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六十六章 第二笔借款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六十六章 第二笔借款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何才能灭了许家庄?

靠朝堂百官们的嘴炮可以么?

这显然是不行的,嘴炮若是有用,别说小小的许家庄,就是从山、陕肆虐到河南的流寇,或者关外的建奴鞑子,都早被他们的嘴炮消灭N次了。

而这次皇帝明显站在了许家庄一边,不是因为许家庄占理,许家庄提供的那些视频证据,能被挑刺找茬的地方太多了,在口舌之利上从未输过的文官们,有几百种办法进行驳斥,拍一万个视频都没用。

但先声夺人这招太厉害了。

最根本的,则是每年30万块的银元 8000石极品雪盐,这些实打实的利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后若是再跟许家庄爆发利益冲突,只要来个恶人先告状,占住三分理后,再拿出一些利益贿赂讨好皇帝,许家庄基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他们文官们再怎么疯狂弹劾,嘴炮攻击,估计也没什么效果,动摇不了皇帝的决心。

打法发生彻底的改变了。

怎么办?

某私密场所内,多位重量级文官聚集一堂,进行探讨。

“陛下如今贪财好货,大类神宗,已经忘却圣贤之教诲,令人痛心,要想让陛下悬崖勒马、回心转意,只能采取非常规之手段,尝试以利相诱了,既然许家庄每年给陛下50万两盐税,那我们加倍给陛下一百万两,我们给的更多,陛下自会回到我们身边,再也不会被许家庄的妖人蛊惑了。”这位大臣阴恻恻的声音道。

“每年一百万两,我们从哪弄到这么多钱?”另一位大臣不解。

“当然是让扬州盐商掏,这些盐商富可敌国,奢靡之生活过的比老夫还好,他们不掏钱谁掏?每年百万两,不过九牛一毛耳,他们定能拿得出来,而我们只要说动陛下对付许家庄,待朝廷大军拿下海港城,将晒盐池交给盐商们经营,掌握了雪盐这等商货,何愁不能日进斗金?”又一位老者道。

“此计甚妙,只要能灭了许家庄,一切支出,最终是由许家庄承担,而朝廷每年岁入增加的一百万两,只要进了户部,便等同进了我等口袋,就算不能全部截留,也能吞下大半,这往后的日子,会愈过愈好了。”这位男子哈哈大笑。

“我等明天便一同上奏,劝说陛下回心转意,另派人去做江南官场与扬州盐商们的工作,让他们乖乖的每年拿出百万两,不然我们帮不了他们,现在唯有砸银子才能胜过许家庄!”

……

很快。

吸取前面的失败教训,群臣百官们又纷纷上奏了。

这次他们没有之乎者也的重复那些陈词滥调,而是砸出真金白银,祭出实际的利益。

每年一百万两的盐税。

“陛下,大明盐业垄断在许家庄这类私人产业手中,尤为危险,不如给予许家庄些许补偿,将海港城的制盐厂收归官有,再将产出的雪盐,交给扬州盐商们经营销售,如此大明几十万百姓的生计,就此保了下来,既能增加朝廷收入,又能安定民心,不至于生出更大的乱子,此乃三全其美之策啊。”阁臣吴宗达道。

“是啊陛下,每年五十万两太少,于大明杯水车薪,至少得百万两!”

“陛下,许家庄不愿交出制盐厂也行,要么每年拿出百万两盐税,要么朝廷重兵围剿,盐业暴利,绝不可落入私人之手。”

“我等没有丝毫私心,我们都是为陛下,为大明利益而考虑啊!”

这……

面对这么多大臣的提议劝谏。

原本想将这个事情翻篇的崇祯朱由检,忍不住又犹豫了。

因为这些大臣们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而且跟每年五十万两盐税相比,当然是每年一百万两更香。

既然扬州盐商们,都愿意每年交百万两的盐税,许家庄为什么不能交?

