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230章 崇祯的纠结和补救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230章 崇祯的纠结和补救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后悔。

这次崇祯是真的后悔了。

那种与上千万银元擦肩而过,明明见到有块金砖掉在面前却没能拾起的后悔,这种强烈的损失厌恶,一度盖过了他对许家庄的戒心与防备,也没心思继续听下去了,这次的内阁会议匆匆结束。

等众阁老都离开之后。

朱由检这才站起身,背着手在空旷的宫殿中来回踱步,脸上布满了纠结。

怎么办?

如何才能进行补救?

要怎么才能亡羊补牢,加入到拓殖南洋的风口,想办法从中分一杯羹,不错过这一场的财富盛宴?

话说这是什么情况,不就几百上千万的银元么,错过就错过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朱由检什么时候变这么财迷了?

只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虽然这几年大明的财政状况是明显改善了不少,甚至创下了一个全新的记录。

虽然中原地区的流寇已被扑灭,辽东的建奴遭到重创,蒙古也不敢再来寇边,大明的军事压力已大大减小。

虽然这些年他无比勤政,大力提拔能臣干吏,罢黜庸官,严惩贪官,在吏治方面下了一番苦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并且取消了辽响加派(减了三厘,还有九厘),减轻了天下百姓的负担,赢得了不少民心。

各方面的形势似乎都在改善,大明中兴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和曙光。

但天灾依然是无穷无尽,多到让人麻木。

朝廷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依然极其孱弱,十几万几十万银元的投下去,除了养一大堆的贪官,几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比完全躺平好一点点,用《东方时报》某评论员的话说:大明这套体制,除了无限的空耗资源,已丧失了解决任何重大问题的能力,顽固的利益集团把持着一切,他们忠于皇权,却不愿拿出任何资源服务皇权,任何想割他们肉的改革,都必将以失败告终,除非将一切推倒重来。

对于这番评论,朱由检是很不服气的,虽然反映了现实情况,但说的太不委婉,太难听了,是在唱衰与抹黑大明。

他坚信大明是一定能够变好的,是可以实现中兴的。

前提是得有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钱才行。

等他花钱编练出了二十万的强大新军。

等他整顿吏治,手里有了一批能委以重任且较为廉洁的官员。

等他大力推行改革,改善民生,征收商税拓展税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乃至让收入大于支出,做到正向积累。

如此十年二十年后,大明一定会变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大明。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极其的骨感。

二十万新军暂时是看不到了,勉强让曹化淳编练了五万,但一年军费开销近两百万,内帑一下被掏空一大块。

虽然时常把‘节俭’挂在嘴边,但皇室的开销年年暴增,去年只是多庆祝了几个节日,就创下四百万银元的开销记录,即一万人不到的皇宫,平均每要花1万多银元。

再加上文官大臣们时不时的敲诈。

去年进账足有上千万钱粮的内帑,居然在年底就见了底,只剩下几十万。

导致开春后,从一月份到八月秋税到账前,内帑长期处于半枯竭状态,皇宫的生活,基本只能靠皇店的生意维持。

哦,还有天下通银行的存款利息分红。

问题是朱由检花钱也花的太厉害了吧,皇室一年开销四百多万,比前几年大明国库收上的税赋还多,居然吃吃喝喝就用掉了,还好意思说‘节俭’?用穷奢极欲形容丝毫不为过吧?他那件打了无数补丁的龙袍,已经有多久没穿过了?

没错!

