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一百五十一章造船的问题

大唐攻略指南 第一百五十一章造船的问题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明宫区域的百姓迁移工作已经完成了,万恶的封建社会,给皇上修园子还有人敢不搬?你怕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当然李恪没有那么无耻,愿意搬的人都给了钱,足够他们换一个地方重新盖一处房子了。

整整三个月都在迁移百姓,还有迁坟,并且李恪还让李世民调来了府兵帮忙挖坟,一些没人认领的坟墓都被挖出来迁移到城西的灵感寺存放。

据说这底下有汉墓群,不过随着渭水的不停改道淤泥冲刷早就看不到坟头了。

后面只要不是打地基的时候正好挖出来李恪都不打算动他们,放到后世那就是古董啊,够多少人吃一辈子的。

而且总不能为了防止地下有坟地就把地底下都挖一遍吧?那个工程量可比修建园林大多了。

这边新修建的几个砖窑已经初具雏形,这里是太极宫西北方向,李恪打算把这里的土全部挖走,在这里形成一个湖。

而取出来的土将会烧窑成砖头,其余的则夯土筑坝和作为城墙的回填土使用。

为了方便修建大明宫李恪还特意扩建了渭水到大明宫的运河,大明宫可不止用砖头建,各种木料石头都需要从各地采集运来麻烦着呢。

按照工程计划,今年要圈起来城墙,完成至少一座大殿建设和李世民居住的院子的建设。争取在明年夏天之前让李世民能搬进大明宫不在太极宫里面熬日子了。

其实往年李世民是喜欢去九成宫避暑的,不过长孙皇后就是因为去九成宫避暑导致的旧病复发,估计李世民也是有阴影了,怕自己睹物思人,所以就不去了。

就像今年夏天,李世民就在太极宫待着,没有去九成宫那边。

贞观十年夏天,程咬金终于完成了吐谷浑部落的分府,不过因为需要兵马震慑,程咬金一时半会回不来了。

程家独占了吐谷浑那边的皮毛贸易,并且李世民在吐谷浑新建了马场,用来培育适合高原作战的战马,关内派去的和尚源源不断。

这些和尚用马匹驮着经书,从长安一路而来,为的就是把吐谷浑纳入佛家信仰。

李恪回到长安,还有一个月苏定方就要带人去松江那边了,可是李恪设想的大海船却迟迟没有定稿,李恪干脆直接自己上手不能指望那些工匠慢慢琢磨了。

有人说西式大帆船跟中式船最大的区别就是长宽比,还有一个是平底的一个是尖底的,一个是软帆一个是硬帆。

其实中式战船有很多种,不止有大型楼船的平底,还有快船哨船的尖底,甚至有明轮船这种。

但是中式帆船并不是没有优势,例如稳定性更好,还有就是水密隔舱技术使得抗沉性更好,还有就是硬帆能吃更多的风向,逆风航行的时候更容易操作,而且大型一体帆更容易操控。

很多人都觉得西式船比中式的先进,中式船是落后的代表,是守旧,是愚昧。

其实在李恪看来,之所以采用的船型不同,还是因为作战思想的不同而已,中式海战一直没有重视大炮的使用,即使到了明清的时候,也是以跳荡登船为主。

尤其是大型楼船依托其庞大的身躯,敌人难以攀附,然后以高打底,弓箭从高处的楼船往下射,优势是非常大的。

中式舰队作战讲究的是团队作战,大型楼船只是主力战舰,并不是中式舰队的全部。

就像后世大型货船,还有航空母舰,最后还不是要采用平底设计。

后世有人专门研究过,改变了材料和加工工艺之后,硬帆的速度并不比软帆慢多少。

只能说明清两代的海禁耽搁了中式帆船的发展,使得原本先进的技术停滞不前,最后变成落后。

所以一

开始李恪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构想,要航速快,要足够大,要操控简单,要船体坚固,还要有水密隔舱。

其余的东西都让工匠们自由发挥了。

不过工匠们理解的坚固跟李恪理解的好像不一样,速度快也只是比一般的沙船船型快而已。

李恪经过几个版本的修改,现在这群工匠反而不会造船了。

到造船研究院的时候,这群工匠正在对着一个两米大的船模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李恪要求的船只细长,飞剪船头,都有了,上面的上层建筑的雕梁画栋也取消了,船头船尾的房子也变成了露天加班,三层甲板之间除了绳索之外其余的地方也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水战工具。

工匠管事见到李恪来了连忙过来见礼:「拜见殿下。」

李恪问道:「新船怎么样?」

管事擦擦额头的汗:「哪里都好,就是可能浮不起来。」

李恪脸色黑了,浮不起来还叫好?

耐着性质问道:「什么原因?」

管事的说到:「因为按照殿下的要求,要能带六百人的士卒,还要能在海上飘两个月不用补给,还要水密隔舱,还要船体坚固,这些都达到了,船就浮不起来了。」

李恪问道:「浮不起来你们不会造大一点?几百石的不行就几千石,几万石就是了,船大了能携带的物资不就多了么!」

管事的摇头:「船大了怎么造大家都不知道,我们这些人最多也就造过千石的船,您说的几千石我们不会造,几万石的船更是闻所未闻。」

李恪无奈了,假设十石等于一吨,一万石的船不过载重一千吨的船而已,李恪可是记得后世西方最大木制风帆战列舰最大的有六千多吨重呢。

所以造载重几万石的船这个要求很合理吧?这群人连这个都做不到,还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唐最厉害的造船匠?

李恪问道:「不会造,你们不会从小到大一点点的学嘛,一次次的试验嘛,船模只是纸上谈兵,等到了松江府试着造几条几千石的看看不就知道了。」

这个时期的造船可没有图纸一说,不过船模造船法已经有了,有经验的工匠能够根据船模进行等比例放大造船,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船模就在心中。

李恪很想改变这个情况,可绘制图纸这种事情他真心不会,这玩意高中可不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