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八百五十六章 风凉话

皇朝夜行 第八百五十六章 风凉话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些天来,拉甫德赞倒也没闲着,除了跟几大氏族的首领们掰扯之外,也在努力的串联其他的小氏族。其实他并没有什么野心,没有想着通过此战获得什么利益,他只是想着击败唐军,哪怕这一战之后就回归部族去放羊也无所谓,其实,也有不少氏族的头领敢怒不敢言,他们对于争权夺利根本就不敢兴趣,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实力,他们就只是单纯的想着击败唐军,保全氏族,但是这几大氏族却不管不顾的在争权夺利,不好好备战,那些没有野心的氏族当然心中不满,但是奈何他们人微言轻,也不敢表达什么怨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随着拉甫德赞坐上了统帅之后,会盟之地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有了新的气象,一起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拉甫德赞却还是不满意,很不满意,所以这些改变,并非是他的军令,而是他提出来,一众氏族统领商议之后这才发下了军令,换句话说,他这个统帅依然是个摆设,这些氏族头领根本就不听他的军令,这让他心里感到十分的焦虑,倘若真的到了战场上,他的下达的军令,这些氏族头领会听吗?那些将领们会听吗?会不折不扣的执行吗?倘若到了战场上,他的军令都不能传达下去,下面的将领都不执行,那这仗还打个屁,还不如直接投降算了,议事大帐,一众氏族头领陆续走了进来,都笑呵呵的打着招呼,却鲜少有氏族头领对拉甫德赞见礼,不过是随口打个招呼而已,拉甫德赞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待所有人都到来之后,他才沉声道。

“按照唐军行军的速度,应该已经逼近拉若,距离我们也只有二百余里了,这意味着什么?大战一触即发,这些天来,我一直致力于整合大军,不过收效并不算大,因为阻力重重。”

不少氏族头领听了不由撇嘴,阻力重重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要埋怨他们这些氏族头领吗?拉甫德赞沉声道。

“我知道,我出身小氏族,在你们眼里出身低微,不配为大军统帅,你们出于不得已才推选我做了大军的统帅,无论如何,我既然做了大军的统帅,那我就要为三军将士负责,为这场战争负责,我不为别的,只想赢得这场战争,只想击败唐军,只想保住我们吐蕃,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赢得了这战争,我就回氏族去牧羊,我只是希望,能不再受你们的掣肘!”

拉甫德赞十分郑重的说了这番话,因为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发自肺腑自然真挚,这也是他由衷的希望,然而一众氏族首领们听了却感到很不满,什么叫你拉甫德赞想赢得这场战争?谁不想赢得这场战争呢?说的就跟他们这些氏族头领扯后腿一样,若不是为了为了打败唐军,大家何苦在此会盟?

“统帅这话说的,我们会盟在此不就是为了击败唐军吗?这会盟之地的每一个人都盼着击败唐军,所有人都在为击败唐军而做出最大的努力,统帅这么说,好似我们在扯后腿一样。”

尼雅达玛沉声道。

“就是,就是,我们会盟在此,为的不就是击败唐军吗?老夫做梦都想击败唐军,这些天大家以为击败唐军而努力着。”

“统帅这是在嫌弃我等啊!”

“看来统帅是觉得我们这些人扯了后腿啊!”

不少氏族头领们立即表达了不满,虽然没直接说什么难听的话,却全都是风凉话,拉甫德赞听了差点没气炸了,他这个统帅做的实在是太窝囊了,或许是有史以来最窝囊的大军统帅,他才刚说了几句话,这些氏族头领们不认同也就罢了,竟然还直接说起了风凉话,他们怎么有脸说风凉话呢?什么叫好像是他们扯后腿一样?不就是你们带头扯后腿吗?不然的话大军何至于到现在仍然乱糟糟的?如果他是有威严的统帅,这会儿早就发飙了,但是,他在这些氏族头领面前并没有什么威严,所以,他也只能忍着心里的怒气,甚至不能公开指责这些氏族头领,因为这些氏族头领一定会恼羞成怒,那就意味着这会盟直接就崩了,拉甫德赞沉声道。

“我并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我的军令没有很好的传达下去,大军磨合的还不够,我现在只想问一句,唐军就要打来了,到了战场上,我的军令能否迅速的贯彻下去?各军,各将领能不能听从我的调度,这很关键,若是到了战场上,将士们都不听我这个统帅的调度,那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了!本来我们就是仓促集结在一起,大军没有很好的整合,若是到了战场上,连军令都不能顺利贯彻,我可以断言,我们必输无疑!”

大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虽然拉甫德赞的话有些不客气,让他们有些不满,但是他们倒也明白,拉甫德赞的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既然推举了拉甫德赞为大军的统帅,那在战场上听拉甫德赞的调度倒也无可厚非,可是,他们心里还是有些顾虑,毕竟上了战场,各军的位置一样,受到的伤亡就不一样,拉甫德赞虽然说的冠冕堂皇,可是谁能保证他没有私心呢?谁能保证他没有和某些氏族串联呢?

“统帅说的是,其实我们也都知道上了战场令出一人有多重要,若是不能做到令出一人,那这一仗根本就没法打。”

有氏族头领出言道。

“是啊是啊,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打赢这场仗,既然我们推举了统帅,那我们就应该信任统帅,只有彼此信任才能打败唐军!”

“我们恩兰式一定听从统帅的调遣,奋勇杀敌!”

“我们加查式也会听从统帅的调遣,奋勇杀敌!”

