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开局反了武则天 > 第346章:张柬之劝说放弃姚州(1)

“张爱卿,你今日来见朕,可有什么事吗?”

李璟看着眼前的张柬之问道。

“圣人,臣听说,昆弥内附,您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甚至还打算派人过去,帮助他们开垦屯田!”

张柬之也不跟李璟兜圈子,直接跟他聊起昆弥内附,李璟给的那些好处。

“没错!从今往后,昆弥就是我大唐的疆域,昆弥首领是我大唐刺史,给他们一些优待,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璟这次打算派兵驻守,顺带在那里开垦屯田,除了种植水稻外,可以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以此来提高昆州的粮食产量,昆州粮食产量提高,朝廷获得粮食也会随着增加,民众富裕了,大唐才会富强!

当然,汉化也是不能少的,李璟会加大汉化的力度。

“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柬之行礼问道。

他反对,给外族人太多的好处,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你现在给他们这么多好处,将来等把他们养肥了,便的更加有力量了,他们肯定会背信弃义!

反过来,伤害给他们好处,扶持他们发展壮大的大唐。

太宗皇帝当初,也是汉狄不分,都视为自己的同胞,结果,有一次太宗皇帝去行宫避暑,差点被在长安的蛮夷反杀。

从此,太宗皇帝一改之前,汉狄不分的情况,对蛮夷多加提防!

这样血淋淋的教训,圣人为什么没有引以为戒,反而还要效法太宗皇帝当初的错误。

李璟听了,就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他一点也不想听。

李璟笑道:“那就不要说了!”

张柬之愣了一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璟会这么回答。

这让他脸上挂不住,有点下不来台!

要是不说的话,憋在心里让他吃不好,睡不好!

“此事,事关大唐未来!臣不得不说!”

张柬之还是决定触犯龙颜,也要把话说出来。

呵呵!

李璟听了心中冷笑。

既然不得不说,那你直接说好了,还说什么不知当讲不当讲?

还来问我,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爱卿想说什么吗?不如想好了再说,免得思绪错乱,没有表达清楚意思!”

李璟示意他想清楚再说,别等说出来后,词不达意,就不好了!

“圣人,臣请问是否按照旧例,派兵五百驻守姚州?”

张柬之没有直接回答,问道。

“这是自然,姚州是我大唐的领土,派兵驻守,这不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李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既然是大唐的领土,派兵驻守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有必要问吗?

“圣人,臣反对派兵驻守姚州,臣希望圣人能够撤销派兵驻守姚州。”

张柬之说道。

“爱卿为何反对派兵驻守,一但外族入侵,姚州如何抵挡?”

李璟问道。

“姚州地势险要,且有瘴气,凡是到了姚州者即死,臣才反对派兵驻守姚州。”

“根据臣的考证,姚州为古哀牢国,地处八荒域外,山险水恶。”

“汉武帝之前,还没有与我国交往,后来,汉武帝派唐蒙打通去夜郎、滇、笮的道路,哀牢却不归附。”

“汉光武帝末年,它才请求纳为属国,设永昌郡统辖它,征收它的盐、布、毡毯、毛织品以有利于中土。”

“它西邻大秦,南接交趾,珍奇的贡物充足。”

“刘备占据蜀地,军备不足,诸葛亮五月渡过泸水,征收其物产用以补充军备,派张伯歧去选取强壮士兵,以增强兵力。”

“因此《蜀志》称诸葛亮南征以后,蜀国因而富足。前代王朝在此设郡,是因为有利。”

“现今它的盐、布等赋税不上供,珍奇的贡物不入朝,戈戟等兵器不充实我朝军队,当地资财不献给天朝大国。”

“朝廷却耗尽官府财物,驱使、率领百姓去受蛮夷役使,以致悲惨丧生,臣私心为陛下惋惜。”

张柬之将他考证过姚州的情况,跟李璟说明白,姚州不过是挂在大唐名下,人家依旧自成一体。

朝廷不仅不能从中获利,反而每年还要给那帮蛮夷优待,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姚州蛮夷自然是十分高兴,可对于大唐的臣民确实沉重的负担,痛苦,凭什么蛮夷享受大唐的好处,却没有任何一点回报大唐。

这样的地方要来有什么用?凭什么要给蛮夷优待?

李璟听后愣住了,这件事怎么没人跟他提起?

姚州归蜀州都督统辖,蜀州都督怎么没有将这件事情上报。

“你的意思是姚州从来没有向大唐献贡,更没有缴纳过赋税,大唐反而还要给他们钱财,还要派百姓去给他们奴役?”

“这件事情,你确定属实吗?为何朕没有接到有关这方面的奏报?”

李璟眉头微皱,在大唐的地界,出现这样的事情,居然没有人站出来,为那些被奴役的百姓发声。

这地方官到底有多么冷血,才会不顾自己同胞的生死,也要讨好一帮蛮夷,任由没有奴役百姓。

李璟怎么能容忍,这样黑暗的事情,出现在他统治的时期!

“臣所言,句句属实,这是臣考证的资料!”

张柬之从袖子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奏折,递给李璟过目。

李璟看过之后,顿时火冒三丈,蜀州都督对于这事不闻不问,任由姚州蛮夷娇纵蛮横。

“朕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大唐居然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要不是爱卿及时提醒,朕还不知道蜀州百姓的苦难。”

李璟咬牙切齿,决定要好好惩治一下蜀州都督,解救受苦受难的蜀州百姓。

“圣人,这件事并不能完全怪罪到蜀州都督头上,自武德年间开始,就是这样,时间长了自然习以为常!”

“当年,汉朝得利颇多,翻越博南山,渡过澜沧水,改设博南、哀牢两县。蜀地民众为此愁苦。

“行者作歌道:‘越博南,过兰津,渡兰沧,为别人。’就是讽刺为贪图珍奇物产之利,而被蛮夷役使的事。”

“汉朝得其利益,民众尚且唱出怨歌。如今却是损耗国家储备,开支、户税日益减缩。”

“去让陛下的子民以身躯肥野草,尸骨不能归,使其老母幼子只能向千里之外哀号遥祭。朝廷无丝毫利益,而百姓却要受终身之痛,臣私心为国家痛心。”

张柬之再次说道,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任都督能左右,朝廷的风向不改变。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