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皇朝夜行 > 第二百章 食盐问题

皇朝夜行 第二百章 食盐问题

作者:南极稻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后,阳光明媚,徐风拂面,李庸闲庭信步地走在华亭县的林荫小道上,欣赏着蒸蒸日上的华亭县,有了海路之后,华亭县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民生得到大幅度改善。

“侯爷好。”

“侯爷吃了吗?”

“侯爷上门来坐坐吧。”

华亭县的百姓看到李庸过来,纷纷热情地喊道。

“该上工了,大家都忙自己的去吧,别管我,我就随便走走。”

李庸笑道,面带笑容,让人如沐春风,不知不觉来到华亭小学附近。

“人之初,性本善……”

郎朗的读书声在书院里响起,充满朝气,希望,这是李庸编写的三字经,他刚到大门口,一名请来授课的先生出来,对方也认出李庸,赶紧行礼。

“见过侯爷。”

“先生有礼了。”

李庸还礼,对方感激地再次回礼一边说道。

“侯爷编写的三字非常适合孩童开蒙,侯爷真是经天纬地大才,在下也心悦诚服。”

“三字经为孩子们多认识字,得到启蒙也是好的。”

李庸客套一句,对方却一脸恭敬说道。

“侯爷谦虚了。”

李庸点了点头,其实李庸的人才大计还在起步阶段,他就是为大唐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就得从娃娃抓起。

“侯爷。”

一个急切的声音传来,李庸扭头一看是高达,神色匆匆,面容担忧,他知道出事了,于是迎了上去,示意到一边没人的地方后低声问道。

“大早上跑过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高达点头回答道。

“侯爷,今早负责给商城供货的商队说江南水灾,道路难行,加上闹匪患,海盐无法运进来,就连齐州也受到牵连,几处制盐的地方遭受攻击,用不了多久我们这里恐怕无盐可用,会出大乱子。”

经历过战乱的高达太清楚食盐的重要性,那可是必需品,和粮食一样,一旦紧缺,肯定生乱,贞观年间是不缺盐的,盐也还没收入官营,民间自采自销,产量巨大,价格便宜,没人会囤积,可一旦紧缺的消息传开,必然哄抢,会出大事,李庸脸色一沉,低声说道。

“这是要制造大乱啊。”

“可不是嘛,我朝虽然有海盐和井盐两种,但井盐产量有限,主要靠海盐,齐州和江南又是产盐地,一旦没了供应,会出大事。”

高达提醒道。

“暂时封锁消息,想办法大量收购盐,推出限购,每户只能购买少量,具体你根据货量确定,价格不能涨,必须维持原价,哪怕亏损。”

高达脸色大变。

“这可不是一点银子,亏起来会很多。”

“别担心,我来想办法,朝廷也不会坐视不管,另外,江南水灾,我们接下来也会缺盐,趁着危险还没爆发多囤积一些,将来原价推出,稳住局面,华亭不能乱。”

李庸叮嘱说道。

“这可不是小钱。”

高达再次提醒道。

“照做吧。”

李庸语气坚定,高达犹豫了一下,想到虽然亏损巨大,但能捞取名声,也算不错,答应一声,匆匆离开,李庸也匆匆离开,没多久,李庸回到院子,一个人在书房静坐沉思,江南水灾的发生,朝廷怎么做可以不管,甚至长安城百姓也可以不管,但华亭县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大好局面,他不能不管,这里可是好几千户人家,家里没盐,谁能安心工作?没有人安心做事,影响就太大了。

“该怎么做?”

李庸指头轻叩桌面,暗自思忖,他是理科生,但是是物理不是化学,他不会制作海盐,要不然他早就在这边搞海盐场了,其他的海盐都掌控在江南士族手上,他已经收拾过他们一会,不能老薅他们的羊毛,物极必反他还是懂的,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李庸想起曾经有个蜀商曾赠送过一个盐矿给郑丽婉,一直没动,于是他顿时有了主意,推开门,对守护在附近的一名卫兵说道。

“去跑一趟海事衙门,让三夫人回来一趟。”

“是。”

卫兵行了个军礼之后,就匆匆去了。

李庸返回书房,仔细回忆盐矿开采和提炼技术,盐矿挖出来的都是岩盐,杂质非常多,有毒,想要做成食用盐必须熬煮、清洗、过滤等工艺,想明白后拿起笔将工艺记录下来,很快,郑丽婉就急匆匆回来了,她还没开口说话,李庸就示意她坐下说话,然后给她倒了杯茶随即说道。

“丽婉,食盐问题你也知道了吧?”

