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340章 科技大停滞?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340章 科技大停滞?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数小时后。

许远教训胡雪蓉的目的达到了,终于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厉害,说出了求饶二字。

但作为代价,许远也觉得身体一阵惊人的空虚,有点过度透支的感觉,进入到索然无味乃至有点后怕的疲劳贤者状态。

两败俱伤。

这终究是一场势均力敌、两败俱伤的战斗,自己只是稍稍占据一点点上风罢了。

如果下次再这么pk的话,许远觉得,主动认输的人可能会变成自己,毕竟弹尽粮绝难以补充只能孤注一掷的逞强状态,许远是深有体会的,老婆宋佳芸就经常这么压榨他的精力,目的是不想让他去外面拈花惹草,而在恢复速度方面,女人往往男人的五倍十倍,故而打消耗战,男人几乎没有赢的可能。

现在的胡雪蓉,似乎有点学宋佳芸的意思,而且无师自通,但更会把握分寸,知道适可而止,给许远一点面子,不想挫伤他的积极性,在男人快要山穷水尽的时候,她会先一步的释放求饶信号。

这是作为一名不能见光的小三的优秀觉悟。

“小胡,你点份食堂外卖吧,让机器人送过来,我有点饿了。”搂着女人光滑的肩膀,许远吩咐道。

“好的,狮子头、蒸蛋、柠檬鸡、扣肉、土豆丝……这几样可以么?”胡雪蓉对着手机操作问。

“可以。”许远点头,这几样都是他比较喜欢吃的,这小胡是有心了。

“下单成功了,十五分钟内就能送来。”

胡雪蓉把手机扔到一旁,又靠在男人胸膛道:“老公,你说这次我能不能怀上啊?这都一共试了十来次了,到现在都没成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别问我,反正我肯定没问题,身体棒的不得了,都快是五个孩子的爸爸了。”许远笑呵呵的道,若再加上大明那边的孩子,他的孩子总数,估计得有二十个了,可见他身体是没任何问题的。

“那就是我身体有点问题?”

胡雪蓉俏眉一皱,心里笼罩一团阴影,但要她去医院检查下身体的话,她是不太想去的,毕竟二十来岁的,充满健康活力的身体,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只得一把抱住男人,撒娇的道:“老公,要不你明天不要去陪你的老婆了,多陪陪我行么,只要加大频率,那一定可以的。”

“不行,想都别想,记住自己的本分,不该是你的东西,不要惦记更不要去抢。”许远板着脸,又对她敲打了一番。

“噢,我知道了。”

胡雪蓉目光暗然的点头。

很快外卖送了过来。

许远一边大口的吃着饭,一边打开房间的智能电视,看了会新闻,但只看了一小片刻,许远的注意力,便被吸引过去,开始聚精会神的听着。

至于新闻内容,是关于‘科技发展大停滞’这个议题的,新闻里的记者,采访了上百名的顶尖专家,询问他们蓝星的科技发展,究竟有没有陷入所谓的大停滞,还是说,下一波的技术爆炸正在酝酿当中,甚至已展露头角,人类很快就会进入全新的时代。

电视中。

绝大部分专家科学家,都否定了‘科技发展停滞’的观点,认为最多是进步的十分缓慢不够明显而已,且就算是停滞,那也是西方国家的停滞不前,华夏这几十年的发展,绝对是有目共睹的,在短短五十来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三次巨大的跨越,以快到让无数人反应不过来的速度,实现了无数科技突破,攻占了所有的科技制高点。

包括2纳米的最新制程芯片制造技术,并做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航天领域,在太空中有大型的空间站,在月星上有科研基地,火星也成功的登陆了,全都领先了另一个航天大国。

军事领域,有航母近十艘,先进导弹驱逐舰上百艘,核黑鱼一打,还建立了智能化的无人军团,战斗力难以想象。

可控核聚变领域,虽然还是没能实现商业化的运营与长时间的点火,但据说已经看到了成功曙光,只要再过三十年,就有很大的把握搞出来。

汽车领域,做到了电动汽车产量第一,销量第一,全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

人工智能领域,已是遍地开发,各类智能机器人数量超过十亿台,取代了超过三亿的简单体力工人,带来了更大的工业产值。

生物医药领域,即将攻克癌症、病毒等多种绝症,战胜疾病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

金融领域,也做到了华夏国的纸币,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信任和使用的程度,基本摆脱了对绿纸刀元的依赖。

等等等等。

如今的华夏国,说是发达国家、超级大国,一点都不为过,站在了蓝星的顶点,是世界第一强国。

只是就算取得如此之多的辉煌成绩,完全值得骄傲和自豪。

但有很多华夏网民,还是对未来产生了担心。

担心人类的科技发展,走到了尽头,再想取得重大的突破,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芯片制程无法再做小了,性能很快会达到极限。

比如核聚变似乎很难实现,人类目前还是难以拥抱无限能源的时代。

还有一个最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类的面前。

资源不足。

蓝星上的许多资源,将会面临开采殆尽,严重枯竭的问题。

比如石油天然气,再过个二十年左右,就真的要基本开采完了。

比如铜,现在价格涨到了15万元/吨,有朝天价发展的趋势。

比如稀土矿等,也顶多再用个一百来年的样子。

以及其他各类资源,若干年后,恐怕都不再是从地下就能开采到的了,而资源稀缺性,又会导致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商品价格上升,从而进入到一个高物价的未来时代。

最重要的!

