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73章 天赐鱼海大会战:巨大收获

八月三日。

青森港,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处极其热闹的大工地。

以前这里说是一座港口,倒不如说是一个渔村,人口只有两千多,房屋只有三四百栋,但在偏僻贫穷的津轻藩地区,依然属于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

但现在,有十多万人上了岸。

卸下了超过十万吨的各类物资。

并立刻开始了港口的改造与扩建工作,所有人一起动手忙碌,建造房屋、临时营地与渔业加工厂,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能有个可以长期落脚的点,便于眼下与将来的联合捕鱼行动,因为近海的鱼类资源是有限的,不能过于频繁的捕捞,至少得留个三五个月的休渔期,而这段时间,正好可以来天赐鱼海这边,打一场渔业丰收的大会战。

中午。

当的一声锣响。

「开饭了,开饭了。」

「手上的活都停一停,吃了饭再干。」

「那边的,不用再泡在海水里挖泥了,快上来吃饭。」

负责敲开饭锣的工作人员,发现津轻藩本地的这些土著工人们,干活实在太卖力了,每天上工最早、下工最晚不说,那些最苦最累的活,更抢着去干,可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一泡就是大半天,这会导致严重风湿病的啊,可这些土著工人似乎一点都不在乎。

「家主,要开饭了,您看……」岸边,一名家臣眼巴巴的看着这名铠甲男子道。

「好,去吃饭吧。」

津轻信义终于开口,带头朝露天食堂那边走去,看他动了,周围人数约三千多的土著工人们,这才放下工具,面露喜色,跟着去往食堂,闻到饭菜香味的他们,更是不停的吞咽着口水。

没错。

现在的津轻信义,与其说是一位藩主,倒不如说成了一名老板兼监工,每天都来工地监督领民们的工作情况,到了饭点,也会跟着吃那些大锅做出的饭菜,顿顿吃的狼吞虎咽、心满意足,因为这工地伙食的水平与味道,竟比他这个藩主平时吃的还好,他以前过的日子,竟然不如许家庄的普通工人。

然后就是悔恨,当许家庄的狗还是太晚了!不然早就过上好日子了。

所以现在一定要好好表现,努力给许家庄留下好印象,从而给自己带来好处,至少混的不能比平户藩差。

「呼啦呼啦~」

手里端着个人头大的海碗,里面是满满的香喷喷的南洋大米饭,上面盖有鳗鱼、龙虾、毛蟹等海鲜,以及炒土豆丝这类易保存的蔬菜,堆成小山高,再浇上一勺海鲜酱汤,那个滋味,让人抱着这个碗恨不得吃到天荒地老。

哪怕作为藩主,津轻信义必须要有藩主的气度和体面,不能像饿死鬼投胎般狼吞虎咽,但实在是忍不住啊,太香太好吃了,不知不觉就加快了速度。

十分钟左右。

碗里的饭菜全部吃完,打了个长长的饱嗝。

感觉得有十二分饱的津轻信义,扫了扫还在吃饭的工人们,想到他们的人数,便对旁边的家臣道:「我的领民还是太少了,就是把武士都叫过来干活,也就三千多人而已,不足四千,这点人数,根本带来不了多少收益。」

要知道这些给许家庄干活的领民,每天是可以拿到九十文轻钱的工资的,他津轻信义要分走一半,三千多名的工人,就意味着他每天都能拿到近150银元的劳务抽成。

但不够,这点钱不够,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不如我明天带着武士们乘船去北海道,去抓那边的虾夷土著,弄个几千人过来,让他们也来帮许家庄干活。」津轻信义想到了一个主意道。

「家主,北海道是松前藩的领地,我们带武士过

去抓虾夷人,松前藩定不会不闻不问,若发生冲突怎么办?」家臣问。

「那只能分点利益给他们了,一个虾夷壮丁,给一块银元,松前藩会愿意给我合作的,他们比我还穷。」

「可幕府那边呢?没有幕府许可,各藩主大名,不得随意调动军队,否则会被幕府惩罚。」家臣感到担心。

「我背后有许家庄,幕府算个什么东西?」

津轻信义一脸不屑的道:「德川幕府连杀死一百名许家军的能力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来统领这个天下?德川氏一族,篡逆小人罢了,早就该灭亡了。」

反正为了能多赚钱,虾夷人,他是抓定了!明天就带人出发!