“嗯,知道了。”

余贤说道,并不掩饰心中的担忧。

“放心吧,事情我有些眉目了。”

李庸的话让郑丽婉心里一颤。

“郎君有什么办法了吗?”

李庸等的就是这句话,盐矿开采需要人长期驻守,这个人必须有勇有谋,还得可靠,可信,武将方面他不担心,他让郑丽婉回来主要是想和她一起去看看那座盐矿,虽说这盐矿是他们夫妻俩的,但毕竟是人家送给郑丽婉的,他要征求郑丽婉的同意,李庸笑着说道。

“嗯,还记得别人送你那座盐矿吗?我打算和你一起去看看,说不定有解决的方法。”

郑丽婉当然愿意了,翌日,天蒙蒙亮,一支车队悄然驶出华亭县,顺着官道西去,没有惊动任何人,行踪也被李庸要求封口,没人知道李庸离开华亭县。李庸的车队滚滚而去,日夜赶路,十来天后,一行风尘仆仆来到南洋,在情报局租赁的山庄住下,在山庄休整两天,队伍恢复元气后继续赶路,原本李庸想走水路的,但是为了和郑丽婉做个蜜月旅行,所以走的陆路,他们走南郑、汉中,抵达勉县,勉县不大,确实交通要塞,往北可以走祁山道抵达天水,南下可以走金牛道,途经后世的广元、剑门、梓潼、绵阳抵达成都,唐朝叫益州,那蜀商赠送的盐矿在广元,距离成都近千公里,路途难行,开采成本巨大,虽然面积较大,矿含量高,但对于他而言有些鸡肋,所以当初毫不犹豫的赠送给了郑丽婉,他没想到郑丽婉的丈夫可是有大唐最多船的一人。广元距离勉县走官道也就两百公里左右,中间还有个宁强县,沿途官道勉强可通行车辆,行走难度不大,几天后的黄昏,车队来到广元,唐朝叫利州,是座中等城池,住着几万户,因为官道的缘故,城池看上去还算繁华,队伍入城后并没有引起轰动,同样规模车队大家早就见多不怪,李庸一行在情报局安排的宅子住下,随便吃了点东西就各自睡去,第二天一早,李庸起来吃早饭,刚坐下余贤就匆匆过来。

“侯爷,打听清楚了,利州都督姓武,叫武士彟,是四夫人的父亲。”

“哦?”

李庸听了脸色一变,李庸还真不知道自己的四老婆的父亲在利州做都督,真是村村丈母娘啊,现在是动不动遇到老丈人,虽然武曌她们已经和武家脱离了关系,但是这血缘关系那么容易说断就断啊,他想了想说道。

“这次我们是以私人身份出行,就不要惊动官衙,吃完早饭后你去找一下宋老爷子家族在利州的据点,他们生意这么大,又经常跑这条线,利州肯定有据点。”

“明白。”

余贤点头答应。

两人囫囵吃了点东西,李庸回房和郑丽婉等消息,没多久余贤领着一名中年男子进来,对方已经知道要见谁,进门就躬身行礼道:“草民宋力,宋家派驻利州掌柜见过侯爷、夫人。”

“宋掌柜有礼,本官这次过来是想看看盐矿。”

“盐矿一事宋老叮嘱过,已经赠送于夫人,之前由草民管理,侯爷有什么要问尽管说,草民知无不言。”

“妾身的东西都是侯爷给的,所以以后什么我的他的这话不要再说。”

郑丽婉直接更正宋力的话,宋力也是个会来事的人,连忙答道。

“是。”