朱由检承认,这两年皇室的开销确实是大了些,但真算不上穷奢极欲,他已经非常非常的克制了,平时还是吃三菜一汤,素多荤少,娱乐活动极少,不必要的开销绝对不批。

只是这两年京城的物价上涨的太严重了,食品普遍上涨了三五倍,日用品涨价了两三倍,燃料也上涨了一两倍,怎么打压都压不下去。

其次许家庄推出的新商品也越来越多,简直层出不穷。

比如前年的卫生纸、卫生巾、沙发式家具、席梦思床。

去年的留声机、缝纫机、暖水瓶。

今年又推出了手摇洗衣机、手摇发电机 可充电手电筒、可防风防雨的冲锋衣、羊毛呢子风衣等新品,想忍住不买很难。

还有许多日常已经用习惯了,不可能回到过去的产品,如香皂、卫生纸,都是开销增大的原因。

甚至有种内帑收入越多,开销越多的感觉。

缺钱。

朱由检觉得自己还是极度的缺钱。

必须想办法赚更多的钱才行。

可底层百姓早就民穷财尽了。

勋贵地主士绅等阶层也不可能乖乖交税。

要想增加收入,还是得继续跟许家庄合作才行,哪怕他内心十分的不情愿,但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想了想,朱由检把掌印太监王承恩叫了过来,让他去找到蕲春年,请他入宫一次,说有点事情,想找他商量商量。

“圣上,是不是为了拓殖南洋之事?”

王承恩一下就看出了朱由检的心思,暗暗感叹:蕲代表胸有成竹、料事如神啊,前几日蕲春年请他吃饭,说过两天陛下定会主动请他入宫,当时王承恩觉得他是在吹牛,没想到被他给猜中了。

“咳咳~”

朱由检尴尬的咳嗽两声,道:“你去把他请进宫来就是了,废什么话?”

“是,圣上。”

……

下午。

老地方东暖阁内。

天气颇热,当一身t恤 七分裤打扮,还戴了副墨镜,鸡冠头又理起来的蕲春年,出现在朱由检面前的时候。

朱由检眼角抽了抽,感到极不顺眼的开口道:“蕲代表,请问你这次主动求见,是有什么事要商议啊?”

“陛下,不是您想见我,所以让王掌印去找我,怎么成了我主动求见?”

蕲春年翻了个白眼,毫不给面子的道。

“有这事么?大伴,朕让你去请蕲代表了么?”朱由检瞪向王承恩。

王承恩只得跪下,背下这口黑锅,道:“陛下,是咱家自作主张,把蕲代表请了过来,请陛下降罪!”

“哼,朕时间宝贵,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么?竟敢如此蒙骗朕,你胆子是越来越大了。”朱由检板着脸严肃道。

“臣该死!”王承恩趴的更低了。

“陛下,你不想见蕲某就算了,何必浪费时间,我回去算了。”蕲春年站起来,转身就要离开。

“等等!”

朱由检只得叫住他:“既然来都来了,我们就聊聊吧,朕刚好对许家庄拓殖南洋之事,颇有兴趣,不如聊聊如何?”

“早说嘛。”

蕲春年立刻转身坐回到椅子上,翘起二郎腿,嘴里都囔一句道:“陛下还是太不实诚了,想合作赚钱就直说嘛,何必如此傲娇。”

这话让朱由检眼角又抽了抽,但装作耳背没听到。

王承恩也得到了解脱,从地上爬了起来,站在皇帝的旁边伺候。

“蕲代表,这南洋之地,是真的遍地沃土,资源无数,随便开拓一番就能发财么?”朱由检懒得装了,开门见山,问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陛下,南洋地区瘴厉无数,开发程度很低,大多荒蛮,个人极难生存下去,肥沃之地有,但要人开垦出来;资源确实无数,但也要人去开发出来……其实南洋之地没有太大特殊之处,只是温热多雨,十分适合发展农业而已,但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先有人而后才能带来一切,这始终是我们许家庄的发展理念,陛下不要弄错了顺序。”

蕲春年一脸认真的道。

“言之有理,朕受教了。”

朱由检不得不道:“如果朕也想办法组织数万名的百姓人手,前往南洋开拓,建立几处的皇家庄园,不知能不能成,划不划算?”

“难,大概率血本无归。”

蕲春年直言不讳道:“首先要有船,必须得是较大的海船,造价数万两一艘,打造一个小型船队都得上百万两,然后载着移民前去南洋,两三个月才能到达,遇风浪的概率两成,船上出现疾病大疫的概率两成,抵达目的地后,感染各类疾病的概率五成……可能仅半年后,移民中的老弱会全部病死,存活率不到五成,而具体的开拓工作中,修建基础设施、购置牲畜农具、前期生活开销等,投入都不是少数。”

“就以许家庄在台湾建立的甘蔗庄园为例,平均每座甘蔗庄园的投入,在150万银元左右,这还是规模化开拓模式下,成本大大下降的结果,如果是用传统方式进行开拓的话,成本至少增加一倍以上,回报周期也会大大延长,且死亡移民无数,根本就是一件极不划算的事情。”

“如果跟许家庄合作呢?”

