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37章 江南士绅的示好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37章 江南士绅的示好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月。

南京,江南会馆。

这是前两年许家庄设立在南京城玄武大街上的,一处主要用于商业运营与物流中转作用的商馆。

由钱澄之担任这座商馆的常驻会长,对商馆的运转,起到重要的协助与联络作用——其实就是少做多看,实权不为他掌控。

作为许家庄重要的幕僚客卿,钱澄之怎么不在海港城待了,反而跑到南京这个地方,担任一个小小的商馆会长,他这是遭遇什么了?

自然是排挤。

遭到众多许家庄高层的不满和排挤,让钱澄之在海港城待不下去,只得自请外放,于去年十月,来到江南会馆,担任一个不太重要的虚职。

跟之前的许家庄客卿、庄主许远的重要幕僚之一的身份,可以说是天差地远,一下被打落了凡间。

但这不能怪许家庄任何人,许远也给了他足够的重视和礼遇,给了一次次参与重大决策的机会。

奈何钱澄之自己不争气。

是他自己那别扭的性格导致了这一切,怪不得任何人。

私下号称‘泽社三杰’的方以智、孙临和他钱澄之三人中,方以智果断加入许家庄,但又坚持匡扶社稷的理想,现在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弱于内阁学士,并且没有失去许家庄的信任,算是发展的最好的一个。

好友孙临跟他一样,也纠结了非常长的时间,甚至返回老家桐城,打算以许家军的模式,练出一支强军出来,但以失败告终,发现自己无法纠正大明军队里的重重弊病后,终于死心,又回到许家庄,以普通兵士身份加入许家军,因表现出众,现在是排长的职位,虽然不高,但未来前景光明。

唯独他钱澄之,始终融入不了许家庄,还是接受不了许家庄扩张掠夺、弱肉强食等理念,多次主张仁义,要有仁善之心,不能过于残暴等建议,最终耗尽了许家庄高层对他的耐心,让他彻底的沦为边缘人。

庄主许远对他十分宽容,但也认为他公知心态入骨,非遇大挫折不会转变,放他到外面体验体验是件好事,只要他想通了,悟明白了,日后还会得到大用。

那么已经过去半年了。

在江南会馆担任这么长时间会长的钱澄之,现在悟了么?

怎么可能这么快。

反而处于相当大的苦闷与落差之中。

生活条件上的降级还是其次,主要是人际交往方面,在这偌大的南京,居然没几个人愿意搭理他。

秦淮河上的花船众多,夜夜笙箫,但没有一艘花船上的才女,向他发出邀请,即便他不差钱。

本地的文坛盛会举办了一场又一场,每一场都热闹非凡,全城关注,但他没收到过一份邀请函,即便他钱澄之颇有诗才。

封杀。

钱澄之知道这叫封杀,就因为他是许家庄的客卿幕僚,所以受到了本地文坛、本地士绅阶层的封杀,即便钱澄之想主动的示好,想积极融入本地的一些圈子,但也遭到冰冷的拒绝,甚至是嘲笑与讥讽,让他感到十分难堪。

也让钱澄之意识到,他现在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往上不受许家庄的待见,往下又回不到过去的生活状态,过不了那种惬意的文人墨客生活,只像是一个小丑,在那边都得不到接纳和认可。

只能陷入孤独与痛苦之中。

当然这半年里,钱澄之倒也没有失败到一个搭理他的人都没有的程度。

他还是交到了三位关系很不错的朋友。

分别是宜兴的陈贞慧,松江的夏允彝,以及浙江余姚的黄宗羲。

这三人都是开明贤达之士,并没有因为他钱澄之加入了许家庄,就对他排斥和歧视,反而主动上门拜访,不惧外部压力,多次与他交流,让钱澄之非常感动,引他们为知己。

但就算是这少有的几个朋友,也对许家庄的所作所为极不认可,多有抨击和不满,要求钱澄之坚持圣人大义,绝不可堕落沉沦,同流合污,要他多多劝谏那位许庄主,让他尽快改邪归正,不要再制造更多的生灵涂炭。

钱澄之苦笑的连连说是,只得附和。

而前段时间,宜兴陈贞慧多次上门拜访,邀请他加入复社不说,还极力鼓动钱澄之脱离许家庄,要他公开宣扬许家庄的罪状,再与许家庄割席断义,从此一刀两断。

复社的三千学子,则会为他鼓噪声势,站台支持,如此不仅可大大提高复社的声望,主动‘弃暗投明’的钱澄之,也会为江南文坛、江南士绅们重新接纳,甚至声望大涨,成为最受欢迎的豪杰之士。

对于陈贞慧的这个建议和蛊惑。

钱澄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道:“定生兄,你不必再说了!虽然我没有剃发,只是换了许家庄之衣冠,但已然是许家庄的一份子,绝无背叛之可能,不会做出任何噬主之事。”

虽然某些方面钱澄之是有点天真,但他绝对不傻!知道一旦跟许家庄做出切割,再反咬一口的后果是什么,他领着许家庄发的薪水,吃了两年多的许家庄之饭,更知晓大量的许家庄秘密,早就捆绑在了许家庄这条船上,他若是敢背叛,下场绝对非常凄惨。