李庸瞥了眼郑丽婉,可是他这个老婆没理他,只是悠闲喝着茶,意思就是你们男人说事,我女人不插嘴。

“说说最近情况吧。”

宋力不敢怠慢,组织好语言认真回答道。

“回侯爷,盐矿赠送出去后家族不再开采,已经荒废许久,据说有当地百姓晚上偷偷溜进去开采,草民派人蹲守过一段时间,但未果,报官缉查一段时间也没查到线索,报与家族,家族让草民派人长期驻扎,确保不被人偷盗,至今还在。”

“有劳了。”

李庸客气一句。

“不敢,既然赠送于侯爷,理当看护好,万一被毁,侯爷来接收时家族没脸交差,而今侯爷过来,不如去衙门办理移交、变更如何?”

“正有此意,余贤,跟着去办理一下相关手续,办妥后一起上山去看看,宋掌柜可有时间?”

李庸不动声色地问道。

“有,能给侯爷带路是草民的荣幸。”

宋掌柜赶紧说道,李庸摆摆手,余贤就和宋掌柜离开,直奔衙门办理手续,手续不难,只是变更一下,换一张地契,新地契改成侯爷府的名字,旧地契作废,县衙备份,以便将来查验,办理好手续,余贤和宋掌柜回到客栈,李庸留下车队,带上五十名海军陆战队队员随行,郑丽婉不想去,就待在宅子里,李庸的卫队就留下保护她,李庸他们出城后沿着官道南下,骑马走了半个时辰左右,前面出现一条小路,下路通往山谷方向,山谷树林茂密,地上满是车轮留下的痕迹,显然以往没少开采,队伍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前面豁然开阔,是一片山坡,杂草丛生,没有一棵大树,视野良好,一阵山风出来,凉爽无比,山坡往前百米左右是个巨大的坑,坑旁边搭建一座棚子,有四人迎上来,警惕地盯着大家,宋力担心误会,赶紧快步上去说道。

“是我。”

“掌柜好。”

四人赶紧行礼。

“从今天开始,你们不用继续守在这儿了,回去另有安排。”

“谢掌柜。”

四人大喜,守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山早就厌烦了,宋力摆摆手示意退到一边,转身看向李庸说道。

“侯爷,盐矿就在这个天坑下面,开采难度较大,但含量可不低,而且杂质少。”

李庸来到坑边观察,深三十几米,有绳梯可以下去,麻绳和木头捆绑而成,固定在石壁上,看着并不安全,于是问道。

“宋掌柜,以往你们是如何开采?”

“回侯爷问,以往都是人下去开采,里面岩洞很大,还有一条地下河,人在下面直接开采,炼化后一筐筐背上来,吃住都在里面。”

没有机械,纯粹原始开采,人工背,而且走绳梯,一旦下雨,很容易滑下去,三十米足够摔死人,李庸看看绳梯下面满是坚硬的石头,也不知道摔死过人没有,没好问出口,寻思起开采办法来,原始的开采方式肯定不能用,长久开采,必须一步到位,沉吟片刻,李庸看向宋掌柜说道。

“宋掌柜,本官需要在附近搭建最少十间茅草屋,两天内完成,费用不是问题,可能完成?”

“利州不缺工匠,一天一夜就能办好,要的这么急,工钱确实高些,但也不用太高,比平时多两成足矣,平时工匠一天十文,给十二文即可,需要一百个工,一千二百文即可,至于材料,现场不缺黏土、杂草和木头。”

宋掌柜算是利州的地头蛇,对商业上的事门清,李庸很清楚想要马儿跑,就得给足草料,于是笑着说道。

“本官给你三贯银子,你怎么做不管,一天一夜后本官要看到十间茅草房。”

“没问题,保证完成。”

宋掌柜一听还有利润,满口答应。

“另外,帮我安排三百人三个月所需粮食、盐油酱醋等生活物资也给本官按市价拉来,再将当初开采的工人叫来,事成后本官给你十贯赏银。”

“谢侯爷赏赐,草民这就去办,粮食好办,商号就有,开采工人也不缺,两个时辰内全部到位。”

宋管家信誓旦旦地说道,别说给赏银,没赏银也得办,不然家族那边没法交代,何况十贯赏银顶的上自己干半年,见李庸没别的交代后带着四名负责看守的人匆匆去了。

“大人,咱们做点什么?”

