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51章 后金二次入关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51章 后金二次入关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二日。

入关了。

后金建奴集结二十余万大军,再分兵四路,第二次杀入关内。

贝勒德格类率领两蓝旗主力及从征的蒙古兵组成的东路军从独石口入塞。

代善、萨哈廉、硕托父子三人率领两红旗及从征蒙古兵组成西路军,从得胜堡入塞。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率领两白旗及从征蒙古兵从龙门口入塞,进攻宣府。

后金大汉皇太极则亲自率领两黄旗主力、新归附汉军从尚方堡入塞。这一路兵力最多,阵容也最为豪华,贝勒阿巴泰、贝勒豪格、佟养真、祖大寿、尚可喜等都在军中随同出征。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

这个时空的明末历史,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了。

因为后金大军提前入关了,原本会在崇祯七年七月发生的第二次入关,提前到了崇祯六年九月。

后续会是什么样的发展走向,则完全未知,难以预料了,穿越者的先知优势将大大减弱,再也不可能精准的预知某些人某些事了,接下来一切都是全新的故事版本。

实际上!

这一次的入关,各方面的准备还是太仓促了。

后金抽调了几乎一切可以使用的青壮人力。

轻装上阵,粮草辎重携带的极少,打的是以战养战的主意。

且不得不提前动用山西八大商这些内应,让他们里应外合,帮忙打开了关口,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拿下了独石口、得胜堡等关口,损失十分轻微的,二十多万大军全部入关,而大明的万里长城与九边防御体系,连提前预警功能都没发挥出来,二十多万的后金大军,就进入大同宣镇山西镇等地烧杀掳掠,疯狂破坏肆虐。

皇太极没有办法,时不我待啊,即便准备再仓促,暴露再多的内应,这一战也必须得打,不得不打!一定要给大明狠狠的放血,若能一击毙命更好!

大明实在太庞大了,一旦摆脱持续消耗的状态,元气得到恢复,那就是后金的噩梦!

八旗军可以胜明军十次百次,但只要败一次,八旗就完了,后金就完了。

于是皇太极与德格类、代善、范文程等人商讨一番后,制定了此次的进军方桉。

先拿下重镇大同,扫荡周边,搜集一切可用的粮草物资。

再挥师向东,勐攻宣镇,拿下居庸关、紫荆关等关口。

然后直捣京畿之地,又大肆的烧杀抢掠一番,收集足够多的粮草物资。

最后集中所有兵力,围攻大明京师。

如果可以攻下,就直接攻破京城,俘虏大明皇室,来一个大明版的“靖康之耻”,让大明陷入群龙无首的内乱中。

如果无法攻下京城,那就团团围困,再围点打援,专门打从各地前来的勤王军队,消耗大明军队的有生力量,给大明军队予以重创。

皇太极等人信心十足,他们的八旗大军是无敌的,二十多万的数量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只铁拳,不管大明什么军队上来都是死,勤王大军来三十万、五十万都不用怕,来的越多越好,反而利于各个击破,重现萨尔浒之战的辉煌。

如果大明的勤王军实在太多,八旗精锐损失颇大,得不偿失,那就及时收手,带着掳掠的财货人畜,撤军返回即可。

即这一战只要能赚,就值得打下去,只要亏了,就及时止损。

反正就是不能让大明朝廷,让崇祯小儿的日子太好过!

只是大明的百姓倒了大霉了。

大同府境内,距长城较近的马沟村,冲进了一个牛录的鞑虏。

随后惨叫哀嚎声不绝于耳:

“鞑子杀进来了!”

“啊!

“跑了,快跑啊!”

“我的房子,我的粮食,我的婆娘,我那十岁的女儿!”

“拼了,我们跟这些禽兽拼了!”

“杀啊,鞑子我跟你拼了!”这个村民举着锄头进行反抗,但很快被一个白甲兵一刀斩杀。

其他村民的反抗也被轻松击败,全部搭上了性命。

很快马沟村变成了人间地狱。

老人幼童全被杀死。

青壮被杀死大半。

妇女大多被俘,裹小脚者被玷污后杀死。

粮食牲畜财物全被搜刮带走。

房屋全被烧毁。

经过野蛮的摧残后,这里的文明化作了一片烧焦的废墟。

而类似马沟村遭遇的村庄,不是一个,而是几百个、几千个,大同府境内的所有村镇,几乎都遭到了屠杀与洗劫,燃起了遍地的黑烟,响起无数惨绝人寰的哀嚎。

只有少数跟晋商八大家关系好的村镇或坞堡,没有遭到洗劫与屠戮,得到了网开一面的奖励。

九月十日,后金四路大军进展顺利,先后攻占代州、应州、朔州、灵丘。

九月十三日,后金几路大军陆续抵达大同。

九月十四日,夜,大同城的几座城门,悄无声息的从内部打开,再举火为号,城外的后金军相继杀入城中,而城中驻守的军队本就不多,守备空虚,大同总兵王威自尽,其子王朴投降。

整个大同府宣告沦陷。

……

九月十五日。

京城,紫禁城内。

得知建奴大军又一次入关,兵力规模超过二十万,正在大同劫掠肆虐,极可能进犯与威胁宣镇与京畿之地的时候。

大明朝堂慌了。

崇祯皇帝也慌了,进而脸色铁青,恼羞成怒!