朱由检不得不放弃靠自己的打算,问道:“你之前不是说,要跟皇家合作,共同开拓南洋么?朕认真想了想,觉得你们的条件不错,可以合作,大明皇室之名义,朕允许你们借用,支持拓殖的圣旨也可给几封,只要你们能在南洋之地,帮忙建几处皇家庄园,再免费的送给皇家经营。”

“可陛下当时果断的拒绝了。”

蕲春年翻了个大白眼:“此一时彼一时,大家都是成年人,最佳合作期已经过去,现在陛下想搭上这趟顺风车,可就没那么便宜了,得支付一点的成本了。”

“还要支付什么?朕一封圣旨下去,宣布许家庄在南洋有无限开拓权,这难道还抵不了上亿两的银子,抵不了区区几座庄园么?”朱由检黑着脸道,有点恼火生气了。

“之前可能有,但现在有没有圣旨,许家庄都在南洋了,陛下发十份、百份圣旨支持,起的也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了。”

“若朕在圣旨里不支持,而是要求南洋诸国奋起反抗呢?”

“这或许会起到一定的破坏效果,但意义不大,当然,如果陛下真想从中分一杯羹的话,我这里有份极为优惠的合作方案,不知陛下是否愿意一听?”蕲春年道。

“你说。”

“海外皇家庄园,圈占三万亩土地,许家庄提供成本价建设服务,基建费用100万银元,移民运输免费,物资运输免费,使用港口免费,平价提供神药,帮忙解决治安问题……陛下,这真的是成本价了,比你自己想办法去建皇家庄园,省了数百万,你应该看到许家庄的诚意了。”

“你的意思是不是,朕投资100万银元,就能得到一座海外皇家庄园,这还是成本价?”

“是的。”

“这……”朱由检眉头皱了起来,一百万银元啊,他咬牙省一省、挤一挤,每年勉强可以挤出百万银元左右,用于建一座的皇家庄园,十年就是十座,二十年就是二十座,如果后期产生了效益,说不定建的效率能更快一些。

但太慢了,这速度还是太慢,开销也太庞大了。

何况他还要治理这偌大的大明帝国,方方面面也要花钱,要做到每年挤出百万银元是非常困难的,群臣百官们也定会无数反对,不一定能年年挤出钱来。

见皇帝眉头紧锁,极其纠结和犹豫。

蕲春年又开口道:“陛下,我这里还有第二个方案,让你不需要掏多少钱,也能建不少皇家庄园。”

“你说,你快说!”朱由检连忙道。

“我们可以以太子殿下的名义,在南洋建立若干的太子庄园,这类庄园规模不必很大,移民三千,圈地万亩即可,就位于许家庄园之间或紧邻之地,受到许家庄园的庇护,可享受到各类便利,至于太子庄园的建设成本,绝不会超过30万银元,每年建立一座,也就最多开销30万银元而已。”

蕲春年道:“至于资金来源,太子成长基金每年拨款15万,皇后与背后的娘家想办法筹款5万,并可分享其中红利,陛下作为父亲拿出3万,盈利后也会获得分红,我作为太子的老师,也愿掏出2万银元,支持太子庄园的建立。”

“除了太子庄园,皇宫中的二皇子、三皇子,还有大公主、二公主什么的,都可以发动他们背后的亲族,帮忙筹钱建立皇子庄园、公主庄园,如此等他们长大后,仅靠海外庄园带来的收益,就能过上富足优握的生活,甚至都不必给他们安排封地了……一举多得,此乃一举多得的好事啊陛下!”

听蕲春年说完。

亮了。

朱由检的眼睛顿时亮了。

但又眉头一皱,老师?这个蕲春年,什么时候成为太子的老师了?

至于这个《太子庄园》的方案,到底该不该同意,他陷入思索,好好斟酌了一番,即便已经心动到恨不得立刻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