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六十八章 海洋捕捞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六十八章 海洋捕捞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砰~

传国玉玺盖在了《对许家庄借款契约》的左下角。

皇帝朱由检的大名也签了上去。

借款契约即刻生效!

而230万块的银元(借款 盐税)。

还有8000石的极品雪盐。

从今天晚上开始,就会以惜薪司采购柴薪的名义,秘密的运入皇帝内帤,胆敢有泄露消息者,杀无赫!

没错。

在关外大凌河城被围的军情,传入到崇祯耳朵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只能立刻跟许家庄的代表签订借款契约,等不了群臣那边了。

因为许家庄的银子、雪盐,早就提前运送到了京城,只要契约一签,银子雪盐马上到手,实实在在一分不少。

而文武百官那边呢?还在琢磨着怎么打嘴炮呢,一两银子都见不到,更没有相应的筹款动作,打定的主意,或许是先争取让皇帝同意铲灭许家庄,再筹钱招募兵马,灭了许家庄后,再从缴获中拿出部分钱财打发皇帝,如意算盘打的非常响。

问题是大明有那个时间去等么?

关外的建奴大军,会给大明充足的时间么?

至少朱由检是不可能等待下去了,谁先给银子就先签哪一边,就算许家庄掏出的银子,要稍少一些,但关键是能马上到账,比群臣们给的那些画饼强太多了。

银库中。

打开一口口的箱子。

抚摸着那一枚枚簇新的、边缘有着刻纹,光滑发亮,吹一口气就能发出清脆声响的银元,已经隔了大半年没怎么摸到过钱的崇祯,深深陶醉了很长一段时间,鼻翼耸动用力吸了吸,这股金钱的味道让他非常沉迷,眯着眼一时不愿清醒。

天可怜见,作为皇帝他真没有贪财的毛病,一心一意都是为了这个大明,只是他的内帤长期空的能跑老鼠,一年到头的大部分时间,连银子都摸不到,穷的令人落泪。

这次,又有一笔不小的款项入库,此刻他没有别的请求,只希望这批钱财花的时间能长一点,能坚持的更久一些,不要再三两下就花完了,一定要花在刀刃之上。

“密之,里面的30万银元,你马上带人提走吧,你的皇家农庄计划需要的启动资金,朕马上给你。”

“谢陛下!”

旁边的方密之拱手深揖,有了这笔银两,马上就可以找许家庄采购大批设备和物资,如钢制农具、抽水机、良种、农药等,不必什么都买,在许家庄的基础上大大简化,每座皇家农庄花个3万两,勉强也够用了,第一批十座的皇家农庄,明年就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了。

“陛下,这笔借款来之不易,万不可让朝中群臣知晓,据许家庄的情报调查,朝中大臣大多贪腐,去年给陛下的那笔借款,被那些大臣们弄走后,大部分进了他们的私囊,极少用到实处,把钱给他们就是白白打了水漂,最好不要让他们经手,否则借来再多的银子也没用。”

担任皇庄总管的方密之,在离开皇宫,准备下乡实施他的皇家农庄计划前,不忘提醒皇帝道。

“朕知道了,这一次,朕宁愿把太监派出去,按照名册一个个的唱名发钱,也不会再给朝臣们经手钱财的机会了。”

朱由检恶狠狠道,通过这段时间与方以智的交流探讨,对大明最基层的情况,他算是非常了解了,朝堂文武百官的**问题,更让他感到触目惊心,无数次动了杀心,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天真无知了。

总而言之,方以智这段时间的辅佐,不仅拓宽了崇祯的眼界,也了解到了非常多的民间疾苦与大明各阶层真实状况,成长了不止一点两点,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他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崇祯了。

只是方以智要离开了,要下乡帮他整顿皇庄了,关系到了后续一系列计划的成败,无法长期把他留在身边提供建议良谋。

只能一路相送三十里,紧紧拉着方以智的手,多次表示不舍。

方以智感动到无以复加,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的报答陛下,不负君恩,干出一番的好成绩。

只是就在方以智走的第二天。

众位内阁学士与三省六部的大臣,联袂入宫觐见,说有极要紧的大事商议,以及要商讨如何应对关外的战事,朱由检同意接见。

皇极殿内。

“陛下,我等得知,许家庄送来的两百多万银元,已连夜送入陛下的内帤,不知可有此事?”