“幻光贤弟,你太迂腐了,许家庄这等不修文德、惹得天怒人怨的势力,早晚是会自取灭亡的……”

陈贞慧又劝了劝,见他不为所动,发现自讨了个没趣,自此之后,上门找他的次数大大减少了。

钱澄之陷入更加孤寂的状态,只得关起门来,研究数学、物理、化学等学问,一段时间下来,居然大有收获,浮躁心态也变的更加沉稳,可以说这也算是一种成长。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

准确的说,是自从四月十日开始,许家庄的招兵公告,遍布张贴在南直隶十四府之地后。

钱澄之所在的江南会馆,忽然变的门庭若市、车水马龙起来。

每天都有十几人、数十人登门拜访,甚至送上厚礼。

且每位前来拜访他的,都不是寂寂无名之辈,都是在江南文坛或江南士绅群体中,具有非常大名气的人物。

如复社领袖张溥。

复社核心成员杨廷枢。

有楼山先生吴应箕。

有名士顾杲、冒襄、陈定生等。

到后面,连魏国公之侄徐仁爵、保国公之子张国弼、猩城伯之子赵之龙等勋贵子弟,都联袂来访,引起南京城的震动。

话说这是怎么回事?

钱澄之这段时间都躺平了,放弃了交友打算,就天天闭门研究数理化,什么都没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文人名士、勋贵子弟,主动的前来拜访他,态度热情的不得了,较之前对钱澄之爱答不理、嘲讽有加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就连秦淮河花船上的那些名妓才女,这些小姐姐们,也都一反常态的,派人送来上百封的邀帖,请他前去参加诗会,欣赏歌舞,态度热情、温柔且暧昧,让钱澄之心动不已,毕竟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血气方刚的年龄,怎么可能不憧憬向往一些才子佳人、吟诗作对与风花雪月的场面。

不过这些邀请他暂时都拒绝了,不得不先应对那些络绎不绝上门的文人名士和勋贵子弟。

而他们相继上门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江南士绅勋贵们慌了,怕了,坐立不住了,必须采取一些公关动作缓解焦虑。

《大明第一臣》

所以这几天响彻在钱澄之耳边的话语是:

“许家庄怎么又扩军了?江南如此祥和,许家庄招募那么多的兵士作甚?”

“我们已经不敢与许家庄敌对了,而万余人的许家军,就足可纵横天下了,为何要扩军至五万这个骇人之数字?”

“幻光兄,我听说加入许家军的待遇极高,一个普通兵士的月饷就有20两,五万大军的月饷是多少?足足一百万两!单一年的饷银就要一千二百万,这太可怕了,太惊人了,朝廷军费都不及这笔开销的一半,何等的奢靡与浪费?这么多钱省下来该有多好?一年省下千万两,十年、二十年能省下多少?日子不是这么过的,许家庄虽富甲天下,若处处铺张浪费,就是有金山银山也打不住啊。”

“许家庄想要干什么,是不是又要扩建庄园,侵害江南士绅们的利益了?我们踏踏实实,未做出任何敌对许家庄之举,为何还要如此咄咄逼人?非要把我们逼入绝境才甘心么?”

“合作,我们愿意跟许家庄合作,以后不会再有任何敌视许家庄之举,就这么保持现状,双方都不进不退如何?”

“不如取消扩军吧,这纯属浪费钱粮的无用之举,只会增加矛盾与猜忌。”

“许家庄不就是想赚钱么,行!我们愿放开一切合作领域,允许许家庄货物自由进出,增加批发的数量,让许家庄赚到更多的钱如何?不要再盯着我们那点少的可怜的土地了。”

“请转告许庄主,不要再逼迫我们了!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何必得寸进尺,咄咄逼人?那许庄主自称华夏族人,与我们血脉同源,既然如此,给我们一条生路如何?”

“幻光兄,你看这二位美人如何,若幻光兄能替我们劝说许家庄几句,这二位美人,便留在幻光兄身边伺候吧。”

“幻光兄,这三千两银子请收下,莫要嫌少……”

“……”

以上种种。

就是这些天钱澄之的魔幻遭遇。

当然,对这些担忧害怕的声音,钱澄之也进行安抚,说许家庄扩军只是惯例操作,是既定计划,与江南士绅们无关,暂时也没有扩张庄园之打算,不必感到担忧,只是没有任何缓解焦虑的效果。

而美人和银子之类的贿赂,钱澄之一律婉拒,若拒绝失败,就全部上缴公库,避免被认定为贪腐。

除此之外。

钱澄之也悟了,可以说是亲身感悟,恍然大悟!

要知道许家庄扩军之前,江南会馆门可罗雀,江南的文人名士、士绅勋贵,乃至秦淮河花船里有才艺的小姐姐们,都对他爱答不理,冷漠以对,受尽冷遇和嘲讽,好不容易交了几个朋友还想坑他。

现在呢?

他明明什么都没做。

就是许家庄扩军了一番。

看看这些讨好的笑脸,看看这些文会诗会的邀请函,再看看勋贵们强行塞来的美人和财物。

钱澄之不悟也得悟了,不得不对庄主说过的一句话表示赞同:当你强大的时候,所有人对你笑脸以对;当你弱小的时候,全世界都是你的敌人!

以前钱澄之难以认同这句话,觉得偏激粗俗,现在是不得不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