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418章 柏友喜一家决定落户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418章 柏友喜一家决定落户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错。

柏友喜一家七口,这一刻都产生了想要在京城特区落户生活的冲动。

哪怕购买一套公寓房的价格,需要一万银元之多,意味着要倾尽家里的财富,还要再贷款上千银元,背上不小的压力。

甚至让柏友喜暂时放弃了回老家圈一块地,建造一座小型庄园养老的想法与打算,突然考虑冒险,做出一个可能会后悔一辈子的打算。

话说京城特区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柏友喜一家人,这么的喜欢和在意,乃至是想要留下落户?

其实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环境二字。

之前他们在外面发展打工的几年,做过不少的装修项目,手艺也让无数的客户感到满意和欣喜,但依然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经历了不少的黑暗与无奈。

比如有的客户,明明干活的质量与效果,让他们非常满意,但到了结算工程款的时候,要么拖欠着不给,要么这里挑刺那里挑刺,哪里都觉得不满意,要求返工与赔偿,最夸张的一个客户,让他们返工了十八次,折腾了足足半年,但还是有30%的工程款没有拿到,摆明了就是欺负柏友喜这样的工人老实人,就是要践踏与欺辱他们。

还有一些老板,把他们一家,拉到那种人烟罕至,或者十分偏僻的地方干活,让他们卖了力的死干,但到了结算工资的时候,各种拖拖拉拉的不给,到了最后,干脆拿出一副霸道的嘴脸,并喊来打手,不干活就是打,不干活就别想活着出去,被折腾了好几个月,柏友喜一家人平均暴瘦了二十斤,换来的依然是无休止的催促与虐待,到最后,实在忍无可忍的柏友喜一家,联合其他工人,干脆发起了暴动,宁愿战死,不愿意为奴而死,最后和工友们,杀死了黑心的老板与打手,从哪个魔窟里逃了出来,侥幸捡回一条性命,且好在许家庄推出了《工人保护令》,规定良民工人杀死黑心工厂老板无罪,而强行使用奴工的工厂主,一旦被捕,就是终生干苦工的命运,让其尝尝被奴役的滋味。

还有一次,柏友喜一家,给某个在当地颇有有名的大人物家中,帮他们干活,而这个大人物,不仅家中有钱,极其富裕,还有不少子弟,在外地当官,算是当地的书香世家,豪门大族,然而柏友喜一家,给这个大人物干了大半年,结算工钱的时候,因为觉得上千银元的工钱,可能有点多了,干脆砍掉大半,只给了三百,然后将柏友喜一家打发了出去,而工钱少了大半的柏友喜当然不会答应,于是就据理力争,希望讨回所有的工钱,争论到后面,甚至到了打算报官的程度,可那位大人物只说一句:我大不了贿赂县令五百银元,再以庶民侮辱功名书生之罪,把你们打个半死,治疗费都得几百银元,至少躺床上大半年,如果你们觉得打官司划算的话,大可去县衙告我!

听到这话,柏友喜顿时消停了下去,因为继续争论的话,吃亏的只会是自己,哪怕自己占的全是理,也根本就斗不过。

于是从此之后!

对于那些在官场有关系的大人物的装修工程,柏友喜是一律不接,开再高的工资都不愿意干,因为若是再碰到一位吃人老虎的话,估计就算是大富之家,也得很快完蛋,因为是真的吃人不吐骨头,掌握了如何敲骨吸髓的真髓,如果得罪得狠了,分分钟就是让人家破人亡,柏友喜这样的普通小命,根本不敢去与之继续纠缠交涉。

黑暗。

外面的环境实在太黑暗了。

至少有超过三千银元的工钱血汗钱,就这么损失掉了,基本拿不回来,若是这些年做的工程,全都能顺顺利利的拿到应拿的工资,上万银元估计早就攒够了,根本不需要纠结要不要落户这里的问题,而是已经拿出了钱,住进了条件完善,装修豪华的特区公寓房里面了。

