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原始迷踪 > 第二卷 玩转部落 第281章 试航

原始迷踪 第二卷 玩转部落 第281章 试航

作者:青云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3: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云因为对草药治病这方面有兴趣,他就一直在研究此类草药。他通过和丁奇的接触探讨及学习,了解到不少草药知识,并对草药的性状进行记录。自从他来到部落,汉字数学学习方面,他是最积极的一个人。

只有犀牛一个人暂时没有研究或者负责的事情,平时都是跟着长老组他们一起活动。

丁奇召他们过来,一是为了了解他们负责的事项进度,帮助他们梳理一下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或者研究方向。博闻广记的丁奇能给大家最全面的指导。

坐在树阴下的凳子上,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内容讲出来,其他人有做补充。

讲到最后,犀牛就有点坐不住了。其他人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或研究成果,可唯独自己没有成绩,还感觉有些无所事事的样子,这让他有些无地自容。

丁奇知道他的想法,所以很是自在的就把一项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日月观测及农历的制定,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制定。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搞天文观测的天文学家!

这项工作有一个优势,就是丁奇能够大概估算出目前的月份,这从他的机械手表上能够进行粗略判断。但这是阳历,还需要进行仔细的辨别。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可犀牛却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项工作。

丁奇倒不会只让他一个人做这件事。一是让他从部落中的孩子里挑选一两个聪明的孩子,给他打下手,二是让他和邑进行交流结合,因为农历和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其实他们六个人的工作都安排有学徒或者说学生跟他们学习,这涉及到传承的问题。一个部落如果想长久发展下去,传承非常重要,包括血脉、语言、知识、文化、财富、技术等等方面的传承。

说到传承,丁奇感到有一项工作迫在眉睫,那就是造纸。这可是一项重要的活计,涉及到部落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是部落传承的载体。往大了说是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传承,往小了说大家上厕所都需要它。

丁奇现在可是受够了用竹片和木棍来擦屁股,虽说已经适应了这种方式,自己小时候甚至还用土坷垃擦屁股。可现在有机会实现不再用竹片等外物来解决擦屁股的问题,那就刻不容缓,尽快搞定,哪怕就是一个糙纸也好啊!

谁又能理解丁奇的苦呢?

工作已安排好,但没有工具不行,道理还要讲清楚。

用于测量时间与太阳长度的工具,中国古代分别叫做日晷和圭表。日晷为一石制圆盘状物体,圆中心树立一细金属立杆,圆盘上面按照钟表的格式平均分成12格,每一格对应两小时。利用太阳照射金属立杆在圆盘上的投影,来判断时间。

圭表则更简单,利用一立杆在正午时分在地上的投影长度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投影最长的那一天是冬至,最短的那一天是夏至,将这两个时间节点之间进行十二等分,分成二十四份,就是二十四节气。利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种植和收获。

万事开头难,就怕肯登攀,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BUG般的存在:丁奇。他能将前期摸索的阶段省去,直接进入观察或研究阶段,至于观察或研究阶段的细节,那就需要负责这件事的人来具体研究确定,原理讲通即可。

上面两样用于观测太阳的物事,必须有一个确定正南正北的工具来辅助,那就是指南

针。这个东西,在丁奇的背包里就有一个,可以帮助犀牛来确定方向。

接着丁奇安排白石两人去打磨雕刻一块圆盘,一定要正圆。为此,丁奇现场给他制作了一个圆规供他俩来画圆,而这个圆规也被在现场的荆给学了去。确定圆心之后,再利用荆的那个木工钻在圆心处打孔,插入一根铜针。铜针长度和圆盘尺寸由犀牛和他们商量,丁奇不管。

并且,丁奇准备制作的这个日晷是水平式,还做不到那种对准北天极、南天极呈南高北低的日晷。

随后又给荆安排制作圭表的事儿。圭表简单,但活儿要求细致。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用金属来制作,如用青铜来制作一个长方形平板状的圭,用青铜针来作表。如果技术还达不到,那就制作一个石台状的圭表,只要不让人能轻易挪动就行。不让人挪动,就是怕方向不准,影响观测结果。

前期为了让犀牛他们了解观测的原理,制作一个木头的即可,回来慢慢制作,这事儿可是急不来的,算是给老头儿找件事做。

这些事儿解决后,又带人去查看大豆和蜀黍的长势。令人欣喜的是,大豆和蜀黍已经发芽,顶起了一个小芽包,露出地面。丁奇很高兴,内心非常充足,甚至还有一种期待在里面,这可能就是农民种植庄稼期待丰收的心情吧!

