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75章 曾天顺转型养高品质牛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75章 曾天顺转型养高品质牛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九年,九月十日。

南直隶兴化县,丰乐村,曾氏养牛场。

又是一年的肉牛出栏期。

忙碌了两年的曾天顺,又一次盼到了这个最为期待的收获时刻。

除去2头死亡,108头的新品种华西肉牛,全部成活、长大、达到出栏标准,且每头的重量都有800公斤左右,肉质也更好,各方面指标都超过了老品种安格斯肉牛。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曾天顺将赚到自己这一生中最多的一笔钱。

故而最近一段时间,他一边想办法喂一些高营养的饲料,让牛快速增肥、育肥,另一边则是加强了防范,跟两个儿子吕文吕武,再花钱请了几个信得过的亲戚,手持长刀棍棒,日夜对养牛场进行巡逻,避免出现不测事件。

人心复杂,某些人的人性太阴暗了,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仅今年以来,曾天顺就听说过八起的养殖场投毒事件,其中五个养牛场、两个养鱼塘、一个养鸡厂,全部全军覆没,养殖场老板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且大多不了了之,不知是做的桉,只有其中一座养牛场,花钱请了许家庄的侦探,才发现是同村一个血缘很近的亲戚干的。

至于作桉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嫉妒。

大家明明是差不多的条件和出身,凭什么你能靠养殖翻身,而我只能继续被压迫剥削,你还不发发善心的帮助我,不害你害谁?大不了同归于尽,反正我难过你也别想好过!

而这世上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可以说非常之多,每个村子都至少有那么三五个,他们个个都是弱者失意者,整日活在痛苦与哀怨中,没有任何成事的能力,但想坏你的事却非常轻松,他们是潜在的炸弹般的群体。

为了避免这类人的破坏,曾天顺只能加强防范的力度,哪怕连续多天熬夜巡逻,熬出了浓浓的黑眼圈,白天还得继续干活,越到后面越有坚持不下去的感觉,但他必须坚持,绝对不能倒下!

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女儿,今年又有了个自己的儿子!

为了自己的家人,他随时准备跟那些坏事者拼命!

直到今天下午,提前十多天就预约好的许家庄收牛工作人员们过来了,曾天顺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然后是熟悉的流程:给牛称重、扣除假重、折算出肉率、给出收购价和总价。

最终经过一番的忙碌后。

牛的有效总重为86606公斤。

折算出肉率为65%。

收购价格为65文/公斤。

总购买价为3659103文,算作3660块银元,确实是拿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收入。

只是在净利润方面,可能还没有两年前赚的多,要稍微略少一些。

因为养殖成本提高了,妻子王英娘的主要精力要用于带孩子、忙活家务,养殖场这边帮不了忙,只得开工资请了两个亲戚过来帮忙,另外为了让牛长的更快,豆粕、玉米、专用饲料都购买了不少,大概占饲料的三分之一,哪怕这两年粮食便宜,饲料价格更低,但总的养殖成本还是提高了。

折算出肉率又降了五个百分点。

收购价降了十五文每斤。

最后的结果是,辛苦忙活了两年,收获增加了,但利润没能增加,那些额外的辛苦与付出,等于是白费了。

但曾天顺没有半点抱怨和不满,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结果,感到非常的满意。

毕竟现在江南之地,到处都是牧草田,到处都是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数量成千上万,总的存栏量据说超过了1亿头(以猪为主),数量多的让人感到害怕。

尤其是在扬州府境内,猪肉价格跌到了二十文一斤,羊肉三十文,牛肉也只要三十五文左右,是大明肉价最低的地区,没有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天顺养的牛,还能卖出65文/公斤的保底价,这要多亏了两年前签的那份长期合作合同,不然不知道能不能卖出50文/公斤的价格,赚的肯定会更少。

不过,曾天顺也意识到,高回报时期已经过去,以后养牛只能赚个辛苦钱,乃至几乎不赚钱,好日子已一去不返。

但这是大势,靠个人难以改变的大势,无法抗衡,只能顺应,至少对他而言,养牛已是比较拿手的职业,比种地轻松一些,还能经常吃到肉,喝到牛奶(他还养了十几头奶牛),生活品质比种地的农民好太多。

