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107章 又是一年丰收季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107章 又是一年丰收季

作者:远明不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4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八月十日开始。

许家庄的110座集体庄园,与海港城周边耕种的水稻,陆续开镰收割,进入收获装填。

今年的气候依然反常,气温偏低,降雨稀少,在江南地区还勉强称得上‘风调雨顺’,但其他地区只怕又是一个荒年了。

许家庄的各座庄园,却是纷纷传来捷报。

丰收了。

水稻实现大丰收!

产量低的八百多斤/亩,产量高的一千二、一千三甚至一千五百斤每亩。

播种总面积约150万亩的水稻田,实现平均亩产千斤不是问题,全部颗粒归仓后,完全可满足许家庄210多万人口一年的口粮需要,甚至还有大量剩余。

但不要忘了,水稻田只占许家庄近四百万亩耕地面积的38%左右。

还有36万亩的土豆。

还有22万亩的红薯。

也都接近了成熟,正在排队等待收获的状态,而这两样的农作物,是动辄亩产几千斤近万斤的主,它们加起来的预估总产量,不会低于26亿斤。

预计许家庄各庄园的粮食仓库,全部都要爆仓,配套的食品加工厂必须加快建设,避免出现粮食因难以保存产生的浪费现象。

……

海门县,101号集体庄园,最近也开始进入收获季。

管理工作队一声令下!

该庄园进入全面动员的状态,打响了保丰收、保吃饱的战役,大部分可用的劳动力全部下了地,包括老人、小孩和妇女,足足五六千人,在上万亩的金色稻田里忙碌着。

不过他们采用的收割方式,不是大型联合收割机嗡隆前进,而是人手一把的镰刀,回到了较原始的人力收割。

只有二十人,在使用着一款单人背负式半马力汽油收割机,造型类似于割草机,末端带一个L形拐把,可以采用横扫式收割的方式,将水稻割断后拢在一起,再摆放在一旁。

这种收割机的效率是人力的二十倍,不需要弯腰,且油耗极低,平均收割一亩水稻的油耗,只有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油料消耗,正在得到大力的推广。

但这种收割机也只是解决了收割的环节,后面还是需要有人把地上的水稻捆扎起来,再搬运到人力脚踏式脱粒机那边,进行脱粒。

最后用麻袋把稻谷装起来,使用拖拉机、电动三轮、钢架独轮车等运输工具,把一袋袋的稻谷,运到庄园晒谷场进行晾晒,三五天后,再用手摇式风车吹一吹,再装袋运输,存入到大粮仓中。

总之环节诸多,没有一处环节不辛苦。

但就算如此,这也比以前老一套的传承两千多年的水稻收获模式,要轻松太多了,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

而最大也最重要的变化,还是水稻的产量。

“这、这亩产,怕不是在千斤以上吧,老夫活了六十有八,第一次见到如此丰硕的场景,老夫……”手里拿着把镰刀,站在稻田里,一位项氏家族的族老,说着说着,忽然忍不住落下老泪。

“三叔公,我早就说过,加入许家庄是一个明智之举,你就是不同意,现在总该相信了吧?”一旁的项氏族长项世兴,手摸着下巴的胡须,不由得意的微笑道。

实际上。

作为宗族的族长、族老,他们掌握的权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没到地主士绅阶级可以剥削族人的程度,包括族长项世兴在内,只要干的动,都是年年下地干活的,也属于劳动阶级的一员,只是普遍德高望重,有资格调解和处理一些事务而已。

现在他们的权利基本被管理工作队给拿走了,最多只有监督权建议权,以及公审法庭的陪审员资格,不能事事都管,这导致一部分的族老非常不满和失落,那些年轻人懂个什么?这么瞎搞下去,早晚会害死所有人!

所以就算这些族老被迫跟着加入了许家庄,但也是冷眼旁观,准备看笑话的心态,想着将来搞成了烂摊子,他们王者归来的时刻就到了。

结果短短三四个月过去了。

难以置信的水稻大丰收摆在眼前。

这让三叔公这类的态度最顽固的族老,都不得不承认:那帮许家庄派来的年轻人,是真的有一套,非常非常厉害,创造出了他们不可能做到的奇迹。

而这样的丰收摆在面前,不仅让大部分庄民,为自己做出的正确选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纷纷对管理工作队员们,表示感谢,发出真心的拥护之声。

面对这些的感谢和拥护。

“不用感谢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你们自己。”

同样站在田地参加劳动的袁英,却大声的对他们道:“因为只要加入了许家庄园,粮食亩产超千斤,就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因为许家庄有良种,可以让亩产增加200斤;许家庄有化肥,每亩施肥五十斤,就会对应增产150斤;许家庄有农药,一季水稻喷洒三次农药,至少避免50斤的减产……还有抽水机这样的龙王确保补水充足。”

“如此之多的措施之下,粮食怎么可能不丰收呢?这些增产的手段就摆在哪里,许多去许家庄参观的百姓,也能亲眼看到这种改变,但为什么大明许多的地方,还是欠收绝收,而只有加入许家庄园的,都能得到丰收呢?因为你们做出了对的选择,你们摆脱了饥饿的命运,如果你们因为这样那样的担心和顾虑,不加入许家庄,那你们会看到这样的丰收么?”

