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53章 郑成功回家过年记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53章 郑成功回家过年记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八年,腊月二十六。

坐上了蒸汽铁甲战船“天下号”,郑福松踏上了返回福建老家的旅程。

带上了母亲田川松和弟弟郑卫松——弟弟改名字了,从原来的日本人名田川七左卫门,改成了郑卫松,回归到汉名汉姓,与日本的身份进行切割,即便他身上有一半日本人的血,但现在他是华夏族人,穿大明衣冠。

其实郑福松自己的名字,也有了变化,他五行缺木,所以本名为森,字大木,但他初步完成对平户的改造,赢得当地民心,招募船工渔民,将平户打造成第二个渔业中心港与重要商业港口,开始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

优良。

对于他的综合表现,老师许远,给他打了个九十分优良的评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并为了表示奖励,给他赐字‘成功’,因为他成功救出了弟弟、成功对平户实现了治理、成功带来了收益,也希望未来做出更大更成功的事业,故而赐字成功,最合适不过。

“从现在开始,我就叫郑成功了!”

郑福松,不,郑成功对这个字非常喜欢和满意,因为听起来响亮,寓意美好。

至于这次带着母亲和弟弟,回到福建安平,主要的目的,就是回家过年,让多年未见到父亲的郑卫松,见一见自己的亲生父亲,实现一家人的团聚。

因为在华夏的传统文化里,没有什么比家人团员团聚更重要的事情了。

虽然在营救弟弟的这件事上,父亲郑芝龙没什么担当,屡屡令人失望,但站在他的角度考虑,再怎么送钱,也确实喂不饱松浦氏的胃口,只会变本加厉的敲诈,最好的办法,还是只能凭借硬实力,只有庞大的财富是不行的。

郑家必须想办法提升军事硬实力,如此才能赢得尊重。

所以这一次回去,除了过年团聚,郑成功还想提一些建议,比如全面推广义务教育、提高技术实力、大力学习许家庄模式等,要把存在地窖中的金银花起来,培养更多的人才、建造更多的大船,并且也要想办法进入蒸汽船时代,只有如此,才能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步伐,带来最大化的利益。

总之,郑成功想提的建议,至少有几十上百条,并希望父亲郑芝龙采纳,即便这几年父亲郑芝龙的行事风格,已变的保守稳健了许多,但他终究是那个精明能干、白手起家、长袖善舞的郑一官,大事之上,他不会让人失望。

没错,在郑成功的心目中,他最崇拜的是老师许远,但父亲郑芝龙,对他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他很崇敬自己的父亲,因为治理一个小小的平户都能让他经常感到焦头烂额,而一手打造出郑氏集团,掌控大半个福建,在短短十几年内,就创下这庞大基业的郑芝龙,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么?

能干出大事业的,都必定有过人之处啊。

……

二十七日下午。

天下号抵达了安平港。

郑成功、田川松等人下了船,丫鬟侍女们则提着大箱小箱的行李,还有各类年货礼品,且跑了不止一趟。

由于提前发了电报通知,码头上早就有郑家仆役在此等待,见郑成功等人下船,立刻面带激动的上前迎接招呼:

“大夫人,大少爷,二少爷!”

“夫人一路辛苦了。”

“总算是回来了,老爷这几天,天天盼着你们回来呢。”

“快去把马车赶过来,派几个人帮忙搬东西。”管家指挥与安排道。

郑成功脱下身上的一件呢子外套,拿下脖子上的围巾,吐出一口不带水雾的呼吸,不由感叹说道:“这里比海港城暖和多了,常年温热,只要建设的好,这里的发展潜力不亚于海港城,甚至更具优势,因为冬季的商贸活动,完全不受气候影响,海港城大部分单位,还得放一个月的冬假。”

完全可以把安平港,包括旁边的厦门港,打造成大明东南沿海的一个新财富中心。

未来不会弱于海港城的财富中心。

放眼看去,码头泊位不到五十个的港口,较为原始的人力搬货卸货,码头货栈也不是特别多,对外运输用的道路不够宽阔平坦,年货物吞吐量,估计只有几百万石的样子,改进的潜力非常大。

不过,坐上四轮马车,前往安海镇(即安平城,或安平堡,是一座棱堡样式的小城)的路上,郑成功发现,这条道路修的非常好,全是平坦的水泥路,尤其是跨过晋江的那座长度超过百米的安平桥,原本以木制结构为主,但现在是水泥墩 钢筋混凝土桥面结构,无比结实不说,桥面宽度达到两丈,通行能力非常强。

