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开局反了武则天 > 第113章:科举结束

大唐:开局反了武则天 第113章:科举结束

作者:宗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叮!恭喜宿主制作出伏打电池,获得【开启电力时代】成就,获得大礼盒一份!”

李璟没有想到,制作出伏打电池来,居然还能获得成就!

那还等什么?赶紧打开大礼盒!

“叮!恭喜宿主获得十万斤棉花,以及弹棉花工具一套。”

“叮!恭喜宿主获得烟花三十箱。”

“叮!恭喜宿主获得啤酒一千箱。”

“叮!恭喜宿主获得新式织布机三百台。”

这次的奖励跟以往都有所不同,全是跟生活息息相关。

有了棉花就可以制造棉衣、棉裤、棉被,今年的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烟花可以留到过年的时候再放,这个时候的大唐是没有烟花的,别说烟花了,就连爆竹都没有,因为火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相比于这些吃喝玩乐的东西,李璟更在意新式织布机,这可以大大提高织布的速度,织出更多更好的布来。

“摄政王,没有想到这个电报机这么神奇,尤其是它还能自动印刷,要是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来,印刷书籍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刘伯温感慨道。

系统召唤过来的文臣武将,都会被重新植入记忆,让他们成为真真正正的大唐人。

刘伯温的话点醒了李璟,大唐的印刷技术实在太过落后。

随着科举兴起,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大大增加,原来依靠人工抄写的书籍不仅耗费人工,而且成本还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解决了印刷书籍的难题。

雕版印刷术能被发明出来,主要是得到了印章的启发,创造出了雕版印刷术,到了北宋,毕昇根据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又再次节约成本!

“这个不是什么难事,我有办法解决,今天就先到这里,你们回去好好试一试,电报机频率距离是多远!”

李璟说道。

“臣告退!”

刘伯温三人行礼退下。

经过铁路司的实验,确定电报机频率的距离后,开始制造更多的电报机,以及多加了几列蒸汽火车。

电报机也被运用到军队当中,用来传递军报!

……

几天后,三场科考结束,所有的卷子都基本已经抄录完成,被送到审阅官员手中。

经过审阅官员的批阅后,将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名单公布出来,凡是榜上有名者,都将经历最后一道考验,李璟亲自殿试!

这次科举,总计有上万人参加,通过省试的士子达到了九成之多。

大唐的科举相比较后面的朝代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这些入选的士子,有出身寒门的子弟,有出身商贾之后,有出身高门大姓的世家子弟,有勋贵子侄。

这么多人参考,其中有不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等等。

李璟的桌前,现在摆放着各家递上的举荐信,将他们认可的士子推给李璟。

唐朝的科举除了考试外,还有投卷和推举两项,士子在考试之前,挑选出自己的优秀作品,送到达官贵人或大家名流那里,为自己制造声誉。

达官贵人看过之后,要是欣赏你的才华,就会向主考官推荐,又或者向李璟上奏,为他看中的士子说话,从而让士子更有机会入仕。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璟也是头疼的很,他虽然现在位高权重,心里更是厌恶这种走后门的方式,但他也不能不顾及一些大臣们的反应。

要是现在就取消这项制度,这是在打皇亲国戚,名门望族的脸,他们还不跟你拼了!

为了社会稳定,也只能默认他们的行为,至于是否采纳,李璟还是决定以放榜的成绩为准,要是大臣、皇亲国戚举荐的人,榜上有名,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治理朝堂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所以,李璟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捏着鼻子认下了。

就算他们能够榜上有名,也必须通过他李璟的测试才行,至于将来怎么安排他们,自然是外放到地方去。

不然,各州县官吏的考试,不就白举行了!

想要升迁就必须在地方上做出政绩,一个做过地方官,且政绩斐然的人,自然要比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强。

大唐要想走向巅峰,开创盛世,就必须有能力,且实干的大臣才行!

