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二十六章 农业大丰收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二十六章 农业大丰收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三年,六月,许家庄武器工坊内的新式武器,顺利实现量产,第一批装备到了300多名的护庄队老队员们手中,让他们先熟悉新式武器的使用。

七月下旬,许家庄警训处,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期结束,这一批的1220名的新兵,全部通过了新兵考核,成为了合格的新兵,并集体放假十天,可以回各自的家中看看,等归队之时,都会成为正式的护庄队员,并配发武器装备。

张大毛当即带上二十多斤用月饷买的大白兔奶糖、肉罐头、香肠等庄园特产,飞奔一般赶回宝应县的老家西张村,早上出发,傍晚便到,给了养父母与四个妹妹一个惊喜。

只是养父母也给了他一个惊喜,说是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姑娘今年15岁,是附近十里八乡方圆数十里内,最标致俊俏的姑娘,养父母都亲眼看过,确实是好看的没话说。

当即掏出20块的银元,作为彩礼,把亲事定了下来,年底就过门。

也就是说,张大毛现在是有媳妇的人了。

“我没想这么快就成婚啊。”

张大毛非常无奈,一脸苦笑,很想取消这门定亲,但看养父母这么高兴,四个妹妹都憧憬嫂子的到来,因为养父母决定,要把家里的房子重新盖一下,置办一些新物什,最好再攒点钱,多买几亩好地,这样往后的日子会更好过了。

这让张大毛更开不了口取消定亲,家里的条件太差了,茅草木屋常年没有得到修缮,家具破破烂烂,没几样好东西,四个妹妹吃的饭食还是跟从前一样,只是量稍微增加了些,如果他不点头同意定亲,只怕不会得到改变,有钱也是存起来,与其如此,不如自己牺牲一下算了,这样家人很快就能过上更好的新生活。

“好好好!大毛,我和你娘知道,你就是咱家的福星,能给家里带来富贵!”

养父母都非常高兴,脸笑成了两朵花。

“富贵?”

张大毛顿时想起,由于识字的增多,新兵训练后期,新兵们流行起了一波改名风潮,之前那些叫牛蛋、狗毛、狗蛋、猴子之类名字的新兵,都给自己换了个好听点的名字。

现在张大毛的识字数量,也有300多个了,勉强是摆脱了文盲的身份,算是个半文盲。

如今他读写文章的能力没有,但给自己改个好听点的名字,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以后就叫张富贵好了,不是给自己带来富贵,而是给父母家人带来富贵,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张大毛,不,张富贵暗暗说道。

……

八月,中秋季节。

也是人们最期盼的农业收获的季节。

许家庄园的稻田里,水稻金黄黄的一大片,虽然播种过程有点随机杂乱,不怎么齐整,但经过庄工们呵护孩子般的精心打理,如今全部挂上了长长的稻穗,结出了一颗颗饱满的稻谷,沉甸甸的压的稻株低下了头。

至于亩产量,那些老庄工可能见怪不怪,不觉得多么意外,但那些今年才加入的庄工们,则一个个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用力掐自己的胳膊,都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田埂上。

“亩产七石,当有七石左右!”看着稻田,一位中年庄工估摸了一下道。

“不止,我看不止,此稻谷穗如此之长,有谷足足百粒,又适当密植,亩产当在八石!”旁边另一位白发老农道。

“八石?老朽种了一辈子稻,哪怕最好的年景,施了最足的肥,也不过亩产四石而已,这个只要偶尔打理几次的懒人稻,竟有如此可怕的产量?”这位年过七旬,脊背被生活重担压弯,脸上满是褶皱沧桑的老者,擦了擦浑浊的眼睛感叹道。

“这片水稻的亩产不是八石,而是十石,我张谷丰不会估错,敢打包票!”

这时张谷丰站了出来,说出石破天惊之语。

引起众多老庄稼把式们的哗然。

“十石,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

“老夫种了几十年稻,好的年景亩产三石,坏的年景亩产一二石,若这片稻田真有亩产十石,岂不是这一亩田,抵我们种三五亩,还不必那么辛苦?”