有不少小氏族开始出言支持拉甫德赞,他们为了能击败唐军,选择了支持拉甫德赞。听到有不少氏族头领出言支持拉甫德赞,娘若论赞、尼雅达玛等氏族头领禁不住对视了一眼,果不其然,拉甫德赞坐上了统帅之位之后并没有保持本分,这些小氏族虽然单个氏族力量薄弱,可这么多小氏族的势力加起来也很惊人,娘若论赞笑道。

“我们这些人谁没有打过仗?难道还不明白战场上令出一人的重要性吗?统帅放心,上了战场,我们都会听统帅的调遣。”

尼雅达玛点头道。

“不错,只要统帅下达的军令公平公正,我等岂会违背?”

“对对对,只要是公平公正的军令,我等是不会违背的!”

“军令如山,我等自然会遵从!”

“战场之上,岂容马虎?我们当然团结在一起,好好打仗才能打赢唐军!”

拉甫德赞听了差点没气晕过去,什么叫只要下达的军令公平公正?他岂会有私心?难道他下达了军令之后,娘若论赞他们还要评判一下是不是公平公正?觉得公平公正就执行,觉得不公平不公正就不执行?哪有这样的事?况且娘若论赞他们怎么评判军令是不是公平公正?难道觉得对自己有利就是公平公正?可是上了战场就是拼杀,必然有拼杀的最激烈的地方,那就意味着伤亡也最大,到时候他命令哪个氏族的骑兵顶上,他们会觉得那是公平公正的军令吗?他们会听令吗?拉甫德赞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我既然做了统帅,连生死都置之度外,一心只想着击败唐军,保住我们吐蕃,所以,我自然会公平公正,一切都是为了击败吐蕃,到了战场上,唐军的兵马肯定也有精锐和不精锐之分,中军、两翼战斗的激烈程度肯定不同,所以当我下令调度的时候,肯定是我觉得最适合的调度,希望大家能够谨记,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击败唐军,倘若不能击败唐军,那我们就一切都没有了!”

娘若论赞笑道。

“统帅就放心吧,这一点我们都明白。”

议事结束了,一众氏族首领们纷纷散去,只留下拉甫德赞坐在那里一脸的苦笑,他的心里也感到十分的苦涩,原本他希望平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说服这些氏族头领们,在上了战场之后能听从他的军令,然而,拉甫德赞却还是没有收到这些氏族头领的保证,他们说的话都留有余地,所以,他也不确定到了战场上,这些氏族头领到底会不会听从他的军令,希望所有的氏族头领,所有的将领都能听从他的军令吧,不然这场仗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胜机,就在拉甫德赞召集一众将领试图树立自己的威信,力图确保自己的军令能在战场上顺利下达的时候,李庸、徐世绩他们也聚集在了一起,大战即将开始了,他们对会盟之地的大军了解的并不多,会盟之地到底聚集了多少兵马,李庸他们也不知道,毕竟这是在吐蕃,他手中的情报局也没法搜集到什么信息,那些俘虏的吐蕃人又不见得信的过,没法派他们去打探,虽然猜不透会盟之地具体聚集了多少兵马,但是李庸他们却能大体估算出会盟之地有多少精锐的骑兵,毕竟整个吐蕃的兵力他们早就已经了若指掌了,所以对会盟大军的战力也就有了一个大体的预估。

“所以我估计,吐蕃会盟大军的统帅很可能就是拉甫德赞,这人打仗虽然比不上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但也有一手。因为他出身小氏族,所以一直以来没有机会统帅一军,所以我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多。”

李庸笑道,徐世绩听完李庸的分析之后,点头道。

“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拉甫德赞为统帅了,不管他领兵能力怎样,吐蕃会盟大军的问题太多,他这个统帅能不能指挥的动还两说呢!”

程咬金挠头道。

“不至于吧?如今吐蕃都到了亡国的边缘了,那些氏族还不能抛却成见团结起来好好打一仗吗?”

李庸笑道。

“我觉得够呛,因为他们缺乏凝聚力,之前的吐蕃其实也只是一个小国,赞普的领地也只是在山南,那些大的氏族都是独立的,也就是松赞干布继承了父辈的基业,不断的南征北战才一统了整个高原,这才短短十年的时间,他们怎么会有凝聚力?”

尉迟恭听了皱着眉头,有些头疼道。

“没有凝聚力那他们还打个屁,可别咱们还没冲上去他们就崩溃了,那可就麻烦了。”

程咬金也连连点头,好不容易将这些氏族聚集起来,若是还没开打他们就四散逃走了,那可不是麻烦吗?李庸笑道。

“要不,派人给会盟之地的氏族送一封信去吧,试着离间劝降一下他们,也许会收到奇效呢。”

因为挂念着长乐和孩子,所以,李庸现在就想着能速战速决,若是吐蕃人能投降的话就再好不过了,就算吐蕃人就算现在不投降,这一仗打完之后心里绝望了之后,再加上劝降的信,也许就有了投降的念头,程咬金听了不由笑了起来。

“你小子现在是不是特想快点回长安?”

尉迟恭哈哈笑道。

“毕竟是头一个孩子,我们都是过来人,能体会你这种迫切回长安的心情。”

徐世绩笑道。

“那就写封劝降信过去,说不定,他们真就投降了呢,肯定会有人想投降,至少也能分化他们。”

说劝降信嘛,那当然得好好想一想,必须得充满了诱惑,要不然怎么打动人心?李庸摊开纸之后倒是文思泉涌,提笔就开始写了起来,其实在出征之前的时候,皇帝和群臣都没有想过攻下吐蕃,所以至今对于攻下吐蕃之后如何管治连个大体的方略都没有,不过,李庸可不管那么多,反正就怎么诱惑怎么写,至于以后能不能实现,那是李二的事,管他李庸什么事?写完之后,李庸不只盖上了自己的大印,还将程咬金、尉迟恭、徐世绩的大印也盖上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