要是依靠一群酒囊饭袋,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来治理天下,不搞到亡国就不错了,还指望能开创盛世。

阶级固化以及文人嘴炮党带来的危害,在明朝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明朝的东林党,造成的危害,那可是血淋淋的教训。

还有宋朝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是危害不小,南北两宋加起来三百多年,却遭周边蛮夷欺凌,只能年年纳贡。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导致出现冗官、冗兵、冗费三冗的情况!

宋朝多了许多多余的官员,多余的兵士,也就导致了朝廷每年多出了许多没必要经费,来养活这些没用的官员和兵士。

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整个朝廷财政加重,只能向百姓横征暴敛,最后导致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

两宋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就是因为知道这些危害,李璟才不能让这些人,有生长的空间。

一切都必须按照李璟的规划来,大唐的官员想要升迁,除了立战功以外,还可以有一个地方履历。

尤其是文官,更是如此!

不过,李璟并不担心,大唐的臣子大多都是上马能定江山,下马能管民。

“希望这些人不要令我失望……”

李璟心中想到,抬头问道:“吏部考核地方官吏,考核的怎么样了?”

“这是吏部送来的考核名单!”

西门阳立刻将吏部送来的名单,递给李璟。

李璟翻开一看,上面写满吏部考核官员的名字,籍贯,做了些什么政绩等等。

他在这份名单上看到不少开元时期的名臣,如宋璟、裴耀卿、崔希逸、张说等,还有狄仁杰、张柬之、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等人。

这些人都是国之栋梁,为大唐的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吏部对他们的评价,还算中肯,李璟在名单上写了个准字,准许吏部按照名单给他们升迁,让他们在新的岗位发光发热。

批阅完后,李璟让人把名单送回吏部,至于达官显贵推荐的人,先放一放再说!

现在天色不早了,李璟也该去后院看看他那位王妃了,娶进门这么久,李璟可从来没有冷落过对方。

主要是李璟急着想要个孩子,这对他未来巩固权利很有帮助。

……

三天之后放榜,所有士子齐聚榜单前,寻找自己的名字,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榜单之上,便会欢呼雀跃起来。

第二天,这些士子便齐聚一堂,一起来到宣政殿。

“摄政王殿下驾到!”

宦官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李璟从一旁的偏殿走出。

“参见摄政王!”

所有通过省试的士子,恭敬的向李璟行礼。

“诸位士子不必多礼,诸位都请入座!”

李璟来到主位坐下,笑道。

“谢摄政王殿下!”

士子们回到座位坐好,等到李璟出考题。

李璟的题目很简单,就是身为地方官,该如何管理好,自己治下的民众,要是遇见贵族欺压民众,又该怎么办?

一共列出了十道题目,都是跟民生民事有关的题目,李璟要求大家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这十道题。

要是有人超过时间没有答出来的话,就算不及格,不及格者,会被下方到农村去历练,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只有在规定时间,答完十道题,并且有六道题对的人,才能算合格,才有资格成为大唐官员序列的一员。

计时开始,士子奋笔疾书,将自己的想法写了出来,该怎么治理地方,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至于遇见农民和贵族的矛盾,当然是惩治农民。

大唐可是贵族制社会,阶级等级森严,每一级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那是不可愉悦的鸿沟,哪怕你再有钱,官做的越大,没有显赫的家世,也照样让人看不起。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眼看四十五分钟就要过去,最后五分钟的时候,终于有士子交卷,这第一个交卷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包拯!

紧接着陆续有士子交卷,所有人交完卷子便回到原位,等待李璟阅完卷子后授官。

李璟亲自阅卷,看到满意的卷子时,便会抚掌叫好!

阅完所有卷子后,李璟又跟大臣讨论一会,确定了合格者的分配方案,该派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官。

经过商议决定授予前一百名,从六品上到从七品下的县令官职,其余人等授予协助县令治理地方的佐官,如主簿等。

李璟授予包拯从六品上的清苑县县令!

除了包拯外,还授予七位士子从六品上县令,八人从六品下,十人正七品上,二十人正七品下,二十五人从七品上,三十人从七品下县令。

剩下的按照名次授予主簿等官职,授完官职后便是摆庆功宴,庆贺他们成为大唐官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