余贤问道。

“留下一队护卫,另外四队各寻一个方向,给我扫清附近五十里内一切猛兽,以防猛兽夜间出来伤人,肉食带回来加餐,另外通知我们的工匠过来。”

“遵令。”

余贤行了个军礼,然后迅速去安排,海军陆战队可是西山营仅次于幽灵特战队的精锐中的精锐,这种猎杀猛兽之事,手上有活,心中有胆,一听打猎就两眼一亮,纷纷离开,余贤不明所以,有些诧异大家表现,要是他知道这帮家伙在基地憋坏了想发泄就不这么想了,李庸也管不了那么多,绕着大坑观察地形,一边盘算开采方案,他心里想着,绳梯背肯定不行,太危险,必须想别的办法。中午的阳光有些闷热,李庸观察一圈大坑地形,顺着绳梯爬下去,顿时感觉阴凉许多,继续观察,目光渐渐落在一处陡峭的石壁上,这片石壁光滑,没什么突起物阻挡,高处地面十米左右有个较大的石台,平台看上去很平整,这个地形让李庸眼睛一亮,有了主意,顺着洞穴往里走去,余贤担心李庸有危险,带着一队人跟了上去,走在前面开路,抽出腰间的黑刀在手,洞穴天然而出,高大,宽敞,阴凉,有水声哗哗作响,大家往前走了一段距离,一条不大的地下河出现在眼前,有水就能生活,他们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距离,一个更大的洞厅出现在眼前,四周满是垒砌的土灶,密密麻麻,还有熄灭许久的灰烬,干燥的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木柴,看着像是有人在这儿煮过盐,再往前出现三个岔洞,挑选一个进去查看,果然是盐矿,有的粉色,有的褐红色,有的白色,都呈颗粒状,李庸仔细查看,确认无误后心中大喜,又去另外两个矿洞看看,情况一样,从矿洞出来,李庸在灰烬里翻出一根木炭,随身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看着外面坑洞地形沉吟片刻,绘制起来,余贤过来一看在绘图,看不太懂,他就不去没打扰,他带海军陆战队的队员小心戒备四周,没多久,一份图纸绘制成功,李庸仔细推敲解构受力,确保万无一失,然后开始给余贤讲解炼制食盐的办法,将来余贤需要留下,不懂工艺不行,工艺并不复杂,余贤也聪明,学问不差,一听就懂,本来余贤他是不想接这个任务的,可是刘仁轨直接耍官威,大象压死蟹,所以余贤不得不来,余贤也是李庸的首选。又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嘈杂声,宋掌柜带着人过来了,见李庸等人在洞穴,打了招呼后示意大家顺着绳梯下去,下去时没人帮忙背点东西,人不少,只有一条绳梯,下来速度不快,宋力担心李庸久等,率先下来后拱手说道。

“侯爷怎么下来了?,人和粮食都到齐,请验收。”

“让工匠先过来。”

李庸没有搭理他,而是让自己带来的工匠先过来,宋掌柜不明所以,但聪明的没多问,等了一会儿,十名华亭县带来的工匠下来,围拢在李庸跟前,眼中满是激动,他们得到通知和侯爷一起西去办事的时候,个个都兴奋的睡不着觉,李庸在他们华亭县所有人眼中就是活菩萨的存在,李庸看到他们激动的目光,心中有些无奈,他和气地笑说道。

“诸位,你们是老工匠了,别的我不多说了。”

李庸也没必要多说什么,因为都是华亭的老工匠了,他示意他们跟上,来到之前看好的石壁前停下,指着石壁中间那平台说道。

“诸位,我需要在下面搭建一个三角形木架子方便直接上石壁上那个平台,高三丈有余,与平台平齐即可,宽一丈,长七丈左右,做好防滑。”

