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二百零九章 各有算计

皇朝夜行 第二百零九章 各有算计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郡李氏的长安豪华府邸里,聚集在一起的世家门阀和陇西贵族的代表们都不说话,他们纷纷看向意气风发的李家主,李家主他也经营盐,自然知道其中道道,思忖片刻后说道。

“诸位的盐成本四文左右,平时卖七八文,好年景卖十文,前些天十五六文都卖过,赚了不少,实不相瞒,圣人对此很是不满,希望长安的盐价降下来,但李庸的雪花盐按四文卖,所以,接下来大家统一卖三文,和李庸打价格战。”

“才三文?”

他们所有人都惊呼叫出猪声来,他们的盐可是成本都要四文,按三文卖岂不是亏本?

“怎么,不愿意?这可是圣人的意思。”

李家主脸色一冷,所有人一听是李二的意思,就都不敢吭气了,但心有不甘,李家主冷着脸继续说道。

“价格确实低了些,而且,新盐运来后也按这个价卖,直到将李庸压住,让那批盐烂在他的手里,断了他经营盐的念头,以后长安城的盐还不是在场诸位说了算,至于大家亏损,江南一带平定后必然大量缺粮,愿意同舟共济的留下细谈,不愿意的可以离开。”

说着端茶慢品,那样子是老神在在,装十三的不得了。他们知道水灾过后缺粮,粮价会暴涨,这是常识,在座个个都是人精,岂会不知道,一听可以通过贩粮找补回来,甚至血赚,顿时动心,可是他们好像忘了李庸可是有占城稻这种大产量的粮食在呢,只不过他们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被金钱遮住了双眼。

“还是李家主英明!”

“跟着李家主不愁赚不到银子。”

所有人笑吟吟的恭维,没人离开,李庸并不知道以李氏为首的长安城盐贩子准备和他打价格战,正在后院百般无聊的写着后世一些书,因为他趁现在还记得有空,就赶紧写下来,因为将来西山大学堂开始开学,他这些书可以作为指导,然后由那些有经验的工匠什么的配合修改,那西山大学堂的教材算是有了,他正写的起劲的时候,薛仁贵兴匆匆跑来了进来,行礼后说道。

“司令,老光棍让我带话,说人已经招满,一切都很顺利。”

“这么快就招满了?”

李庸有些惊讶问道。

薛仁贵也是很感慨的说道。

“司令,你是没去现场,可能不清楚,太多人了,还有很多人没报上名,询问能不能先登记,将来有机会优先考虑,老光棍都不敢答应。”

“看来,长安城内无事可做的人还有很多,这次抢了长安这么多人,京兆府该心疼很久了吧?”

李庸感慨的说了一句,这看似繁华的长安,背后到底如何谁又真的知道?他想了想说道。

“西山那个女子工坊太拥挤,全部让他们去华亭,那边都是新规划的,什么都是现成的,做好登记工作和甄别,走的时候一样要把情况都清楚的告诉他们,如果想去,那就把那边的情况告诉他们,如果不去也不要强留,但是一定要做好保密,不能让人知道他们都是去了华亭,另外让人去江南水灾一带招募一千户流民去华亭县做佃户,每户分十亩水田,只收两成租子,多余的粮食如果贩卖,必须卖给府上,当然,按当年市价收购,希望我们能帮助多点这些百姓吧。”

华亭县现在开荒出来的水田都不够人手去种,那些劳改营的海盗什么的都已经忙不过来了,这个时候可以让那些受灾的百姓来种,那可是一万亩上等水田,将来都是粮食,空着多可惜啊,薛仁贵领命之后,就匆匆离去安排。时光荏苒,两天后的中午,天空阴沉,风雨欲来,甘露殿内静悄悄,只有李二翻动奏本的声响,江南水灾,西陲异动,吐蕃战事焦灼,每一项都令他焦头烂额,莫名的,李二想起李庸和长乐大婚之日时,和他说过的一句话,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还真是劳碌命,不如李庸逍遥自在,可惜此子心思沉重,桀骜难驯,难以把控。可惜了,李二叹息一声,微微抬头,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发愣,他想不明白从何时开始,他们翁婿俩走到今天这一步,这时,黄言急匆匆的小跑进来禀告。

“圣上,李家主求见。”

“宣进来,对了,李庸承诺的海路回报可否兑现?”