再想想在京城特区里面干活的这几个月,简直如同一场梦一般,让柏友喜一家人感到难以置信。

比如工资是一个月一发,到了月底还可主动申请结算工资,一分克扣都没有,哪怕干活的质量并不是特别好,可以挑出三五个的毛病出来,但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被克扣哪怕一文的工钱,只有按期完工、提前完工的奖励。

比如有专门的调查与举报机构,那些管理人员存在问题,都可以直接提出投诉,提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经过调查确实属实的话,问题严重的人员,直接开除再报官依法处理,整个处理的过程,一般不会超过一天,甚至就是当天投诉举报,当天得到处理,绝不会把问题拖延到第二天,而能够得到好评的管理人员,会得到重视和奖励,好评的次数多了,也会升职加薪,故而京城特区内的管理人员,不管是对工人,还是对客户,一个个都礼貌客气的不得了,姿态放的非常低,遇到麻烦也是有求必应,服务态度极其之好。

还有就是京城特区里面,会建立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养老院,以后就可以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轻松活过八十岁,儿媳生下的子女,也可以进入学校读书,成为读书人,拥有向上走的阶梯,且付出的学费不算很高,普通家庭能承担的起,再等柏友喜自己老了,身体素质变差了,乃至是干不动活了,特区里面的养老服务,就可以享受到了,还不必付出太多的费用,从而拥有一个非常好的老年生活,不用担心给儿子儿媳增添太多的负担,消耗他们的耐心。

等等等等。

总之以柏友喜一家人,在京城特区里面观察到的,亲自体验到的,以及从别的工友那里打听到的,无一不证明,这里确实是个非常美好的地方,那些对外宣传的优点,也全都是真的,就算是皇帝的家奴,皇宫里的太监,在这里也得注意文明与素质,犯了错误一样会受到惩罚,并且各种规矩是一目了然十分详细,几乎没有常见的那些黑暗与潜规则,真的做到了公平公正与平等,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里的活力与温暖。

只是唯一担心就是,这是为了吸引富人加入京城特区而采取的临时手段,还是一定会坚持下去的长期制度?

如果只是短期的态度,等钱全部到手了,特区里面的房子住满了,忽然又来个大变脸,态度又顿时恶劣起来,甚至是露出最凶恶的面目,来个养肥再杀,那可就彻底的完蛋了,那意味着可能会失去一切,包括个人性命。

而三十万的人口,平均每人头上搞到一万银元,那也是三十亿的恐怖数字,如此庞大的杀猪盘,就算是皇帝,估计也忍不住心动,甘愿沦为暴君昏君,也要搞这一票。

最好的保全财富,奔向自由与公正的地方,还是想办法加入到许家庄中,不管是采用偷渡的手段,还是申请的方式,抑或者努力成为高级人才,再参加考试的渠道,许家庄每年吸引十万名优秀移民的指标,就放在那里,机会远比考科举多得多,这也导致大明境内的人才流失极其严重,稍微有点能力的,都成功落户了许家庄,以此改变自身的命运。

所以想尽办法的加入许家庄,是最为稳妥的一条路,别的路在大明境内,都是存在风险,具有较高的蒙蔽性,不能轻易上钩,否则一旦遇到最恶劣的情况,那就是万劫不复。

不过对于这个顾虑。

在三月二十八日,许家庄的《东方时报》发表了一篇专门的文章,来进行辟谣与背书,阐述了特区的具体管理方式,以及负责人如何产生:

“每个特区,在制度上,都是高度独立,高度的自由的,朝廷有监督特区的权限,但没有直接插手管理的权利,最高的管理者,是从获得了议员资格的公民里选举出来的,每个任期可以干五年,如果表现优秀,可以多干五年,若是极其优秀,可以连续干三任十五年,但不能超过十五年,目的是保持特区稳定的同时,也不能过于僵化。”

