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六百七十八章 洋洋洒洒

皇朝夜行 第六百七十八章 洋洋洒洒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甘露殿,李庸和李泰联袂而至,小太监看到李庸来并没有感到惊讶,但是看到李泰前来他们却有些惊讶,今天圣人召集重臣商议出兵之事,又没召见李泰,李泰前来干什么?惊讶归惊讶,但是该通禀的还是得通禀。

“启禀圣人,魏王和荣富郡公觐见!”

杜如晦、房玄龄、魏征、李靖、长孙无忌、徐世绩等人已经在大殿里,他们听到小太监的禀报也不由心中纳罕,他们还以为是皇帝将魏王召了前来议事呢,那这其中含义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如果是皇帝召李泰前来议事,那就说明皇帝是在培养李泰,显然就是想立李泰为太子,杜如晦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二听到小太监的禀报也愣住了,他有召李泰前来议事吗?听到禀报的李二甚至认真的回想了一下,然后他十分确定并没有召李泰起来,不过儿子来了,总不能拒之门外,李二沉声道。

“宣他们进来吧!”

李庸和李泰联袂走进了大殿。

“臣拜见圣人!”

“儿臣拜见父皇!”

李二笑问道。

“都免礼吧,青雀,你来是有什么事吗?”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听了不由目光闪动,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皇帝召李泰前来商议出兵之事呢,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而是李泰自己跑来的,最近李泰为了立储之事上蹿下跳这朝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李泰主动跑来参与议事又是闹哪出?李泰恭声道。

“启禀父皇,吐谷浑已经归属于我大唐,吐谷浑人归顺之后一年以来都对我大唐十分恭顺,更是奉父皇为天可汗,如今吐蕃悍然出兵攻打吐谷浑,就是侵占我大唐国土?儿臣心中十分愤慨,所以特来向父皇毛遂自荐,儿臣愿领兵征讨吐蕃,为父皇分忧!还望父皇恩准!”

竟然是毛遂自荐领兵?领兵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一场战争都关系着无数人的生死,关系着多少钱粮,李二有些头疼,缓缓摇头道。

“某知道你孝顺,也知道你素有志气,只是领兵打仗并非儿戏,你从未有战阵的经验,又没学过兵法,怎么能领兵出征?此事不妥。”

李泰恭声道。

“儿臣确实没有战阵的经验,不过父皇当年十几岁就领兵征战天下,一开始不也没有战阵的经验?儿臣虽没有上过战场却也熟读兵书,况且儿臣乃是父皇亲子,一定继承了父皇的天赋,只要父皇派一战阵经验丰富的将军和儿臣一同领兵,儿臣一定能大胜而归。”

对此李泰确实有着十分充足的信心,他确实没有领兵的经验,可是谁天生就有领兵的经验呢?他熟读兵书也并非是自吹自擂,而是真的,所以他自认还是懂兵法的,而且父皇乃是横扫天下的名将,他不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没事,至少也能继承父皇**分天赋吧?**分天赋再加上他熟读兵书,算是名将不过分吧?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身体痴肥,一身的弓马功夫全都废了,不过也没关系,他身为天家血脉也没想着亲自冲阵,他只需要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就可以了,更让他充满信心的还有火器,火器的威力经过东征已经彻底验证了,整个高句丽都被打的毫无招架之力,所以,带着神机营出兵打吐蕃还就跟玩似的?若是再有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从旁提点,那就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目光闪动,当初吐蕃入侵大唐,被侯君集、牛进达领兵痛击,然后松州又被李庸给抢了下来扼守吐蕃不能轻易入蜀,所以吐蕃的战力并不及他们大唐,以大唐如今的国力、战力要击败吐蕃并非难事,所以李泰和一老将一同出征,只要李泰不乱来,这大胜之功妥妥的能揽在手里,可问题是,李泰会不会乱来?这谁也没法保证啊!如果李泰不乱来那自然没事,可李泰若是出征之后仗着自己皇子的身份胡乱指挥,那这一战就功亏一篑了,李泰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可别人对他却不见得有信心,杜如晦、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人虽然心中闪过许许多多的念头,但是却并没有开口劝阻,因为皇帝并没有同意李泰领兵,如果皇帝松开了他们再出言劝阻也不迟,不过,有人却禁不住开口了,魏征出列沉声道。

