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五百一十三章 谋划东征

皇朝夜行 第五百一十三章 谋划东征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孙皇后心里也很好奇,李庸竟然呈上了一封信,这是谁的信?信里到底写的什么?这和李庸又有什么关系?虽然心里十分的好奇,但是她并没有看信,虽然皇帝可能不会在意,但是她却谨守自己的本分,长孙皇后目光在李庸的脸上流转,目光中充满了好奇,李二看了一页脸上的表情十分的嫌弃,很是无语道。

“这是写给你的信啊?吹捧你吹捧的可真够恶心的!”

李庸听了很不满,怎么能叫恶心呢?还不准人家说实话了?再说了,有的歌功颂德的奏章可比这个恶心多了,你看了还不是甘之如饴?

“你给某看这个干什么?”

李二疑惑道,这是来找他嘚瑟吗?这就找错人了吧,要说吹捧的话,这天底下有谁比他这个皇帝听到的看到的更多?长孙皇后同样很疑惑,以李庸的性格怎么会带着这样一封信入宫给圣人看呢?这是渊盖苏文的信,前面的内容是渊盖苏文在恭贺他晋封郡公,后面内容才是重点啊!李庸干咳道。

“还请圣人耐心看下去!”

这么恶心的信还要耐心看下去?你莫不是为难我李二?李二深吸一口气还是继续看了下去,长孙皇后心里更加的好奇了,李庸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就在长孙皇后这样想着的时候,李二笑了起来,朗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惊喜,这次李二学乖了,没有看的咱们仔细,而是一目十行的往下看,很快就找到了重点,哎呀,笑什么啊?长孙皇后心里那个好奇啊!就跟有猫爪子挠着一样,信上到底写了什么让皇帝这么高兴?

“好!好!好啊!”

李二连说了三个好字,可见心里是有多么高兴。

“信上写了什么啊,让圣人这么高兴?”

长孙皇后终于忍不住心里的好奇问了起来。

李二高兴道。

“这是渊盖苏文的信,高句丽要发兵攻打新罗!”

长孙皇后听了惊奇道。

“哦?高句丽竟然真的要出兵了?”

李庸笑道。

“不是要出兵了,现在应该已经出兵了!”

长孙皇后有些无语道。

“李庸你还真会忽悠!”

李庸笑着解释道。

“不是臣会忽悠,而是野心作祟。”

李二一脸惊喜的在大殿里踱步,长孙皇后关切的注视着,长孙皇后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她知道皇帝的梦想就是征服高句丽,她很希望皇帝能够圆梦,但是另一方面隋炀帝三次东征均告失败而且使得隋朝灭亡,也给她心里留下了阴影,李庸心里倒是不觉得担忧,因为在他没来的历史上,李二就曾经发动过东征,虽然没有最终灭掉高句丽,但是也没吃什么亏,更没有让大唐走向衰弱或者灭亡,如今因为他的到来,大唐变得更加强盛,有了棉衣御寒,有了火枪和火炮,有了更多的粮食,没道理结果反而变差了吧?所以,李二发动东征,就算不会成功灭掉高句丽,结果也一定不会差。杨广御驾东征,李二也御驾东征,杨广动兵百万,李二动兵不过十几万,结果却大不相同,为何?说到底还不是老板能力的问题,所以李庸的心态十分平和,东征最次也是打个大胜仗,征服高句丽也不是没有可能,大炮在攻城拔寨的作用不容小觑,李二的心态却一点都不平和,对于东征高句丽,他十分的激动期待,又有些担忧,不过他担忧的不是会失败,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信心,不然他也不会将东征高丽视为梦想,李二停下脚步,问道。

“高句丽的实力本就比新罗要强大,而且新罗王是女王,天然弱势,当然打仗不只要看国力,也要看将领的实力,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渊盖苏文很年轻啊!你觉得他领兵能行吗?”