……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建设。

八月十五日,青森港有了个基本的雏形。

最重要的是,作为建设优先级最高的项目,大型冷冻库建起来了,罐头厂流水线调试完成,至少可容纳数万人同时在内忙碌的渔业加工厂,已具备了一定的加工能力,即便每天只能加工一万石的样子,而规划的能力,是每天至少可加工海鱼海鲜二十万石。

但已经可以派出捕鱼船队,去天赐鱼海那边捕捞了,不必等待加工能力继续提升,而是应该弄来鱼获,让加工厂尽快运转起来。

又考虑到台风季还没有完全过去。

作为第一支先遣船队,前往天赐鱼海捕捞的,自然是最熟悉本地情况的平户捕捞船队,因为这支船队的大部分船工渔民,都是日本人,他们经验丰富,对天气变化情况了如指掌,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并充当探路先锋,为后面的捕鱼船队摸索与积累经验,避免一些弯路,可谓一举多得。

故而十六日一早。

平户捕鱼船队出发了。

由两百艘的250吨级普通渔船(采用120马力柴油机驱动)。

二十艘的海运冷冻货船与十艘的补给船(载重量都为一千吨级)。

再加上两艘的铁甲战船负责护卫。

大小船只合计232艘,大量发动机同时发出嘟嘟嘟的噪声,以较快速度,浩浩荡荡的,直奔东边的天赐鱼海而去。

平田吉万郎与长子平田福一郎,此刻也在这个捕鱼船队中,成了渔船「福海号」上的船员,有着丰富捕鱼经验的平田吉万郎还担任了副船长的职位,地位仅次于汉人船长詹福海。

话说平田吉万郎的梦想,不是想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更好更大的船么,他没去实现这个梦想,怎么成了「福海号」上的船员,成了名高级打工人?

他难道放弃自己的梦想了么?

确实如此。

虽然他是很想有一艘更好更大的新船,大概花个两百银元的样子,就能买到,且他手上也攒够了这笔钱,但最终,钱被他全部用于盖新房,放弃了购船计划。

因为许家庄的这种带柴油机的称之为「机帆船」(带有一个小型风帆)的渔船,航速是传统渔船的五倍、船舱容量达两百多立方米,是小渔船的十倍,且在续航力、居住环境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传统渔船。

最重要的,还是在捕捞能力上,机帆船采用拖网、围网、虾笼等先进工具参与捕捞,并借助机械绞盘助力,一网能捞上几万、十几万斤乃至几十万的鱼。

效率差了几百上千倍!

如此大的差距,平田吉万郎就是买十条新船,也远远追赶不上,永远处于落后状态。

还不如接受招聘,加入平户捕鱼船队,以后拿每月三十银元的固定工资 出海补贴 百分之一的捕捞提成,这远比他自己买船单干强得多。

而且更稳定、更安全、工作环境更舒适。

自然而然,长子福一郎也被他带上了船,但拿的是普通船工待遇,即每月十五银元固定工资 每天半银元的出海补贴,这同样属于高收入阶层,足够养活他的妻子美惠子与即将出生的孩子——福一郎现在也成家了,娶了个还算贤惠的女人,小日子过的比自己当年结婚时强太多,平田福万郎有时都忍不住感到嫉妒,为什么自己的好日子来的这么晚?

很快。

持续一天一夜的航行。

海水的颜色由浅蓝变为深蓝,再变为黑色,意味着海底越来越深。

风浪也明显增大,船内晃动程度增加。

直到看到一股股漆黑色的海水,不断从海底涌出,化作一条南北方向的黑带,绵延至少数百里,宽度从数里到数十里不等,连海面上海浪都变的平静了不少。

「黑潮,这是黑潮!」

「只要见到了黑色的海潮,附近就有比天上星星还多的鱼类存在。」

「发现了!声呐系统扫描到,东南方向十几里处,有个规模极其庞大的鱼群。」

「走走走,加快点速度,追上鱼群!」

「看到了,我已经看到了,那边有非常多的沙丁鱼、鲑鱼与鳕鱼!」

「我这边的海面附近,能看到非常多的秋刀鱼!」

「鲸鱼,我们这边看到了不少于五十条的鲸鱼,他们正在进食那些小鱼。」

「鱼,到处都是鱼,或许比海水还要多,鱼海,这里简直是鱼的海洋!」

「下网,赶紧下网,往鱼最多的地方扔,好,好,起网,拉,全都给我用力的拉!」

「沉,太沉了,这一网下去估计全是鱼,好好,上来了,太沉了,这一网鱼获不会少于十万斤,这有点超重了,慢点慢一点,船工们快使用网兜,把部分鱼收进船舱!」

「差不多了,重量减轻了,可以把渔网吊起来了,把它吊放到船舱内,打开渔网放鱼。」

在船长一道道的命令之下。

哗哗哗~

无数海鱼如同瀑布般倾斜而下,砰砰砰的落入到船舱之内,且鱼儿们都剧烈的蹦跳着,如同无数的水花,甚至重重的击打在船工身上,力气之大,几乎能把人砸个半晕。

等这一网的鱼获放完,足足两百多立方米船舱,差不多被装满了三分之一。

意味着捞上来的鱼类重量,至少超过了六十吨(12万斤),而在近海地区,除非是遇到十分少见的大鱼群,才能一网捞起这么多的鱼。

而他们抵达天赐鱼海,见到黑潮与鱼群没一会,只是第一网下去,再过短短两三分钟起网,就取得了在近海可能需要大半天才能取得的收获。

然后下第二网,继续是满满的收获。

再第三网,容量两百多立方的船舱满了,不能再装下去了,必须赶紧找到冷冻货船,把这些刚捞上的鱼,经过一番挑选后(只留大的放生小的,只要价值高的不要价值低的),再转移到冷库当中,避免因时间长了,鱼大量缺氧死亡,肉质变坏,进而丧失商业的价值——这便是在古代社会,远洋捕捞为何发展不起来,只能搞近海捕捞的原因,海鱼海鲜的保鲜期最多只有三五天,一旦死亡便毫无价值,必须在冷藏技术出现后,远洋的鱼类资源才有开发的可能。

