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一百四十七章新宫设计

大唐攻略指南 第一百四十七章新宫设计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恪找李世民借了两个玉雕大师,专门负责新币磨具的雕刻工作,去年炼制的前几批钢腚应力也释放的差不多了。

李恪手里的机床还做不到这种精细的加工,如果机器无法完成的事情就用人工代替。.

玉雕在大唐这边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他们有的是办法雕刻坚硬的材料。

而且真正的玉雕大师能做到分毫不差精美绝伦。

李恪忙着设计生产工艺,整个铸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直接冷锻,把铜锭和锡铅合金的铜板压成板材,然后再用轧机切割成一个个圆再冲压锻造。

这一路需要的机械就多了,而且试验性机械未必能有这么大的压力,一次一枚效率太慢,一次多了机器精度和力量都是考验。

李恪采用的是另一种工艺,直接在炉子里完成合金熔炼之后倒出来铜水再切割成一个个小球,滚动圆润之后趁热进入冲压机直接成型。

这样要求的工艺就简单的多了,而且铜球没有完全冷却需要的锻压力量更小。

忙活了半个多月,总算把整个生产工序的建设图纸讲清楚,这一条生产线可是费了大事了。

搞定了铸币车间的事情,冲压机研制也告一段落了,李恪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理念,一个机器的样本。

不可能一直参与研究进度,要不然把所有科技都研究一遍,那一辈子啥都别干了,天天趴在那研究吧,还不一定能搞出来多少。

剩下的如何从十吨级提高到二十吨,然后是五十吨一百吨,那都要这群工匠自己发挥智慧去搞了。

完成钱币铸造任务,李恪开始设计大明宫,阎立本还真是头铁,一点也没有妥协的意思,李恪不打算等了,里面宫殿如何先不说,先把地盘圈出来宫墙修好。

大唐的殿阁设计自有法度,阎立本不干,不是还有宇文家的那个谁来着嘛,人家也造过两个大城,基本的经验还是有的,他还真以为没有张屠户就吃带毛猪了。

外墙设计李恪打算使用棱堡工艺,因为在长安城外,所以修的又要高大防御属性也要强。

李渊在的时候其实大明宫选址已经完成了,就在长安东北的龙首原上,不过李恪对这个大小不是太满意,以后李世民住过之后自己也要住的,自然是越大越好。

而且新建一个大明宫,那太极宫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啊?总不能新的有了旧的就不用了吧?就算给其他人用,那其他人住着也会不舒服。

唐长安为隋朝大兴城继承而来。隋朝为何选址这里。

大兴城东隅。临近浐灞二水,这里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高起,趋近白鹿原台地,多条浐灞支流将用地切分为南北向条带形态,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再向东则临近秦东陵陵园、始皇陵及汉霸陵等,没有可供建设的整块用地。

大兴城西隅。近郊微地形起伏较大,水系密集,有太平河、檀峪河、涝河、甘河、苍龙河等,是上林苑的中心地区。这里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水网丰富、地势相对低洼,包括秦阿房宫、西周丰镐二京及昆明池旧址。后秦姚兴曾在这一带的沣河上建设了一个称为「秦渡」的渡口,公元399年,法显一行就从此处西渡沣河,前往天竺取经。两年后,姚兴又在此迎接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渡沣入城,在长安传授佛教。自秦至唐末1000余年间,今户县及长安县西北一带一直是王朝苑囿之所在,缺少地势高亢的大片地块,不适宜于大规模城市建设。

大兴城南隅。向南地势渐高起伏愈加剧烈。自北向南有乐游原、凤栖原-少陵原(汉以前称鸿固原)、神禾原等,还有秦二世陵、汉杜陵及许多前朝离宫别馆旧址。凤栖原-少陵原立于浐水和潏河之间,传说曾为周杜伯国所在,秦设杜县于此,汉改为杜陵

县。其位于大兴城正南,山形宽厚高畅、地望显赫,周秦汉以来既是帝王将相和皇后妃嫔的绝好兆域,也是王公贵族欣赏自然、观山望城的理想之地,还是佛徒僧侣远离尘嚣、静心修道的上佳场所。多年来这里先后发现了数百座周秦汉墓葬,包括秦皇子墓、汉宣帝杜陵及其许皇后陵等。凤栖原-少陵原还有韦曲、杜曲、王曲、郭杜等古镇,属上林苑范围,秦汉故事遍布各处。亦非适宜筑城之地。

大兴城北隅。近郊存在大量汉墓群,且此处为龙首原北坡,龙首原与渭河之间地势明显呈南高北低走向,易受渭河洪水侵袭。这里有秦汉离宫存在,是皇家苑囿的理想用地。跨过渭河则是秦咸阳主城区,还有大量汉墓及其陵邑。因此大兴城北侧亦无法作为都城选址。

所以人家当时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故而太极宫就在整个长安城地势最洼的地方。

李恪想要在北面继续扩大,所限就是汉墓群的问题,还有就是渭河洪水问题。

所以李恪打算搞个大工程,首先在太极宫西面再人为制造一个低洼地区搞个湖泊,然后修建明渠引水入渭河,这样太极宫就不算低洼了。

而挖出来的土就用于筑城时的城墙,还有城内垫高,城北再修新的堤坝使用。

至于汉墓全都迁走就是,有主的自己迁,没主的就迁到城外的寺庙去安葬,顺便给那些和尚找点活干。

反正李恪又没有打算征发徭役,干活不给钱,也不怕劳民伤财。

钱不够可以分成几期来建嘛,但是规划要做到位,别到时候建好了还要拆迁啥的。

如果解决了大唐长安的粮食危机,长安城肯定还是要扩大的,万国之都只能住一百万人,那也太寒碜了。

李恪按照自己的设想提交了一份新宫殿修建计划,李世民看到之后当然满意了,谁嫌自己的房子大呢,何况还不用花钱。

不过对于李恪设计的这种新式城墙,李世民还是很感兴趣的,这种棱堡设计其实就是大城的城门内凹设计的加强版,就是不符合大唐这种横平竖直的设计美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