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五十七章 盐商们坐不住了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五十七章 盐商们坐不住了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二月中旬开始,一直到二月底。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

海港城招工的数量,突破了3万、5万乃至超过了10万,平均每天招募工人近万。

附近五十里范围内的农民、渔民、盐工、手工业者,几乎全部来到了海港城,成为了这个大工地上的工人。

他们中有男人有女人。

年龄最大的有四五十岁,年龄小的只有二三岁。

有的年轻力壮,有的不具有劳动能力,还有拖家带口举家逃难而来的。

情况与组成非常的复杂。

但不管是什么情况。

只要有手有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海港城都会给其安排一份工作,哪怕是在厨房帮忙洗洗菜,或者去海边捡点海贝海鲜,负责扫地扫厕所等,都属于正式工作。

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要证明是工人的家属身份,每天中午也管一顿饭。

故而对于周边的人口,海港城几乎可以用“来者不拒”形容,只要来了都会得到安排。

只是招工十多万人,将附近半径五十里内的青壮人口尽数吸引,光一天三顿饭,就不知得消耗出多少粮食,每天要支付的工钱也超过千万文,相当于上万两银子。

加上其他的开支成本,平均每天的消耗,至少要3万两银子。

这还不包括许远从现代采购的各类物资,其中仅柴油每天就要消耗上百吨,价值近百万。

话说许家庄有几百台的工程机械,有3万多的青壮,加上各种先进的现代样式工具,修建一座海港城,完全没有问题,一年左右就能完工,为什么还要大批招工,又从周边吸引了十多万人过来?

这些人提升工程进度的作用有限,最多与一百来台的工程机械相当,带来的额外开支却不小,许家庄为何要这么做?

“只要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将原本被地主士绅,被盐商盐枭控制的人口,吸引到我们这边,等我们与盐商利益集团爆发激烈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就算想找海港城的麻烦,至少在周边五十里范围内,他们找不到大批的人手可用,只能亲自上阵跟我们拼命。”

“但我们的海港城,有3万多训练有素的青壮,还有10多万的工人可用,人数有十几万,拿把平时干活用的钢锹、钢镐,就是非常不错的战斗力,再加上1000的精锐护庄队员,盐商盐枭们不说是亲自上,就是鼓动朝廷派出了十万精锐大军,也不可能拿下我们的海港城,因为我们占据了多方面的优势。”

“以众为本,最广大的贫民百姓,才是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一方,只要能把他们争取到我们这边,不管多么强大的利益集团,都会迅速土崩瓦解,沦为孤家寡人,我们虽然多付出了每天几万两的成本,但严重削弱了对手,让己方立于不败之地,较之于让这些贫民百姓成为对手的炮灰,拿来攻击我们,不知省了多少的麻烦。”

“把潜在对手搞的少少的,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这是给对手的釜底抽薪之策,是我们自己的永胜不败之策。”

至于银子这个东西,赚起来太容易了,与最重要的人相比,根本不必感到肉痛。

高层的会议室里。

对于许远这套的理论和观点,自然是一片赞同与叫好。

“妙,妙啊,只要争取到大多数人的民心,就立于不败之地,自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啊。”

“没错,现在如皋县靠海的盐工、盐户,差不多都跑到我们的海港城打工了,等我们的制盐厂办了起来,盐商们想采取武力,也煽动不了多少盐工了。”

“盐工们图的只是养家活口而已,怎么会替压迫他们的盐商盐枭卖命,就算他们被煽动起来了,我们只要给他们开出更高的待遇,他们说不定会当场倒戈到我们这边。”

“不错,庄主大人说过,这世界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经济问题,这再有道理不过了,只要有朝一日,我们掌握了几百万几千万的庄民,招募了无数为我们工作的工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个世界就算皇帝高高在上,但说话算数的也是我们了,因为最重要的‘人’在我们这里,别人再怎么仇视敌对,但人数不如我们,财力物力不如我们,生产力远远不如我们,又能奈我们如何?”

“不必再有任何顾虑了,盐商们翻不了天!加快进度先把制盐厂开办起来吧,增加一条新的财源,另外许家庄掌控的人口快超过三十万了,粮食可能会面临不足,为预防万一,我们要停止对外售粮,再想办法采购一些粮食。”

许远最后说道。

……

三月一日。

扬州城,盐商会馆。

二楼的一间大厅内,扬州城里凡是有头脸的盐商,今天齐聚一堂,商讨着一件足够让他们感到焦虑的大事。

扬州从事盐业的商人很多,制盐、运输、贩卖,每个环节都养活了无数商人。

其中经营规模最大的,是马、王、萧、汪、周、罗这六大盐商,他们这六家的规模,至少占据淮盐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商人则瓜分剩下的汤汤水水,且大多附属于这六家盐商而生存。

但今天!