这一行他可以一直干下去,并传给子孙后代,成为后世家族的核心基业。

“老曾啊,你的牛是越养越好了,死亡率也非常低,在养牛技术方面,达到你这个水平的没有几家,属于优质的养牛户。”进行结算之后,赵管事对曾天顺道。

“哪里哪里,我也是从许家庄园那边学到的。”曾天顺谦虚的摆手道,在养牛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他经常跑到附近许家庄园里的养牛场偷师,把核心技术都学到了手,而这种行为,放别的行业是会被打死的,他很感激许家庄的宽容。

“这说明你的学习能力不错嘛,不像有的养殖户,都参加好几期的培训班了,回去后牛羊还是养不好,笨的让人不想教……老曾,你我也算是老熟人了,你应该信得过我,我这里有个新的合作项目,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赵管事忽然颇为神秘的问道。

“什么项目?”

曾天顺眼睛睁大,射出精芒,整个人顿时精神了数倍。

来了,机遇又来了!

我曾天顺果然是有天助之人,只要跟许家庄这个‘天’合作,顺应他们的需求,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所以不管赵管事说的新合作项目是什么,曾天顺已经倾向于答应。

“我们这边有一种新品种的牛,称之为‘华夏神牛’,是育种科学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结合了华夏多种牛的优点培育出的品种,只要饲养的好,这种牛的牛肉品质和味道,绝对是天下第一,任何牛都比不上,可以卖出非常高的价格。”赵管事道。

“我养,这种牛我愿意养。”只是听到‘非常高的价格’这个字眼,曾天顺就迫不及待的道。

“别急,你先听我说完。”

赵管事道:“华夏神牛的饲养条件非常苛刻,你这个简陋的养牛场肯定是不行的,要全部推倒,盖那种冬暖夏凉的钢筋混凝土的专用养牛房,不一定比你自己住的房子差,洁净要求高,每天都要打扫,牛房内不得存在任何粪便,定期杀灭蚊虫寄生虫,这是其一,另外吃的以精饲料为主,草料为辅,还要经常给它们按摩、洗澡、播放音乐,甚至给它们喝点带有酒味的干净饮用水,生病了只能用草药进行治疗,不得使用任何抗生素……”

“总之,养这种牛,就像是养育自己的儿女一般,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在这种牛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成本,至少是普通牛的三倍,但唯有如此,才能养出肉质最好的牛,又以你养殖场的规模和人手,华夏神牛,你最多只能养三十头,多了肯定照顾不过来,或者品质下降。”赵管事指出了不少的局限性。

“赵管事,我只想知道,这种牛养大出栏后,你们给出的折算出肉率跟收购价是多少?”曾天顺问道。

“出栏标准是不少于650公斤,出肉率按50%算,价格的话,1银元/公斤。”赵管事道。

“好,这个华夏神牛,我养了!三十头就三十头!”

曾天顺毫不犹豫的道。

话说这个合作项目,他同意的也太果断了点吧?

要知道钢筋混凝土式的养牛房,建设成本至少得一两千银元。

播放音乐用的留声机、收音机,价格要上万银元。

还有更高的精饲料成本与人力投入等。

不砸个一两万银元进去,连基础设施都建不起来——虽说可以找天下通银行申请优惠贷款。

风险也不低,万一把牛养死了,或者没养好卖不出价,损失可就太大了。

即便如此。

曾天顺还是果断同意合作,一定要养这个华夏神牛,不管困难多大都要养。

因为1银元/公斤的价格,是普通牛肉价格的十五倍到二十倍,只要能把三十头的华夏神牛养大出栏,假设每头净出肉300公斤,乘以三十头,就是9000银元,接近一万!

为了赚到这个收入,就算少养三分之二的牛,多付出一倍的成本和精力又如何?只要能养好养大,结果还是养华夏神牛更赚!

既然如此,那他就选能净赚更多的选项!哪怕需要贷不少的款。

于是合作就此达成!