“是啊,虽说懒人稻种子极好,农药、化肥都有增产奇效,但一亩抵我们三亩,这实在是……”

“如此轻松就有十石亩产,我们往年那么辛苦又算什么?”

这位庄工道出了众人的心里话,这片稻田亩产七石、八石,他们都能接受,毕竟这是他们估算出的数据,若是达到亩产十石,不仅创造了一个他们不可能实现的记录,也彻底否定了他们曾经的传统种地方式,证明他们的勤劳与汗水,只是低效的徒劳,这种残酷的比较让他们真的难以接受。

“等会收割完成后,装袋称重一番,就会知道它的实际亩产了。”

张谷丰一脸自信的道,然后登上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室,嗡的一声发动柴油机,放下前端的收割滚筒,驶入到稻田中,滚筒不断的旋转,上面的金属镰刀,将金黄的水稻快速卷入割倒,导入收割机内部,稻谷被分离出来,稻杆稻叶则直接粉碎,回到稻田中。

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一天就能完成上百亩的收割工作,效率是人力收割的数百倍。

3号庄园刚好4000亩整的稻田,在三十台联合收割机的忙碌下,只用一天多的时间,就全部收割完毕。

但总产量在第二天下午,才终于统计出来。

一共是516.03万斤,平均亩产1290斤,以一石125斤算,平均亩产是10.32石。

这还不包括被收割机浪费掉的,被庄民们再拾取一番的稻谷,再被鸡鸭鹅群扫荡一遍,浪费的产量在3%左右。

总的而言,庄园里的这片水稻,平均亩产超过十石,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第一次见到这种丰收场面的庄工们,心情复杂的同时,也无不落下难过的泪水,甚至跪地不起,捶胸大哭。

“苍天呐,倘若早点加入集体庄园,我那小儿怎会饿死?”

“如此高产,我们断不会再挨饿了,天天都能吃饱饭了!”

“只恨这庄园没有早些出现,有龙王抽水,有大力神耕地,有巨镰神帮忙收割,还有农药、化肥这等神物相助,我等以后只有吃不尽的粮食,只有享不完的福。”

“幸好加入了这庄园,现在就是把田地全部还给俺,俺也不会退出了,以后生死都是庄园的人!”

“没错,打死都不离开庄园了,比把地投献给举人老爷强太多了。”

“……”

不单是3号庄园的水稻获得了大丰收。

其他庄园的稻田,也相继取得丰收,平均亩产最少的都有1000斤,最夸张的是许家庄总庄,水稻亩产创纪录的达到了1550斤。

全部收割完毕后。

许家庄十一座的集体庄园加起来,一共48325亩的稻田,共收获稻谷6064万余斤,折合48.5万石的总产量,全部实现颗粒归仓。

且不只是水稻。

5号庄园的1200亩土豆田,在收获后,居然创造了7862斤的惊人亩产,折合62.9石/亩,参与打理这片土豆田的庄工陆有才,眼泪当场就落下了,如此之高的产量,如此之多的土豆,一亩就不知够多少人吃,不会再挨饿了,想饿死人都不可能了,好日子真的就要来了。

10号庄园的一片1600亩的低价值盐碱地,在种下了耐盐碱的红薯后,也是在八月的收获季,实现了平均亩产4700斤的奇迹,折合37.6石/亩,参与打理这片盐碱地的庄工们也都流泪了,跪在地里,手里捧着一个个硕大的红薯,时而呜呜大哭,时而发出怪笑,时而大吼大叫,时而手舞足蹈,给人一种神经病群体发作的感觉。

而这个八月份的金秋收获季,不把前面六七月份的玉米算在内,不把后面九月份的豆类作物算在内,只算水稻、土豆、红薯这三种主粮产量的话。

那么面积近5万亩的水稻田,平均亩产1250斤,合计收获48.5万石的稻谷。

面积约1.1万亩的土豆田,平均亩产5500斤,合计收获48.2万石的土豆。

面积约1万亩的红薯地,平均亩产3800斤,合计收获30.4万石的红薯。

也就是说!

仅仅在这个八月份,许家庄十一座的集体庄园,便一共收获主粮127.1万石,取得了农业上的大丰收,震惊了所有新加入的庄工,也轰动了整个兴化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