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五百三十五章 胜算

皇朝夜行 第五百三十五章 胜算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胜算如何?胜算当然很大,历史上的李世民带着十几万大军虽然没能将高句丽灭国,但是也把高句丽捶的挺惨,况且,如今大唐还有能攻城拔寨的利器——火器,还有可以御寒的棉衣,改变了历史的李二现在若是御驾亲征,再怎么也比之前打的差吧?若是胜算当然是大大的有,所以李庸其实很想告诉文武大臣一声,大人们,时代变了,现在是大唐了,不是前隋,不过面前的人可是魏大喷子,李庸可不想被魏征的唾沫洗脸,他微微笑道。

“胜算如何?这难说的很,我毕竟年纪轻经验少,所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魏征听了微微一怔,沉吟道。

“你说的倒也是!”

送魏征出府,李庸不禁长松了一口气,十分难得是,魏征竟然没有开喷,离开了李家庄,魏征的眉头一直紧紧的皱着,他也不得不承认,李庸说的有道理,大家一听到东征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倒是思考一下若是东征的胜算,所以,魏征禁不住仔细思索起来,倘若东征的话,胜算如和呢?就在整个长安都在热议纷纷的时候,皇帝召见朝中的一众重臣甘露殿见驾,李庸身为荣富郡公,还是神机营将军,自然在召见之列,就连返聘做军事顾问的李靖也请来了,可见这一次召见,朝野瞩目,因为就算市井小儿也知道,皇帝这次召见是所为何事,出兵还是不出兵,也许今天就能有结果了,甘露殿依然如往常一般安静,但是走进大殿,众人却感觉到气氛前所未有的凝滞。

“臣等参见圣人!”

李二肃然道。

“众卿平身吧!今天召众卿前来,不为别的,就为新罗使臣求助之事,众卿觉得朝廷到底该不该出兵?”

“圣人,臣觉得该出兵,高句丽实在不将圣人不讲大唐放在眼里!”

程咬金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道,原本李庸就告诉他皇帝有意出兵,昨天他又听到了消息说皇帝没看奏章却一直在看舆图,所以他就愈发的坚信了李庸的话,皇帝是真的有意出兵,那还犹豫什么?尉迟恭也不落人后,连忙道。

“圣人,该出兵,必须救新罗,若高句丽吞并了新罗必然实力大增,高句丽本就狼子野心,若实力大涨必定会成为祸患!”

褚遂良立即出列道。

“圣人,臣反对出兵,高句丽毕竟不是对我们大唐动兵,况且前隋征夫百万仍然没能攻克高句丽,所以臣觉得不宜轻启战端,不如派人前往高句丽申斥!”

朝堂上众臣吵个不休,今天在甘露殿也不过是重演罢了,李二的脸色依然平静,文臣们引经据典,武将们大声吆喝着辩驳,不过,让他稍稍有些疑惑的是,怎么魏征今天的火力好似不大啊!环顾一圈之后,李二的目光不由落在了李庸身上,问道。

“李庸,怎么一直都没见你说话啊?”

听到皇帝终于开口了,众臣顿时安静了下来,目光全都落在了李庸的身上,李庸微微拱手笑道。

“启禀圣人,臣一直在听着呢,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众人听了不由微微一怔,都这个时候了,李庸竟然还想和稀泥?怎么想的?程咬金等人更是一直在给李庸使眼色,他们觉得李庸今天是傻了,明明都知道圣人想派兵出征,竟然还想和稀泥?李二面色没什么变化,一副认真听着的样子,李庸对于众人的目光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继续道。

“前隋三次东征,征服百万,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埋下了亡国之祸,确实是前车之鉴,若不出征的话,坐视属国被覆灭,对我们大唐的威望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高句丽吞并新罗、百济,实力大增,将遗患无穷!”

李庸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早就听过不知道多少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李庸接着道。

“我一直没有说话,是因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若我朝吸取前隋的教训,只出兵十几万的话,胜算几何?”