李二突然问道,黄言也是愣了一下,但他反应很快,赶紧说道。

“华亭侯承诺的回报船队回来之后就立马兑现,按比例如实上交,现在船队尚未归来。”

李二颔首,不再多问,黄言也不敢多问,就急匆匆退了回去,没多久,李家主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看他红光满面,意气风发的样子,李二有些诧异地问道。

“李家主见某可是有喜报?”

“圣人慧眼如炬,明察秋毫。”

李家主拍了一记马屁,旋即恭敬作揖,正色说道。

“圣人,在下已经说服长安城所有盐商亏本贩卖,库存都拿出来,三文一斤,这两天卖出去一万石左右,长安百姓纷纷感激,吃盐问题得以缓解。”

李二一听两眼一亮,随即大喜,因为吃盐问题一旦解决,长安民心就稳了,他转念一想,李庸可是经商大才,岂会如此好对付?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长安那些产业都是李庸的,只是这些是不是秘密的秘密而已,他忍不住问道。

“李家主为朝廷办事,某心甚慰,先记一功,回头一并封赏,说说,这盐都卖给谁了?”

“自然是长安城内百姓。”

“那就好。”

李二放下心来,但又觉得不对劲,李庸的手段自己知道,不可能如此不堪一击,仔细思索,却又不知道哪儿不对劲,于是追问道。

“价格几何?”

李家主等的就是这句话,赶紧邀功说道。

“回圣人,盐运到长安每斤成本都需要五文以上,但在下谨记圣人说的让百姓吃得起盐,减轻百姓负担’的指令,劝说各大盐商支持,为此还出让了不少李氏利益,总算让他们同意亏本贩卖,每斤作价三文,比一日三餐的盐便宜一文。”

先提困难,再表功,最后给李庸背刺,这番话听得李二满怀欣喜说道。

“三文一斤,确实诚心,这份忠心某记下了,跟他们说,有机会某一定会有回报,总不能亏了大家。”

“不敢,能替圣人分忧是我等福分。”

李二越发受用,寻思着三文钱这个价格出售,李庸那边的盐肯定卖不动,还拿什么跟自己斗?他追问道。

“三文惠及百姓,是良策,能坚持多久?”

“圣人想坚持多久,我等就坚持多久,等江南水患一去,道路一通,大批海盐进长安,价格保证一样,整个长安城,不,整个京兆府十三县都能吃上最便宜的盐,我等还愿替圣上分忧,将大批粮食运去江南救济百姓。”

“好,忠心可嘉!”

李二大喜过望,看向李家主的目光多了几分欣赏,他说道。

“江南水灾过后,百废待兴,粮食是根本,你等尽早准备,等道路一通,迅速转运过去,某将来绝不吝赏赐,一个县男爵少不了你。”

无军功不封爵,这是规定,李二直接拿出爵位赏赐,虽然只是从五品上,最低爵位,但也可见对运粮去江南赈灾的重视程度,对李家主的满意,哪怕最低爵位,对李家主而言都是难以攀爬的天,他大喜的激动的浑身都在颤栗,发誓回去就办,而且一定办好,他抱拳说道。

“谢虽然恩典,在下必不辱使命。”

“去吧。”

李二满意地摆摆手,几乎同时,李庸在书房里还在写书,薛仁贵又匆匆的进来,他满脸欢喜地说道。

“司令,一切如您神机妙算,长安城的盐贩子全部统一降价,已经组织上千人轮流去不同的铺子收购,目前采购到七千余石,很快就会突破一万石。”

“才一万石,远远不够,加大收购力度。”

李庸笑道。

“明白,老光棍那边已经增加人手,三文收购,重新精加工成雪花盐,四文卖出,还能赚一文,这等好事自然是多多益善,而且,大家吃惯了雪花盐,没人再买其他盐,不过是多一文而已,都舍得,最终所有盐贩子的盐全部落入咱们手中,他们白忙乎,沦为我们的运输队。”

薛仁贵兴奋地说道。

“哈哈哈,运输队好,长安才多少利润?拉去西域和草原其他国家,利润高达十倍以上,要不是百姓不易,全拉去赚的更多。”

薛仁贵一想也对,于是笑道

“司令仁义,见不得百姓受苦,薛某受教,不过,有运输队在,咱们不差长安城这点,等江南水患一平,新盐入长安,他们为了打压,价格绝对不会涨,圣人为了维持朝廷体面,仁义之名,也不会让盐贩子涨,否则没人买他们的盐,又回到当初局面,咱们稳赢。”

“商人逐利,那些盐贩子为何跟着我这个老丈人这样玩?”