阁臣吴宗达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如同晴天霹雳,在崇祯脑中炸响。

无穷无尽的轰炸再次开启。

……

八月一日。

如皋县,海港城。

前段时间,许远把自己的常住地点,从许家庄总庄,搬到了海港城这边,一同搬来的还有十几位的许家庄高层。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海港城的规划面积更大,各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需要从现代社会搬运过来的物资最多;其次,许家庄的发展战略,以后要明显的侧重于海洋,虽然内陆的集体庄园同样重要,但海洋代表的是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将管理核心转移到海港城,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最近这些天,许远最为重视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花了两个亿,从现代社会找船厂定制的二十艘250吨级的电动渔船,已被他转移到了海港城,然后安排了大批的渔民渔工,负责这些渔船的操控和使用,为此许远甚至亲自担任培训官,按照电动渔船的操作说明手册,跟渔民渔工们,在船上一起摸爬滚打了多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风浪较大的海上。

让本来没有晕船晕车毛病的许远,居然吐了好几次。

但没办法,这二十艘的定制化渔船太先进了,采用了全电推进系统,使用重约二十吨的钠电池储存电能,充满电后,在12节的经济航速下可行驶300海里,另配备一台80KW的备用柴油发动机,以及能储存一吨柴油的油箱,在电池电量耗尽情况下,使用柴油发动机,以12节航速也能行驶300多海里。

总之许远要求的技术指标是:这二十艘的渔船,能够捕捞港口半径500公里范围里的海鱼。

另外还装备了陀螺导航仪,灯光诱捕系统,声呐追踪鱼群系统,快速冷冻舱(二十立方米容量),和小型探测雷达等设备,正因为各类设备过于先进,价格自然非常昂贵,达到了1000万元一艘,这还是走量优惠价。

有了如此先进的渔船。

经过一番严格培训,今天许远还是亲自上船坐镇,第一艘渔船正式出海,执行第一次的捕鱼任务。

很快。

‘海洋1号’捕鱼船离港不到二十海里,声呐系统就探测到了大批鱼群活跃的踪迹,当即加速到二十节时速,追上了鱼潮,然后迅速抛下一张高强度的尼龙拖网,展开后能覆盖上千平米的区域。

“起网!”

“绞盘收快一点。”

“上来了,鱼上来了!”

“起吊机,把鱼倒入鱼仓!”

哗啦啦的声音中。

容积达二十立方米的鱼仓,顿时被填满了大半,里面大黄鱼、小黄鱼、石斑鱼、红头鱼、八爪鱼、鲑鱼、鳗鱼等等,还有螃蟹、龙虾、海螺若干,那活蹦乱跳满天飞舞的场面,令人无不面露喜色。

由于鱼仓没有装满,众人又下了一网,二十多分钟后,比第一网还多的鱼虾被捞了上来,顿时堆满了鱼仓,甚至少部分溢了出来落回海中,无奈放弃。

即两网便让船舱满载,不得不掉头返航。

而看着满满一船舱的鱼获。

负责操控船舵的吴掌舵老泪落了下来,激动的道:“太多了,太多了,老夫打了一辈子的鱼,恐怕还没有今天这两网多。”

船工洪守田道:“太吓人了!这海里的鱼这么多,只要捕个几船,我等一辈子都吃不完了。”

负责控制绞盘的孙海生也感叹道:“捕鱼如此容易,以后再不愁没有鱼吃了,想饿死都不可能了。”

最激动的其实还是许远,他喃喃的道:“古代的环境太好了,只是近海的鱼就无穷无尽,也没有竞争对手,资源丰富到难以想象!海洋捕捞,必须大力的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