只出兵十几万,那就算不上劳民伤财,那么问题就来了,只出兵十几万的话,能有多少胜算?要知道,前隋征夫百万全都无功而返,李二沉吟道。

“李庸这句话说到点子上去了,若只出兵十几万的话,到底胜算如何呢?众卿不妨议一议!”

一时间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目露沉吟之色,显然都在沉思,李二转头看向了李庸,问道。

“李庸,既然你一直都在思索,那你就先来说说!”

李庸笑道。

“这两天,臣确实想了不少,不过因为臣并没有领过兵,所以对各军的战力不算了解,所以只能大略说一说,第一,我军师出有名,是高句丽率先挑起了战端,我军是为了帮助属国抵抗进攻,征残暴之国,乃正义之师!”

众人听了不禁点头,这确实算得上师出有名,李庸接着道。

“这第二嘛,圣人圣明,这不是溜须拍马,相比隋炀帝亡国之君,圣人领兵席卷天下有着赫赫武功,登基以来更是知人善用,国力强盛。”

众人听了禁不住再次点头,当今圣人和隋炀帝比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皇帝圣明当然很重要,李庸接着笑道。

“这第三点嘛,就是人和,前隋虽然征服百万,但是人心涣散,又有何用?反观我朝,上下齐心,其利断金!”

众人略一沉吟,不由再次点头,相比前隋的乱局,现在大唐政通人和,确实可以算人和这两个字,就连李二都禁不住点头,这三点李庸说都很对,看的很通透,李庸接着道。

“这第四点嘛,说起来倒是有点自夸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辽东苦寒,要出兵辽东一大难处就是严寒,当初前隋征辽东,冻死冻伤不知道多少人,不但减员而且大伤士气,而我们有了棉衣倒是可以无惧严寒,还有就是火枪和火炮,尤其是火炮,实在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啊!”

李庸连说了这四点,每一点都十分在理,不止程咬金等一众武将连连点头,就连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文官都禁不住点头,李庸接着头道。

“最后一点便是我大唐将士们的战力到底如何,比之当年前隋又如何,这个说实话,我不太清楚。”

今天在大殿上,李庸说的十分坦诚,自己知道并且确定的说的透彻明白,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也没强说什么,他不知道如今大唐将士们的战力比之前隋如何,但是大殿里君臣之中,除了他,旁人谁不知道?如今的朝中重臣,那可都是老资历,经历过隋末之战,对前隋的三次东征也知之甚深,甚至还参加过前隋的东征,而且能站在大殿里的重臣,谁没参与过隋末唐初之战?好像,就李庸没参与过,因为李庸太年轻了,听了李庸的这一番话,李二心里极为满意,微微颔首道。

“李庸的这一番话,某听着很有几分道理,句句都在理,至于,我军将士们的战力如何,李庸说的倒也实诚,他确实不清楚,某也才突然反应过来,这小子太过年轻,都没经历过大战,也没领过兵,也不知道这朝中怎么就冒出了这个郡公来!”

皇帝笑骂李庸,大家听着也都禁不住乐了,不过李庸的功绩摆在那里,皇帝笑骂也不过是打趣罢了,大殿里的气氛微微一松,不像刚才那么凝滞了,程咬金当即道。

“咱们大唐将士的战力,岂是前隋能比的?前隋奸臣当道,乱七八糟,民怨沸腾,人心向背,当兵的哪有什么士气?咱们大唐就不同了,都是百战精兵,士气如虹,而且国泰民安,粮草充足,打个高句丽还不小菜一碟?”

李二起身背着手来到了众人面前,沉声道。

“如我大唐出兵相助,也绝不能太过劳师动众,药师,你觉得,你出兵的话,需要多少大军,有多少胜算?”