还是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始终实现不了商业化的长期运行,就意味着只能发射一枚枚笨重的火箭,进入到太空中,即便实现了火箭可回收的技术,把火箭运载载荷的成本,降低到5000块/公斤的程度,但送一个60公斤的人类进入太空,就要耗费三十万,相当于高薪阶层一年的收入,若用于开采月星、火星上的资源,估计每公斤的开采成本,也是非常夸张,从而不具有开拓太空的可行性,性价比实在太低。

意味着超过99.9%以上的人类,只能永远待在蓝星之上,继续承受痛苦的内卷。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电视新闻中,被采访的科学家,大部分是眉头紧拧,给不出乐观的答复,顶多是谨慎乐观。

感到悲观的科学家,也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加大力度的,开采出蓝星的一切资源,要知道蓝星的质量是60万亿亿吨,直径上万公里,人类开采利用到的部分,是二十公里深度都难以达到的表面地壳,如果能想尽办法,充分利用蓝星自身的资源的话,哪怕只能成功利用万分之一,那也是60亿亿吨,够每个蓝星人分到几千万吨,即只要开采技术不断提高,单靠蓝星自身的资源,是满足得了上百亿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的。

只是人类自身太不团结,内部的矛盾太大了,许多地方,早成了一个个的火炉与地狱,冲突纠纷不断,彼此仇恨不断,还有信仰矛盾、人种矛盾等,实现内部团结是不可能做到的。

唯有出现外部矛盾,不得不一致对外的时候,才有凝聚起来的可能,否则早晚内爆。

看完这个新闻后。

思考。

许远进入到了思考状态。

或者说,他忽然觉得,以自己手上所掌握的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充分利用的话,再想办法拥有一百年的剩余寿命,去做某些事情,哪怕不管是可控核聚变,还是殖民外太空,抑或者实现人类的长生不老,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投入海量的资源去做,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甚至可以比国家这类的机构,还要走的更远。

毕竟他是商业集团,他只需考虑收益,不用去做浪费太多资源的事情。

他可以集中兵力,瞄准一处发力,不必考虑其他。

加之又能掌握大明世界那边,几乎一切的资源储备。

若许远真的打算拥抱星辰大海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实现。

不过……

站在技术角度,大明世界那边还是太落后,追赶过程都要好几十年,效率实在太慢。

若能加快现代社会这边的技术进步,尽快的搞定可控核聚变、殖民外太空与长生不老,最好的办法,是想办法购买现成的先进技术,或者找公司合作入股,实在不行专门提供资金,成为这些行业的投资者也行,只要许远投入的钱和资源最多,未来这些领域的话语权,自然是许远最大。

毕竟,他的手里,拥有最多的就是资源,这是属于他的巨大优势。

只是要想利用好这项优势,就得解决掉两个大问题。

一是大明世界那边,资源开采与收集问题,比如铁矿、铜矿、金银矿、稀土、钛矿等资源,他需要想办法让人去开采、收集、冶炼,经过许多道的步骤,才能直接进行利用,还得付出不少开采成本,付出时间和精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是现代社会这边,如何去掌控和入股那些太空探索公司、核聚变研究机构与生物科技公司,最需要的是一样东西。

钱。

也就是软妹币。

只有这玩意才能买到股份,买到技术,买到控制权,买到无限光明的未来。

一百个亿,不够。

一千个亿,不够。

上万亿,恐怕还是不够。

反正钱必须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买买买的方式,达成目标,干成大事,突破瓶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所以,这意味着许远得赚钱,赚更多的钱。

假设以五十年投资三万亿来计算,平均每年都得投入六百个亿,差不多每天要投入两亿,才能在三十年后、五十年后,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

即用钱这种‘资本’,实现征服星辰大海的目的。

届时成功之后,把可控核聚变、长寿医疗、殖民外太空的核心技术,都弄到自己手中,弄到大明世界一份,那么两边都能进入星辰大海时代,实现文明的晋升。

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不必窝在一个星球上的内斗内卷,而是前往更广阔的舞台发展。

总而言之说来说去就一句话,搞钱,得想办法搞更多的钱。

而如今许远借助神奇之城这个平台,一年能搞到的钱,是一千六百亿左右,这已经相当不错,勉强够用,现在打算再开三个新坑,故而每年赚到的钱,得超过两千亿以上,才能基本满足需要。

最好最好,是增加到两千三百、两千五百个亿,收入越多,能办的事情就越多,心里就越有底气,唯独怕的是赚钱少不够花,搞的又找银行借钱,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这是不行的,借债经营不是长久之计。

只是,从一千六百亿到两千五百亿,这之间的几百上千亿,怎么才能赚到?

要知道天凤珠宝与服装以及箱包鞋帽甚至雨伞,这些商品市场,基本都饱和了,不会有多少的增长了,另外有机大米、华夏神牛肉、高端木材和家具、茶叶、瓷器等商品,都是比较小众难以大众,要想实现营收的大幅增长,可谓非常的困难。

即便增加供应量,降低价格,想办法促进销量,营收也增加不了几百亿。

必须得开个全新的项目才行。

且是每年至少带来五百亿营收的新项目。

许远绞尽脑汁的思索很长时间后,终于面露笑容,感到胸有成竹。

想到了。

他想到了。

铜矿。

下一个重点关注的对象,可以是铜矿,因为铜是最重要的导电介质,没有之一,电力网络主要就是由铜线构成,其价值如今在锂矿之上——锂资源其实能满足上百亿台电动汽车的电池用量,但铜缆,却是电力网络的最基本构成资源,但由于世界各地铜矿资源的枯竭,导致价格暴涨到15万/吨。

如果许远能倒腾个3000万吨的量的话,那就是四万多亿进账,资金问题顿时就解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