“朕的大军刚剿灭了中原之地的流寇,正在陆续归建,都没有好好的喘息修整一番,建奴又打进来了,似乎知道了九边空虚,大批兵马被调去南方剿贼,所以有恃无恐,趁虚而入,就是不想让朕过上一天安生日子,就是要给朕上点眼药!”

“可恶,端的是阴险可恶之极,欺朕太甚!”

“陛下,建奴入关,乃是掳掠本性发作,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当务之急,是赶紧抽调各地军队进京勤王,不然二十多万的建奴大军,九边根本抵挡不住,宣镇危矣!京师危矣!”

内阁首辅温体仁连忙劝道(周延儒已被罢)。

朱由检则道:“建奴二十多万大军集结,至少准备数月才可完成,长城防线上设置的那么多的烽火墩,难道就没能起到作用么?独石口、得胜堡等关口为何旦夕之间就被突破,建奴攻入山西,为何如入无人之地,迅速拿下数座坚城,几乎未遇任何抵抗,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猫腻?”

朱由检隐隐意识到了一些不对劲,太快了,建奴大军这次的行动太过诡异迅速了,先是不知不觉间完成兵力集结,然后迅速攻入大同,四处攻城略地。

大明的军事系统,不仅防御不力,反应也极其的迟钝,打了朝堂上下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等到朝廷重视起来的时候,整个大同府,恐怕已凶多吉少,想救也来不及了。

“来人,将兵部尚书张凤翼夺职下狱,着督察院严查兵部弊桉,揪出军情滞后之源头!”

朱由检怒火之下,张凤翼成了第一个被问责的官员,令朝堂之上众臣呐呐不敢言,气氛无比压抑。

“陛下,军情延误之弊,可在击退建奴后严查,当务之急,是加强居庸关、紫荆关之防御,阻止建奴大军攻入宣镇,另下旨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下令京城与周边诸城,也都要进入战备之状态,组织青壮民夫,提前做好应对建奴之准备,令乡村结寨自守,坚壁清野,只要我们准备的足够充分,建奴就是来了,也只能碰壁失败!”

这时兵部侍郎杨嗣昌出列说道,提出一系列的应对之措。

“好,朕依你之策。”

朱由检点点头,有种眼睛一亮的感觉,这个杨嗣昌非常不错,比张凤翼这个无能庸碌之辈强多了。

很快,大明朝堂高效率的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

为阻止建奴东进,朝廷下令昌平总兵陈洪范增兵居庸关,巡抚保定的都御史丁魁楚严守紫荆关、雁门关。

另下旨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要求京畿周围所有军队加快速度,有任何畏敌如虎、迁延不进者,定严惩不贷!

不过!

这个世界没有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的道理。

要想如臂使指的调动各地的大军,单单凭借朝廷的权威,以及他们对朝廷的忠诚是不行的,饿肚子的军队打不了仗,必须得拿出大批的钱粮才行。

像崇祯二年那样的因钱粮不足,大批勤王军队哗变,甚至导致正规军加入到农民军一边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了。

所以这次朝廷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就按照进京勤王的军队兵士实际人数来算。

人数达到三千的勤王军队,给予50万的钱粮补给。

人数达到五千的军队,给予100万的钱粮补给。

人数超过一万的勤王军队,则立刻给予100万的钱粮补给,全数实发,中间不得有任何漂没!

除此之外。

为了给建奴一个极其惨痛的教训,为激励勤王军队的血性勇气,这一次,崇祯日子不过了,他要跟建奴死磕到底!

他要用自己内帑中的钱粮砸死建奴。

斩首一名,赏赐50两银子!

斩杀虏酋一名,赏银1000两!

若不幸战死,他拿出30两的烧埋抚恤银!

反正只要能给建奴造成损失,斩获多少的鞑子人头,他崇祯就奖励多少的银子!

大明的将士也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30两的烧埋银抚恤银,够他们家里熬过一段时日,只管奋不顾身的杀敌就行。

“朕的大明将士们,这一次,钱粮管够,赏银管够!抚恤银一分都不会少!朕已经豁出去了,你们只管杀敌,拼命的杀敌,把可恶的建奴尽数杀绝,朕就是倾家荡产,背负巨债!也会把你们的赏银、抚恤银发下去,朕说到做到,绝无半句虚言!”

朱由检握紧拳头,红着眼睛,暗暗发誓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