说着,李庸拿出画好的一份图纸给他们看,都是经验丰富的木匠,这种简单图纸一看就懂,长七丈就是二十一米,木架坡度被拉长,人走上去不费力,能轻松到达石台,他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李庸知道这个工程不小,需要时间,而且没上石台查看,后面的不着急,看向宋力继续说道。

“那些开采的工人先别急着开工,帮忙去砍树,具体尺寸大家确定吧。”

说他着看向工匠,十名工匠点头,围在一起商议,木架子将来要给人同行,需要很强的承受力,一般木头没用,大小也有讲究,大家商议一番,确定了树种和尺寸后告知宋掌柜,宋掌柜迅速找来几名代表,将要求传达下去,所有人一听要砍树,都无所谓,反正挖矿也是干苦力,干啥不是干?这时,正好一队海军陆战队队员过来,抬着三头野猪,每一头都有三四百斤重,长长的獠牙看着吓人,都吓了一跳,野猪发起狂来可是连人都吃,三头野猪已经死透,找了个不太陡的地方滚落下来,李庸上去一看,好东西,正好拉拢民心,当场喊道。

“诸位,多砍点树过来,枝桠也带过来将来当柴火烧,今晚肉管够。”

“真的给我们吃吗?”

有人忍不住喊道,所有人都看向李庸,目光热切,那可是肉啊,一年都难得吃一回,都忘了什么滋味,莫名紧张起来,生怕不答应,李庸理解这些人的心情,笑着说道。

“三头全炖上,我说话算数。”

“好!”

“大人威武!”

“侯爷高义!”

众人欢呼起来,兴致高涨,抄起家伙进山砍树去了,工匠们也跑去砍捆扎用的藤蔓,虽然卯榫解构就够坚固,但捆绑一下更结实,雇主工钱给的足,还给肉,把大家当人,大家没脸偷奸耍滑,负责做饭的是海军陆战队的,李庸让他带着些会做饭的队员去地下河附近寻个地方做临时厨房,再让那些几个工匠下来帮忙,在地下河下游修建两个茅厕,一男一女,排泄物可以直接冲走,那么多人聚集在洞穴,卫生必须搞好,以防万一,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半个时辰左右,无数人抬着木头返回,直接从上面丢在坑底,他们闻到洞穴里飘出的炖肉香味,兴匆匆地跑去继续砍伐,又半个时辰后,肉炖烂,还烙了一大框饼干,大家吃的满嘴流油,大呼过瘾,对李庸多了些亲近和信任,吃饱喝足,一半人继续去砍伐,剩余一半留下给工匠打下手,剔树皮,砍树枝,按尺寸锯断等等,忙的热火朝天,工匠则加工木头,开始搭建架子,华亭县的老工匠们经过学习,搭建的解构完全符合力学,而且稳固、结实,李庸彻底放心了,在旁边观察,时不时指导一下,让架子更好,人多力量大,又不是什么精细活,天黑前架子搭建好,李庸顺着架子来到石壁那处平台,一番观察,选择一处结实的位置,在地上画了四个圆圈,让人回头按线圈凿孔,深挖下去,之后,李庸将工匠召集在一起,拿出图纸讲解,绳梯不能用,李庸决定在石台上打架脚手架,用四根大树为桩,打入石台下面两米左右,起到稳固作用,高出石台十米,中间石壁上打孔,安插木头和脚手架连接,起到加固作用,脚手架两侧也用大树支撑,三角定位,起到稳固作用,脚手架顶端装滑落,用硬木做,回头用绳索拉,通过杠杆原理将食盐运上去。

石台本就高出坑底十米,脚手架十米,总高度二十米,但大坑高度三十米左右,还差十米,李庸打算在大坑地面安装一个轱辘,类似于深水井打水,用粗大的麻绳将东西拉上去,脚手架顶端挖个藏人的地方,往上吊食盐时人藏在里面不用担心绳索断裂,东西砸下来伤到人,设计并不复杂,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们简直就是一点就透,至于一些细节问题,李庸也一一讲解,此时他们谁也没发现大坑地面负责采伐树木的人群中多了几个陌生人,正警惕地观察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