而远洋捕捞的潜力巨大,尤其是在天赐鱼海这类洋流交汇处的渔场,故而抵达后不过两三个小时。

第一艘的机帆渔船爆仓了。

第二艘渔船也爆仓了。

然后第三艘、第四艘……直到第一艘最大容量达一千吨的海运冷冻货船,也出现了爆仓饱和,无法再容纳下去了。

紧接着第二艘的冷冻货船的冷库饱和,无法再

装。

第三艘、第四艘……到当天傍晚,数量达二十艘的冷冻货船,全部装满,不得不开足马力,以最快速度返回青森港,卸货之后,再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天赐鱼海。

这个过程中,渔船们将以铁索连环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暂时停止捕捞,等冷冻货船回来了,再重新开工。

晚上。

以五艘渔船为一个单位固定在一起的渔船上的船工船员们,摆出好酒好菜,开始进行庆祝,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福海号渔船上。

「船长大人,我们船今天捕到的,大部分是鲑鱼,少部分是鱿鱼跟秋刀鱼,重量一共约三千石,我们今天的这些鱼获,大概能拿到多少奖金?」一名日本人船工用蹩脚的汉话,问船长詹福海道。

「低价值鱼一石奖金1银元,中等价值奖金3银元,高价值5银元,最高价值的是10银元,我们今天的鱼获,估价员给的是平均3.2个每石的价值分,也就是9600银元的奖金。」詹福海算了算道。

「奖金一万都不到,船长大人,到底什么鱼的价值最高?我们去捕价值最高的鱼吧。」平田福一郎忍不住道。

「价值高的,有深海帝王蟹、松叶蟹、龙虾,有鲸鱼跟鲨鱼,这些鱼类虾蟹的价值比较高。」詹福海道。

「鲸鱼今天有渔船捕到了一条,重量数百石,可鲸鱼肉我吃过,不是很好吃,为什么价值这么高?」这名船员问。

「用鲸鱼熬出的油,听说是非常好的工业润滑剂,用途非常大,所以价值高,另外,鲸鱼跟鲨鱼大多以吃中小鱼为食,如果不捕杀一部分的大型鱼类,海洋的生态平衡难以保持,明年后年说不定就捕捞不到那么多的鱼了,所以大鱼小鱼都要捞一些,才能避免失衡。」詹福海解释道。

「原来如此。」

「我明白了,如果不杀一些鲸鱼鲨鱼,说不定小鱼就被它们吃光了。」

「既然如此,为何不把鲸鱼鲨鱼全部捕杀,这样小鱼不就捞之不尽了么?」

「不行的,小鱼以更小的鱼虾为食,小鱼如果太多了,更小的鱼虾就不够吃了,说不定会大批饿死,数量反而不会增加。」

「有道理,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没那么容易。」

「船长大人,要不我们明天去捞帝王蟹吧,鲑鱼的价值还是不太高,只要能找到帝王蟹所在的地方,一网下去,我们岂不是要发财了,奖金定能破万!」平田福一郎建议道。

「船长,我觉得这主意不错,上面给我们发的捕鱼手册上面,就有帝王蟹的大致分布范围,离我们这里不远,要不去碰碰运气?就算没捞到也没关系,冷冻货船大概要后天回来,我们明天尝试一天,若失败了的话,就随便捞点普通海鱼算了。」平田吉万郎也说道。

「好,就按你们说的办!」

詹福海点头:「我们的优先目标是帝王蟹,其次是松叶蟹跟龙虾,碰到鲸鱼也可对鲸鱼下手,运气实在不好,还有无数普通鱼群等着我们……总之不能轻易满足,要想办法去捞到价值最高的鱼获。」

「是,船长大人!」

「一定要找到帝王蟹!」

「来来,都吃好喝好,明天后天再接再厉,干杯!」

「干杯!」

……

另一边。

经过一昼夜的快速航行。

八月十九日,足足二十艘的冷冻货船,都满载着上千吨的鱼获,回到了青森港。

而许家庄《东方时报》的新闻记者小组,也来到这个港口,当即用相机拍下了远洋捕捞船队收获巨大的照片,并写了篇文章报道,通过数字传真机,将图片与文

章发送到了海港城报社总部。

八月二十一日。

《东方时报》最新一刊的「庆贺秋收系列」专栏中,这篇标题为【联合捕鱼舰队大捷!喜获第一批鱼获2万吨,天赐鱼海将成为人类永不枯竭的渔业宝库】的文章报道,很快在大明境内,在海内外的舆论场,都引发了相当大的轰动与热烈反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