丁奇仔细给奔他们讲解大豆和蜀黍发芽的样子,让他们和普通的野草区分开来,免得除草的时候将庄稼给一起除了。

辣椒苗长得很棒,早已挺直了腰杆儿,一畦一畦,看着就喜人。这可是母本啊,以后多少辣椒追本溯源,那宁城就是源头。

这里再次讲一下中国辣椒的发源。通常意义上,是明朝时期从海外过来的。但到近代,科学家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发现野生型极辣的小米椒,在湖北的神农架地区发现了野生的黄辣椒,从这里都可以佐证中国也是辣椒的发源地。

水稻苗的长势也不错,三天后就应该可以插秧。至于鸡头米、芡实和菱角等,只能看种子自己发芽生长情况了。

第二天,丁奇带领一众学习耕作的人,包括奔和邑,来到水田那里。由于没有合适的水田犁铧,所以丁奇就安排了二十个人过来,光着脚下田,用脚来翻地。就像浑水摸鱼一样,将田地里的泥浆整个搅起,越浑越好,达到充分翻地的目的。

待泥浆完全沉静下来后,将水田中多余的水排出,就可以插秧。

第三天后,丁奇再带着他们来到水田那里。先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带着湿泥将秧苗从苗圃里挖出来,再送到水田里,隔一段距离放一些秧苗。

秧苗备好,马上进行插秧。

说实话,丁奇本人还真没有插过秧,他在影视或网络资料里看到过,说插进去之后要将根部往上稍提一下,这样方能提升秧苗的成活率。至于其他的,就是那不清楚了,需要他的部落成员们慢慢摸索。

当然,水稻种植和其他作物种植一样,加大通风和采光面积,作物一般都能长势很好。所以,丁奇在插秧时,就采用宽行窄株的方式。

做过示范,带来的人每一个都上来试了试,将秧苗插到泥土中。丁奇都要观看每个人的插秧方式,尽量保证秧苗成活。秧苗宝贵啊,丁奇可是计算过,他之前撒进去的稻谷,发芽率可是连60%都没有达到,以至于现在采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后,也没有种

满一亩地。

不过丁奇也不着急,只要这批水稻能够存活下来,进行人工育种,水稻的性状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邑在这方面可是要开始研究,甚至将花椒种植放在一边了。所以,他会不会是杂交水稻之父不知道,但肯定是要开水稻人工种植之先河。

虽说白泽那里有大量野生水稻,但历史是由胜利者撰写的,不是吗?

插秧之后,丁奇做出下一步部落工作安排,这些事项安排过之后,丁奇就要准备开始前往野马谷进行探索。

第一件事,安排壮带领两个班的战士前往他原来的部落,试着将他们那个部落招降。同时从那个食人部落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进行探索,宣传丁部落和宁城的富足,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部落。他的职责和哞一样,就是宣传和交流。

新奴训练的事情交给熊来负责。

壮走后,部落的战士总共只余下四个班的战士。如果丁奇再带走两个班的战士,那就只余下两个班的战士负责部落巡逻和防御。为此,丁奇从熊那个排中抽调十五个人,任这群奴们的班长,又从青鸟他们那几个部落中挑选一部分人加入,使得整个新编的奴兵营人数达到200人,每个班的人数达到13人左右。仓暂代营长之职(非军衔,他还是连长),由熊进行训练和管理,几位排长职位不变,等部落军队人数提高之后再进行整合。

仓知道,自己是连长,可部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是丁奇头领,所有人都宣誓效忠于丁奇头领。

当然,奴兵营只是一个称呼,丁部落善待奴的事迹,他们这群人可是早就听说了。只要能熬过一年时间,就能成为真正的丁部落人。

雄鹿作为丁城城主,负责整个部落日常事务,奔在旁协助,统筹规划部落农事、防御。长老团、医巫团各司其责,配合雄鹿,加强自身所属氏族管理及氏族工具使用和分配。现在就像大锅饭时期,统一出工,统一回城,工具上交,统一登记分配。

马上就到雨季,这一段时间也降过几次雨,雨水比较大,持续时间却比较短,影响不大。可如果到雨季,那就有可能形成洪水,部落可是需要重点关注。

鱼皮棚那里,已经交待给奔,由他来收获白菜籽和葱籽,晒干后保管好。

羊角负责煮羊毛的事情,早已进入尾声。六七十头羊,从剪羊毛、煮羊毛到纺毛线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巧儿都加入纺线这项神奇的工作中来,投入不少精力。

羊角在听头领说还要加大羊群的规模时,直接晕了过去。为啥?累啊,又臭又累,煮羊毛那可是一项受罪的活儿。还好,丁奇答应他,等织成毛衣之后,第一件就奖励给他,总算让他有勇气去面对煮羊毛。

荆那边造船的事儿进展不错,又新造了一个模型,并用骨胶进行黏结,效果杠杠的。放在湖里试了试,有些漏水,不过影响不大,可以将水排出去。

丁奇自己坐在船上进行试航,感受了一下原始时期第一艘船漂在水面上的感觉。

爽!

轻轻挥动双桨,木船慢慢划离湖岸,在湖水中飘荡。而赶过来凑热闹的白鲟,则围着木船游来游去,显然对丁奇能在水中和它一样“游”表示极度的兴奋。它不时跃出水面,激起大片的水花,却把丁奇吓得不行,总担心拍过来的水浪会把这个小木船打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