“殿下此言差矣,去年圣人东征大获全胜固然是利国利民功载史册的大功绩,可是东征也消耗了很多钱粮,凯旋之兵也是疲惫之师,如今再兴兵征讨吐蕃,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大负担,所以,臣不建议大动刀兵!所以,更需要战阵经验丰富的老将领兵方为稳妥,殿下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毕竟没有战阵的经验,此战关系非同小可,不易冒险,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只需遣一大将领兵出征就能痛击吐蕃,魏王殿下又何必以身犯险呢?魏王殿下领兵一不能鼓舞士气,二不能增加胜率,实无必要,而且西域本就形势复杂,吐蕃、突厥等狼子野心,殿下乃是圣人嫡次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殿下更是身份贵重敏感,若是领兵前往西域,恐有人觊觎啊!所以,臣以为魏王殿下请命领兵出征实属不智,还望圣人三思,望魏王殿下三思!”

魏征一番话洋洋洒洒的说下来一气呵成,有理有据,可以说毫不留情,直将李泰说的哑口无言,其实李二听的也挺过瘾的,平日里被魏征怼的时候他常常恨的牙痒痒,但是现在听魏征怼别人却又十分的解气,李泰的那点小心思他当然清清楚楚,李二沉声道。

“青雀,魏大人的一番教诲,你可都听清了?”

李泰瞄了一眼李庸,李庸立即给了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别说魏征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从反驳,就是能反驳李庸也不想掺和啊!而且李二的态度也十分明显,根本就不想让李泰领兵出征,李泰有些无奈道。

“儿臣都听清楚了,是儿臣欠考虑了,不过儿臣也是一片赤子之心,还望父皇明鉴啊!”

有了魏征的这一席话,李二说起来就容易的多了,他宽慰道。

“某知道你是一片赤诚之心,某知道你是好意,不过刚才魏卿说的很有道理,所以你确实不宜领兵出征,而且你母后这些天情绪不高,若是你领兵出征的话,那你母后该有多么伤心?你留在长安多陪陪你母后吧!”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李泰心里也明白,他是不可能领兵出城了。

“是,儿臣听父皇的。”

李泰恭声道,今天前来毛遂自荐已经算是失败了,但是李泰却没有告退,而是说完之后静静的站在那里,因为他想留下来参与到这场出兵之议的商讨中去,他是立储的不二人选,反正来都来了,还不就顺势参与到商讨中?李二见到李泰仍然静静的立在那里,不由沉吟道。

“青雀,你去看看你母后吧!”

李泰正期待着留在这里呢,没想到父皇竟然让他去看母后,母后早已经不像是之前那么闷闷不乐,所以还有什么好看的?所以他心里禁不住咯噔一下,父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来都来了,父皇竟然还要赶他走?李泰强压着心里的杂念,恭声道。

“是,儿臣这就去看望母后,儿臣告退。”

行完礼之后,李泰缓缓退出了大殿,退出大殿之后,李泰的脸上的笑容立即就消失了,脸色变得很难看,既然适逢其会,他以为自己会留下来参与议事,却被父皇赶了出来,这让他不得不多想,之前李承乾做太子的时候,也没少参与朝议,那还是父皇主动让李承乾参与进来的,而现在,他来都来了,父皇却还是把他赶了出来,让他去看望母后,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啊,这是不是说明父皇真的没有想立他为储?难道父皇真的想重立李承乾为太子?除了李承乾他想不到还有别的威胁,一边朝立政殿走去,李泰一边思索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弄死李承乾,弄死了李承乾,那就没有人能威胁到他了,甘露殿里,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徐世绩等人也都是人精,他们心里也是浮想联翩,对于皇帝不让李泰领兵出征,他们并不感到惊讶,但是皇帝却让李泰离开了,这其中的意味也让他们不得不三思,之前他们也觉得李泰会是立储的最佳人选,但是现在他们却不由反思起来,皇帝该不会没想立李泰为太子吧?不然今天李泰来都来了,又何必让他退下呢?在李泰退下之后,李二沉声道。