以盐业暴利之巨,每年才区区五十万两盐税,这着实是少了点,几乎干不了什么大事,要知道单关宁锦防线每年就要耗银400多万两,九边军镇也拖欠了太多粮饷,闹饷兵变年年发生,若靠着许家庄提供的这点钱粮物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连缓解都谈不上。

不如,还是把盐业还给扬州盐商,又或者让许家庄加钱?

动摇了。

朱由检性格上的缺点又暴露无遗了,被文官们稍加影响,便被带上了歪路,有点想推翻前面的决定了。

不过他还没到昏聩的程度,文官们那点小心思他如何猜不出来,就是为了针对许家庄而已,为此乱了大明腹心精华之地,坏了大局也再所不惜,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明,其实还是为了他们自己。

故而他连夜召见了自己当前最信任的心头宝——方以智,询问他该如何是好?

还隐晦的询问,盐税增加到每年百万两,对许家庄而言,问题算不算大?

“许家庄富甲天下,每年百万两盐税问题当然不大。”

方以智道:“不过此前的盐商,江南之地的无数富商,他们许多人都富可敌国过,每年拿出十万两、数十万两也不是什么大事,可为什么江南地区的盐税、茶水、商税连年下降,而不是年年增多?如果这次没有许家庄插足盐业,文官们会轻易承诺,盐商们会同意每年交百万两的盐税么?”

“不会。”

朱由检摇头,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当然懂。

“商人皆自私自利之辈,作为商人庇护伞的江南权贵们,只会将好处往他们自己口袋里塞,过着奢靡至极的生活,绝不会主动把银子上交朝廷,这次他们感受到了许家庄的威胁,鱼缸里进了一条鲶鱼,为了对付许家庄,他们甘愿付出一些代价,只要许家庄这个威胁不存在了,他们又会故态复萌,偷税漏税,朝廷税收又将年年减少,这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朱由检连连点头,没错,确实是这个道理。

“陛下!”

方以智拱手深揖道:“我虽然在许家庄待过一段时间,算是许家庄之人,但并非一味的偏袒倾向于许家庄,而是想为陛下利益考虑,许家庄这条鲶鱼是非常有存在之必要的,每年五十万两的盐税,也是个较为合理的数字,符合三十税一之规定,如果扬州商人想与许家庄雪盐竞争,完全不必采用排他的方法,也可创办一座更大的制盐厂,许家庄愿意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也只要交50万两的盐税即可,公平竞争,一可让市面的盐价降下来;二可避免垄断,一家独大;三朝廷的岁入没有减少,这难道不是对多方有利的好事么?我这个方案,难道不比群臣包藏祸心的办法好么?”

“好好!”

朱由检拍手叫好,连连赞叹:“不愧是朕之子房,考虑周全多矣,远胜一班文臣阁老。”

只是方以智的这个办法,固然周全稳妥,是上上之策,他不能再认同了,但大明如今是多事之秋,财政极其困难,需要的是快速来钱的渠道,可能等不了上上之策的落实施展了。

他现在需要的,要么是许家庄同意把盐税增加到每年百万两,要么是从扬州盐商那里征收每年百万两,钱越快到账越好,一天天败坏下去的大明形势,真的等不了了!

方以智吃了一惊。

急躁。

他没料到皇帝急躁到了这个程度,连有毒的药丸都考虑吞下去,明知是群臣百官的计策,也都考虑采纳。

对银子渴求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哪怕是可能引发许家庄不满的风险,也甘愿承受。

“陛下,若实在缺银子,可以想办法借,但万不可行此下策!”

方以智只得道:“臣跟许家庄许庄主关系不错,常以兄弟相称,私下也有联络,若陛下急需要钱,臣可作为中介牵线,以在下之薄面,借个一两百万银元,当不会太难!”

在来京城之前,方以智就得到不少许家庄给予他的权限,包括联络皇帝借钱,对此他可便宜行事。

“两百万两?”

朱由检眼睛亮了,虽说是借来的银子,但确实能起到救急效果,帮忙缓解一些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