会馆二楼议事厅内,六大盐商竟全部到场,坐在上首最中间的六个位置,每人脸上都无比凝重。

“许家庄这是想干什么?突然跑到海边筑城,突然大批招工,把我们的灶户全部拐走,各个盐村的产量,少的暴跌五成,多的暴跌九成,连距海港城百里之远的盐村,都有三成灶户逃亡,照此下去,我们必将无盐可售,不日便尽数破产败落矣!”

坐最上首的扬州第一盐商马吉良,脸色铁青的拍打官帽椅手把,恼怒的道:“许家庄究竟意欲何为?!”

“这是在刨我们的根啊,不仅要刨掉我等的根,我派到海港城内的巡盐兵士,发现许家庄正在海港城内,建了个上万亩的晒盐场,进展惊人,不日便可启用,许家庄,打算插手我等盐商的生意了!”

王家家主王胜,也爆料出一个惊人消息,引得在场盐商无比脸色大变,一片哗然,全都坐立不住了。

许家庄要建晒盐场?

占地万亩之大。

这岂不是想要他们的命么?

实际上,晒盐之法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而是古已有之,在宋代就出现了非常多的晒盐场,产量、效率明显超过落后的煮盐法,但这么先进的技术,并没有占据主流,而是被灶户煮盐给淘汰了。

主要原因,是晒盐场的建设成本比较高,要修筑拦海堤坝,要长期招募大批的人手,还经常有海寇、倭寇之流上岸袭扰,盐商又不可能投入巨资加强安保,加之台风、海浪的破坏作用,没有几个晒盐场能长期经营下去,各种风险还很高。

不如让灶户给他们煮盐,投资成本几乎没有不说,风险让全部让灶户盐户承担,收购时则不断的压低价格,疯狂剥削压榨,久而久之,收盐成本估计比晒盐法还低了,更没有必要建什么晒盐场了。

毕竟躺着赚钱不是更香么,何必费心费力?

只是没想到富可敌国的许家庄杀进来了,一出手就是万亩的晒盐场,以这个晒盐场的规模和效率,一天能产出多少的盐?

他们控制的灶户盐户,也跑了无数去海港城,导致海盐产量断崖式下跌。

如果继续这么坐视下去……

砰!

萧家家主萧长万,一拍桌子道:“大明海禁乃是国策,许家庄擅自筑城,触犯国法,简直大逆不道!此事我们要禀明朝廷,立刻除此大逆!不过,如果许家庄愿意听从我们的告诫,取消海港城的建设,遣返所有灶户,再赔偿我们几百万两的损失,此事就此作罢,如果不听劝告,执意我行我素,朝廷天兵一到,只能是化为齑粉!”

“不错,许家庄擅自筑城,等同公然谋反,朝廷定然不容,覆灭就在眼前。”马上有商人附和。

“可是朝廷没钱,许家庄也没有公然造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廷很可能息事宁人,选择无视,除非有人愿意出钱,才会出动大军。”

“出钱就出钱,我们每家出银十万两,便是十个许家庄也能灭之!”有个盐商叫嚣道。

“我们跟许家庄也有诸多生意往来,灭了许家庄,断了海外奇货的供应,我们的损失不一定比卖盐少啊。”

听到这些偏激强硬的声音,罗家代表罗厚平坐不住了,不得不站起来道:“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岂可妄言刀兵?况且我们扬州盐商联合起来,又岂会惧怕许家庄的小小动作,这样,先礼后兵,我们派几个代表去许家庄,先跟他们谈判一二,若是不行,再用强硬之手段,一开始便打打杀杀乃是下下之策。”

罗厚平的这番话一出。

马上引来无数嘲讽,说他“是不是怂了”、“骨头软了,害怕了”、“盐商之耻,羞与之为伍”之类的,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过却也有几名重量级的盐商,发声支持他的观点,也认为先找许家庄谈谈比较好。

因为扬州城内,跟许家庄有合作关系的商人太多了。

许家庄特产——海外奇货的经销代理商,就以扬州商人最多,至少占了三成以上,都通过销售许家庄的‘海外奇货’,赚了无数的银子,绝对不比经营食盐赚的少。

故而他们的立场都比较温和,主张谈判,不太愿意打打杀杀。

而罗厚平其实不是许家庄的代理商,只是一直渴望获得代理的资格而已,此前几次运气不好,遭到了钱仁益的阻击,如果这次能趁机跟许家庄搞好关系,海外奇货的代理资格,说不定就能拿到了。

于是又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对许家庄强硬的声音,始终占据上风,不过在采取强硬手段前,他们也同意派出一个盐商代表团,去许家庄一趟,谈判一番,试试看用谈判是否能解决问题。

罗厚平则全力争取,拿到了一个谈判代表的资格,不日就会出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