“我们工作队是一把摆在你们面前的梯子,但做出爬上去决定的是你们,这几个月通过付出劳动和汗水,亲手创造眼前丰收的也是你们,所以你们最应该感谢你们自己!”

怀着对劳动者的敬意,袁英深情说道。

而他的这番话,让周围的劳动者们,无不眼眶湿润,纷纷点头。

“说得好,说得好啊!”

“我们是应该感谢自己,但也得感谢工作队啊,没有工作队的付出,我们就是出了死力,亩产也就三四百斤啊,工作队的功劳至少占一半。”

“没错没错,小袁书记太谦虚了,我们本来就是苦哈哈,就是天天感谢自己,也收不上这么多的粮食啊。”

“是啊,以前我们求神拜佛,求龙王求土地公,一年四季拼命的辛苦干活,肚子还是照样会挨饿,现在加入许家庄了,地里的粮食还没收上来,就过上吃饱饭的好日子了,加入许家庄,就是我等一生最明智的决定,所以许家庄要谢,工作队也要谢,我们自己只能谢一点点,大家觉得对不对?”

“对,非常对!”

“我们只恨没早几年加入许家庄,不然早就过上好日子了。”

“现在就是打死我,也不想离开我们庄园了。”

一个个朴实憨厚的声音响起,恰好证明了《庄主语录》中的一句话:华夏劳苦大众是最会知恩感恩的,只要他们知道你的好,就会掏心窝子的对你们,回馈出十倍百倍的恩情与回报。

所以这些声音让袁英感动的热泪盈眶,然后拱手一拜,对他们深深一揖。

这反而让周围的劳动者们不好意思起来,抓耳摸头,不知所措,小袁书记这样的大人物,怎么能对他们这些小民行礼,一阵慌乱过后,也连忙学着袁英的样子,对他鞠了一躬,甚至手里的镰刀都没放下。

场面看起来有些滑稽与好笑。

但看到这一幕。

三叔公忍不住一脸嫉妒的看着项世兴道:“老项,你找个好孙女婿啊,这样的心里装着小民的好官,他日定然不凡啊。”

“哈哈哈哈!”

项世兴抚着须仰头大笑:“过奖过奖了,许家庄不搞什么帝王将相,官员个个亲民随和,大富大贵是不指望,只希望小儿辈自己过的幸福安乐就行。”

“呵呵~”

三叔公不置可否,许家庄蕴含的强大能量,他是看得出来的,绝对有改朝换代的实力,只是不知道那位许庄主到底是什么打算,而许家庄的管理阶层和那些年轻的不像话的官员,在这个体系之中,就算难以大富大贵,但随着许家庄的发展,未来也必定前途无限,想到此,三叔公又是一阵羡慕嫉妒。

“开饭了,开饭了!”

这时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响起,却见头上裹着块布巾,一副劳动少女打扮的项思儿,开着一辆电动三轮,把中午饭送到了田间地头,大声道:“今天有土豆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冬瓜排骨汤,后面还有一车井水冰镇过的西瓜!”

哗哗哗~

听到这个声音,人们暂时放下手头工作,面带喜色的聚拢到三轮车旁。

“袁哥哥~”项思儿则下了车,小跑到袁英的身旁,拿出棉巾给他擦汗,各种温柔体贴,不知洒下多少的狗粮。

一时间,田间地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年轻人的嬉笑玩闹,而这就是丰收的喜悦。

……

八月二十日。

许家庄各庄园相继完成秋收。

海港城,白堡。

一份最新的《秋收总结报告》,摆在了许远的办公桌面上。

“水稻收割率超过99%,合计收获稻谷15.284亿斤,足够许家庄上下至少一年半的口粮需求。”

“土豆、红薯的收获率超过85%,合计收获土豆红薯24.3亿斤,因粮仓库容不足,不少庄园不得不暂停秋收,接下来必须扩大仓库的容量,增加副食品加工能力,或者把部分的土豆、红薯、玉米等粗粮,以低廉的价格,倾销到大明缺粮地区,恢复我们的粮食对外销售……”

“72号庄园因战争减产严重,虽然及时补种,但秋收减产幅度超五成,即便如此,依然能实现自给自足……”

“总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已彻底摆脱了粮食不足的危机。”

“好,好!”

放下这份报告,许远站起身连叫了两声好,粮食安才天下安,现在他底气十足,信心十足!

“主人,什么喜事如此高兴啊。”

“主人,让我们也听听行么?”

本来在给许远捶肩揉腿,偶尔还蹲进办公桌洞里进行特殊服侍的小野玉子、小野纪子姐妹,眨着漂亮的眼眸,一脸好奇的用较为熟练的唐语问道。

“哈哈哈,不过是今年的秋粮大获丰收罢了……”

许远饶有兴致的跟她们讲了讲,只是才学了半个月唐话的姐妹俩,大部分还是听不懂,但十五亿多斤、二十亿多斤这些关乎能不能填饱肚子的数据,她们还是能勉强理解的。

“斯国一~”

“哇哇喔喔~”

“好多好多的粮食呱呱~”

姐妹俩发出叽里呱啦的惊叹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