……

海港城,白堡。

第二十层的家庭餐厅内。

许远今天搞了场特别的‘全牛宴’,让养牛场那边屠宰了头重量达720公斤的华夏神牛,取出其中最精华的50公斤肉(其他的分了出去),加上牛心、牛肚、牛肠这些好吃的食材,搞了个以牛肉为主题的家庭宴会。

用快子夹着一片薄薄的带雪花纹路的牛肉,放进火锅汤中涮十秒左右,再放到自己嘴中,几乎没怎么咀嚼,牛肉便进入到了胃中。

“入口即化,这个词语,以后也可拿来形容华夏神牛肉了,而且丝毫不比什么和牛之类的差。”

许远暗暗叹道,在现代社会那边,什么和牛、夏洛来牛之类的高级牛肉,哪怕是非精华部位,价格也在5000元/斤以上,而华夏国本土,却没什么值得称道的高端牛种,国人也极为推崇那些进口的高端牛肉,根本不在乎价格。

直到几年前,华夏的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基因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华夏神牛’这个高端肉牛品种,只要饲养得当,不会差于任何进口牛肉。

只是好几年过去了,华夏神牛并没有打开局面,加之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出现了这是‘转基因牛’‘人造牛’之类的恶意诽谤与谣言,利用低科学素养人群的恐惧心理,导致存栏量不到五千头,市场售价不到千元/斤,更不受高端消费群体的待见,科学家们的一片心血,眼看着要付之东流。

许远看不过去,便以2万元/头的优惠价格,下单购买了5000头小牛,让几个庄园抽调精干人手进行了两年的精心饲养,如今这种牛肉吃到口中,立刻成了许远认可的第一牛肉,吊打现代社会那边的所有高端牛肉!

并决定以后只吃华夏神牛肉,其他垃圾牛肉一口不吃。

自然而然,许远又派人找到华夏神牛的培育机构,再次下了购买3万头小牛的订单,价格优惠到了1.5万/头,这让该培育机构未来三年都能正常经营下去,从而有底气拒绝外国公司的收购请求。

但问题来了,等两年后这三万头的华夏神牛都长大出栏,产出的至少上万吨高端牛肉,他如何进行处理?他吃的完么?

卖。

当然是全部卖掉。

现代社会那边,批发价至少3000元/公斤,一分都不会降,若能全部卖出,估计会进账300个亿。

若不能全部卖出,剩下的牛肉,只能在大明世界这边销售,批发价3银元/公斤——这肯定是卖亏了,毕竟现代社会一块银元的价值,只要100元左右,三块银元不过300块,相当于降价到了十分之一,即便如此许远也不会在现代社会那边降价,因为不能侮辱培育专家们的付出,那些从外国进口的高端牛肉那么贵,凭什么品质更高的国产牛肉不能卖一样的价?

即决不能丢掉民族自信,什么方面都低人一等,更好的产品却卖白菜价,这个不合理现象必须纠正。

餐桌上。

听到这种牛肉要卖三银元/公斤。

方清妍感到咋舌:“夫君,这种牛肉虽然好吃,但价格这么贵,大明有几个人吃得起啊。”

夏荷则道:“我觉得不是很贵,大不了许家庄1800万的百姓,每人都买一斤,就基本全部消化了,我们许家庄的百姓都实现了大康生活,一人一斤还是吃得起的。”

手里抱着个男孩的李淑静道:“夫君还可以把这些肉,卖到夫君家乡那边去,怎么会没人吃得起呢?”

五岁的儿子许家光则感到疑惑的看着许远道:“爹爹,咱们许家庄不是总说‘以众为本’么,这么贵的牛肉,大部分人吃不起,只有我们家才能大口大口的吃,想吃多少吃多少,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啊。”

他的这个问题。

让方清妍、夏荷、学生郑成功,以及妾室小野姐妹、李淑静等人,都齐齐看着许远,想听听他会如何解释?

“以众为本没错,但一定要用发展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许远笑了笑道:“3银元每公斤的价格,不说普通大明百姓,就是许家庄内的百姓,也没几个人舍得买,但我们一直在发展,许家庄百姓的人均收入,今年应该能超过300银元,以后能达到500、800甚至上千银元,你说人均收入这么高的时候,区区华夏神牛肉,他们还吃不起么?隔三差五的吃都没问题,而且华夏神牛养的多了,养殖厂工人的收入也提高了,消费能力也会提高,就像种有机稻的庄民一样,给了他们追赶上来的机会,即只要他们在种地养殖上面做到极致,产出高品质的农牧产品,也能成为高收入阶层……难道要为了所谓的公平,就断了他们继续上升的可能么?”

“我懂了。”许家光若有所悟的点头。

“是不是我们吃的越多,农民们越有发财的希望?”郑成功眼睛一亮道。

“吃吃,大家都大口的吃吧,今年是我们吃,但过个几年,大家就都能吃得起了。”

众人纷纷抛掉心里的包袱,快子都夹的更快了些,对味道更是赞不绝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