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四十三章 以众为本,以人为宝

大明有救么?

面对方以智提出的这个问题,许远想给出的答复是:没救了。

不另起一套的炉灶。

不在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就算是强行给大明的国运延长了几十年,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终究还是会崩溃灭亡的。

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更是不可对抗的规律。

毕竟大明内部的问题和BUG太多了,早就千疮百孔,处处都是漏洞,堵得住一个两个,但不可能堵住所有。

不管多么杰出的改革家去做出变革,乃至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复生,也只有重新造反这条路。

当然许远不想过度的打击方以智,只是对他道:“贤弟你在我这里多看看,多参观参观,会找到如何救大明的答案的。”

故而吃完火锅后。

许远让人将方以智、钱澄之、孙临三人安顿了下来,住进了贵宾招待所。

接下来的几天。

作为东道主的许远亲自作陪,带着方以智等三人,又参观了许家庄的不少地方。

比如在沼气池,看到沼气源源不断的产出,日产气数千方,可满足全庄的烧水做饭之需,不用去砍一斤材。

比如最多可容纳10万石(等于六千吨)粮食的新型粮仓,且有两排十座之多,防火防虫防鼠,粮食最多能存放五年。

比如参观了养猪场与配套的屠宰场,见到了每家每户过来领猪肉,每人免费分肉三斤的场面。

还在罐头厂的流水线上,看到一个个的薄铁皮罐头,被机器压制成型,装入食材,再经高温蒸熟,哪怕是最容易腐坏的食物,也能保存一年以上,口味不会发生改变。

在副食品厂,见到有大量的土豆和红薯,经人工洗净后被机器粉碎,再加水沉淀,变成了大约25%的粉,最后加工成一捆捆的粉条,最多能保存数年之久。

甚至还去了警训处,见到里面的三百多肌肉大汉,正光着膀子在雪地里训练,按捺不住的孙临,提出要跟这些护庄队员切磋一番,结果哪怕是最普通瘦弱的队员,在力气方面,都能跟他比个五五开,甚至能看出留有余力的样子,毕竟不能太扫庄主贵客的面子。

这么一圈的参观下来。

大开眼界的同时。

又给方以智,给他的朋友钱澄之、孙临二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钱澄之觉得沼气池非常不错,因为上山砍柴是种相当辛苦且危险的劳动,经常出现被蛇虫咬伤,树枝砸伤,不小心摔伤的情况,而且对环境破坏非常大,凡是人口众多的城镇,周边柴山都被砍的光秃秃的,连一颗十年期的树都看不到,甚至做棺材的寿料都得高价从他处购买,沼气池若能大量推广,大大节约木材的使用,生态环境也能得到恢复,而经过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沼渣,又是极好的肥料,可带来增产增收,简直一举多得!

“难啊。”

方以智摇头道:“沼气池或许不难建,但普通百姓,从哪里弄到那么多的粪便?许家庄有大量的养殖场,能收集无数的猪牛羊粪,还建了多个公共厕所,收集上万庄民的粪便,如此沼气池有了充足的粪便可用,才能产出足够用的沼气,若是单门独户的百姓,不能将粪便集中起来,建了沼气池也无用。”

孙临则对屠宰场宰杀大量的肥猪后,看到那些上等的好猪肉,许家庄不想着卖掉赚钱,或者加工成罐头、香肠等产品,反而足足数万斤的猪肉,全部免费分给了庄民,每人三斤还不是一次性的,据说到了腊月还会免费发年猪肉,每人能领五斤甚至十斤,这是何等惊人的浪费,若是贩卖出去,不知能赚多少银子。

“许家庄对那些庄民太好了,升米恩斗米仇,长此以往下去,把这些庄民养刁了怎么办?”

孙临私下感叹的道。

“穷山恶水才会出刁民,仓廪实方知礼仪。”

方以智想了想道:“我记得许兄以前跟我讲过,强国必先强种,惠民必须养民,只有每个庄民,每年都吃数十斤的肉食,才能养出跟鞑子一样的体魄,才能提高人均寿命,让下一代变的更加聪明强壮,吃的肉越多,对整个民族越好,况且许家庄最不缺的就是钱,与其把猪肉卖掉赚钱,不如给庄民吃了,用于强民,以避免被豺狼盯上。”

“原来如此。”

孙临恍然大悟,连连点头:“也难怪在许家庄的那个警训处,以我的力气和身手,竟连一个普通家丁都难以降服,若是许家庄内都是如此强悍之民,将来就是反了朝廷,也不一定能奈何许家庄。”

