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一百四十二章感谢黑导游

大唐攻略指南 第一百四十二章感谢黑导游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2: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恪的话并没有说动李世民立即就动手,李恪也知道,能排在历史前三的皇帝智商不可能被自己随便一拱火就上了。

不过只要在对方心里种下一颗种植,等到合适的时机,它就会生根发芽最后破土而出。

而且跟李世民说清楚了,他就不会再觉得自己是乱搞了。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世界地图:「所以你觉得侯君集不应该死,让他去打土著?」

李恪点头:「可不是,这种名将死于屠刀之下不就像千里马死于厨子的刀下一样让人扼腕叹息么?」

李世民眯起眼睛:「朕有一个马场,不缺千里马,大唐没有了谁一样能照转,不能让这些家伙以为就算叛逆也不会有事!」

李恪意外的看了李世民一眼,你都有自己的想法了还来问我?咋的?玩我呢?

李恪回到自己的蜀王府,不管李世民如何现在李恪全力要做的事情就是棉纺织和棉花种植。

李恪从关内地区众多富户贵族的花园里才收集了半袋棉花种子,但是因为李恪开的高价,一个西域商人直接从西北地区运来了几百斤过来。

李恪非常开心,直接照单全收了,并且以这个价格继续购买棉花种子,让他继续去收购,务必于四月份之前送到长安,做到了另有重赏!

李恪也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大唐关内这玩意确实稀罕,但是在中亚在南亚地区这棉花种植的历史已经几千年了,那边有的是种子。

大唐又不是大明清朝那样的闭关锁国,你只要钱给够汗血宝马都能给你成百的运过来。

这个西域商人送来的是中亚棉种,李恪一经派人去泉州那边,打算从那边让人去南亚天竺那边运一批棉种,一船两船都不嫌少,十船八船的也不嫌多。

有了这几百斤棉花籽李恪至少节省了一年的时间,如果再运来一批以后再陆续运过来,也许明年李恪就能大规模种植了。

一亩棉花种植大概需要四斤左右的种子,几百斤种子足够李恪种上几百亩。现在的棉花管理得当的话一颗大概能接三十个棉桃一个里面六颗籽,一次种植就能翻一百八十倍。

不过这个时候的棉花植株低矮,棉花产量也不高,棉籽个头却不小。

其实棉花籽也是一种重要油料,棉籽油是世界第二大的食用油。

尤其是对李恪来说,大量种植棉花不仅解决了棉布问题也解决了自己制造肥皂油料不足的问题。

棉纺织机械对于工匠来说并不难,尤其是研究成功毛纺织机械之后棉纺织就更简单了。

难点就在于轧棉机,就是那种把棉籽和棉花分开的机器。

李恪出门旅游的时候被带去参观过什么古法棉布,就是那种不买不让走的旅游团。

你走不了自然要耗着,干啥呢,就研究研究棉花种植历史和织布工艺呗。

所以李恪还真的知道几种轧棉机的设计,其中有单人操作的在江浙地区流行的,两个麻麻赖赖的轱辘,把棉花塞到两个轱辘之间滚动,麻麻赖赖的地方就勾住棉花丝,棉籽就脱出来了。

据说这东西是黄道婆发明出来的,比起手工脱棉籽快了几十倍,足够满足现阶段的需求,李恪让人做了几个,还挺好用。

如果大规模生产想要搞工业化,那就要搞第二代轧棉机了。

感谢黑导游,让李恪在里面看了很多遍,对于工业轧棉机的原理也了解的差不多了。

轧棉机其实就是利用滚刀加上滤网,滚刀不断的从棉球上脱出棉花,然后棉籽被滤网缝隙挡住,最后落下被收集,而被剥落的棉花到另一边又被挡板挡下来收集起来,从而达到棉籽和皮棉的分离。

不过这个

不着急拿出来,先研究着就行。

接着就是纺纱机了,李恪一直想要的是珍妮纺纱机那种一次可以纺织十几股甚至几十股线的纺纱机,但是现在因为工艺太复杂迟迟不能突破,只能搞出来手摇纺车先凑合着用。

最后的织布环节没有问题,丝绸都能织出来更不要说棉布了。

到了二月底的时候李恪已经初步完成了棉花全生产线的技术公关,足够形成一个产业了,不过这个产业跟谁合作李恪想再等等。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杨羽那边传来好消息,矿场开始出铜了,虽然刚开始量很少,但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慢慢提高产量就是了。

小岭镇那边按照李恪的指示铜矿也开始进入生产准备阶段,不日就能出铜。

去白银的队伍也传来好消息,不仅发现了铜矿,还帮李恪找到了银矿。

正好这边棉纺织机械搞定,李恪决定搞水力冲压机。

机械冲压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但是能转化多少,怎么调节,怎么使用就是要研究的了。

水力机械研究好了可不止是冲压机那么简单,例如水力磨面机,水力锻锤,水力转床,水力纺织机械等等。

李恪现在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更新大唐的钱币,锻压出花纹精密的铜币和银币,那至少也需要百吨以上的冲压机才有效率吧。

好在现在三个铜矿都在试开采阶段,李恪还有时间研究。

不过新钱币的设计工作要提上日程了,虽然现阶段新币还没有打算推向市场,可是领导不就是讨厌那些先做再说的下属么,李恪跟李世民又不是什么仇人,没有必要搞那么多心眼子。

蜀王府就有不少铜匠,这还是上次制造发电机的时候剩下的,当时懂制造发电机的被杀了,没有参与的留了下来,后来王府又招募了几个补充,毕竟李恪不少的机械都需要铜零件制造。

李恪把自己设想的大唐铜币模样告知工匠。

首先就是经典的圆形方孔要得以保留,大唐没有出现纸币之前,铜钱穿成串才是最好的携带和储藏方式。

其次上面要有贞观通宝四个字,年号不能忘,左右两边写上一文字样,还要有阿拉伯数字的1文,这个是为了下一步推出五文十文的铜钱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