而想要修建一座这样的桥,成本至少超过15万银元。

沿着水泥路,进入到安平堡郑府后。

这座棱堡中的一切,看的郑成功瞠目结舌。

首先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覆盖了大部分的倾斜屋顶,阳光照射下,发出黑耀石般的反光,极为醒目显眼,但问题是,这种太阳能光伏板,是只有许家庄才有的设备,外人虽不是不能购买,但一要彼此关系友好,二是只能用黄金购买,极为昂贵,眼前这座安平堡中的光伏板,不知道花了多少黄金采购。

其次安平堡内部,也有不少的路灯杆装置,建立了一套覆盖整个棱堡的照明体系,且不用等到晚上,在电力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屋内的电灯都是亮的,故而不管白天晚上,都是十分亮堂的景象。

最后,就是触目可及的奢侈与富丽堂皇。

如几乎铺满室内每个角落的瓷砖。

不管是家具摆件还是房梁墙壁,到处是鎏金镀银、镶石嵌玉,不知用掉了多少的金箔银粉。

几乎用纯金打造的抽水马桶。

巨型的玻璃鱼缸,在室内养了大量观赏鱼。

还是各式各样的常用物品器具,要么镀金,要么用银,要么外表华丽美观,必须看上去就联想到奢华二字。

大致的参观一圈之后。

郑成功得出结论:差不多,至少在生活设施的舒适与便利程度上,老家安平堡,跟海港城相差不多,硬件设施基本一致,某些方面甚至做的更好更加享受。

比如父亲郑芝龙用的那张特别定制的电动按摩床,不知是通过什么方式买到的,似乎还有某些特殊的不能让小孩子知道的神奇功能。

电动按摩床边的柜子上,还有不少的蓝色小药丸,不知是干什么用的。

等等等等。

通过这一圈的观察。

接轨。

郑成功发现,自己的父亲郑芝龙,在许多方面,早就与许家庄接轨了,且走的比自己想象的还远得多,他早就了解许家庄的先进之处,并且想办法获得并享受上了这些先进。

但问题来了!

既然日常生活上面,父亲郑芝龙,做到了跟许家庄全面接轨,为什么安平港的码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哪怕连一台电动吊机都没有?只能靠原始的人力搬运。

好,吊机购置可能有点麻烦,那么轮胎式的平板车、运输货车,能不能购置多辆,提高货物运输的能力,而不是继续用老式的木轮包铁式马车。

此外如果在港口安装一套照明系统的话,让港口在夜间也能运作,那么货物吞吐量,也至少能增加六七成以上。

但没有变化。

安平港跟两三年前的样子,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唯独安平堡内,郑家府邸之内,在生活享受方面,许家庄的先进之物随处可见,若是把这些开销和资源,用到安平港的改造之上,估计一座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五千万石的港口,都能打造出来了。

为何只注重日常享受,而不是着重提升和发展生产力,导致郑家的发展较为缓慢,蒸汽大船到现在都没有一艘?

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

晚上,庆祝一家人团聚的宴会上。

父亲郑芝龙,终于结束了在新纳的第十九房小妾那里的厮混,想起了原配妻子田川松与自己最重视的长子,这才准备一番,露出欣喜笑脸的,出现在郑成功的视线中。

而当这个满脸肥肉,体型如一个圆球,体重不会低于三百斤的肥胖男子,出现在面前,一屁股坐在餐桌主位让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卡卡声时。

很抱歉,第一时间里,郑成功没能认出他是谁。

反而产生了某种错觉:这位一屁股坐在主人位置上的,哪里是什么人,这分明是一头猪!

“福儿,你在发生么呆,见到为父,为何不拜?”直到郑芝龙颇为不悦的,对他开口说话后,听到这个熟悉声音。

“孩儿拜见父亲!”

郑成功感到头皮一麻,只得对着这头,不,对着这个男子,拱手一拜道。

“一年多不见,福儿你长高了,也更成熟了,你在平户做的事情,我听人说了,连日本天皇都吓的封你为平户藩主,不错,非常不错,不愧是我郑芝龙的种,龙生龙,凤生凤,我郑家后继有人了,来,让为父抱一抱。”

郑芝龙伸出手,亲近的将他揽在怀中,用土豆般的身躯挤了又挤,发出欣慰豪爽的大笑。

“呜呜~”

郑成功感到呼吸不太顺畅,还闻到浓烈的胭脂水粉味,混上汗味、油腻味,这感觉如同下了地狱。

心里忍不住发出哀嚎:我父亲不是这个样子,也不应是这个样子,在我心中,他是位顶天立地的英杰人物,即便远远比不上老师许远,也至少有老师的十分之一。

但这次回家过年,他感觉自己的评估出错了,现在的父亲郑芝龙,别说有老师的十分之一,就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可能都没有,除非先把这身肥肉减下去一百斤!否则他很难接受,自己的父亲竟堕落至此。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