“刚才魏卿说凯旋的将士们十分疲惫,这也正是某所顾虑的地方,东征虽然十分顺利,势如破竹,可是这一来一回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若是在万里远征某怕将士们的身体经受不住啊。”

李靖沉声道。

“圣人所言甚是,吐蕃人身处苦寒之地,民风彪悍,战力不弱,若我军以疲惫之师相迎,恐怕对战局不利。”

魏征沉声道。

“去年东征,虽然战事十分顺利,但是战线如此之长,而且辽东到了冬季十分严寒补给更是困难,所以粮草耗费颇多,如今再征讨吐蕃,臣恐朝廷负担过重。”

李二沉声道。

“某已经问过杜相、房相,以户部的钱粮,支撑一场战争问题不大。吐蕃一直雄心勃勃,这次图谋吐谷浑已经是野心昭昭,若不能将吐蕃打回高原,那迟早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一仗一定要打!才刚刚覆灭了突厥几年,西域才刚刚稳定了几年,某决不允许西域再产生一个心腹大患!”

打是一点要打的,李二算是为这事定下了一个基调,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打,徐世绩沉吟道。

“若是在吐谷浑求救之初就出兵倒也容易,如今吐谷浑兵力不足防守所有地方,现在再出兵救援就要直面吐蕃的骑兵了。”

长孙武将沉声道。

“随驾东征的兵马都是疲惫之师,所以不宜再调动,也就意味着,神机营也不能出征了。”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神机营无可代替,而且此次东征已经印证了火器的厉害,杜如晦转身问道。

“荣富郡公,神机营将士的士气如何?”

李庸沉吟道。

“士气当然很好,神机营的将士们确实很疲惫,不过,若是圣人一声令下,他们将会立即奔赴战场!”

李靖缓缓摇头道。

“打仗绝不能意气用事,神机营的将士们勇气可嘉,士气旺盛,这当然是好事,可是此次出征也有万里之遥,臣觉得没必要再让神机营将士们拖着疲惫之躯出征。”

李二听了点头道。

“火器确实强大,在东征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西域和辽东毕竟不同,此次东征主要是骑兵作战,火器能发挥出的作用没有东征的时候那么大,神机营又是疲惫之师,所以,某觉得神机营就不必出征了,不要忘了,即便是没有火器,我们大唐的将士们一样是横扫天下的精兵猛将!”

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恭声道。

“圣人圣明!”

李二离开御座缓步来到了舆图前,沉声道。

“那就直接从陇右道集兵,从凉州出兵,诸卿觉得如何?”

从陇右道直接调兵,对于后勤的压力也要小很多,想到李庸、牛进达曾经率军在松州大败过吐蕃大军,众人听了也不由点头,此次吐蕃虽然将吐谷浑打的大败,却只出兵十万,确实不用太过重视,李二沉吟道。

“那就以勋国公张亮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凉州都督郭孝恪为行军副总管……”

经过了一上午的议事,出兵之议宣告结束,随着旨意的下达,户部、兵部开始忙碌起来,然而这次出兵却并没有在长安城里引起什么太大的波澜,相比于高句丽,吐蕃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十分的陌生,提起吐蕃,长安的百姓大概只能想起两件事,一件事是牛进达和李庸曾经领兵将进犯松州的吐蕃大军打的落花流水,还有就是那位吐蕃的公主英姿飒爽十分美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