行不行你自己不知道吗?李庸忍不住在心里嘀咕,原本的历史上,就是渊盖苏文生生独挡住了李二的御驾亲征,渊盖苏文能和李二和一众大唐的名将过招,抵挡住了李二的三次东征,他的军事能力可想而知,半岛第一名将可不是吹出来的,李庸十分肯定的点头道。

“圣人,渊盖苏文虽然年轻,但是极具军事天赋,他是领兵打仗的天才,和我大唐的一众名将们相比也不落下风,圣人若东征的话,此人绝对是最大的阻碍!”

李二听了不由微微一愣,虽然见过渊盖苏文,但是他还真没将渊盖苏文放在眼里,他万万没想到李庸竟然给了渊盖苏文这么高的评价,甚至觉得渊盖苏文不比大唐的名将差,那有渊盖苏文领军,高丽要攻破新罗岂不轻而易举?李二不惊反喜,朗声笑道。

“好啊,某不怕他渊盖苏文太强,就怕他太弱!某倒想会一会他,看他是不是真的能比得上某麾下的名将,照你这么说,新罗肯定会遣使来求助!这事成了啊!”

李庸笑道。

“圣人,臣觉得该早做准备!”

李二点头道。

“确实该早做准备了,其实某早就已经密令往北方调粮了,也密令将作监多做准备。只是,某若想继续往辽东调粮的话,总得需要一个理由才行!”

大规模往辽东调粮,这不是他这个皇帝一句话就可以的,还需要三省还有兵部、户部、工部等配合,根本瞒不过别人,杜如晦、房玄龄、魏征等朝臣肯定就要问一问了,为什么要大规模往辽东调粮?毕竟,大规模调粮可不是一件小事,李庸笑道。

“圣人,不如先放出一点风声去,臣的商队去了高句丽,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就说臣的商队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高句丽最近不安稳,有动兵的迹象,这样提前做些准备,倒也能说的过去。”

说的这么含糊,大家一听还不以为高句丽是想对大唐动兵?李二抚掌笑道。

“不错,就是这样!”

长孙皇后只是静静的听着,并没有插嘴,李二越想越是兴奋,问道。

“火器监准备的怎么样?”

这事目前就他和李庸知道,而李庸又掌着火器监,当然要早做准备,李庸有些无奈道。

“圣人,火器监自始至终就没有松懈过啊!一直都在加紧呢!”

确实,火器监自从设立以来就一直热火朝天的干着,因为火炮和火枪缺口太大了,如果不是李庸调用西山的材料,那有现在的进度,虽然这些材料都是以采购的方式买的,钱自然都进李庸的口袋,李二问道。

“现在总共有多少火枪和火炮?”

李庸道。

“火炮大约有二百门,火枪的话,火器监还有两千余支,加上装配到军中的火枪,总共有两万余支。”

现在不止神机营有火枪、火炮,随着火器监制造的火器越来越多,火枪和火炮已经开始列装到其他军中了,李二听了满意的点头道。

“二百门火炮,很好,铸造火炮、火枪的事可以先放一放,弹药一定要准备够,某要用大炮把高句丽的城墙轰的稀烂!”

李庸连忙道。

“圣人,放心,臣已经在准备了!”

李二转悠了这许久,激动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些,转身吩咐道。

“召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觐见!”

这是要商讨调集粮草的事了,这些东西枯燥的很,李庸才不愿意多留呢!李庸微微见礼道。

“圣人,臣去火器监看看,臣就先告退了!”

李二听了点头道。

“嗯,若出兵辽东的话,火器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你一定要重视,妥善安排好。去吧!”

长孙皇后微微福身道。

“圣人既然有政事要忙,那臣妾就告退了!”

李二点头,他要召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来商讨调集粮草的事,皇后在这里确实不妥,李庸和长孙皇后前后脚走出了大殿,李庸在前大步流星的走着,准备径直出宫去,突然身后传来了长孙皇后的声音。

“李庸!”

李庸连忙停住脚步,笑问道。

“娘娘有何吩咐?”

