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七十四章开始造纸印刷

大唐攻略指南 第七十四章开始造纸印刷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仔细想想李世民是贞观二十三年死的,就算还是那个时候,那也是十四年之后的事情。

况且李恪现在治好了长孙皇后,几个女儿也因为自己能够活的更久,再努力几年医学进步一点,李世民少一点遗憾,多活三五年应该很正常吧。

二十年可不短了,李渊617年起兵,622年的时候就基本平定了天下了,二十年对于李世民来说能够平定天下四次了。

一战打了四年二战打了六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灭吴,秦灭六国用了九年,刘邦灭秦亡楚也不过七年时间而已,靖难之役也就打了四年。

李恪觉得自己发展二十年之后,不管是李承乾、李泰或者李治三个谁当皇帝,敢逼逼直接赶下台一点毛病没有。

再不济自己拥有了一只强大的海军出海称王谁也拦不住吧。

当然前提是李世民别猜忌自己。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目标的重大调整,李恪不愿意放弃自己纵横四大洋的愿望,更不愿意跟这帮卷王内卷去争宠。

也许当个贤王,把整个大唐当做棋盘布局,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李恪一直记得,李世民封宗亲屏藩为大唐守四方的策略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仅仅一年多就停止了。

李恪要是想赖在封地不回来,那等于是要跟李世民作对,也是跟整个大臣集团作对,自己肯定会被盯着,防止自己造反。

可是跳出就藩的牢笼,自己全大唐的布局,这帮人只要没有证据还能质疑一个贤明的王爷?

虽然李恪不认为自己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但是靠着超越千年的见识,挣钱还不是轻轻松松,还能有钱不能解决的事情?

李恪把韦楚才安顿好之后,自己在书房考虑了一天,直到看到杨羽端着一个食盒进来才想起:“自己还有三个猛将呢,苏定方、薛仁贵加上自己老婆,就算打仗也没有问题不是。”

杨羽还不知道李恪已经把她算做了猛将行列:“夫君,我炖了一碗八宝粥,你快尝尝,不要熬夜,早点歇息吧。”

李恪嗯了一声:“好,一会就睡,你先去睡吧。”

喝完粥之后,李恪继续想问题,要是想到地方历练,自己该怎么跟李世民说呢?还有京城的产业和教育布局。

产业到还好,正常的生产,研究给定方向慢慢摸索就是了。

科学进步从来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他是一个体系的跃进,一个机器必须所有零件都达到设计标准质量要求它才能正常工作。

而每一个不同的零件就代表着一种工业门类,后面更是一系列的制造加工技术。

总不能自己到哪任职这学校就搬到哪里吧?

就算李恪把课程安排的紧凑一点,一个学生从小到高中毕业的水平怎么也要九年吧。

除非放弃这种大规模培养计划,改为精英模式,自己带上几十几百个学生到处跑或许还现实一点。

孙思邈的事情倒是不用操心,毕竟医学这一块自己又不懂,全凭他自己发挥,放在自己身边也不会比放在长安有用。

半夜杨羽又来喊了,李恪犹豫了一下朝着寝宫走去……

第二天李恪起来晚了,腰酸背痛之余心里非常高兴。

回到工地那边,李恪把杨管事、郭文才和韦楚才都喊了过来:“工地这边要进行一些调整。”

三个人都认真的听着。

李恪说道:“炼铁这边继续这么着,咱们自己的铁矿没有搞定之前先买铁炼钢,确保能赚钱就行。

机床那边接着研究,后面我主要提出要求,靠工匠自己研究,只要有突破一律重赏。

一年之后我要看到能够加工东西赚钱的机床!

至于制糖作坊和肥皂作坊根据销售情况看着扩充作坊。

纺织的事情搞定之后就报给我,尤其是多股纺纱机和改进织布机,谁研究出来重赏,封官都行!

这一部分钱咱们只赚卖机器和卖肥皂的,其余的就不参合了,当然机器卖给谁不卖给谁咱们还是要注意。”

杨管事拱手:“是,我记下了。”

李恪看向韦楚才:“你抓紧时间跟郭先生交接一下,下一步学校这边缩减除医学以外所有学科的规模,非精英不招,非人才不招。

医学类的学生招募计划不变,非医学类最终控制在五百人以内。”

韦楚才眉头一挑:“是。”

李恪提醒道:“虽然规模减少了,但是教室依旧按照原定规模建造,这几年先不启用,以后等培养的人多了,老师也就有了。”

最后李恪看向郭文才,本来打算让他去胶州呢,现在计划有变:“郭先生改负责造纸和印刷作坊这一块。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一次孤要好好的跟这些世家斗一斗!”

几人都不解的看着李恪,他们不太理解,跟世家斗跟造纸和印刷有什么关系。

李恪把其他作坊的事情都放下专心搞造纸和印刷的事情。

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唐朝,历史记载从盛唐或者中唐之后开始被大量使用,起初只是用来拓印佛像经文等,后来逐渐改进普及。

李恪甚至都不用发明活字印刷术,拿出雕版印刷术在这个时代都是黑科技了。

像四书五经这种需要大量印刷,一次几万几十万本的,活字印刷术并不是优先选项。

因为活字印刷术最大的功效是提高了排版的容错率节省了成本,特别是只印刷几百几千本的书籍,刻板成本占据书籍的大部分。

刻整版匠人培养太难,如果改成一个字一个字的刻,那就容易多了。

而且活字可以反复使用排版快,不用像雕版印刷那样耗时长。

李恪直接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并用,常用的需要大规模印刷的书籍继续使用雕版。

而那些不常用的书籍,或者报纸等这些,需要使用活字印刷。

有了印刷术之后书籍的成本至少能降低一半,这个才是省钱的大头。

至于造纸那一块,还是需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才能省点!

所以李恪不需要等着纸造出来再去搞印刷术,而是两个一块搞,先用印书的钱补贴造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