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七十九章以物换物

大唐攻略指南 第七十九章以物换物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恪提醒道:“你送完第一本人家就会想要第二本,读书识字了,要不要学算学?君子六艺一样是不是一样来一本?

后面还有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一大堆你总不能都送吧?”

李世民皱眉思考,李恪接着说到:“其实我有一个办法,您可以补贴购买。”

李世民疑惑:“补贴购买是什么意思?”

李恪想给李世民普及一下医保的概念:“父皇您想,这是您的惠及万民的大事,要让所有百姓都感受到您的伟大,但又不想有人钻空子浪费了您的一片苦心。

您完全可以从我这里补贴,例如我这里一本书的出厂价是八十文,到百姓手里可能就要一百五十文到二百文之间。

您要是每本书补贴五十文,我这出厂价就变成了三十文,百姓买的时候不就能以一百文到一百五十文之间买到,甚至可能更低。

这样需要的百姓确确实实的省了钱,用不到的可以不买,想占便宜的因为还要付钱就会收了心思。我也不至于亏本导致这个行动不能长期持续。

不仅现在的一本蒙学读物,甚至后面的四书五经还有经史子集,只要您觉得对大唐有益的都可以适当给与补贴。

那些读书人因为您的补贴自然心中念着您的好,将来考取功名自然为大唐出力。

这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您要是担心工厂欺骗,还可以派人监视,确保生产和销售的数量不至于造假。”

李世民听完之后不禁眼睛一亮,接着思考:“可要是有奸商哄抬价格,把朕的苦心收进自己的口袋呢?”

李恪摇头:“那是因为书少,要是一次印刷几十万册,每个现成都有几家乃至十几家的书店能买到,自然不用担心有人囤积居奇。

而且我们可以在书本上做上标记,父皇还可以把这事昭告天下,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有这个标记的书都是皇上仁德的体现,要比普通书籍便宜五十文。

要是有书上没有按照这个低于市价的价格出售,可以去官府告发,您可以十倍甚至百倍的罚款,书商自然就不敢这么做了。”

李世民问道:“那你印书的数量有没有保障?”

李恪自信的说道:“父皇放心就是,几十几百万册的书籍印刷起来非常简单,只要纸张供应充足书就不会缺。”

李世民这才想起:“听说你还自己弄了造纸坊?纸张的价格也能降下来?”

李恪点头:“现在还在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成功纸张的价格还能降低一半以上,到时候书籍的价格能控制在六十文以内,量大更低!”

李世民站在那里想着:“钱朕不会给你,但是你不是知道很多矿么,你选一个朕把那里赐给你,你自己开矿挣钱然后用来节约印书成本如何?”

李恪眉头一挑:“那我要登州那边的金矿。”

李世民有点不舍得:“朕觉得平州附近的煤铁矿就不错,不如……”

李恪摇头:“不要,那里又没有啥人,开发起来麻烦,而且卖给谁?您到时候打仗了才用得上,打完了就用不着了。”

李世民问道:“那南诏附近的铜矿?”

李恪也不愿意:“山高路远,开采困难,我不要。”

李世民皱眉问道:“要不然你自己选一个没有指出来的。”

没有指出来的,李恪仔细想了一下,真没兴趣啊!这玩意你得开采出来才值钱。

宇宙里资源多的是,你现在把宇宙封给李恪,那也得有开发宇宙的本事才行。

李恪想了半天说到:“要不然父皇给我划点土地吧,我要松江附近的土地,父皇多给我划一点,我给您抵印书的费用。”

李世民奇怪:“要那里的土地干嘛?那里有矿?”

李恪摇头:“那倒是没有,不过那里可以造船嘛,我要在那里建一个大大的造船厂,造能航海的大海船!”

李世民点头说到:“朕让人把那边未封的土地册拿来你只管选就是。”

不一会太监呈送来图册,这个时代松江还没有跟长江汇合而是单独入海,因为沿海经常受海潮袭击,这边还属于偏远贫困地区。

当然只是相对于富裕的苏州附近来说算贫穷而已,而且随着长江带来的泥沙土地一直在往外扩张。

李恪也不客气直接在两岸划了大片的土地。

李世民看着嘴角直抽:“你这比起加一千户的食邑还多了很多倍!”

李恪直接开出了自己的底线:“以后凡事您钦点的书籍价格都比市价便宜五十文,当然总数不能超过一百本。”

李世民计算了一下,一本书按照一万贯,一年也能节省百万贯的开支这些土地支出还是划算的。

而对于李恪来说,报价肯定不是成本价,便宜五十文只不过是利润微薄而已,要是等造纸搞定了,一本书赚个十几文还是没啥问题的。

这些书不挣钱,但是量大,还能带动其他书的销量,其他书能挣钱,等于是拿这些书做广告了。

回去之后李恪开始进行大规模印书的准备,扩大印书作坊的规模。

李恪打算弄一个编辑部为自己出月刊做准备。

一开始李恪是想出报纸的,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还有信息收集的难度,出报纸的意义并不大。

而且李恪手里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现在李恪不受文人待见,想招人都不容易。

不如干脆出一本月刊,以后手里的人才多了,在改为半月刊,旬刊最后等自己的报社遍及大唐之后就能真正的出报纸了。

而且报纸这玩意传递消息总不能快马加鞭吧?是不是建立一套信鸽传讯系统?

信鸽传讯可是个麻烦的事情,花费的代价并不小,信鸽有一个恋家的特点,一旦它把一个地方当成家,即使被带到几千里之外,只要放手它还是能够准确的回家。

并不是你扔出去告诉他找谁找谁它就能认人一样飞到那里。

所以这信鸽要养,然后还要不断的携带运输经常放飞才能保证通讯网路的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