“你过来!”

长孙皇后一边说着,一边示意身后的小太监和侍女不要跟着,李庸有些诧异的跟着长孙皇后来到了个僻静的地方,看这样子长孙皇后是有什么话私下问他,李庸心里很好奇,有什么话还要避着太监宫女?该不会是因为长乐公主一直没有身孕的事吧?说起来这成亲也有一年多了,长乐公主自己都很着急,经常出去上香,李庸现在心里也很矛盾,避孕吧有点怕长乐公主生孩子有危险,不避孕吧长乐公主的着急他都看在眼里,除了这个,他也想不出长孙皇后还有什么事要私底下问他。

“娘娘,啥事啊?”

李庸有些挠头的问道,长孙皇后面有忧愁之色,幽幽道。

“圣人的梦想就是东征高句丽,按理说来说本宫该支持,但是本宫又禁不住担心,你也知道,隋炀帝三次东征,兴师百万都没有打下高句丽,反而落得国家败亡,李庸,你觉得圣人若东征高句丽有几成成算?”

原来是担忧这个啊,李庸十分肯定道。

“十成!”

长孙皇后听了不由微微一怔,十成?她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个答案,她觉得李庸会说八成、九成,却没想到会说十成,长孙皇后嗔道。

“你不用安慰本宫,本宫陪着圣人经历过平靖天下之战,见识过不知道多少凶险的场面呢!”

李庸笑道。

“我说十成把握不是为了宽慰娘娘,而是真的觉得有十足的把握,兵精粮足,名将如云这种话我就不说了,火器的作用我就不自吹自擂了,隋炀帝三征高丽,皆动兵百万,加上征夫更不知道有多少,这才动摇了国本,其实东征高丽,并不需要这么多大军,十万、十几万大军足矣,这对朝廷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

长孙皇后听了不由松了一口气,真如李庸这么说,真就动兵十几万大军的话,确实不会对朝廷造成什么负担,即便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动摇国本,李庸接着道。

“而且,娘娘知道隋炀帝东征和圣人东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吗?”

“是什么?”

长孙皇后好奇的问道,李庸笑道。

“虽然都是御驾亲征,但是皇帝和皇帝不一样啊!论兵法韬略,隋炀帝就是拍马也追不上圣人啊!我这不是在拍马屁,这是真的啊!”

长孙皇后听了不由笑了起来,这话听着很像是马屁,但李庸却说的很认真,翁婿俩平常总少不了互怼,倒是很少听李庸说这样的话,听到长孙皇后笑,李庸诚恳道。

“娘娘,我说的是真的,圣人若东征,当然也不见得一定能覆灭高句丽,但是至少能大胜而回!”

长孙皇后笑道。

“听你这么一说,本宫就放心了。”

杜如晦、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走进了大殿,却见到皇帝正站在舆图前出神的站着,站在舆图旁?杜如晦、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不由心中一动,圣人心里在想什么?

“臣参见圣人!”

杜如晦、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恭声道,李二没有回头,一直盯着舆图,沉声道。

“某准备往辽东调集粮草,召你们来商议一下!”

杜如晦、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听了不由吃了一惊,往辽东调粮?为什么要往辽东调粮?这太突然了,太让人震惊了!

“圣人,秋天的时候就往辽东调粮囤积粮草了,足够应付冬天的消耗,不用再往辽东调粮了!”

房玄龄恭声道,李二终于转过身来,沉声道。

“不够!”

啊哈?不够?杜如晦、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听了不由微微一愣,这什么情况?粮草怎么不够呢?除非,有战事!想到这里,两人不由心中一凛。

李二解释道。

“高句丽不安稳啊!李庸有商队去了高句丽,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高句丽正在动兵!”

李庸的商队去了高句丽,这倒也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也都听说过,如果是别人他们还有可能质疑一下,但是既然是李庸上报的消息,那他们倒是没有质疑,这也显出李庸地位来了,要是别人上报,说不定他们还要质疑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