其实作为已经致士退休的返聘军事顾问李靖一直在沉思呢!听到皇帝问话不由沉吟道。

“若只为解新罗之围,那只需一场大胜即可,十万大军足矣!”

徐世绩等武将听了不由点头,如今高句丽大军攻打新罗,虽然辽东仍然留有不少兵力驻守防备,但是只需要一场大胜仗,就能让高句丽不得不从新罗撤兵,十万大军,要打一场打一场胜仗,难吗?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立即嚷嚷了起来,十万大军打一场大胜仗一点都不难,他们都信心满满,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文臣也不禁露出了沉思之色,他们不是都打过仗,也算知兵,但是想褚遂良等文臣就不禁怀疑起来,前隋百万大军都无功而返,你十万大军就信心满满?这差的是不是太远了?面对褚遂良等人的怀疑,李靖解释道。

“兵在精不在多,若是大军离心,士气低落,那纵有百万大军也不过是乌合之众,隋炀帝御驾亲征,征兵百万,虽然看上去声势浩大,却乱糟糟一通指挥,根本发挥不出来,朝廷征突厥总共也不过动用了十几万大军,却能将突厥一举覆灭,要论高句丽大军的战力,未必强过突厥的骑兵,要征辽东最让人头疼的一个是高句丽占据地利坚守,还有冬季的严寒!”

程咬金接着道。

“不错,高句丽唯一的依仗一个就是地利可以坚守,一个就是严寒,但是如今有了棉衣,无须惧怕严寒,又有了大炮这样的攻城利器,他高句丽还有什么可凭恃的?”

李二虽然面色依然平静,但是若仔细看就会发现,他的嘴角有一丝若有所无的笑意,其实李二的心里很激动,这一通分析下来,他看到连褚遂良这等迂腐的文臣都有些意动了,褚遂良等文臣听了确实有点傻眼,原本他们一听到要东征就吓了一跳,前隋三次东征的教训实在太狠了,万万没想到,今天听李庸和李靖这么一分析,他们竟然也觉得东征胜算极大,他们虽然对打仗不怎么懂,但是毕竟熟读经史,李庸分析的那些他们心里是赞同的,而李靖说的那些,他们也是信服的,因为说这些话的人是李靖,当世最负盛名的名将,而且李靖这人素来稳重严谨,如果说这话的人是程咬金,那就没那么令人信服了,事实上,前隋三次东征失利的原因,他们也不是一无所知,严寒、地利、人心不齐,还有就是隋炀帝志大才疏胡乱指挥,李二笑道。

“李庸和药师都说的很在理啊!你们觉得朝廷是该出兵呢,还是不出兵呢?”

长孙无忌立即出列道。

“圣人,高句丽如此猖狂,我朝决不能坐视高句丽做大,所以臣觉得,当出兵征讨高句丽!”

李庸禁不住感慨,长孙无忌这老小子真是个能人,跳出来赞同出兵的可真是时候,然后程咬金、尉迟恭、李孝恭、徐世绩、李靖、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纷纷出列表示支持朝廷出兵,褚遂良、虞世南等文臣虽然没有出言赞同出兵,却也没有再反对出兵,让李庸感到意外的是,魏征竟然也出言支持出兵,当然,魏征并不是见风使舵,而是他仔细思量之后,既然出兵胜算极大,当然是出兵对大唐更有利,不得不说,魏征确实为人正直,一心为国,听到众臣全都赞同出兵,李二脸上也不禁流露出了激动的神色,当然他的心里更加激动,从登基以来,他就一直盼着有一天能对高句丽用兵,但是如今他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以前的他怎么也没想到,对高句丽用兵会如此的顺,并没有引得朝臣们大规模的抗议反对,之所以如此顺利,当然多亏了李庸,多亏了李庸挑拨高句丽出兵攻打新罗,才让他师出有名,多亏李庸搞出了火炮这样的功臣利器,多亏了李庸找到了白叠花可以保暖,不得不说,李庸真是他的福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