李庸有些考校的意思问道。

“对啊,亏本的买卖,为什么?”

薛仁贵反问,一脸茫然,毕竟他是职业军人,不是像高达这样脱了军装就是行政和商业人才,加上薛仁贵没经过商业资本洗礼,自然看不透迷局,李庸却心里门清,他教导式的和薛仁贵说道。

“赵郡李氏辅佐魏王去江南赈灾,魏王缺乏地方治理经验,肯定被架空,江南一带又是江南士族掌控,水灾一平,需要大量粮食。”

薛仁贵这就反应过来了,他惊疑地问道。

“司令的意思是他们会贩卖粮食去江南赚取暴利?而盐亏损贩卖只是讨好圣人,获得贩卖权?”

“总而言之,商人逐利,不可能做亏本生意,盐亏本贩卖,必须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粮食是最好的突破口。”

李庸沉声说道,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如何马上补充说道。

“汉中是粮仓之一,下个月就是收获季节,可惜啊,他们是不是忘记我们西山和华亭的占城稻了?我们的粮食多的都吃掉,卖又卖什么好价钱,现在他们是给我们赚这个钱的机会啊。”

“那到时候,他们不是要哭晕在茅坑里?”

薛仁贵坏笑的说道。

“到时候,就如现在的盐一样,再来一波收购,逼他们降价,那些粮食我们可以酿酒,酒可以赚取更大利益,还可以原价卖给帮我们做工的百姓,总之不会亏,总的意思就是不给他们涨价机会。”

薛仁贵眼睛一亮,笑了,由衷的说道。

“司令英明,我这就去安排。”

“注意保密和安全。”

“是。”

薛仁贵敬了个礼就又走了,目视薛仁贵离开,李庸看向窗外的目光多了几分冷意,轻声自语道。

“岳父,咱们的较量开始了,准备接受资本的铁拳吧。”

沉吟片刻,李庸来到前院,见新任侍卫长的正在练习马槊,浑身大汗,一杆马槊舞的虎虎生风,顿时手痒,猛地欺身上前,一个铁山靠将他撞飞出去,痛的他直抽抽,侍卫长从地上爬起来说道。

“司令,咱们不准玩赖的、”

“你的警惕性不行啊。”

李庸笑着说道。

“是属下练的太入神了,请司令责罚。”

新任的侍卫长听了有点垂头丧气,他才刚刚上任没几天呢,就出了这样的事,说白了就是丢人,而且丢到姥姥家去了。

“行了,以后注意一点就是了,我们现在在长安,不要再府中练这些,被百骑司的知道了又是麻烦事。”

“是,保证没下次。”

见李庸没有责罚自己的意思,他赶紧应是。

“席君买和张仁愿负责西域,刘仁轨本来跑高句丽一线的,但是现在倭国在搞事情,舰队又抽不开身,你敢不敢去?”

李庸笑问道,新任的侍卫长叫刘仁愿,他和刘仁轨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只是碰巧名字差不多而已,但是李庸知道刘仁愿在历史上打的百济哇哇叫的,他收罗到的名将就不好啊,这刘仁愿和历史上说的一样,浑身是胆,刘仁愿本来就太想做这个侍卫长的,可是西山营又抽不出比他合适的人,其实更加羡慕的是席君买他们,现在李庸给他这个机会,连忙拍着胸脯说道。

“为啥不敢?那边又不是没去过,地形熟,人也熟,这条商路归我了。”

“好样的,回头我会跟薛仁贵说一声,等那边的商队准备好了,你就出发。”

“行。”

刘仁愿很干脆的答应下来道,三天后,长安城被风雨笼罩,天空阴沉沉的,乌云中时有电闪雷鸣,宽大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冷清,空旷。

“驾~”一人一马飞奔而来,身后插着三面信旗,长安城内不得纵马,巡逻禁军闻声赶来,看到信旗迅速停下避让,战马脚下一个趔趄倒下,马背上的信使被甩飞出去,发出一声惊呼,重重砸落在地,翻滚两圈,哀嚎起来,有禁军军官上前问道:“兄弟,是否要紧。”