“孙兄慎言,以我所见,许家庄无丝毫反意,所作所为,只是想杜绝某些贪婪之辈的贪念而已。”钱澄之提醒了一句。

“是是是,我说错话了。”孙临连忙认错。

……

第二天。

许家庄教育学堂。

在方以智的强烈要求下,又来到这里参观了一番。

三年级(1)班,这个方以智重点观察过的班级。

才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不见,方以智又跟着听了一天的课后,发现该班的学生进步速度惊人。

语文简体字的掌握数量,从三千来个,增加到五千个以上,已经能写出比较通顺的白话文文章了。

数学方面的加减乘除法则全部掌握,开始学一些实用的物理方面的知识,如杠杆原理、力学等,在现实生活中能起到很大作用。

合格了。

按照许远的话说,这批学生基本合格了,达到小学毕业的标准了。

“小学毕业后,这些孩子会继续学什么知识?圣贤道理、经史子集他们会学么?”

钱澄之按捺不住的问。

“不会。”

许远道:“圣人道理改造不了这个世界,经史子集可使人明智,但人们能从这些书本里吸取的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不然我华夏文明的多个王朝,不会一个都走不出三百年内必亡的兴衰周期律。”

“我会让许家庄里最聪明的那些学生,去学习培植良种,让农作物更加高产的知识;会让他们学习改进机器,能让生产效率提高百倍千倍的知识;会让他们研究如何制造大威力的武器,只要一个士兵拿着这种武器,就能轻松击杀上百个的建奴鞑子;还有让马车提速十倍的知识,让海船能装百万石货物航行万里的技术……只要掌握了这些先进知识,就不怕我华夏不强,不怕四周蛮夷残暴,不怕走不出兴衰周期律,不怕征服不了这个世界,建立千年长存、万世不衰的文明!”

第一次,在外人面前,许远表露出了自己的小小野望。

“以力服人固然可行,但力不恒久啊,没有仁义之心,不懂圣贤道理,更不知孝悌忠顺,一味使用武力,这与蛮夷禽兽何异啊?就算能得意一时,称雄一时,但不说三百年,就是百年都坚持不到啊。”

钱澄之不得不开口劝道,拒绝许远这种荒谬的思维,虽然孙临在一旁狂扯他的衣袖,但他还是忍不住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而他的这番劝告,旁边的孙临跟方以智,内心也是赞同的,因为许远这套虽然听起来很好,农业、工业、军事、经济都能得到巨大发展,但百姓没有核心思想指导,毫无仁义忠孝之心,届时只会人人唯利是图,人人恃强凌弱,只会自我爆炸的更快,百年国运都不会有。

前朝大元就是前车之鉴。

“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是一方面,我还有一套思想法宝。”

许远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这套思想核心含义,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以人为宝。”

“还是拿大明作为对照,以人为本的具体原则如下——”

“现在的大明是以官员为本,以皇室藩王勋贵为本,以士绅地主为本,以少数人为本,但我许家庄以众为本,以所有庄民为本。许家庄产生的诸多利益,不是为极少数人而服务,而是服务于许家庄所有人,谁都不会落下。”

“人才方面,大明以读书人为宝,但读书人大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接地气,不知民间疾苦,能维持住固有利益,却无法做大蛋糕,给百姓带来更大的利益,守成有余,开拓能力不足,甚至残民害民,成了最严苛的剥削者,虽然嘴上高喊着忠君爱民,实则逼反百姓的就是他们,且越发不知收敛。”这话说的三人脸上都火辣辣的,感觉像是在骂他们。

“我许家庄不以这种读书人为宝,而是以能够炼出钢铁造出机器,能帮忙实现工业化的人才;能带领一万大军歼灭百万敌军的将官;能让一个农民生产出够百人千人吃的粮食;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商品和资源,让所有人都过上富足安逸生活的人才,就是我眼里的重宝!这样的宝物越多越好,我也会投入大量资源,培养这些人才出来。”

“此外,大明的上层阶级,追求的是以埋在地窖里的金银为宝、以权利为宝、以土地为宝、以美人为宝,许家庄虽然也追求钱财土地,但并不以这些为宝,而是以人为宝,因为人就是一切,人才能创造一切,如果人都没有了,要那么多的钱财权利土地有何用?故而人才是一切,必须以人为宝!”

许远道出了自己的核心思想。

“可没有忠孝仁义之思想,如何能够恒久?”钱澄之还是感到难以理解。

“以众为本,只要里面包括你的皇帝,那就是忠!以众为本,里面包括你的父母长辈,那就是孝!以众为本,只要里面有老弱妇孺,有残疾病患,那就是仁和义!以人为宝,只要你抛弃书本上的虚言伪善,起而行之,成为为百姓苍生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那你就是我眼里的宝!”

许远斩钉截铁的道。

听到这番话后。

方以智脑中嗡的一下,感觉有什么东西被打开了,顿时感到豁然开朗。

找到了。

那个他一直期盼渴望得到的答案,似乎是找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