一直没有吭气的阿奇木罕,终于忍不住了。他质问比格说:

“比格先生!你不觉得你们英国政府,是在让我们去送死吗?如果‘洪福汗国’没有了一兵一卒,就不复存在了。那这样的斡旋、调停,还有意义吗?划界还能继续进行吗?到那个时候,是谁跟谁在划界?……”

比格见众头目都已经没有了奋起反击的信心,众口一词反对发动一场新的战役,使他也左右为难。但又无计可施……不过,他也心里明白:让这样的队伍,去击溃一支中**队主力,确实不现实;而且,还有被中**队彻底消灭的巨大风险。

一旦出现那样的局面,就不但没有给帝国政府的调停带来筹码,反而坏了大事!弄不好连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都会搭上!……他摊开双手,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

阿古柏慢慢睁开了他阴森的两眼,凶恶狰狞的脸上,掠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狞笑。他挥了挥手,示意大家不要再争论下去。他问比格说:

“比格中校!根据你的判断,中**队什么时间能够兵临焉耆城下?”

比格回答道:“按当前的态势。估计中**队,最快可在十天之内,最晚也不会超过二十天,就会在焉耆城发动攻势……”

阿古柏又缓缓问比格说:“你觉得。在焉耆城附近,给中**队致命一击,可行吗?”

比格回答道:“如果能集中一定的兵力,在焉耆奋力一战!重创中**队,不是没有可能性。不过,没有‘后方军团’的参与;单靠现在这四个军团的残余力量,焉耆城又无险可守,胜算不大。”

阿古柏突然问道:“中国古代的兵书上,有句话叫‘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你们懂吗?”

比格和众头目一愣!相互看了看,都不太理解他们的陛下是什么意思?但看到阿古柏的神情,好像觉得是有了制胜的法宝。

阿古柏微微笑了笑,问道:“焉耆城的位置你们知道吧?”

比格和众头目点点头说:“知道!”

阿古柏再问:“开都河的河水你们知道吧?”

比格和众头目一脸茫然,再点点头说:“知道!”

阿古柏还问:“开都河的大堤,比焉耆城要高出十几米。也就是说,这是一条‘悬河’;开都河的水面,要比焉耆城的城楼,还要高出一截。你们知道吗?”

比格和众头目恍然大悟!齐声高叫:“以水代兵——水淹中**队!”

阿古柏狞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在中国古代,叫‘水淹七军’。中国人最崇拜的关公,就是用这个战法,一举扭转了战局。我们也不妨一试……等中**队在焉耆城外扎好营、布好阵。我们就来个‘水淹七军’,一锅端!怎么样?”

库布里曾经见识过大洪水的威力,深有体会。他兴奋地说道:

“焉耆城就在焉耆盆地的最低处。现在是五月份,正是开都河的丰水期。大堤炸开一百米,焉耆城瞬间就消失了。不要说上万的军队,就是连只鸡也不会活下来!”

比格更加兴奋,高声说道:“陛下真是英明!这一招,才真是神机妙算。这是我们翻盘的最佳手段!……我马上电告威妥玛公使: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阿古柏立刻摆了下手,打断比格说道:“不!这个行动要严格保密,不要惊动任何人!保险起见,爆破开都河大堤的行动由努尔东的‘本土军团’来执行。位置提前选定,要备足炸开一百米以上关键部位的炸药量……”

库布里赶紧说道:“那我赶紧通知海古拉将军……”

阿古柏摆了摆手,“不!在焉耆的海古拉、帕提拉和云努斯他们,只能了解撤退的路线和具体的时间;不必让他们知道爆破的细节。免得节外生枝……我最后要强调一点!这个行动,是我们当前的最高机密!是我们击败中**队、扭转战局的唯一手段。也是决定我们大家命运的最后一搏!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严守秘密;对任何人都要保密,包括海古拉、帕提拉和云努斯。如有泄密者,一律处死!”

众头目望着阿古柏迅速阴沉下来并显露杀机的脸,感觉到了这件事在阿古柏心目中的分量;都收起了兴奋的笑容,轻轻地点了点头。

阿古柏接过斯克德递过来的茶碗,喝了口茶。然后接着说道:

“哈吉的近卫军团。要做好‘王宫’和兵营的防卫;库尔勒城的东、西两个主城门也要加强守卫力量,其他城门彻底封闭……努尔东的本土军团。要在铁门关和魔鬼山,这两处进入库尔勒的通道上,强化现有防御工事的同时,再增加构筑一道防御阵地,形成纵深……炮兵阵地,一定要选择好最佳的位置。固定哨所和流动哨所,还有炮兵观察哨的位置,要尽量前移;便于提前发现敌情、提早识别目标。为炮兵火力的及时展开,提供准确的射击方位、射击参数……”

哈吉和努尔东赶紧回应道:“是!陛下!”

比格见阿古柏已经下定决心死守库尔勒,准备放弃焉耆城;他惦记起了尚在焉耆兵营的那十几门英制火炮。赶紧问道:

“陛下!既然准备在焉耆‘以水代兵’对付中**队。是不是把焉耆兵营的炮兵,先撤回来放在库尔勒?这样的话,这些火炮,不但能在防守库尔勒时发挥作用;海古拉将军他们在撤退时,也不至于被炮兵拖后腿。”

阿古柏立刻点头说道:“可以!现在就通知海古拉,先把炮兵撤回库尔勒。”

哈吉问道:“陛下!咱们的伤兵太多。城里可用的民房,已经住不下了。押解过来的这几万平民,有将近一半还在城外。我看城外北边,有一片被遗弃的破旧房子。干脆,就把他们扔在那里算了?”

阿古柏脸一沉!正色说道:“不行!这些人。今后是我们与大清国政府要价的筹码。一定要看好!就算是一部分要留在城外,也要集中看好。决不能放走一个!如果有逃跑的,一律处决!”

哈吉赶紧回应道:“是!陛下!……”

破败的库尔勒城里。只要还能住人的房子,已经全部被阿古柏侵略军、英国雇佣军各式各样的伤兵强占。

被阿古柏侵略军裹挟来的数万北疆百姓,被迫拥挤在十年前就已经被敌军炮火摧毁的民房废墟里。躲在临时拼凑起来,上不遮天避雨、下不挡风御寒的破棚子下面,苦不堪言!

那些被集中圈禁在城外北侧废弃民房的三万多人,更是个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形容枯槁。

在这些难民的周围,都有专门持枪看守他们的敌军,昼夜不停地监视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晚上到附近小树林解手方便都要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因为这些敌军,随时都有可能对着他们开枪。

每个有可能外逃的通道,都被完全封闭。有点力气的人,都被强行押着,去修筑铁门关、魔鬼山上的防御工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