“快,送我面见圣人。”

对方虚弱地喊道,军官见信使伤的很重,不能再奔波,但信使身份重任,一咬牙,将人抱起放在马背上,牵着马急匆匆往前去,没多久,一行人来到皇城门口,有禁军内卫上前阻拦,军官上前说道。

“兄弟,是信使,快送进去。”

信使被禁军内卫接过,快速送进皇城内,被内侍引着来到甘露殿,李二此时正在批阅奏本,一听有信使过来,脸色微变,赶紧让人进来,待看到信使浑身湿漉漉的,脸色憔悴,虚弱,一口气还剩不了多少,显然没少长途奔跑,赶紧起身上前去,信使艰难地从怀里掏出一份信,晕死了过去,李二接过信,一边对黄言叮嘱道。

“快,送去御医,必须救过来。”

信使是高危职业,也是令人尊重的职业,黄言知道轻重,赶紧答应一声,招呼几名内侍将人抬走,李二见信件印泥印完好,没有打开过,赶紧拆开,取出信一目十行,很快他就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眼眸中跳动着怒火,待看完后怒不可遏,大骂。

“混账,该死的,某饶不了你们。”

大殿内留下伺候的内侍吓得噤如寒蝉不敢动,起居注却赶紧将李二的愤怒记录下来,将来都是要归档保存的。

“来人,宣杜如晦、房玄龄觐见。”

李二大吼一声,气冲冲回到御案坐下,一动不动,脸色阴沉的可怕,等了一会儿,杜如晦和房玄龄赶了过来。

“参见圣人。”

李二摆摆手示意无须多礼,寒声说道。

“契苾思力派人送来紧急军情,说前线传来消息,大量海盗接连洗劫楚州、海州、沂州三地,老人、青壮全部斩杀,妇孺、小孩全部掳走,逃往大海,十室十空,沿海城池、村镇都被大火化为灰烬,罪孽罄竹难书,问是否过去三地查看?”

“什么?”

杜如晦和房玄龄大吃一惊,旋即勃然大怒,吼道。

“倭寇欺人太甚,汝必杀之,臣建议让契苾思力分兵一路,前往三地查看,主持赈灾,楚州、海州和沂州有府兵把守,海盗能够接连拿下,需要庞大的兵力方可,可见海盗这是狗急跳墙,集中兵力一搏,得手后全身而退,遁入大海,海上勒令海上衙门封锁海面,不让这些倭国的船再出现我朝海域。”

“你的意思是,江南一带没有海盗作乱了?还有,李庸那海事衙门刚成立没多久,朝廷的水师又被海盗歼灭,这如何能封锁的了海域。”

李二几个连环追问,让杜如晦二人都有些无语,至于李庸有没有战舰,其实李二心中也有判断,但没有足够证据,不敢肯定罢了,杜如晦目光阴冷的可怕,三州被焚,不知道多少人遇害,此仇不共戴天,他冷声说道。

“倭寇知道朝廷援军出动,久战必败,必做最后一搏,但兵力不足绝对无法做到连下三州,唯有集中兵力于一役,抢完就走,到了海水,朝廷无可奈何,臣恳请大力制造海船,训练水师以备将来。”

“重建水师确有必要,某会考虑,这些海盗一旦全部远遁大海,难以追杀,江南问题解决一半,剩下就是赈灾,抚恤地方,俩位爱卿最近多操点心,最好再组织运送一批粮草过去。”

李二叮嘱道。

“遵旨。”

杜如晦,房玄龄同时郑重答应,但是他们的脑子里满是倭寇制造的杀戮和仇恨,三州之地,那可是好几万人,而今不是被杀就是被抢,沦为奴隶,妇女能够生育,假以时日,岂不是海盗越来越多?想到这儿,杜如晦再次提议道。

“圣人,海盗掳走妇孺和儿童,用不了多久人数会更多,朝廷现在无海战之力,海盗随时可能再次入侵,沿海一线将不复安宁,海船,水师势在必行,而且得尽快。”

“某会考虑,去筹备粮草吧。”

李二摆摆手,让杜如晦好房玄龄过来主要是粮草一事,军权李二不想再轻易放出去给任何人,杜如晦和房玄龄看出李二心思,他们暗自叹息一声就告辞离开。

“水师?”