“制度方面,全面引进许家庄的管理体系,法律体系也是采用许家庄的,另外医院的制度、学校的教材、养老的规范,也全部与许家庄挂钩,与最先进最文明的制度挂钩,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赋予了百姓们最大的自由,最公平的环境,如果有谁破坏了这里的制度,谁敢凌驾于这套体系之上,那么就会成为众失之的,会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不管他过去做出过多么大的成绩和贡献,不管他拥有多高的名望,只要他敢伸出那个手,只要他敢坏了特区里的规矩,那么他就不会有好下场,只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而许家庄那边的军事力量,大明皇室的军事力量,会成为这种公平这种美好的坚强后盾,不管玩阴谋者折腾出多么大的动静,但规矩就是规矩,想坏规矩,就得承受最可怕的惩罚与恶果,从而对那些阴谋家野心家宣告:特区不是实现个人**与野心的舞台,这里是创造幸福与奇迹的地方,这里的一切美好,谁都别想夺走与破坏!”

“最后,特区的数量,会逐渐的增加到一百座,合计容纳超过三千万的人口,打造成大明之地,最为富庶、自由、繁荣、美好的地方之一,不会比许家庄差多少,至少可以不相伯仲,个别的特区,若是经营得当,超过许家庄都不是没有可能,所有人都应该对此保持期待,许家庄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地方,只要每个人都成为一道光,每个人都学着靠近光,那么整个世界,都可以变成一个充满温暖的地方,所有的黑暗与邪恶,都会被驱散与消灭,甚至包括大明,也是充满希望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一片王道乐土。”

这篇报道刊登出来后。

看到许家庄做出的种种承诺与保证。

得知特区内的制度与规矩,是跟许家庄挂钩,并不是与腐朽落后的大明接轨,许多人都长长的松了口气,放下了心,内心的顾虑,被打消了七八成。

然后就是有大批的富人,蜂拥般来到京城特区,纷纷提出购买的申请,足足五千套的价格十万银元每套的豪华别墅,很快就全部卖光。

还有五万套的公寓楼房,在短期内,也被认购了两万多套,几乎把京城范围内的富人,全部一网打尽,并开始把京城周边的富人也吸引过来,毕竟这可是京城特区,是天子脚下,毫无疑问是最好的特区,没有之一,且为了打造出一个好看的样板,也不可能做出食言而肥,突然把百姓当肥猪宰的情况,加之许家庄的背书,这里的房子,是真的可以买的,稳妥系数很高。

而看到房子的销售如此火爆。

柏友喜一家顿时坐不住了,又开了个紧急会议,跟家人商量了番,商量到底要不要马上买房落户,还是过段时间决定。

“爹,我觉得还是尽快买,早点上岸为好,京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我们在京城特区落户,以后我的孩子,就是城里人,也是读书人,就算脑袋不够聪明,没读出什么名堂,也值得花这个钱,这是在投资孩子的未来!”大儿子开口道。

“还是再观望观望吧,东方时报上面也说了,以后京城特区这类的特区,大明境内,要建一百个之多,房价方面,不可能都像京城特区这么贵,便宜的公寓房都要上万银元,这太夸张也有点冒险了,不如还是等等,过个几年,我们加入别的特区,或许花的钱会少很多,也更稳妥些,不至于把所有家底都押上。”追求稳妥的二儿子道。

“二哥说的虽有道理,但这个世界,永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能占到最大的便宜,后面只是跟着喝汤罢了,虽然冒险确实是有一点,但我们一家,每年能净赚一千多银元,攒个一万银元,不算很难,我觉得应该要在京城特区里落户,而且我发现,这几年,做我们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了,竞争会变的激烈,工资也不会那么高了,若是特区里的房价涨了,说不定以后我们想买都买不起了,早点上岸吧,赌一把,而且我们输得起,大不了再苦干几年。”头脑最聪明的小儿子道。

“三儿说的有道理。”

柏友喜点点头,当即咬咬牙道:“这房子,买了,马上就上车,给孙子孙女一个好的未来,如果以后钱多,就在别的特区再买一套,反正,我们不能做外面被欺负的百姓,一定要成为特区之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