李二让内侍推来舆图,目光落在靠海的楚州、海州和沂州三地,水师的重建他不是不想,只是他做不到,没钱,何况他要收回兵权是势在必行,忽然,李二想到另一个问题,他顿时遍体生寒,瞳孔一缩,一股前所未有的紧张感涌上心头,当年带着玄甲军为前锋,冲杀十万敌军大阵都不曾如此紧张过。

“海州,楚州、沂州,盐?”

李二看着三地,喃喃自语起来,不甘心地吼道。

“来人。”

马上就有人上前应诺。

“快去查一下,海州、楚州和沂州三地是否制盐之地?快去。”

内侍感受到了李二的焦虑和愤怒,赶紧答应一声,匆匆去了,李二跌坐在龙榻上,目光紧紧盯着舆图上三地,一眨不眨,整个人都在颤抖,没多久,内侍急匆匆回来。

“圣人,查到了,三州都是我朝海盐主要制造之地,剩余还有扬州。”

“混账。”

李二怒不可遏,一脚将御案踹翻,上面的奏本撒了一地,吓得大殿内众人一动不敢动,连呼吸都屏住,生怕触了霉头,但李二满是怒火,哪里还管身边人,眼睛变得赤红一片,冲到舆图旁,这个时候他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他就不是李世民了,这次就一场连环的诡计,现在海州三地被毁,十室十空,意味着盐田也会被毁掉,懂得制盐的工匠全部被杀,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海盐制造出来,剩余扬州一地连江南都满足不了,不可能有剩余,长安怎么办?没了盐那可是会出大乱,天下盐不过三种,海盐,青盐和岩盐,也叫井盐,海盐没了,岩盐仅供西南一带,剩余青盐在陇右一带,产量同样有限,自己不足,同样无力支援长安,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朝廷那十万石岩盐如果还在手,多少能缓解一下,现在全没了,就连长安盐商库存也在自己授意下卖空,民间百姓家中多少有点,能熬一段时间,但其他人呢?时间一长呢?

“李庸?”

一个名字在脑海中闪过,李二顿时神情一松,李庸手上还有不少盐,只要拿来,就能缓解一下,很快,李二脸色一僵,想到两人目前关系算是比较紧张,他一个个念头闪过之后。

“败了,某还是败了,论济民之道,某居然不如一个不及冠的臭小子!”

这一刻,李二喃喃自语,脸上满是羞愧、苦恼和无奈,李二想到都是自己的猜忌心造成的,错在自身,但他不后悔,因为他是皇帝,皇帝怎么可以错,就算错了也是自己的错,所以有些事他必须做,要怪只怪对方太优秀。

“盐,必须拿到手!”

一个念头涌现,很快变得坚定起来,现在撕破脸对自己不利,不可取,那就买,那批高价,朝廷不能乱,民心更不能乱。

“来人!”

黄言赶紧答应。

“你亲自去一趟,问问李庸手上的盐什么条件能卖给朝廷。”

“啊?遵旨。”

黄言有些懵,但不敢多问,急匆匆去了,大半个时辰后,黄言来到李庸的宅子,他被人带到李庸的书房,李庸在书房接见了他,毕竟黄言和他,长乐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他也对黄言如同长辈一样看待,李庸一边给黄言斟茶一边笑问道。

“黄公公难得来一趟,这虽然是今年的春茶,但味道不错。”

黄言看着李庸,然后看了看四周,确定没别人后低声说道。

“现在那有这功夫喝茶,你我不算外人,朝廷刚接到紧急军情,海州、楚州和沂州三地遭到海岛接连洗劫,城池被焚,老人被杀,妇孺儿童掳走,十室十空,我是奉圣人口谕来的,问你什么条件能将手上的盐卖给朝廷,圣人要服软了。”

“嗯?这是烧光,抢光,杀光啊”

李庸听了一怔,旋即脸色变得铁青一片,眼眸中跳动着无尽怒火,也明白李二为什么想买自己手上这批盐了,三州是产盐重镇,而今被毁,短时间内无海盐进来,长安要乱,忍不住追问道。

“海盗呢?”

“远遁大海深处。”

“我明白了。”

李庸懂了,看着窗外沉思不语,目光冷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